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作者:高世麟 布衣,36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9发表时间:2017-02-24 18:51:09
摘要:知足常乐的修行,使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世有一个积极对抗的武器---也许在外人看来是那么消极。它甚至比许多流于形式,甚至带着偏见的宗教信仰更实在。人只有这样才能离善良更近,才能在这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可”的时代“有所不为”。


   如今语境下的“知足常乐”总是透着一种消极的无奈。渴望“成功”的芸芸众生大多是耻于谈“知足”的。“永不知足”是体面的标榜。多数人只局限于财富上,也把握不了分寸,更无法有一个标准。但当下的我们确实是对“贪得无厌”习以为常了——没人怀疑它的合理性。
   最近有个媒体作家写了篇文章《在中国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无异于裸奔》。大意是说只有社会环境足够安全,才有安贫乐道的可能,否则如何拜金都是可以理解的,“钱不重要,这是有前提的:社会是安全的,人是有选择能力的。”“钱能给人安全感,但这个钱,必须是很多很多的钱,多少都不足够。”字里行间无处不感觉出对财富的焦虑,这也是如今很多人的焦虑。可以想见,若有“机会”,这个巨大的群体都有去做“不喜欢的事”的冲动。像她那样“没有过饥饿记忆”,“没有感觉过窘迫”,“没有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过”,“没有碰到缺钱的时候”,“长久地待在舒适区的,日子舒服得就像滑滑梯一样”还是难以相信知足常乐,足见这理论践行的不容易了。这也就是岁月难以静好的根源。
   人只要一刻没有感到满足,潜在的作恶可能就大大增加,即使如何为自己的野心开脱,都无法否定所作所为的利已性和潜在的损人可能(浮夸、蒙骗、贬损、阿谀)。放大到国家层面,国泰民安与物质的富足必然是联系在一起的,当达到某种界限:比如绝大多数人都满足了温饱和一般的生活需求,那么天下太平还是决定于国民是否都能知足常乐,至少需要有这个理念。物欲无穷,每个人都欲壑难填,纵使物质国力如何昌盛到了共产主义仍难免陷于争斗,即使如何美化斗争的合理性,其实背后都是一个群体的贪欲在作祟。
   一个人若永远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就永远名义上是努力进取而实际上无时不考虑着向人索取,或在现实面前频频“折腰”,表现出来的就是挖空心思地励志、推销、巴结、显摆、炫耀。
   多数人认可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他人有所益处,最好是利人益己,至少是不损人利已。但这前题是你已知足常乐,无需再折腰为多余的奢侈奋斗。这种状态如今往往为人不齿,与平庸懒散得过且过无异。不少名利场上的失意者遇上类似的“知足”说教,多数人的表情是点着头,内心其实并不以为然,愿意践行的就更少。
   “扶贫”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恐怕会永远存在。人类在,贫穷就在。同样,当达到某种界限——比如绝大多数人都满足了温饱和一般的生活需求,那么心理的贫穷就远比物质的贫穷可怕了。国家当下的扶贫政策,比如各种低保等确是使许多人受益。但其背后的利益权利不公平,不合理,为蝇头小利争争斗斗也是令人困惑的。现在倡导“精准扶贫”,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执行并不容易。从官员到百姓,心态的贫贱远非扶贫可以搞定——贫可扶,贱难除。
   我们目前似乎还是没有十足的底气告诉子孙:你们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你们只需要学喜欢的,做喜欢的。我们的意识中是需要多学赚钱之术、极尽争斗、甚至于坑蒙拐骗方有可能维持温饱。你决不能享乐,要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便是社会环境的悲哀。学校教育也是疲于应对“谋生学”,要是哪所学校教“享乐学”肯定是要被鄙视为“贵族教育”的。如此的社会心理下处处较劲,纵使富比他国,国民的精神境界也难以拥有平静与安宁。
   在物俗发达而精神需求淡漠的当下,知足常乐给人的感觉就是文明止步不前。但纵观历史,人类在贪心不足情况下的被动创造和知足常乐情况下的主动创造是有区别的,前者不断满足了人的物质贪欲,后者往往推动了人的精神文明。任何阶段的人如果内心贫贱,担惊受怕,战战兢兢,追名逐利之下,除了“营生”还能剩下多少创造力呢?!人的高级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只剩了比动物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
   我也常困惑于目前这个还“欠安全”的阶段是否该把这种观念传染给身边的伙伴,特别是小孩子们,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求知上进——难道我要宣扬“60分万岁”?更担心他们因此“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若知足常乐这个理念有时间性或特指的对象,那又是什么时候,针对谁呢?“安全的社会”要到哪年哪月呢?最终我发现:这就像信仰一样说不出来凭据,“信的人有福了”,也只有信的人才知道。指望他人“知足”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反躬自问:我自己是否知足呢?尚且,是否知足常乐也并不体现于嘴上的言辞,而是自我修行之后呈现出的心智的淡然随和,知足常乐的修行使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世有一个积极对抗的武器,也许在外人看来是那么消极,它甚至比许多流于形式,甚至带着偏见的宗教信仰更实在。人只有这样才能离善良更近,才能在这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可”的时代“有所不为”。
   我们究竟缺什么?这问题若能搞清楚,我们也许就不再感到彷徨和焦躁。可是这问题总是浅显得很,却又深奥得无从明白。
   我们在世界的角色是什么?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还是永久不死的公民?这问题能搞清楚我们也不至于太彷徨和焦躁,可这一样是浅显得很却又深奥得无从明白……

共 19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所谓知足常乐,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此篇文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足常乐”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由此,不得不联想到:凡事都有一个相对性,过于知足就是不求进取,不懂知足便是贪婪无厌,适合而止最为可贵。为此,任何现象包括事物的存在,都该有着相对应的背景,切不可一概而论。【编辑:文如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如烟        2017-02-24 18:51:28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赐予我一双明净的眼睛,来欣赏美丽;赋予我一颗温柔的心,以保留纯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