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明孝穆皇太后出生地及身世之谜(随笔)
孝穆皇太后,明孝宗朱祐樘亲生母亲。《宪宗实录》记载她姓纪,死后被封为“淑妃”。孝宗继位后,她被侧封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简称孝穆皇太后。
关于纪氏的身世和生平事迹,后人多是根据清乾隆年间张廷玉等人编写的《明史•孝穆纪太后传》①了解到其生平,故事颇有文学色彩,情节曲折。但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一些情节上略有出入。
一、蛮族少女被俘入大明宫
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广西的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实行土地兼并和食盐封锁政策,导致少数民族起义不断。成化初年,广西桂平瑶人侯大苟参加了蓝爱贰领导的大藤峡瑶壮起义。蓝爱贰牺牲后,侯大苟继续领导义军作战,多次重创官兵,起义军规模甚大,势力扩展到广东等省,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纷纷起义响应,掀起了广西少数民族反抗明朝政府的斗争高潮。当时,平乐府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其中荔浦、富川等地起义军势力远远超过了当地官兵;贺县起义军曾与连山起义军联合作战,打到湖南江华等地。
成化元年(1465),右佥都御史韩雍、都督同知赵辅等率军16万前往广西镇压,起义军近7000人被杀,侯大苟被俘牺牲,广西各地的起义军先后被明军镇压了下去。
在这场大规模的起义被镇压后,平乐府贺县有一位少女被俘虏,她的家人不知所踪。成化二年(1466年),这位少女与其他被俘女子一同被送往广西省府桂林,后被送入宫廷当宫女。入宫登记时,太监登记她姓纪,少女从此称纪氏。纪氏十六岁时,被明宪宗宠幸了一夜,没想到竟怀了龙种。
二、历经劫难儿子继承皇位
当时,明宪宗有一名皇贵妃叫万贵妃,名贞儿,是明宪宗小时候的保姆,比宪宗年长17岁。万贞儿的父亲万贵是一个小官吏,父母双亡,妻子早逝,父女相依为命,他后来因犯贪污罪被谪居霸州,临走时只好托付同乡把年仅四岁的女儿带进皇宫当宫女。万贞儿十分懂事乖巧,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的喜爱,赐名贞儿。正统十四年,万贞儿已经长成了妙龄少女,成为已经是太后的孙氏器重,孙太后派她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两岁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令皇弟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亲率50万大军出征。
王振在朝中大权独揽,广植私党,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却深得明英宗器重。大军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班师回朝,他为了显耀自己,硬让皇帝绕道到他的家乡。结果军队耽误了宝贵的撤退时间,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皇帝护卫樊忠所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成祖朱棣留下的50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大臣于谦同文武官和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朱见深仍被立为太子。1450年,瓦剌看见明英宗已失去利用价值,于是把明英宗放回,让明朝内讧。
这时候,朱祁钰当皇帝上瘾了,想永久当皇帝,不再把皇位让回给哥哥,而是封了哥哥一个太上皇,却把哥哥囚禁起来。1452年,朱祁钰又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同时把朱见深也囚禁在深宫中,当时只有万贞儿陪伴在朱见深身边。
那时,朱见深才5岁,两人在深宫中度日如年,这万贞儿既当母亲又当保姆,为了防止新皇帝加害朱见深,每次吃饭时,万贞儿都先尝饭菜,直到确认无毒才给朱见深吃,幼小的朱见深把万贞儿视如母亲和恩人。
1457年,明朝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成功复辟。在深宫中被囚禁了五年的朱见深终于又成为了太子,这万贞儿在深宫中也陪伴了朱见深五年。1465年,十八岁的皇太子朱见深继位,称宪宗皇帝,他为了报答万贞儿的养育之恩和患难之情,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迎娶万贞儿并要册封她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强烈反对,万般无奈之下,宪宗只好立宗室女吴氏为皇后,改立万贞儿为皇贵妃。
年轻美貌的皇后并没有打动宪宗,他与万贞儿仍然如漆似胶,形影不离,万贵妃因此得以专宠后宫。这万贵妃第一胎所生之子夭折后,再也没有生育,于是她对其他嫔妃生子怀忌恨之心,凡宪宗妃嫔有生养者均遭她毒害,有的甚至母子不能保命。
万贵妃听说纪氏有孕后,即派宫女强行给她喝堕胎药,不料纪氏腹中的孩子命硬,第一次喝药竟然不下。宫女于心不忍了,于是谎报纪氏不是怀孕,而是肚中生有肿瘤。万贵妃还是不放心,于是把纪氏打入冷宫,迁入安乐堂养病。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纪氏在冷宫里产下了儿子,孩子一出生头顶就秃了一块,传说是堕胎药所致。为了保命,纪氏叫太监张敏把儿子抱出去溺死。
张敏想到宪宗老来无子,不忍下手,于是将皇子藏于它室哺育。被废的吴皇后知此事后,也对皇子暗加保护和抚养,把他藏在自己居住的西内堂。宪宗身边的太监怀恩知道此事后,也帮助抚养皇子。这件事情明宪宗和纪氏一直不知情,只有吴皇后和太监张敏、怀恩三人知情。万贵妃曾数次搜查安乐堂,均未找到孩子,这才放心,就这样,孩子在被废的吴皇后西内堂男扮女装偷偷养到六岁。
1475年里的一天,宪宗起床后面对镜子,发现自己已经长了几根白发,他叹到:“老将至而无子”。这时,为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连忙伏地道:“万岁已有儿子了。”宪宗听了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这才说出了实情,怀恩也在一旁证实。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的瘦弱儿子,他不禁泪流满面。当天他即召集众臣宣布此事,并把儿子交给当时的皇后张氏抚养,纪氏搬到永寿宫居住。
皇子朱祐樘的突然出现,让万贵妃恨得咬牙切齿,宪宗的母亲孝肃皇太后周氏知道万贵妃的诡计,知道皇后无法保护朱祐樘,于是将孙子接到自已的仁寿宫抚养,对朱祐樘加以保护,万贵妃这才无法下手。当年六月,纪氏因肚子不适,被万贵妃派去的太医方贤、吴衡诊治后,不久暴毙身亡,去世时仅22岁。纪氏暴亡后,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明宪宗知道是万贵妃下的毒手,也不追究,纪氏死后被封为“淑妃”。
在朝廷大臣“立国本”的强烈要求下,明宪宗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太子。毒死了纪氏,万贵妃下一个目标就是太子朱祐樘。
有一次,万贵妃特意请太子吃饭,周太后叮嘱孙子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任何东西,当心有毒。”因此,太子赴宴时不沾任何食品,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给他喝时,朱祐樘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子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
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好让其他妃嫔生子,另立太子。此后,宪宗的妃嫔们有孕才能顺利出生。
朱祐樘在祖母周氏的保护下,在残酷的后宫杀戮中幸存了下来。宫中皇子渐渐多了起来。万贵妃就以朱祐樘的母亲出生低贱、是叛贼之女为借口,要挟宪宗另立储君。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让朝臣商议换太子之事,朝中众臣分为两派,以大学士万安等人的一派支持换太子,大部分老臣极力反对,但宪宗改立太子的念头很坚决。不久,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朝廷负责天象的占卜者说,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宪宗的母亲孝肃皇太后也相信这是天意,给宪宗施压,于是宪宗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万贵妃的阴谋才没得逞。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贵妃去世,时年58岁。万贵妃病死后,明宪宗很伤心,也一病不起,他对身边的太监说:“万贞儿不在人世了,我亦命不久矣。”同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终年41岁。明宪宗在位23年,始终专宠万贵妃,这也成就了一段姐弟恋的千古佳话。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朱祐樘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为历史上的明孝宗。孝宗追尊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孝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创造了大明朝历史上的“弘治中兴”时代,百姓安居乐业。
孝宗继位后,常常思念孝穆皇太后的生育之恩,于是遣太监蔡用寻访太后家人。蔡用首先来到广西平乐府贺县寻找太后亲人,结果闹出一堆假冒太后“兄弟”和“亲属”的奇案来。
三、冒认皇族闹剧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四十》②记载:弘治元年(1488),孝宗特差太监蔡用去广西访求太后的家人。除蔡用奉专敕行事外,孝宗还另外给两广地方的镇守、巡抚、总兵以及广西三司官员下了一道敕,命他们配合蔡用寻访纪太后族人。
两广官员知道兹事重大,两广总督宋旻、广西巡抚以及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等一时齐聚贺县,亲自陪同蔡用一起寻找。贺县的官员把本县桂岭乡迎恩里龙塘村的老人找来,细细询访纪太后家族情况。
为何孝宗要派太监蔡用到广西平乐府贺县桂岭乡迎恩里龙塘村寻亲呢?这其中的蹊跷与两个太监有关。
纪太后被俘入宫时,年纪尚幼,她与宫女聊天时曾说,记得自己的家乡在广西贺县,姓纪,至于父母亲以及族人名字,她记不得了。当时有一名小太监名叫郭镛,他投在太监张敏门下,当时他无意中把这事情记在心里。后来孝宗突然出现并成为了太子,张敏推荐他服事太子。孝宗渐渐长大了,郭镛就对太子说,他认识纪太后,并且和太后是好朋友,并说太后的家乡在贺县,博得了孝宗的好感。
纪氏入宫登记时,旁边有一个太监名叫陆恺,是广西连山县人,本姓李。当时太监登记纪氏姓氏时,他知道广西“纪”“李”同音。纪太后死后,孝宗还在东宫时,陆恺就打起了歪主意,冒称是纪太后的亲哥哥,说纪太后本姓李,是当时入宫时太监登记错了。他想,太子将来是要登基的,荣华之日总要来的。陆恺自冒太后亲兄,郭镛隐而不发。
陆恺记得家乡还有一个叔叔和一个堂兄,就想请他们来京一起冒认太后亲族,他委托当时镇守广西的太监顾恒帮忙寻访。他要找的本亲自己也是凭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只记得叔叔叫李福边,至于堂兄叫什么名字,他却不记得了。
陆恺有个姐夫叫韦父成,陆恺假冒皇亲的事情给他知道了,他也狗胆包天跑出来冒认太后亲族。当地官府信以为真,看见他是太子亲戚,奉承他不得了,不仅拨给官田数顷,还把他所居住的桂岭乡龙塘村命名为“迎恩里”。
韦父成冒认皇亲,晓得他底细的人不少,这其中就包括李父贵和李祖旺两兄弟,这哥俩也是贺县桂岭乡人,都是贫苦佃户,他们见韦父成冒认皇亲获得好大一份富贵,不禁心热眼红,就对田主桂岭人邓璋发牢骚说:“姓韦的是异姓,都可以假冒皇亲,我们本来姓李的,为什么不可以呢?”说得邓璋也动了心,邓璋也想要富贵,于是邓璋怂恿李父贵和李祖旺两兄弟冒认太后堂兄,并帮助这两兄弟伪撰了一份纪氏宗系图,然后跑到府县衙门递了一状,告发韦父成是假皇亲,同时呈上他伪撰的纪氏宗系图。府县官员正莫辨真伪时,太子即位了,轰轰烈烈的寻亲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蔡太监于是来到广西贺县寻亲,后来他寻亲久而无获,心里非常着急。他听说纪父贵、纪祖旺二人有宗系图为证,他立功心切,也不深究,于是就把这哥俩坐实了送到北京。他向孝宗奏报访到纪太后的两位“再从兄弟”,一个叫纪父贵,一个叫纪祖旺。从兄弟是堂兄弟,再从兄弟就是堂兄弟之外再隔一层堂表关系。孝宗得知寻到太后宗亲后,大喜,嫌他们两人名字太土,下诏改父贵为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赐予金帛、田庄、奴婢不可胜计,还有在京的宅第。
蔡用还报告说,他还找到了纪太后考妣(先父母)的葬所。孝宗大喜,下命将太后在贺县桂岭乡的祖坟一并重修,同时追赠太后祖上三代,父亲、祖父、曾祖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太后母亲、祖母、曾祖母赠为夫人。
韦父成眼见自己出头早,富贵反不如李氏兄弟,他很不甘心,于是就上京告御状,双方在京城争辩了起来。
不久,湖南江华崇化乡也冒出了太后的宗亲来。
孝宗这下糊涂了,他命太监郭镛和陆恺一起审验韦父成、纪贵、纪旺三人。郭镛是知情人,他明知陆恺是假皇亲,韦父成更是一个冒牌货。但他不仅不揭露,反而还极力替陆、韦二人弥缝。审查结果最后认定纪氏兄弟为真,因为有宗系图为证,但又不否定韦父成为假,令韦父成先回广西,并给他“驰驿”(就是由官办驿站免费供应沿途车马饮食)的优待。
弘治元年十月,孝宗命郭镛去祭祀太后的祖茔。同行的还有工部郎中顾余庆,顾余庆是奉命到广西修治太后先茔的。孝宗还令贺县拨三户当地于姓人家守护太后先茔,免其杂徭。因为这里离县府太偏远,为了保护太后先茔,弘治二年(1489)六月,朝廷还在此设立了龙潭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