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动物保护”是否只能在室内进行(征文·散文)
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上的实惠使人类有了相互吹嘘的资本,然伴生而来的自然资源的毁坏和生物种类的减少又让人类夜半心惊。许多物种悄悄地消逝了,还有一些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新闻上常可看到鲸鱼自杀一类的报道,便是地球环境严重污染的恶果之一。另一种消灭物种的方式是人工捕掠,如前不久《经济日报》上披露的山西运城“黄羊”一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生物(主要指动植物)的逐步灭绝,是否为人类腾出了更多的生存空间?科学工作者们早已就此向人类发出过最后通牒式的警告,而仍然有不少人置若罔闻。在这种广泛的破坏面前,较少一部分人的补救、“保护”,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上推两三个世纪,人还是这颗星球上的“被保护动物”,而今除人和家禽之外,几乎大多数的动物都列入了“被保护”名录,由此亦可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地球上所作所为的“伟大事业”,其对于地球自身的毁灭起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有人问,谁是地球上最凶猛的动物?答曰:人!这话现在说来,已不再是调侃和幽默了。确实,人除了不吃人,什么不敢吃?从熊掌到毒蛇,从野雉到蚯蚓,人类的胆子已经大到足以吞灭地球;至于地球以外的事,只好交给最高之神去操心了。
本来这些事也并不与我相干,只是最近又读了《经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如何让东北虎吃饱饭?》,忍不住想说几句。文章说,在牡丹江一侧有一个“中国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从两只老虎起家,现已育成73只。“中心占地5800平方米,有虎舍64间,共3000多平方米……”而目前的状况是:“73只老虎每天要吃3头牛,加上营养品、药品,每天生活费至少要7000元,一年下来就是300多万。……几年来,中心一直靠贷款维持生计,现已背上了1000多万元的包袱……”没钱买食物,老虎饿得嗷嗷叫,“眼下冬天到了……虎啸人愁的日子又到了……”我不知道别人读了这篇文章感想如何,我想至少不会作“会心一笑”罢。遥想200年前,不,100年前,还不,60年前,这百兽之王尚在“白山黑水间”纵横捭阖,威加四夷;斗转星移,今日居然蜷缩在人类造就的囚室里凄然乞食;这与其说是一个笑话,不如说是对人类的诅咒。
若干头牛,加营养品、药品,就能保证东北虎不灭绝吗?推而广之,若干××(食物),加营养品、加药品,就能保证濒危物种的不至灭绝吗?半个世纪前,尚没有听说过老虎要服“营养品”,它们长啸夜月,震林裂石,空谷传声,令群山为之折节;那么,今日的营养品又何能挽救其亡族灭种之大难?——换句话说,所谓的“动物保护”,究竟应该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人类的先祖,据说也曾在室外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住山洞、卧松荫被认为是最佳出入居所,与近代的老虎习性是很相近的。然而人类“文明”起来后,便没有老虎(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之地了。老虎本应生活在丛山之中,日行百里,跳涧万仞,这才是老虎的本来面目,也是它们族谱上明文记载的祖训。而今则不然,居于室,则食不果腹,饥寒而号咷;行于山,又有“运城式”人物作沂岭李逵状,偌大天地,竟无一容身之处!老虎的穷途末路,是否也是人类“月盈则亏”的征兆之一?
人类啊,你们当真要把自己窒死在这摇篮里吗?
散淡之人,无以为报;借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作百字鸦噪、千般感戴、万种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