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心愿】明天谁种田(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明天谁种田(征文·随笔)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6发表时间:2017-02-26 08:42:06

我的老家是紧邻洞庭湖的一个丘陵地区,这里的山岗上遍布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旱地,山冲里遍布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水田,冲底的田叫做垅田。垅田的两边是塝田。
   旱地里种植红薯、小麦、蚕豆、油菜、花生和玉米,水田里种植水稻,过去种一季,后来改种两季,现在又只种一季。
   这些土地是谁开垦出来的,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先人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辛劳地耕种过,他们播下种子,流下汗水,收获希望,繁殖子孙。我们只知道,先人们年复一年地在这里种植水稻和红薯,推谷舂米晒茴丝做粉皮,用那些粮食喂大了一代代的子孙。
   公社时期,这里土地耕种的细致达到了极致,旱地的边幅修整如线,土坷垃细得如沙,夏栽红薯,冬种小麦油菜;田墈上不见柴草,圳沟里都有土挡蓄水,早晚稻适时栽种和收藏。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窝在这片土地上,出工一条龙,下地一片云,收工一声嗬嗬,山歌响彻在山岗和冲田里。
   八十年代起,土地分到了私人,农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还认认真真地种了十五年田,尽管他们比公社时期的劳作还要辛苦,耕种比公社时期还要细致,收入比公社时期还要多,但是,他们的经历说明了一个真理,靠种田并不能使他们致富,贫苦的日子依然像大山一样压在他们的头上,繁重的赋税抽空了他们的骨髓,日子过得只剩下两个字:艰难。
   从九十年代中期起,七零后,八零后的农民在一年年长大,他们冲破了土地的束缚,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来到了南方,或成了新式工人,或成了私营老板,他们打一年工抵得上家里五年种田的收入,做一年生意,抵得上十代农民种田的希望,他们带走了家眷,带走了子女。
   如今,我再回到老家去就见不到一个年轻的农民了,最年轻的农民就是六零后了,他们年纪最小的也已经有47岁了,年纪最大的农民都70几岁了,这样的农民还能种几年田?
   没有几个人在家里种田了,田地的耕种方式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旱地不再种植作物了,没有人种植油菜和小麦了,红薯的产量不及过去的百分之一,大片大片的旱地荒芜在那里,上面栽种了柚子树,柚子结果了,没人去采摘,因为没人来收购,没有买卖,柚子便烂在树上或者烂在家里。塝田不再种植水稻了,改种玉米,只有垅田还在种水稻,也由种两季改为种一季。
   明天谁来种田,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也经常这样问别人,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村子里是这种情况,其他村子里也是这种情况,洞庭湖地区大都是这种情况,农民种田已经断代了。
   种田是一种带有简单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再简单也是一种技术,后继无人它就会失去传人,它就只能躺在书本里了。同时,种田也是一种连续的系统工程,年轻人不学习种田,不但不知道种田的技术,就连种田的程序也不知道了,若干年后,就没有人会种田了。
   怎么样才能吸引人回来种田,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取消农业税,取消乡村两级的各种摊派集资,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土地进行有效补偿,所有这些措施都不能挽救无人种田的局面,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走出去了,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打工,不管是做正经事还是游荡,不管你政府采取何种措施,他们无一回家种田,谁要是想回家种田,谁一定觉得脸上无光。
   道理却是极为简单明白,没人种田就没有粮食收获,没有粮食吃人就会饿死,大家都不种田了,不就要饿死吗?人当然不会饿死,这还得期待价值规律起作用,当种田的收入大于或者等于在外打工做生意收入时,就会有人回家种田的。
  
  

共 13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明天谁种田?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今很多农村田地荒芜在那,曾经以土地为荣,以土地为生存的农民,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都勇敢冲破束缚,拿起行囊出去打工,在外流浪打工的日子也非常辛苦,但收入却比在家务农要高得多,正如文中所说的:打工收入高于在家种田五年的收入!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算国家减免田地各类税赋,可依然没有用。如今,农村只有老人和小孩,八零后,有的努力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有的辍学早早出去打工挣钱,尝到甜头的农民子弟,更不愿回老家种田。作者分析的非常客观真实,阐述细致,合情合理。种田确实是一门技术活,也很辛苦。不过,土地始终是人们生存的宝藏,没有土地就没有粮食的产生,那么人类面临饥饿状态,文末提出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推荐赏阅,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26 08:43:20
  “ 道理却是极为简单明白,没人种田就没有粮食收获,没有粮食吃人就会饿死,大家都不种田了,不就要饿死吗?人当然不会饿死,这还得期待价值规律起作用,当种田的收入大于或者等于在外打工做生意收入时,就会有人回家种田的。”作者提出的问题直观,给出的答案也有一定道理,相信这类情况会解决的。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2-26 08:46:16
  土地赋予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是宝贵的,人们不应该抛弃土地,可是如今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解决。如今国外很多农庄,他们利用高科技种植农作物,将土地集中一起,采用机械化耕种,这样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同时采用更好的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环保绿色。值得效仿和学习。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