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古韵今弹】报复与报应外一篇(微小)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报复与报应外一篇(微小)


作者:歌休 童生,7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1发表时间:2017-02-27 20:10:52

一、报复与报应
  
   九月的骄阳仍然是那样的酷热,让人焦躁不安,杨伟百无聊赖地坐在商店里的电脑前,无所事事。整个夏天,商店的效益都不好,新代理的酒,销路打不开,夏天是白酒的淡季,酒又没有名气,厂家舍不得钱打广告,司机和店员都在各自地鼓弄着手机,现在人最离不开的就是手机。
   街上也是死气沉沉,这一切都让杨伟烦躁。但最烦躁的,还是儿子杨大壮升学的事。
   杨伟自己没能考上大学,高中时除了写诗就是打篮球,整整浪费了三年的大好时光,高中毕业随便找个工作就上班了,十年前在企业破产的大潮中光荣下岗,便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大壮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优秀的,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这是杨伟一直引以为豪的慰藉。然而儿子到高中后,成绩却是急剧下降,考试一次不如一次,最终只能选择就读专科学校,这是杨伟深深的伤痛和愧疚。
   为了儿子的事,杨伟和妻子蔡香没少吵架,结婚二十年,原来那个柔弱的小护士变成了悍妇。杨伟下岗,蔡香的工作却是顺风顺水,当上了护士长后,居然变得趾高气扬,跟杨伟说话都是训斥的口气,下班后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现在,医院成了香饽饽,做个手术,不论大小,必须得请医生护士吃饭。
   杨伟嫌蔡香不管孩子,蔡香怨杨伟没能耐,两人一天也说不上三句话,对于管教孩子更是各执己见,三五句话不合便会吵上一架。儿子上高中后,早走晚归,至于在学校的情况,两人几乎不闻不问。
   后来,大壮的班主任打过几次电话,都是打给杨伟的,第一次,态度温和,言语中肯,说杨大壮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家长配合开导督促。第二次,口气却不怎么友好,说了一大堆有关大壮不守纪律的事,最后说了句,“家长不主动管教,总是老师先跟你联系,全班四五十同学,联系过来么?”杨伟听得唯唯诺诺,心想这是差事儿了,都说老师不收礼,那就给交点电话费吧!到缴费网点一报上号码,营业员说余额还有五千多,很是让杨伟惊讶,人家余额就有五千多,还在乎你那二百块钱么?还是算了吧!
   第三次打电话,没说别的,直截了当地让家长去学校,杨伟忙着送货,就让蔡香去了。不知道老师跟蔡香都说了些什么,反正蔡香回来后一脸铁青,杨伟知道肯定是唠的不融洽,没敢深问,仅仅知道儿子跟老师发生了争吵。
   从此以后,老师不再打电话,但大壮的学习问题一直困扰着杨伟。逐步了解到,现在有些老师很是势力,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成绩顶尖的,特殊看待,重点培养,这样的学生必将考上名牌大学,是能给班主任乃至学校争得荣誉,是老师的炫耀。成绩低下,家里掏钱来学校混日子的,只要不违反纪律,就不闻不问。学校也是生财有道,不管中考的成绩多少分,只要家长拿钱,一样可以升入重点高中。成绩中等的,若是家长肯在年节给老师有所表示或是参加寒暑假的补习班,老师就用心经管,否则就划入劣等生里,不闻不问,能不能念好,就看学生自己的自控能力和造化了。
   当杨伟了解了这些时,大壮已经到了高三,让他去老师的补习班,孩子就是不去,说老师的补习班学费贵,别人一节课五十元,老师的一节课一百,一百就一百吧,就当是给老师送礼了,到底也没去,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他母亲的犟脾气。
   杨伟起早贪黑忙于商店生意,把这事就疏忽了,这一疏忽直接导致了大壮只能读个专科学校,也许就此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命运。
   有的职业,不作为就是犯罪,比如医生。但教师这个职业的作为与不作为无法认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与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自从那次儿子跟老师争吵之后,老师就放弃了对大壮的管教和督促。
   所以杨伟的深深自责又转化为对大壮班主任的怨恨,杨伟只是从大壮的毕业照上看过那个女老师,三十多岁,叫贾南风,戴眼镜,相貌和善,面善,心却狠毒,身为老师,放弃对学生的管教,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彻底丧失。
   店里的生意不好,杨伟没什么事可做,百无聊赖地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仍旧沉浸于怨恨和自责中,连上网写诗的心情都没有,写诗可是他多年的爱好啊!突然电脑来了信息提示,有人同意了他的好友申请。前天杨伟看到了儿子遗落在店里的一个日记本,随便翻了翻,记录的都是名人名言。但在本子的后面,诸多同学的电话号中,居然看到了贾老师的QQ号码。这贾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杨伟输入她的号码,空间有设置,只有好友才能进入,由于好奇,杨伟申请加她为好友,她同意了。
   杨伟跟她打招呼,对方许久才回话,“我忙,有空再聊!”杨伟浏览她的空间,到底是老师,空间有品位,有生活常识,有美食的做法,音乐、图片,更多的是记录的生活中的见闻,平实而又不失幽默。杨伟用了半天的时间看完了全部日志,并留下了评论,为了这些评论,杨伟绞尽了脑汁,用尽了平生所学的诗词名言,极尽赞扬,力求风趣,而又不显得吹捧。
   第二天中午,贾南风主动打招呼,杨伟心中暗自得意,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杨伟下岗后,曾做过几年业务员,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客户,知道怎样去迎合对方的心里说话,便施展多年练就的伶牙俐齿,结合走南闯北的经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聊得贾南风直到上课了才恋恋不舍地下线。
   从此,杨伟天天挂着QQ等待着,就像是一个成熟的猎手等待着猎物上套。中午或是午后的空暇时间,贾南风总是打招呼和他聊几句,他感觉出来,她喜欢听他讲诉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也欣赏他写的诗。他总是耐着性子听她抱怨枯燥无味的教师职业,抱怨的口气中又显露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她有着极强的虚荣心,明明对其他行业的有着好奇,却在口气中表现出看不起,羡慕财富又表现出不屑。
   杨伟对她的怨恨仍然很强烈,他和她聊天的同时一直在策划着该如何报复,因为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所以他从来不提儿子是她的学生。
   儿子不在家,杨伟和蔡香的日子过得不咸不淡,不冷不热,蔡香仍然是上班、喝酒、麻将,商店效益不好,她十天八天也不来一趟。杨伟除了守着商店组织送货,又多了一项上网聊天,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有时就在商店住了,和蔡香经常是两三天不见一面,寡淡无味的家庭生活让杨伟很是郁闷。郁闷中,他竟油然生出一个卑鄙的报复设想!
   再和贾南风聊天,杨伟就心怀叵测了,旁敲侧击的约见面,贾南风不同意。杨伟不急,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他有的是时间。杨伟是个绅士,所谓的绅士,就是有足够的耐心。最终贾南风没能抵挡住杨伟花言巧语的诱惑,两人见了面并吃了顿饭,贾南风对杨伟的第一印象还不错,杨伟可以从她的面目表情看得出来,计划的第一步成功。
   转眼秋去冬来,三个多月的聊天时间里,杨伟完全占据贾南风虚荣而清高的心,任凭杨伟开些低俗的玩笑,也不急不恼。杨伟暗自得意,积极筹划下一步。
   新年的时候,杨伟去市里参加订货后,正好贾南风也去办事,杨伟心中窃喜,觉得自己的小微型开着太掉价,便借了一辆帕萨特,拉着贾南风同去。
   午后都办完了事,杨伟以喝多了不能开车为借口,要住一宿,明天回去,贾南风犹豫一会,同意了。宾馆里,杨伟没费太大的劲,就脱下了贾南风的衣服。那一刻,杨伟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仿佛是小时候去邻居家偷杏,又仿佛是给老师的自行车放气,怦怦乱跳的心掩饰不住喜悦,喜悦中又有自甘堕落的复杂,不管怎样,精心策划的得以顺利实施,相当于就是梦想成真。
   回来后,杨伟不动声色,聊天仍然继续着。杨伟得想法让她的老公知道,她的老公也是老师,只有把这事宣扬出去,才达到侮辱报复的目的。杨伟在晚上的时间给她发短信,说些暧昧的话,贾南风当然害怕,却不生气,只是偷空惊恐万分地打电话告诫杨伟不要再发信息,杨伟肉麻地解释说:“喝酒了,想你!”甚至在周末的时候给她打电话,可怜的是,清高虚荣的贾南风做梦也想不到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方要肆意的泄露,另一方是无法保守秘密的。正月里的一天,杨伟接到了一个电话,质问他是谁?为什么总发短信骚扰人?杨伟立刻就知道了对方的身份,用十分赖皮的腔调回答:“你不用管我是谁,你也管不着我发短信!我给相好的发短信,与你有关系么?”气得对方骂了一句“畜生!”便挂了电话。
   贾南风从此不再上线,目的已经达到,杨伟也懒得再和她聊天,原来的聊天都是为了今天的结果。杨伟每天怀着大功告成的得意去猜想,贾南风家里该是怎样的天翻地覆呢?
   害人者终究会害己,五天后,就在杨伟还沉浸于自己导演的恶作剧中时,蔡香的电话来了,让他回家一趟,语调冰冷冰冷。杨伟惴惴不安地回到家,蔡香正坐在沙发上喝茶,他讨好地问:“怎么没打麻将啊?”蔡香站起来,一声咆哮:“你干的好事!”随后“啪”的一声巨响,茶杯摔在他面前,铁观音的香味立刻弥漫开来。
   接下来,不知道贾南风家里是不是天翻地覆,杨伟的家里倒是天翻地覆了,在蔡香的哭骂声中,客厅里的易碎品全部被摔在地上。原来贾南风的丈夫找到了蔡香,小小的县城,打听个人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杨伟的卑鄙丑行全部被蔡香知道了,他只好在哭骂与惊天动地的摔东西声中夺门而逃。
   第二天,杨伟回到家,屋里凌乱狼藉,蔡香不在,茶几上有两张纸,一张是离婚协议,有关事项写得清清楚楚,另一张写着去民政局的时间,时间的下面另外写道:
   “生活了这些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无耻!”
  
   二、黄龙汤
  
   很多年以前,辽西还没有解放的时候,建昌县要路沟有两个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一个是于八,另一个姓郎,叫郎三。据说于八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朝中有靠山,财大气粗,但在乡间稍有善名,郎三却不是这样。
   郎三长的肥头大耳,满面红光,为人狡猾奸诈,欺负弱小,贪婪成性。小斗放粮大斗回收,对待扛活长工们更是异常苛刻,起早贪黑地给他干活,也难见他的笑脸,到秋后给大家开工钱时却像是抽他的筋扒他的皮,左推右托,实在推搪不过去了,得想法吃人家一顿饭,才给算工钱,姓郎,也像狼一样的喜欢吃肉。村里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却又苦于没办法治治他。
   村里有个朱大个,经常给郎三家扛活。一年秋天,郎家地里的活都收拾完了,郎三仍然不给算工钱,就等着请他吃饭。朱大个急着用钱,要了几次也没要来,便找几个同是给郎家扛活的人商量办法,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之计。
   这天,朱大个来到郎家,对郎三说:“东家,现在农闲了,没啥事,我寻思明天中午请你吃顿饭,也没啥好吃的,杀只鸡,小鸡炖蘑菇!”
   郎三一听请他吃小鸡,立刻眉开眼笑,连忙点头,“中!中!”
   朱大个又说:“家里急着用钱,顺便把我的工钱也算了吧!”
   郎三说:“好!好!”
   第二天早晨,郎三一想到中午去朱大个家吃饭,没多吃,只喝了一碗稀粥。到了中午,左等右等,朱大个还不来叫,郎三已经饿了,只好忍着。
   日头偏西了,朱大个才不紧不慢的来叫他去吃饭,郎三早就等不及了。来到朱家,大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鸡肉的香味氤氲飘出,直冲鼻孔,郎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香味由鼻孔进入胃里,再由胃里渗透到一丈八尺长的奸诈肠子里,勾引得一万八千条馋虫蠢蠢欲动,更加迫不及待了。
   朱大个说:“东家,你先坐炕上稍等一会儿,马上就好,这娘们,干啥活都磨咕!”说完,把郎三让到炕上,郎三把朱大个的工钱算完,极不情愿地掏出一沓九省流通卷(九省流通卷是日伪时期东北地区流通的纸钞),朱大个数了数,装了起来。
   那就等吧!这时已经是午后时分,郎三肚子里的一碗稀粥早就消化得滴水皆无,饿得肠子咕咕直响,朱大个的媳妇时而进屋拿东西,香气随人飘进屋里,郎三闻得,心急火燎。隐隐听得外屋朱大个尝鸡肉,吧嗒嘴声惊天动地,边嚼鸡肉边含混不清地说:“不行,还不烂!”郎三听到,更是馋得头冒虚汗,眼花脑涨。
   过了一会儿,朱大个还是不张罗吃饭,郎三实在是饿得忍不住了,他看到窗台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块玉米面饼子,就拿起来吃了,先垫垫肚子吧。
   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和朱大个一起扛活的人来了,是朱大个找来陪客的,朱大个进屋放桌子,对郎三说:“东家啊!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这老母鸡也太经炖了!”
   嘴里说着,目光停留在窗台的空盘子上,疑惑地问:“东家,盘子里的东西你吃了?”
   郎三点了点头,朱大个“嗷”的一声叫了起来,“妈呀!你咋能吃那个!那是放了砒霜药耗子的!妈呀!这可咋整?”然后又骂媳妇:“这该死的娘们儿,你咋把耗子药放窗台上?真是欠打!”作势要去打媳妇。
   郎三一听,心惊胆战,坐不稳站不起,来的两个人,一个忙去拉朱大个,一个忙来照看郎三。郎三已经被吓得说不出话了,照看他的人高喊,“救人要紧!”几个人赶紧围过来,怎么办啊?
   那时候缺医少药,乡下人一旦不慎中毒,常用的一味药叫“黄龙汤”,药方简单,采集方便,药效明显,解百毒,驱百邪,就是该药臭不可闻,非常恶心人,这药是啥呀?其实就是童男子的粪便。
   那就赶紧来黄龙汤吧!情况紧急,没时间去弄纯粹童男子的粪便了,朱大个急忙拿瓢去茅坑里舀了多半瓢,四个人按胳膊压大腿,用筷子撬嘴,用木片压舌头,也不管郎三愿不愿意,强行把多半瓢黄龙汤都灌了下去,灌得郎三眼睛翻白,脖子涨红。
   灌下去,吐出来,再灌,再吐,反复数次,灌得郎三鬼哭狼嚎。
   一通黄龙汤灌完,郎三什么都不能再吃了,朱大个搀扶着把他送回了家,又是赔礼道歉,又是骂媳妇打自己嘴巴,让郎三有火发不出,有气只能往肚子里咽。
   朱大个回到家,找出了珍藏的半坛老酒,三个人就着小鸡炖蘑菇,喝了个一醉方休!
  

共 53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朱大个和杨伟,一个是给地主扛活的长工,另一个下岗开了一家商店,两个隔了几十年的小小人物,有点相似:内心充满心计——对自己不满的“大人物”进行了报复,有点令人不齿。特别是杨伟,又可笑又可悲,最终害人害己。不过杨伟的故事很有现代意义,教师的职业,医生的职业,一个培育心里天使,一个治疗身体的天使,她们都病了,病的还有这个畸形的社会,最后的两败俱伤是必然的。小说写得辛辣独特,像现代寓言故事,推荐阅读。【编者:水之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2-27 20:17:36
  很好的故事艾,看了觉得朱大个和杨伟都很“可耻”,歌休老师塑造人物还真有一招。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1 楼        文友:歌休        2017-03-08 13:3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2-27 20:50:05
  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短篇,编辑按语这样写还真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艳。两者都是报复,但是效果决然不同,前一个胜利收场,下一个人算不如天算,害了彼此。不过后一个故事很有现代意义,教师的职业,医生的职业,一个培育心里天使,一个治疗身体的天使,她们都病了,病的还有这个畸形的社会,最后的两败俱伤是必然的。真像现代寓言故事。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歌休        2017-03-08 13:34:30
  这个社会有点不正常。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2-28 09:02:55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好!认真学习品读:一个是于八,另一个姓郎,叫郎三。据说于八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朝中有靠山,财大气粗,但在乡间稍有善名,郎三却不是这样。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歌休        2017-03-08 13:37:04
  大地主于八在我们当地很有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