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又到芦芽初长时

编辑推荐 又到芦芽初长时


作者:风子九天 举人,346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3发表时间:2017-03-01 18:12:20

又到芦芽初长时 每一个清明,都有太多的过往让我想起。
   这样的无限春光里,我会想起亲人,想起故乡,想起苇河。故乡,早就没了苇。村前的那条河,不知还叫不叫苇河?
   乡愁是什么?乡愁,也许就是一种离开。自从离开家乡以后,就觉着自己开始有乡愁了。
   听二弟说,再过一年,村庄都要搬走了。即便村庄没了,我想我的乡愁一定还在的。小时候,那里曾是我们千军万马的战场,也是我们曾经苦难和快乐的归处。即便忘,也不会忘得干净。叶落是要归根的,谁没有故乡呢?我的根,就扎在那芦花荡漾的苇河边上。
   最喜苇河芦芽初长时的模样,一河塘青青纯纯的美好。破土时,那丫儿,真是鲜嫩,是那种不忍触碰的鲜嫩。她从松软的泥土里,露出婴儿样红润的脸,还有欢笑。似乎羞怯,更着简单,多像我们的青春年少。青葱而优美,单纯而烂漫,无知而无畏。春天里,那种生长,几乎一天一个样,看了让人嫉妒。和她一起长出来的,还有一种叫豆瓣菜的草。它一出来,似乎就满开着花。一窝一窝的,一丛一丛的,开得可喜人。花儿一身的白,碎碎地开在青青的芦芽边。真好看,就像芦芽的鬓发间,佩戴着的一朵朵白花儿。不仔细,还认为是芦芽子开出的花。它开在清明里,开得特认真。每次回家祭扫,在老家的山坡上,在祖父的坟头上,时常也能看到这样的花,所以记得清晰。
   每次去河塘,必是小着心的,怕伤着纤细稚嫩的苇。大多时间,我们只站在岸边看。看河水清流,看苇芽茁壮。春天的小河,更显得浅,能一眼就看到河底的蜗斗牛。小鱼儿,一尾尾,游来游去。鱼儿很小,头和眼睛却很大,它们能把一池清澈咬出朵朵细碎的浪花来。还有蝌蚪,也很小,拖着黑黑的尾巴,一团团,一堆堆,没方向地拥挤着。长长的一段河塘,就像画家泼的墨,简单而随意。远远看,真像一条墨写出来的缎带,动态般地飘逸在一片葱绿间。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生动了,也好多年再没看到过这样的清澈了。那样的一种清澈,怕是现在再没了原先那么好的词语来形容了。即便现在的饮用水,都不及它清。它的清,不只是有丝丝的甜,更多是有丝丝的暖。
   书上写,小蝌蚪在找妈妈。不知道,那些个小蝌蚪,后来找到了妈妈没有?那时总悬着一个疑问,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哪里了呢?那么多孩子,是不是负担很重,也要远离故乡,出去打工挣钱了。现在怕连疑问都没有了,因为所见的河塘里,再也没了蝌蚪,也再不见了蝌蚪妈妈……
   芦芽初长时,着一身青翠的衣,仿佛还要绣着蕾丝的边。每一层都要包裹得严紧,我喜欢这种不甚张扬的矜持。春风里,她一叶叶的攒着向上开,就像十五六岁的小女儿,单纯而执着,朴素而优美。
   见她生长,许多草儿也一齐跑出来。譬如猪耳朵、小野蒜、曲曲菜、贱耳鼓,还有婆婆蒿、麻雀屎、小米饭……谁起的这样好听的名字,极具乡野俚俗的韵味。我喜欢它们这种被叫乖叫惯了的名字,就像小时候长辈们给孩子们起的那些小名儿,大眼、猫屎、拴住、狗蛋儿……亲切的,近如兄弟。
   春是挡不住的,那些花花草草也是挡不住的。它们成群结队,一齐地破土而来。它们葳蕤且曼妙地生长着,多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啊!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看了它们,我真真是信了。这个纯净的世界里,它们不管不顾,只开给自己看,且开得怡然自得!
   放学后,挎个篮子,沿着苇河,我们割猪草去。割完猪草,就放在水里长。说来真是好玩,猪草被阳光热得蔫吧后,经水一个劲地泡,果真会长满一大篮子,且鲜鲜嫩嫩的。我们也把自己的双脚,伸在河水里浸泡,有小鱼不断游过来,专拣我们的脚丫子啃,啃得你痒痒地痛快。鱼很多,多得数不清。一拨一拨的,伸手就能抓到,然后在水边圈一个小池塘养。鱼太小,不忍吃,走时就将它们放回河塘,任它们自由去。割草的间隙里,每次都要劈几片苇叶裹成笛,吹出自己想要的一片响亮来。那时,歌很少,能唱完整的没有几支。《我爱北京天安门》,算是最好听的一首,还有《我是公社小社员》。就是现在,还能不跑调地哼上几句:我是公社小社员哎,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哎,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
   即便是仅有的几首歌,我们也都要用芦笛吹出来。裹芦笛,是很有讲究的。收口若小,声音就脆而响;收口若大,声音就粗而闷。粗时,吹起来够难听,果真就像老驴放屁。芦芽初长时,叶子柔软且尖细,裹出的笛,又精致又漂亮,吹出的声音也极是好听。吹芦笛,也很有学问,嗓音要拿捏得好,气息的强弱还要控制得均匀。辉叔,是我们村里芦笛吹得最响亮最好的一个,后来他去了美国。离家乡越远,乡愁一定会越浓,不知他是不是?
   这一次回家,我再没看到苇。那条河还在,两岸还有零星的树,没有一棵是熟悉的。河水浑浊黑暗,很多的垃圾推积,仿佛凝固。沿着河岸走,一直没能见着有苇芽吐露。河里没有鱼,也不见有蝌蚪。相信那蝌蚪,都已经找到妈妈了。好多年,都不见了它们。不知,它们是不是也有乡愁?
   看着这条河,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这还是我童年时的苇河吗?她的苇呢?要是它们还在,这个季节早该没过我的腰了。豆瓣菜没有了,麻雀屎也没有了,贱耳鼓也没有了……这个季节,它们一定该是开满花了的。然而,再没有见……走着走着,耳畔仿佛响起悠扬的笛声,奔跑着去追赶,忽然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苇样的少年了。
   若退休了,我就回乡下去。在门前再植一河苇,我还叫她苇河。春来,踮起脚尖,我还要看它一年年芽儿初长时的青葱模样!
  
  

共 2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望着故乡的浑浊的河水,不见芦芽吐露,不见鱼儿游,不见麻雀屎,两岸有零星的树,却没有一棵是熟悉的。徐徐春风中,便想起了昔日故乡小河中的景致,河水清流,豆瓣菜开着白色的花,苇芽茁壮,成群的小鱼啃着在荷塘中嬉戏的孩子们的脚丫,还能一眼看见河底的蜗牛斗。看见小蝌蚪,便会想着书上写的的蝌蚪找妈妈。如今的故乡里的房子就要都搬迁走,作者的心中泛起的乡愁幻化成儿时的与小伙伴们一起唱的歌,幻化成芦笛声声。沿着河边走着,仿佛自己还是那个苇样的少年,并在心中有了祈望,将来退休,回乡下,在门前再植一河苇,还叫她苇河。春来,踮起脚尖,还要看它一年年芽儿初长时的青葱模样。深情的文字,源于心中的乡愁,源于对故乡的不舍与怀恋。感人至深的乡愁,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7-03-01 18:13:43
  浓浓的乡愁,感人至深,咀之有味,回味绵长。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