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偶然想到“度量衡”(杂文)

编辑推荐 【军警】偶然想到“度量衡”(杂文)


作者:李冬 童生,68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03发表时间:2017-03-02 08:11:59
摘要:民间俗语有一句“秤平斗满”的谚语,这是劝诫商人要守住良心,不能欺诈顾客。还有一句是“人心就是一杆秤”,说的就是人心是公平的,“度量衡”的发展再精密,也能测出人的品质优劣。


   春节期间,到市场购物,我发现,除了蔬菜水果用电子秤过秤外,基本上都是瓶装、袋装。即使馒头包子之类,也是论个儿卖,几乎省却了称分量的过程。我发现整个市场,没见一杆街头上还能见到的杆儿秤,莫非几千年流传下来“度量衡”,远离了人们视野。让我油然记起了儿时农家的“度量衡”时代。在1957年合作化前后,“度量衡”与农家生活紧密相关。“度”知道长短;“量”,知道容量; “衡”,知道轻重。这是唯一让人心明眼亮尺度。在一家一户单干的农耕时期,“度量衡”显得格外重要。它似乎维护着社会稳定,维护着公平和正义。其的功绩应该不可抹杀。
   在那个时候,“度”在生活里的作用,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买卖土地是需要丈量;二是买布做衣服,买丝线,麻绳之类,丈量后才可付款。三是盖房用木料,丈量尤其重要。“度”的单位是丈、尺、寸。说是“丈量”,但没有“丈”的工具,一般用尺,丈量土地时。只能用“弓”,五尺叫一弓。其形状犹如英语大写的A字。两个底脚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五尺。手拿A字的尖儿,边走边倒,一块地的长宽,很快量出。后来禁止买卖土地了,“弓”也就从此遁形,再也很难见到了。在村民心里,“丈”是很高大的概念,比如“革命精神高万丈”,“跌入万丈深渊”之类都是虚数。至于民间俗语:“你厉害,看你能尿出一丈二尺尿(读sui )去!”这是夸大说法,并非和真的度量有关。
   “量”,在农家主要指容器的大小,或者大概知道容器装的内容的多寡。过日子,再拮据,也是离不开容器的。比如锅碗瓢盆之类,容器大小,都是针对家里人口的多少决定的。用之于购物,也是个概数。例如一瓶酒,半瓶子醋,两马勺粥之类。真正靠容量买卖物品,主要在粮食市场上,那可是要斤斤计较的。量器的种类有石、斗、升,市场上主要用斗。空心的圆柱体,如大号笔筒。斗满了,用T字形状的木板刮平,再装进布口袋,这就是一石。十斗就是一石,一斗就是十升,大约相当于15市斤。(一斗饥荒年代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升,更像大出一点的笔筒。主要用来家庭做饭上。农家计算容量,主要用斗。固然常说的“海水不可斗量”强调的是“斗”。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都说明用“斗”的悠久历史。所谓“车载斗量”更说明“斗”作为容器的特殊作用。
   “衡”,在农家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论斤两的,一是精确,二是和经济有关,比如卖棉花,是按照分量给钱的。最普遍的是卖干草,夏天打草晒干了,秋天有人来收,自然是按照份量付款的,这是农民的一笔较大收入,在不许养鸡的时代,主要靠它打油买盐啊。第二件大事是卖猪。收猪的大秤好大,秤杆有锄杠粗。秤砣有窝头大,秤杆上栓个套子,穿进一个木杠,两人抬着,知道重量才好付钱。至于后来有了电子秤和地泵自然是省事多了。
   年头岁尾之际,偶然想到了“度量衡”与农家生活,甚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在饥荒的年代,在粮食和副食品定量的时代,粮票犹如性命。那时人人吃定量,男人30.5斤,女人28.5斤,男女有别,精确到两,真是空前绝后,国际上也是中国特色。那时没有二两粮票,就买不到一个馒头,就要挨半日饿。但在那时,没有人到饭店抢馒头吃,在农村也没有人私藏粮食。因为“度”是公平的,全民集体挨饿,干部也不许多吃多占。(1963年四清时,多吃多占,好多干部因此挨斗了。)人们饿的面黄饥瘦,个个面有菜色,但没有动乱,这也就是“度量衡”不同凡响的社会作用,几年后的文革到处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没有了“度量衡”的制约,才造成天下大乱的。
   近些年来,社会和科技发展太快了,原先那些原始的度量工具大多难觅其踪。其实,由古代流传下来的度量工具包含着历代能工巧匠的思考和实践,简直是妙手偶得。比如秤吧,秤杆有的长到一丈,有的不足一尺。无论多轻多重,只靠一个秤砣绳子的滑动,就能称出斤两。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利用杠杆原理称重,该是多么伟大的创意。秤砣是铁质的,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大多刻上字,很重,很结实。邮局俗语:“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说的就是秤砣,在古代,秤砣是木质的,“权”字的本意,就是秤砣,俗语说“秤砣虽小压千斤”说的也是“权力”的重要。至于那根秤杆,绝不是一般木料做成,至于秤杆上的星星,不仅都是金色,而且那间距,绝不能有丝毫误差。了不起啊,秤就是“度量衡”时代的一个标本,有心人留下一杆,将来也许天价。
   民间俗语有一句“秤平斗满”的谚语,这是劝诫商人要守住良心,不能欺诈顾客。还有一句是“人心就是一杆秤”,说的就是人心是公平的,“度量衡”的发展再精密,也能测出人的品质优劣。只有靠人心的评价。前人功过,后人评说。邓小平大人碑树人民心中,是他的心中也有一杆称,那就是人心的份量,让人民挨饿的社会主义,不能继续下去了。诚如孟子所说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说的这十个字,极为重要。领导者更应谨记,把民,社稷和君主,放到秤上称一下,才知道“以民为本的道理。”亚圣孟子的话语里,不也正是包含着“度量衡”之后的评判吗?
  

共 20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李老师这篇小杂文,在现今阶段谈到此问题,似乎很遥远。其实想想也不无道理。“人心就是一杆秤”,说的就是人心要公平。赏读推荐!感谢赐稿!问好李老师!【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02 08:47:19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好!认真学习品读:除了蔬菜水果用电子秤过秤外,基本上都是瓶装、袋装。即使馒头包子之类,也是论个儿卖,几乎省却了称分量的过程。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