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忆】放天灯走了(散文)

精品 【星月忆】放天灯走了(散文)


作者:劦石 布衣,44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2发表时间:2017-03-02 11:29:09
摘要:但当我的天灯飞上天空走向深远时我几乎忘记了所有的反感,我觉得那就是个一次性产品,它飞向天空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消费。这就是一次性消费思维,它简单到只考虑自己。

【星月忆】放天灯走了(散文)
   “放天灯走了!”
   二牛就这一嗓子,左邻右舍、前街后街的人几乎都听见了,前面是张三提着天灯,后面紧跟着几个和他一块制作天灯的大孩子,然后就是我们几个跑得很快的男孩子,东临家的张嫂、西邻家的王姨、前街的李婶、后街的赵妈、还有一群更小的被称作毛孩子的打着灯笼的小小孩都跟了上来。说真的,正月十五,除了有组织的舞狮子龙灯外,最热闹的没过于放天灯了。
   张三右手尽可能地向右侧伸展开,三根指头捏住天灯的三角尖顶,腰姿挺成笔直的竹竿子才勉强使天灯脱离了地面,后面紧跟着端着油坨碗的水利小心地端着油碗还不停地提醒:‘提高些,蹭着地了!’每当这时,张三就赶忙使劲伸直一下腰身和胳膊,这让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美丽判定。这天灯磕在了地上或被地上柴草枝戳一下,有了窟窿或缝隙,不能居气便不能高飞、一下午的功夫也就白费了,劳民伤财,而且是个很丢面子的事情。帝国主义,哈哈,我几乎是伸出了食指,做出一捅就破的姿势。
   二牛的喊声不亚于嘎子当年‘鬼子进村了’的呼叫,张三明显地白了他两眼,似乎藐视二牛的张扬或不知天高地厚,二牛也立马伸了伸舌头,规规矩矩地提了盛着麦秸秆的篮子紧跟在水利的后面走了,那麦秸秆是准备用来烘干、预热天灯的,二牛是张三的亲侄子,他有幸谋到了这样的跟班身份。
   二牛那一嗓子其实是喊给在不远处的我们几个听地,张三早就知道这一点,早上我们一块讨论寒假作业时二牛已经告诉我们他三大下午要糊天灯,只是下午我们想去观看时被他们赶走了,他们几个初高中生总是喜欢以大人自居,把我们几个已经小学五年级的大孩子也排除在外。我们虽然很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他们把大门一关,在自己院子里做起了秘密工作。当然,不服气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关注他们,我们躲的远远的自己去玩,不流露一点点好奇给他们看。
   二牛很是不甘心,更为他早早透露给我们的秘密不能发挥作用而着恼,张三是没有权利禁止张二牛进出家门的,二牛便和我们玩一会,趁着回家喝水、取馒头的机会打探消息。他们故意关了门不让二牛进去,二牛就肆无忌惮地砸门,吃喝拉撒所有的借口都用上,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我们心里,他们就是日本鬼子,我们就是游击队,我们充分掌握了他们的动态,我们为我们的胜利喜不自胜。毛主席语录:与天为斗、其乐融融;与地为斗、其乐融融;与人为斗,其乐融融。
   这便是我们的快乐,只是有点遗憾的是我们不能亲自学习天灯制作的技术,担心有机会做天灯时不知道怎进行,二牛大包大揽地说他知道所有的过程,有钱了我们自己就能做。
   天灯被提出张三家的农家院子后,他就没资格限制任何人围观了,二牛的喊声让我们蜂拥而至,而且还招来那么多的人来围观,张三白二牛的时候,那种高高在上的自豪感是显而易见地,不过他也因有那么多的人来凑热闹而更加自豪,狭小的空间容易造就狭隘的思维,当天敌变得空阔的时候,所有的不愉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天灯被提到了庄子后面的麦田里,那是一片空阔而平坦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正冷静安然地躺在地面上,等待寒冬的消去,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冷冻消融,麦田的土壤像刚出锅的发糕,松软而又舒适。在最空阔的那片麦田里踩出比天灯底部弱大一点的土地,点一把小火,将天灯放上去烘烤,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灯像充了气的气囊,鼓胀地、像长了翅膀的小鸟,已经跃跃欲试了。张三命令停止烘烤,迅速踩灭火苗,这样,这片麦子开春以后照样会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冒高,长出丰硕的果实。
   张三举起变得有些胀硬的天灯,水利迅速从碗里拿出油坨,那油坨是用水利的语文课本做成的,泡在柴油碗里三四个小时了,听说课本是最好的做油坨的材料,大小、吸油性能都是最合适的,但只有贪玩不爱读书的孩子才把课本奉献出来,这也是刚上初二的水利能混进大孩子中的资本。油坨茶缸盖子大小,中间事先穿好孔,虽然灌饱了油,但很容易固定在天灯中间的铁圈上,划着火柴,从四边点着油坨,迅速按在刚才烘烤天灯的地方,张三、卫锋两边四只手按压住,火苗在天灯里熊熊燃烧,夜幕下的田野里便多了一个亮点,与西天的长庚星遥相呼应,天灯东摇西摆,似乎要挣脱控制,张三便喊了一声放,四只手轻轻向上一送,天灯便袅袅而起,扶摇直上,地上一片欢呼,西邻的王婶仰着头,嘴半张着,像是吃惊,又像是要努力张大眼睛,看天灯要飞向何方。
   男孩子们已经开始追着张三、卫锋、水利他们去撵天灯了,那时候农村的田野是广阔地,沟沟坎坎在男孩子的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遇沟翻沟,遇河过河,小沟小坎可以如履平地,那时候生产队里养牛,学生放学回来是要给牛割草的,所以沟沟坎坎我们也都很熟悉,仰着头只看天灯飞行,脚下面深入浅出全凭感觉,三娃子的妈妈追着喊:“三娃子,大孩子追天灯,你们小孩子跟着瞎跑啥呢?”但下山的猛虎出笼的狡兔那听得见吆喝,满山驾凌地猛追,留下一群悻悻而归的打灯笼的小孩和围观的妇女。
   没风的夜晚天灯一般飞不会很远,我们跟着跑也是确实是瞎跑,因为接收天灯还是张三、卫锋他们的事,天灯从那么高的天空坠下来,要平稳地接住,那时候我觉得是一个很高的技术活,而每每这个时候,张三都会大喊着:让开、让开,我来接。我们就自觉地后退,张三上前,天灯似乎是落在他的手上,我觉得张三接天灯的姿势十分优雅,像绅士请女孩跳舞时的伸手、邀请,而且似乎还伴着一个鞠躬。
   天灯被接住后,一般是要提回来再放的。这时候,提的时候要提着天灯圈,而不是提着天灯顶。经过长期烘烤的纸变得相当脆弱,已经经不起提拉。而经过考验的天灯气密性完好,倒提着,经微风吹拂正好可以使在没有热力的情况下依然鼓胀避免了意外的折叠折断。二次利用甚至多次利用是传统节约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便是游戏也不例外,而铺张浪费绝对是极大的犯罪。
   天灯被拿回来,小心地翻转过来,加上油坨,点亮火,又可以再飞行一次,在获得第二次愉悦的同时还肩负着技术的推陈出新,同样也考验着产品的极限。毕竟,三张一开的白纸做成如此硕大的天灯,除了天灯圈可以算作稳固的支架外,剩余部分就是这几乎经不起任何考验的三张纸,而且是几个大男孩笨手笨脚做成的又经过了相当时间的烟熏火燎。而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很好的乡俗,放过的天灯是不能带回家的,因为是白纸糊成、尖顶,极像农村老人逝去后亲朋送的孝山之类的物品,是极不吉利的象征,所以每次都要物尽其用、直至天灯损坏,有时可能没有了油坨,便人为地撕得粉碎,该毁坏时的破坏也是一件极快乐的事,你撕我扯,手舞足蹈,甚至还会扭扭打打,演变成一次摔跤游戏,反正男孩子有一股野气,没有发散完就不会痛快。等回家的时候,一个个都灰头土脸地,不是悄悄地去屋后用笤帚拍打干净,就是被父母发现一顿批评。但不管怎么闹,天灯圈是要保护好的,以备下次使用。
   当然,放天灯还存在很多风险,有时看着地上没风,等天灯飞上了天空,高处的风将天灯吹得飞快,不过那时候很少有放弃的念头,翻山越岭、穿沟过河,追几十里路的都有,天灯在天上畅通无阻,而地上的人却吃尽苦头。有一次,张三、天虎、卫锋他们几个追出去好几个小时,回来的时候,已经夜静人稀了。我们是在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的,他们一直追到十五六里以外的后岭村,而且和那个村子里想意外收获的人发生了争抢。张三说人家人多,没有办法,天灯被他两把三把地打扯了,天灯圈也被他狠狠地折断了,反正谁也没得到。张三说话的时候满脸的自豪,甚至还有一股子霸气,再我们这些相对小的孩子眼里,他几乎可以说是个大英雄,没丢人、没输气!天灯圈那个时候就像现在电影里舞狮子龙灯中的龙头,被别人抢去了整个村子整个集体就丢人了,十里八乡的都可能传开,获得者会不遗余力的宣传,听到继续传播讥讽以抬高自己,常可能引发群架以证明强弱,有点西方式的决斗的意思。还有一个危险就是引发火灾,那个时候,每个村子的碾麦场上都堆放着各种作物秸秆,是储备的动物饲料、也是农家烧锅烧炕的燃料,都是些易燃之物,放天灯引发的火灾的确有好几起,但似乎都被原始的淳朴和善良容忍了。还有就是天灯落下来可能会掉在别人家的屋前屋后,因为人们认为不吉利,小则天灯被撕、天灯圈被折,大则引发打斗。凡此种种,都是很危险的事。
   我因为被拒绝观看天灯制作过程而一直有个想法要自己亲自糊一个天灯,这个梦想到我初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才实现。一个是因为社会发展了家里经济条件有了宽裕,另一个是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暑假。其实这是个很不合规范的行为,因为放天灯约定成俗的时间是正月十五,可以提前到正月十五前几日,但不能推后,就像清明节是扫墓、端午节是吃粽子、八月十五是赏月吃月饼,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有固定的传统项目,乱来就脱离了其中的味道和文化。我这时候做天灯算是一次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满足我幼小的飞天的心理。飞天梦是中国人的梦想,是人类的梦想,它不仅扎根在人类心灵里,而且扎根在一个小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探索梦。
   正月十五,十二岁一下的孩子打灯笼,那灯笼都是他舅舅给送的,包括蜡烛,有个歇后语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虽然谐音求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外甥打灯笼和舅舅有关系。十二岁以后再去打灯笼,村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会戏称其为老莱子,我最早的时候以为是老癞子,意思是癞着不去长大、大人了癞着做小孩,这完全可以讲得通,后来读书了才发现是老莱子,二十四孝里的大孝子,已经老头了还穿小孩衣服、做小儿状逗父母高兴。这样,这个词语便有了爱的讥诮的成分。但小时候被人说了却感觉是一个讽刺,刺激自己要成为男子汉、做顶天立地的事。放天灯也许就是一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事,因为大孩子做、而且能上天,这当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几个人一商量,每人一角钱,买了三张一开的白纸,过去,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制作作业本的原材料,最早的时候五分钱一张。现在我们可以挥霍一下,虽然不在季节,但我们有时间、父母也放松了管理。天灯圈是去公募地里的新坟上扯的花圈上的竹篾,浆糊是从面缸里抓了一把白面粉,放铁勺里加水煮成的面糊。我们几个人早上准备材料,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做成了一个天灯,只是浆糊用得不好,把整个纸都弄得稀软,在综合成的时候,由于体积过大,加上我们的笨手笨脚,勉勉强强的合成了,提着顶子可以立起来,用小火考了一下,悄悄地拿到外面的田地去放、加了油坨、也点了火,天灯只是摇摆了几次,但最终没有脱离我们的手,直到碗里的油坨全部用光也没上去,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送不出去、砸手里了。
   有点遗憾,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快乐,因为制作过程才是我们最大的享受,毕竟放的过程我们参与过了。
   再后来就到了有了孩子,商业街、地摊上经常就摆放有天灯,但名字已经改成孔明灯或者许愿灯,五颜六色、叠放得整整齐齐地装在了塑封里,这样的整齐经常让我想起我们做天灯时满手浆糊碰这粘那的尴尬,五元钱一个,痛快地给儿子买了两个。也是一个正月十五的晚上,儿子约了几个小朋友,就在园区外的马路边上,打开包装,加上石蜡做的油坨,点上火,几乎没有捂火聚热气,天灯就飞上了天空,穿过了道路边上的路灯光层,越过了高高的高压线、挺进了浩瀚的天宇。月朗星稀,清凉空阔的穹隆多了一个亮点,空阔接纳着亮点的无限攀升、亮点衬托着穹隆的浩瀚缥缈,天灯镶嵌在穹窿里,仿佛给深邃的天际开了一个孔洞,闪烁的火苗像是天外的光芒,孔明灯的名字也许就来源于此,意思是天际孔洞中闪烁的光;天灯飞升着,似乎成了一只乘风破浪的小舟,驶向神奇的远方。
   儿子天灯在升空的时候许了一个愿,几个孩子便打打闹闹地跑开了,我无意于打扰儿子许愿的心境,毕竟那是一个秘密,我初始有一个追天灯的冲动,但被幢幢高楼和城市的方块式规划扑灭了,天灯是天马行空的,而我却被规划了。我只是比孩子们多看了几眼,没有惋惜,环境和流行思想经常能左右人的思维,虽然我还有些野性的冲动,虽然我无数次讨厌着节日后城市道路旁、树梢上满是烟熏色的尚且完整的五颜六色的孔明灯,我有时想这个东西可以再利用一次,有时想制作者应该设置一个机关让其在空中然绕。但当我的天灯飞上天空走向深远时我几乎忘记了所有的反感,我觉得那就是个一次性产品,它飞向天空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消费。这就是一次性消费思维,它简单到只考虑自己。
   我其实还曾想过带儿子做一次天灯,让他们享受一下制作和成就的快乐。但终没成行,一个是儿子没有兴趣,另一个也可能是我的偷懒。不说孩子,就是我,在我工作的办公室隔壁曾经就有人专门制作孔明灯,花花绿绿地凉了一地,我小时候曾想厚颜无耻地去偷窥的制作过程放在我眼前我都懒得细看,只是知道他们在做天灯,我失去了兴趣儿子根本就没有产生过兴趣。时代已经进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时代,做天灯的就是做天灯的、放天灯的就是放天灯的。放天灯的人不再有兴趣关注天灯的制作过程。社会分工因社会的进步会越来越细,做事会越来越专业,人们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也许将来就会存在死了郑屠户周边人们无肉吃的境况,但物流很快能送来。专业的孔明灯确实很完美,飞得高、飞得远、一飞冲天,只是我还没适应这个社会,就像我现在依然不喜欢孩子叫外卖的行为,毕竟有胳膊有腿,毕竟还没有忙到无时间出去吃饭。
   新生事物的成熟其实就是消除不利社会发展,保持有益社会发展部分的一个过程,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保守派认为原有事物好的更多,激进派认为不好的多一些,就在这样的矛盾中洗涮沉积,改变、适应、前进,就这样。在疼痛中分娩,在些许的遗憾中进步,世界就是这样吧。
   中国的宇宙飞船不是马上要登月了吗!孩子们,那是你们的天灯,去做个宇航员吧!
  

共 54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因南北地域不同,庆祝的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例如正月十五闹花灯、猜谜语、北方注重扭秧歌,跑旱船,南方注重舞狮子,舞长龙。而放孔明灯却是不分南北的,虽然大家都喜欢亲手放飞孔明灯,看着它带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扶摇直上升空,但现在真正会做孔明灯的人却寥寥无几。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天灯的制作和放飞全过程以及年幼时自己对天灯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文字,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农村孩子,快乐地追逐着天灯奔跑在麦田地里,笑容洋溢在天真无邪的脸上。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小时候对天灯制作的好奇和放天灯时的自豪感,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地淡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待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昔日的故事,沉淀成了今天美好的回忆。面对今天钢筋水泥筑起的围城,看着儿子放飞孔明灯时样子,却再也找不回当初年幼时的感觉。有时候不是我们懒惰了,而是现代生活让人们逐渐养成了依赖性。对待新生的事物,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方式。社会每一次进步,都是需要一个让人们适应的过程。只有除旧迎新,才会日益升华。放飞梦想,勇于拼搏,希望就会实现。一篇富有深刻内涵的文字,把人生哲理刨晰的非常透彻,由浅至深,通俗易懂,读后深受启迪。拜读佳作,力荐共赏。【编辑:静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03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尘        2017-03-02 11:33:41
  好的作品总是令人回味无穷,预祝加精。
回复1 楼        文友:劦石        2017-03-02 20:05:45
  谢谢静尘老师编评。
2 楼        文友:静尘        2017-03-02 11:34:10
  感谢赐稿,问候老师。
3 楼        文友:静尘        2017-03-02 11:34:41
  期待更多佳作,祝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劦石        2017-03-02 14:48:27
  正月十五,看着那些冉冉升起的天灯和站在天灯下静观的人群,突然便觉得有点索然寡味,想起我们小时候放天灯,忙忙活活、热热烈烈的场面。享受来至于感受、感受来自于付出。
道法自然,大道纯真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02 16:55:40
  又见石老师的美文了,好高兴。老师的文章总是饱满厚实,自然流畅的叙述中总能让人掂量出沉甸甸的东西,带给人长久的回味和思索。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7-03-05 23:11:32
  没有放过天灯,在电视里看过,喜欢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