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山水若从奇处看(散文)

精品 【酒家】山水若从奇处看(散文)


作者:山泉 探花,1414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46发表时间:2017-03-02 12:54:20

【酒家】山水若从奇处看(散文)
   初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
   又是一个双休日,当清晨的生物钟准时把我唤醒,一圈盲目的溜达后,我沿城南山脚的盘山小道,信步爬上身后的大山。沿途,闻着那些野草野花的清香,我胡思乱想,感觉疲惫时驻足,才惊觉已到了山巅。
   站在一块凸起的巨石之上,抹去脑门上渗出的汗珠,俯瞰山下喧嚣的小山城,朦胧之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仿佛小孩子玩的积木,毫无规矩,胡乱堆砌。“乌盟磅礴走泥丸”,难怪一代伟人毛泽东说乌蒙山是小孩子们玩的泥丸呢,还说要把昆仑山裁为三截,那绝对是高瞻远瞩,豪气凌云,是伟人的胸襟。作为一介草民的我,此时看到远处的山脉,宛若游龙,起伏沉降,连绵无边,直达云深不知处。
   云深处,可曾有奇峰。
   东面的山廓之巅,一轮懒洋洋的太阳,渐渐拨开迷雾,徐徐升高,日晕还弥漫在其周围,仿佛披头散发的少妇,惺忪,随意。这太阳与月亮,从来不做作,呼做大火球也好,叫做白玉盘也罢,一直是原生态装扮,一直精心呵护着身下山水。浓妆艳抹,着力掩饰瑕疵的,是人心,是人性。不然就没有“天高不过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还说猪没糟”的传说了,张果老老神仙就不会生气作诗了。即使是离天三尺三的珠穆朗玛峰,也难比人的欲念,欲壑难填,高山峡谷,可以高峡出平湖,还听说有的地方把两山之间的峡谷填满后修了飞机场,而人的欲壑却无法出平湖,更不可能修机场。当地山民也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嫁了彝家想汉人”。意思是吃着锅里的望着碗里的,殊不知山外还是山,即便造型不同,姿态各异,四季的风吹过,依旧是春夏秋冬。
   花开百样,千人百面。
   我想,大山如果没有四季,就像人生没有爱,那就成了蛮荒时代,毫无生机,一片荒凉,人如果没有了爱心,槁木死灰,就没有了追求和活力。岁月剥离着人的容颜,只有山脉岁岁如常。当时光洗去了我的青春,当年那层油光锃亮的克罗米踪迹全无,只剩下锈迹斑斑的底壳,银丝缕缕的双鬓。而我的这颗心,却还在搏动,即便慢腾腾的,一直还眷恋在山间。
   身在红尘,心若死灰,又无法超脱,大多就自寻烦恼。
   想跳出三界外,形式上很容易。在这山腰的低凹处,是有一个叫龙泉寺的寺院的,县志记载,明清时候,香火兴盛,释迦牟尼护佑苍生。寺院的后山上,古木参天,茂密的丛林,孕育了清清的溪水,在大雄宝殿前,从巨石凿成的龙口里流出,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池子,池水清澈见底,龙泉由此而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读小学时候,每年春天,老师们都带我们去寺院春游,人为加自然的损毁,当时的寺院只剩下破烂不堪的庙宇,大殿的佛像和传说中的僧侣早已云游四方去了。老师让学生从家里每人带两个鸡蛋和一把米去,然后用米磨成米线,一口大铁锅鸡蛋汤煮米线,香气扑鼻。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裳,拿着破旧的口缸,很规矩的排着队,老师连汤带水舀给我们一人半口缸。那时候家里特别困难,我和几个小伙伴不够吃,喝完汤后,就去向老师要,看到老师们乘身边的佛祖不在,就炒了鸡蛋,在建筑稍微保存完好的东厢房里喝酒,他们脸上红扑扑的像吃了兴奋剂。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善莫善兮人之善,不管你信不信,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后来这庙宇经一位年近古稀、慈眉善目,白发白眉白长须的老者四处游走,多方化缘,筹措银两,经过几年后,逐步修缮好了。大殿巍峨,亭台如旧,佛祖端坐,佛光普照,菩萨慈祥。于是,三三两两的僧侣们也回来了,善男信女就趋之若鹜,香火缭绕,圣地成为旅游景点,晨钟暮鼓,大殿等古式建筑上,那些拓印的楹联名句,警醒着红尘男女,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只有时光淘汰了那些老师,特别是淘汰了叫我上去黑板上做算术,做不对就打我的那位老师。现在的东厢房已是佛家的全素食斋堂,僧侣游人去吃素饭,就随心功德。
   一柱清香,袅袅腾腾,来自人的心底,飘向浩瀚星空。面对山色空蒙,风吹树动,人不动,望山不是山,望景不是景,就四大皆空了。
   只有身后的山依旧。
   二
   山灵水秀,物华天宝,精气自溢。
   我爬上的这座山,叫照壁山,因为其形状就像以前大户人家大门口设立的照壁而得名。北面峭壁陡峭,悬崖下就托着那座龙泉宝刹。南面不断延伸的长臂,深情的去挽住身边的敌军山,西面就是我蜿蜒爬上的山脊,东面的山脊连着一座叫光头的山,也奇怪呢,那山除了灌木杂草和石头,就没有高棵植物。照壁山西面遥遥相对的一座,叫文笔山,形状像以前读书人插毛笔用的架子。两山之间,一座圆圆的奇峰伫立,叫小团山,于是,明朝万历年间建县时候,那些摇头晃脑的才子们,就为这三山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二龙戏珠”,确实也惟妙惟肖。
   文笔山脚下有一个寨子,听说从南宋时期的大理国时期,到元朝忽必烈乘着羊皮筏子渡过波涛汹涌的金沙江建立南诏国,这寨子里就才人辈出,古人讲究风水,于是,寨子由小变大,逐步成为小镇,久之,就成了喧嚣的小山城。
   二龙戏珠那个珠,一座山确实像一个球,且山顶上还有一个天池,常年有水不会干涸。这团山的海拔,比之照壁和文笔两山要低,山上长有阔叶林,就是水之源。这山有一个传说,说很早很早以前,它是在敌军山和磨盘山口的,就堵住山下那条清水河的水流和风水,河的两岸,居住着彝族傣族两个民族的十几个寨子,彝族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傣族是古滇国时期花腰傣迁徙时候留下的皇族后裔,他们在河边的田地,常年干旱,百姓年年祭龙祈祷,感动了上天,于是,就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准备乘天还未亮前把团山背走,这位力大无比的神仙也不知道这山实在太重,就一步步的挪,走到照壁和文笔两山之间,寨子里的鸡叫了,神仙不得不抛下团山离去。
   神仙的举动,造福了百姓,在团山两侧,比邻的照壁和文笔中间,就形成了清水河、他拉河两条河流,河水四季充盈,河畔禾粟飘香,山水恩策万代,山民晨起暮归,千百年来,但见炊烟袅袅,但闻鸡鸣狗吠。我知道,传说毕竟是传说,从来就没有神仙,天地鸿蒙,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清水河和他拉河,在团山脚下交汇,就叫岔河。岔河沿着富庶的坝子,蜿蜒向东。说来奇怪,岔河上段,河中大小奇石垒集,形成“清泉石上流”的场景,到了下段全是细沙,即便河水泛滥,石头决不会冲到下段一小块,至今也如此。传说是在河中间,有一颗避石珠,洪水不夹杂石头,就不会冲毁下游农田。当地光绪举人马太元老先生早年撰有绝句:“垒石集河中,如山积累崇;波臣凭肆虐,不逐水流东”。可惜的是,多少年来,这地理奇观,那些专家学者也不来考察探寻一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代更替,改地换天,当年气壮山河的开垦大寨地,那些山民饿着肚子依然斗志昂扬,让“二龙戏珠”满目疮痍。光阴荏苒,时过境迁,而今已退耕还林,绿树成荫之下,可恨那些什么风电场,如鬼魅般出现在山腰上,成天摇头晃脑,蜘蛛网似的高压线,杂乱无章,清秀的山峰,再次满目疮痍。人是好过了,山的阵痛有谁知。松涛阵阵,我仿佛听到大山在说,有本事去辽阔的大海,广袤的沙漠风光去。
   物竞天择,一直以来,山中那些生存的麂子岩羊、猴子豹子、飞禽走兽,不慎被人损伤或者自己摔伤,总能在山里找到那些可以治疗的草药,像重楼、鹿啃木、香芝麻之类的,自己疗伤。我想,河流山川也一样,天长日久,相信它们也可以找到一种良药,自己疗伤,若干年以后,依然眉清目秀。
   三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初春的小雨,细若游丝,飘飘洒洒,装饰了山之奇伟。再看那些景,已不是景而是情,由景而生的情。情丝缠绵,无须梦游,每一座山,都在陈述着自己的故事。
   山山之间的河流,均在山脚谷底,山巅上,山是座座相连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身临其境,才知道这歌词绝对不是瞎编。
   小雨初霁,阳光暖暖的照在山脊上,那些花草上树叶上圆圆的露珠,晶莹剔透。一丛丛或浓或淡的雾缠绕在山腰,像仙女身上薄薄的轻纱,随意曼舞之间,群山纯洁的肌肤若隐若现。
   沿着照壁山之脊,我一直往深处走。这山脊的海拔大慨在2500米左右,因为与之相连的两座大山敌军山和磨盘山,书上说其最高峰也就在2700米左右。
   照壁山、敌军山和磨盘山紧紧相连,加上与三山之遥望的鲁奎山,成为迤南名山,当地人说“高不过鲁奎,大不过磨盘”,而雄奇险秀,当数照壁山和敌军山。这不在于号称国家森林公园而有名,不在于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孕育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而有名,而是因历史积淀而得名,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老县志还记载着一段真实的历史。明万历年间,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生存无计之下,原住民彝族汉子普应春,振臂高呼,率领彝族同胞,揭竿而起,大刀长矛如林,彝家长号振天,斩贪官,打土豪,一时攻城掠池,威震滇中。明神宗皇帝朱翊钧,钦命抗倭名将邓子龙将军率军围剿。“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焚白改寨,扫麻栗弯,擒斩万计”,现存的“鸣鼓营碑”,颂扬了邓将军的丰功伟绩,而义军大败。
   敌军山的山腰上,听说还有石块垒成的古战场遗址,这山许是因此而得名。但这敌军,不知道是那一方。光阴忽忽,百年之后,盖棺论定,残暴苛政之下,庶民无望之时,就官逼民反,朝廷军队和起义军,就不知道孰是孰非。我在想,历来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李自成,就没有真正成功过,许是他们不读书的缘故,许是他们虽胸怀大志却抛不掉民族狭隘意识的结果。
   成者为王败者寇,志书是颂扬成者的杰作。
   敌军山除了原始森林,就没有一户人家,更没有明代碑文所记载的那些寨子,可能真的是被邓子龙焚毁了。很多年前,随朋友父亲去找寻他家祖坟。朋友家祖上是四川过来的,几代人的经营以后,就开了山城最大的马帮驿站,南来北往的马帮在他家歇宿。他老高祖归西后,风水先生就选址葬在敌军山上,传说当时请了数十班人马,沿途办着伙食,几天后才把高祖棺木抬到目的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念其高祖留下的荣华富贵,朋友父亲就想去找祖墓,此时已过百年。
   那一日,朋友父亲拿着一把长柄的大砍刀,带领我们沿山脚一路砍着荆棘进山,用了一整天时间,天近傍晚的时候,总算找到了他家祖墓。砍开杂草灌木,但见大碑大墓威武,碑文明确记载了他家什么时候从四川什么地方搬来,这块墓地是用多少银子向当地原住民族购买之类的等等。
   沧海桑田,这地方山高坡陡,地广人稀,本来原住民就少,被邓子龙将军把这些“敌军”剿了,多年后就依然寂静,寂静得只剩下那些豺狼虎豹悄悄觅食的脚步声。
   四
   “春风逸步龙抬头,万物复苏百花候”。农历二月的山区,春风还不是像剪刀,能裁出百花争艳的场景,这龙抬头更是谁也没见过,但那些大树杜鹃真的盛开了。
   大树杜鹃,顾名思义,树大花硕,它们在浓密的丛林中,鹤立鸡群,老远就能看见。硕大如牡丹的花朵,或大红或粉红,或纯白或杂白,很鲜艳的开在苍老的枝桠上。走到近处,其披满苔藓的苍老树干上,也会长出花朵,还衍生出兰草之类的寄生植物。这杜鹃花期不长,但却是二三月份大山里的标志,很多人总是把它和映山红混为一谈,其实不是的,映山红面庞确实像杜鹃,但花朵细碎,花枝是灌木类,它是杜鹃的妹妹。
   山脊上除了杜鹃以及杂木和云南松以外,就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千百年来,悄无声响的裸露在风雨中。我站在敌军山和磨盘山相连的山脊上,看山脊的那边,就是红河州的石屏县和普洱市的墨江县了,难怪听民政局勘界核界的人说“分山倒水”,区域的划分,是以山脊和水流导向为主的。
   猎奇的心理,总是驱使着我,去走走没有到过的地方,特别是幽静无人之地。小山城近郊,有一处人工建造的公园,亭台楼阁,假山假湖。还把山巅上长得好好的杜鹃、山茶等野花,不计成本移来,那些花离开了生养它们的地方,水土不服,大多忧忧而终。几只鹅,在人工湖里悠闲觅食,偶尔还“曲项向天歌”,那些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小父母们,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玩,告诉天真的小朋友们说,瞧,那就是天鹅。夜色初降,自是灯光璀璨,火树银花,营造出人间少有的繁华。
   城里人吃饱了撑的,有事无事总是到处瞎逛,一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只要有人涉足,不几年,就得面目全非,即便深山中的泥土,他们也要带点回来,说这是腐质土呢,栽花可好了。他们看到那些漂亮的杜鹃花山茶花,欣喜若狂,担心长在深山人未识,就无畏摔伤的风险,手脚并用像猴一样爬到树梢,“花开堪折直须折”了。
   原来的小山城人不多,后来说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聚集人气,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就“农转城”了,城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离乡不离土,有的人根本就没有挪窝,依旧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在锄禾日当午,在村委会变成了居委会后,就成居民了。人口逐步增多了,于是,小城周边,本来就高的山包上,就有了很高的高楼,那些稻田变成了广场,就有了最炫民族风的广场舞,公园里就有了老人、孩子和少妇。当然,大街上就有了永远扫不完的垃圾和甲壳虫一样来来往往的车。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也是吃饱了撑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山不仅蕴含了历史和传说,它博大的胸怀,还包容了它的儿女。山水之奇貌,天然形成,无求无欲,花谢花开。以前得空的时候,我总是挖空心思,去搜寻省内外的那些名山大川,风土人文,而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总被一次次忽略,我突然想起了“舍近求远”这成语,想起了“好高骛远”之狂傲,殊不知人愚钝的时候居多,那些自以为是劳精费神不远千里去看“五岳”归来的人,在眉飞色舞夸夸其谈之时,身边的群山就不屑一顾。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我不敢妄说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因为它有妩媚动人的白娘子和不断的断桥,有前浪推后浪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有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爱辞赋的李煜。更不敢妄议华夏名山之魁首的“五岳”,因为它们有三皇五帝之足迹,有秦皇汉武之封禅,有“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之气势,有称量天地铨德钧物之博爱……但爱国诗人郁达夫先生这绝句,此时如此贴近我的心。
  

共 56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让人沉思的散文。这篇文章,借景抒情,却又旁征博引,更有人生的感悟,加上生活的思考,让人一下子沉入其中,细细品味作者书写的心情,心境,从而感悟生活。散文没有简单地抒情,而是引用了众多的典故或者故事,吸引读者眼睛,更兼之这些引用与作者的心境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相得益彰之感,让人陶醉,感受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让人佩服。散文源于生活,感悟人生,更有走过岁月淬炼之后抛却浮躁的宁静,淡然,让人佩服。推荐品读。【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03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7-03-02 12:55:06
  散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悟人生,让人佩服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2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7-03-02 12:55:37
  又见山泉君美文,高兴。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2 楼        文友:山泉        2017-03-06 09:06:53
  老弟辛苦了,谢谢阅编!
3 楼        文友:薛志成        2017-03-02 13:23:51
  寄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山水满是史册的华章。拜读山泉老师佳作,深受启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3 楼        文友:山泉        2017-03-06 09:19:03
  心情的文字,谢谢朋友留评!
4 楼        文友:竹影香尘        2017-03-02 18:04:46
  拜读山泉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祝好!
回复4 楼        文友:山泉        2017-03-06 09:19:58
  谢谢竹影香尘!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17-03-06 11:45:48
  读罢,只有向山泉老师学习!酒一碗,慢慢品!
回复5 楼        文友:山泉        2017-03-07 16:40:12
  谢谢诗人朋友关注,敬你一碗!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03-07 15:04:19
  畅快,通透,山泉哥哥散文语言真是美,带着一股子苍劲,我来学习了!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山泉        2017-03-07 16:40:50
  问好雪,敬佩你的执着和坚韧!
7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4-01 22:26:48
  品读山泉老师的散文,受益匪浅。以景抒情,情中又有深刻的含义。整篇文洒脱细腻,体现出了老师不凡的文学功底。祝好!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