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承德术语(散文)
一、武烈河
我以为承德的另一个名字热河,只不过是一种称谓而已,并不曾想过承德还真有一条叫热河的河,只是,它太短了,只有900米长,起源于避暑山庄内的热河泉,后汇入武烈河。因它的水温常年在9~11度而得名——热河。在承德,每天下午的四五点左右,我们都伴着这条只有900米长的热河一路行走,并一直随着它走到武烈河畔,这实在是个意外收获。更让我意外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把这条河当成了一条从热河泉到武烈河的吸水管,可见这条热河有多窄仄了。
不过武烈河却是一条宽阔的气派的大河,全长96公里,流经承德市区,蜿蜒南行。想起初到承德,是一辆出租车将我们从灰黑色的火车站带到迎宾大道上,豁然开朗的视野里,武烈河横空出现。目测之有两条运河之宽,豪华得让人垂涎。河右岸的迎宾大道,是新铺的路面,新漆的斑马纹,新的交通设施,那一刻的感觉,竟感觉承德有为我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的意思,让人一下子就欢喜起来。到宾馆太早,等着房客退房,就去河边溜达,看河,看人,看对岸青山。追着河流的方向往南方眺望,直到它隐没到青山后面去。站在河边,一直想知道这条河的命名,怎耐我的口齿笨拙,羞于多言,所以着实难受了一两日,直到坐上一辆出租车,才从司机嘴里问出它的名子。
武烈河的发源地因是燕山山脉,在承德大石庙镇雹神庙村又汇入滦河,就觉得它与我有了某些渊源。是的,生于燕赵之地,喝滦河水长大,武烈河确实与我有血脉之缘。在承德三天,每天从其左岸到其右岸,从其右岸到其左岸,萦绕徘徊,悠闲信步,倚栏而憩,凭栏远望,青山绿水,碧柳灰楼,人与自然的互生互存,无害相处,都会感动到人心深处。沉思默想中,身不由已地做了一个临时的承德人,并不时地把自己当成垂钓者之一、喝茶者之一、乘凉者之一、闲逛者之一……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来过承德,也才算是它的市井之徒。
二、四知书屋
在避暑山庄,不知怎么,我一下子就站在四知书屋的门前了。是因为在它的内檐有一块康熙帝亲题的“依清旷”,还是外檐上有乾隆帝亲题的“四知书屋”呢?
许多事,并不能预先推测,时间在俗常人的手里,永远是顺水推舟而行的,在一个既便倾尽全力,用一天时间也不能游完的景区里,只能是走到哪儿算哪儿。好在,我先看到了四知书屋,如若看完康亁72景,我断然是没力气再出出进进这些高大的门槛,飞檐的门楼的。更何况,在行走中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我没有把预先了解的东西,与即将游览的地方进行对号入座的习惯;更让我羞赧的是,在没站到四知书屋之前,我还一直以为它是另一个人文景观。当我闻着楠木的幽幽香气,头顶炎炎烈日,从“淡泊敬诚”大殿出来,往后转,走上后檐的抄手游廊,从一片绿色植物上抬头之际,“四知书屋”的鎏金额匾就横空悬挂在面阔五楹的书房大门上。这才醒悟,它没在别处,几百年来它一直就在这个位置站着,等我来确认它的存在。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四知书屋里是不是存放着许多线装古籍?至少,康亁皇帝们在时,这里应该有的。皇上们理完朝政,哄完娘娘和妃子,逗完阿猫阿狗,就静静地坐在这大殿里,读书,品铭。熏香炉的紫烟一缕缕缭绕,天光老阳一点点倾斜,女人腔的大小太监们在一边困顿,只有青山在侧,湖水静深,天高云远,草木疏阔,这便是“依清旷”了。然后,皇上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此时,所有的人情味都回到原始的状态,所有的风景都安于自然,天地人浑然一体的韵味达到前所未有。
就想起司空徒的《二十四诗品》中的“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的句子。人于惶惶世界,芸芸众生之中,怎样找到自己一缕素处的灵魂,让它脱离繁琐,进入静谧的安详之态,恐怕只有在依清旷之时,呼吸着天界中芬芳的气息,让魂魄自由翱翔。此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依清旷,惠风吹,鹤独飞,与谁归?浑然忘我,天地人寰。以默处,自是虚静,虚静。
可是,让人料想不到的却是,这座面阔五楹的四知书屋,竟是清帝们在大典之后更衣休息的地方。这一说法,让我大失所望,似乎就看到皇上们汗涔涔地坐在那里,大喘着粗气,闭目养神,休憩。这结果,实在让人扫兴。
更让人扫兴的是对四知的运用与解读,虽则:四知,取自《易经•系词》中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乾隆帝却籍此表达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手段。”没想到风流倜傥的亁隆帝的骨子里,还是藏着一个冰冷的统治,一个残酷的驭民之术。
这样说来,上了纲上了线的“四知”,再没有了“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的君子范儿,也使四知书屋黯然失色,兴味了无。
三、磬錘倚天
是一枚倚天的磬锤,是妇人捣衣,辛勤操劳的见证之物。我试图去看看这枚磬錘,并试图访一访那个打造了磬锤和使用过磬錘的人。
经过九九八十一次擦掉额头之汗,休憩,起身,向上,终于攀登到磬锤峰顶,如万千俗民虔诚地以手抚摸之,意图长生不老。我没敢想把它据为己有,以证明我的贤淑柔德。更何况,站在那块巨石之侧,手抚磬錘,我心无杂念地只顾惊叹这里的绝险峭壁,垂直涧崖,四野峰峦了。
倚石观望,但见四野群山连绵起伏,叠障层峦似远似近,均如一片片薄薄的蓝雾,你拧着眉头猜上又猜,也不知道它们能纵深几许。我眼神的焦点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极其渺远的地方,此时,我全不见承德今日的文明街景,川流不息的车马,斑斓的新旧城市,惟想起亿万年前的一个传奇:女人本来常以手浣衣,久而久之,手粗糙了,僵硬了,男人心疼,决心为她寻找一件捶衣的石器,于是寻遍千山林莽,都找不到一件合适的器具,于是不顾危险,鼓起他的神力,将群山翻遍;却不曾想,天日雄浑,群山奔涌,丛林激越;泥砂、砾石如潮水般狂泄漫卷,碰撞,坍塌;坍塌,碰撞;雨水,虹霓,雾霾,飞荧,乌云掠日的遽变中,一根磬锤拔地而起,倚天而立,男人却消失在群山之中,不知去向。男人留下一枚磬锤走了,女人便日日浣洗,让捣衣声传出很远很远,以此追问了无影踪的男人。
我来,不走索道,从山脚到山巅,一步一丈量,是想访一访棒槌山的每一条石缝,每一道峡谷,每一片丛林;更想偶遇那勇武的男人、静淑的女人。可我在这儿莽莽大山中却遇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都在炎炎烈日下,扶梯攀崖,登山问顶。他们却是所为何来?
离开,站在远远的山下回望,我想到它的奇特,它的形似,它的创造者。或者,大自然就是那位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的男人,用他粗糙的大手把自己打磨成形,并高高屹立在山巅,让时间之流看到,并使之在亿年的自然之风中,书写神奇和不朽。
四、万法归一殿
当我在有关佛法的词典之中掉书袋,说明我对“万法归一”这个词的理解都算不上一知半解。可我在江南的青石板小巷里,却曾希望遇到一场不期而来的雨,虽然我的眼角眉梢没有什么忧愁,但并不妨碍我在雨中,走在江南水墨画般的世界。有人说,在江南青石板小巷流涟,徜徉,徘徊,必须有如丝的细雨相伴,才能走出一种味道来;但是,暴烈的阳光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失望。从江南回来,往北,一头走进承德,在一个闷热的天气之后,在小布达拉宫竟不期然地遭逢到了一场暴雨。
是在雨的陪伴下,走上坐北朝南的小布达拉宫的。在这个依山而建的普陀宗乘之庙中,可见白台、红台、五塔门、琉璃牌坊、塔台等建筑,它们都是纯粹的藏式寺庙建筑,并且色彩鲜艳,对照鲜明。雨水的到来,使红色浓了,白色亮了,金色深了,黑色重了。时不时打开的一把把雨伞,点缀在小布达拉宫的各个角落,像无数个藏塔的尖顶,混到这些佛教建筑之中,颜色也是鲜亮的。从大白台下,登“九九八十一级台阶”,向右一转,我们就来到了高大的气势恢宏的红台之下,眺望南方青山之际,雨突然倾盆泄下。想一步登上万法归一殿大红台的人们,一下子被大雨的架式震住了。此时,除了勇敢者,谁都不再往前走,不去抚摸转经桶,不去拴五彩的经幡,也不登上大红台的台阶。人们只呆呆地挤在一个小棚子中,望着雨帘出神。
雨摔打下来,打在红台的地面上,开出千千万万朵水花;打在高高的经幡旗杆上,雨水成了大自然留下的一条条经文;打在转经桶上,转经桶上瞬间就有了千万只转经的手掌。打在一层层石阶上,那是一个个远方来朝拜的虔诚归心的人们的脚印。雨大到极致,落在小布达拉宫和四周的群山上,叮叮咚咚,如一千个僧人在诵唱“万法归一”经!
至雨脚细微,拾一级级木质台阶,登上万法归一殿雄伟的主体建筑大红台。这是一座封闭的环万法归一殿而建的三层群楼,在雨中一层层游走,一层层环大殿绕行,一层层接近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最高的尖顶,心中自然而然地会升起一种圣念,无法归纳这种心情,只能默念几个词:无量寿佛、慈悲为怀,自然之道、万法归一,从来处来、到来处去……
五、五百罗汉
在普宁寺东侧,有与之毗连的腰门通往普佑寺,说得确切一点,那是在一场天然大火中被焚毁后的普佑寺的原址。这里,除了残存的东西配殿,除了细密的不大也不小的雨脚,除了两仨个不识面的游人,一座寺庙旧址正处于生与灭、有与无、满与空之间。
在漫天的雨水中,它更显空旷了,空旷得让人没抓没挠。那感觉仿佛在青春期有人给你说媒,凭空说出一个人的名子,你却不知道他的样貌,神态举止也全是未知数。可是,媒人还一个劲地说,喏,他就在那站着,你看!哦,这做梦一样的感觉,让人有些云里雾里,你的眉头拧在一起,茫茫然不知所以。
此时,雨更大了,形成雨帘,挡住了视线,远外的空旷更加渺远、无际。有个游人软语却掷地有声地说:这是旧址,就是这儿。那声音很细,很低,不待说完,便嘘地一声从雨中飞走,也是杳渺的。
但我还是和几个陌生人走近这片空旷的普佑寺旧址。东西配殿的窗户与门都洞开着,在阴暗中,远远的见到对面的东配殿里有影影绰绰的人影,狂想着这么大的雨定不会有那么多游人过去,更不会有这么多管理人员。难道,那是些雕像吗?是些游灵吧?猜不到,跟在两个胆大的游人后面来到近前的西配殿前,借雨天的微光,一眼见到窗内是些或站或坐的神态、姿势各异的塑像,才想起这里是有500罗汉雕像的。是的,它们都有统一的名字,统一的称谓——罗汉,只是,它们心性不同,样貌各异,栩栩如生。
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存放呢?而且,看数量,西殿之罗汉,再加东殿之罗汉也不够500座呀,那又是多少罗汉雕像呢?我不得解,感觉西配殿加上东配殿的罗汉们,数目也不会是500座。带着疑惑,在雨中离开。
解开书袋,找到一词条:1964年,普佑寺因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五百罗汉雕像,仅存170座等。哦,一场火后的普佑寺,就是现在的样子,而且,我看到的还是大雨中的样子,空旷,静寂,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