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在黄色的土地上

  在黄色的土地上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4发表时间:2017-03-06 15:49:35

梁长芬,只有20出头,身材,婀娜多姿;脸蛋,沉鱼落雁。这在鲁纯乡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百里挑一的俊俏姑娘。曾经招来了本乡本土那些单身汉,垂涎三尺,不少单身汉明里暗里追逐着她,一时间弄得她六神无主,似乎慌了阵脚。后来经人撮合,她与离她家二十多里的精壮小伙子鲁大明结成了伉俪,成就了百年好合。
  
   一
   农村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民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很多人是一场梦一样,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农民的温饱和整个国家过去都是实行配给制,要粮票、油票、豆腐票,现在都没有了,不用拿票了,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
   梁长芬与丈夫鲁大明,眼看家乡不少男女都纷纷跳出农门,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打工,大把大把的钞票带回到鲁纯乡,盖起了高楼大厦,正如那时流行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他们亲眼看到邻居家的穆士武临出门时,怀里揣着母亲还带着身体余温的几张百元大钞,乘着那开得特慢,逢站便停的绿皮车,带着梦想,南下淘金去了,第一次进大城市,那时那景那感受,有点象《有没有人告诉你》歌里所唱的,有些凄凉,有些伤感,还有些迷茫。
   后来听穆士武打工回到家乡,与鲁大明在一起闲聊时得知: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那点微薄的收入在吃饱了饭,交了房租后便所剩无几了。身上除了有力气,什么都没有,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城市里苦苦挣扎着,期间也学会了一些东西。穆士武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装修公司当小工,若干年后身边渐渐有了一些积累。回到家乡还是很风光,那个神情,令他们夫妻俩羡慕不已。
   于是,他们俩也在积极筹划着。准备背乡离井,到沿海城市去打拼打拼,也赚它个盆满钵满,衣锦还乡,把那土砌瓦盖的大瓦房推掉,换成别墅似的小洋楼,也在鲁纯乡人前风光风光。
   虽然这样想,但是就这样离开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心里酸酸的,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
   这是一个封闭的山村,他们家住的地方四面环山,从靠东山墙走一条横路转一个弯,一眼望去,两山对峙,高高的山坳里涌出白练般的山泉,奔涌着、激荡着,汇成了巨大的水流,咆哮的瀑布忽然变得温顺委婉,眼前的景色如同梦境一般。这个美丽的山谷让这里的人惊叹!这就是巴中村。
   在鲁大明、梁长芬家住的大门前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公路下边的梯田,起伏有致,线条明快,四周云雾飘渺,奥儿山和笔松山自北向南相切期间,长龙河纵贯全境,这里山高水深,沟壑纵横,形成封闭式的地理环境。
   那柔和的灯光,低吟的昆虫,远处汽车的驰骋,家乡特有的夜的寂静,一切默默地陪伴着他们及全村人入眠。
   平时他们看到了故乡小河升腾的雾,在山腰缠缠绵绵,若即若离,那是河的柔指在把山的思念轻轻抚平。虽封闭,但他们对故乡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舍和不离。
   为了生计,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为了能活得风风光光,他们只得做出这样一个重要决定,夫妻俩趁现在还年轻,虽然结婚成家,但还尚未生育,正好出去闯荡世界,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别人能大把大把的钞票带回来。如果有了一儿半女,负担就来了,再想出去,那就不是现在这样一种情景了。鲁大明、梁长芬他们在心里这样想着。
  
   二
   转眼春节也过完了,时间如梭,已经是正月十五。按照过去的说法,把把年也过完了,该出门打拼也要出门了。但是,鲁大明、梁长芬看着家里的老父老母,总忍不下这个心,又有点不舍不离的情感袭上心头。大明老父鲁光荣看出了儿子、儿媳的心事,催他们快快上路,不要误了那边的大事,安慰他们放心走,家里由他们二老在家料理,不会有大的问题。既然老爸把话也挑明了,鲁大明、梁长芬两人也没有什么话说,收拾好出门所需换洗的衣服等生活日用品,就告别家中二老,走出了大门。
   他们也与邻居家的穆士武临出门一样,怀揣还带着体温余热的几张百元大钞,迅速沿小路来到了长龙河边路口,才站定回转身,深深地凝望着家住的土瓦屋,看见老父老母倚在门槛旁远送着他们,于是缓过了神儿,双双挥动着手,再一次向父母大人,作临出远门前的最后一次告别,转过身踏上了搭在长龙河上的杉木木桥。这是共有十一渡杉木条搭成的小木桥,人走在上面,由于跨度较大,上下颠簸得厉害,梁长芬走到河中心,看那桥下哗哗流动的河水,似乎感觉整个桥在旋转一般,于是赶快蹲下来,不敢继续往前走了。鲁大明无意的回过头来,一看到这种情景,迅速走过去,搀扶着妻子,挪动着碎步,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座杉木桥。
   刚走上公路边,见有一辆巴士车是开往到鲁纯乡客运站方向的。于是挥了挥手,巴士停下来了,他们夫妻双双上了车。
   “你们是要去哪儿呀?”巴士司机和颜悦色地问。
   “去鲁纯乡客运站。”鲁大明回答说。
   “多少车钱?”梁长芬问司机。
   “一个人五元,你们两个人一共十元。”
   鲁大明给司机递过了十元钱。司机加大油门,小车顿时像离弦的箭飞也似的穿行在山区弯弯曲曲的狭窄公路上。大约过了两支烟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鲁纯乡客运站,他们迅速打开车门,各自提着个帆布款包,挥手向司机致谢下车了。
   近年来,随着上面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公路交通的配套设施,这个农村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发挥了积极作用。只是客运站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乘客大多候车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鲁大明没有多想,迅速与妻子长芬进了一辆马达已经启动,准备出站的大巴客运车上。他们是准备乘车到三元市,再转乘到广州的火车的。
   客车车厢内人太多了,鲁大明觉得自己快被他们挤扁了。
   可司机为了抓生意,只要路边有乘客挥手,司机又开门让底下的人群上来。整个车似乎超重了,开得非常慢,就象乌龟在缓慢地往前爬。三十多公里路程,整整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要三元市长途客运站了,可是车后门被很多人堵着,他们艰难的下了车。
  
   三
   三元市长途客运站,推进涌出的人群,拎大包的、拖行李箱的、挑担的、几人合伙抬东西的,把客运站进出站口堵得水泄不通。
   鲁大明、梁长芬夫妇挎着帆布包,在众多人群中蛇形穿梭,迅速挤到了客运站门前的马路人行道上,靠边站着。
   他们满打满算把这次加上,仅是第二次到三元市市区,两眼一抹黑,站在人行道上,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是辨不出个东南西北来,也不知道到火车东站打那个方向,更不知晓该坐几路公交车才能前往火车站。
   他们夫妻俩你望着我,我瞧着你,一时都毫无主意。本来面前亲眼目睹的是繁华的街市,陌生感渐渐从心底升起。就像进入到了茫茫大沙漠,一望无际的,看不出个东西,他们更像是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野岛,在眼前似乎遍地尽是毒蛇怪兽,有丝毫不注意,就会被这些凶猛的动物吞噬掉。其实,此情此景,使他们心跳加速,自己就能听到砰砰的心跳,咚咚的捶个不停,宛如是一面鼓,有无数个重锤在不断地敲击。
   “还望个什么呀?得尽快想想主意啊!”妻子梁长芬心里有些急。使她最担心的是,怕误了上火车的时辰。
   “还有啥主意?最好只得问别人,打听到三元市火车东站,该乘坐什么车。”鲁大明心里比妻子还要急,整个肺腑,就像猫爪抓心一般无助难过。
   这问路问老头,烧柴烧小头。要不然随便问个人,兴许他随便用手一指,最后落得个南辕北辙。方向不对倒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赶不上这趟去广州的火车,还要滞留在这里,本来身上带的盘缠就不多,在这里无谓的花费,更会使他们心疼不已。
   鲁大明一双眼睛在身边贼溜溜的转,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年岁大一点的老大爷,或者上了岁数的老大娘。找他们问问可靠、可信。但是,这个时候就是有些怪,连一个老爷爷、老奶奶的踪影就没有,从他们身边闪过的都是些勾肩搭背的少男少女,而且那个亲热劲,令他看了有些脸红。
   不禁使他回想起了,前些年第一次到三元市来的情景:那个时候,在家里坐车到三元市,不能直达,必须是乘车到长江边的一个港口,转乘客轮过江,才能走进三元市市区街道。
   他清楚地记得,那次他乘车到了江边,一下车就迅速赶上了过江的轮渡。等他沿长江边爬了一段上坡,来到繁华的市区。这市区太大,加上第一次来,根本就不熟悉路线。只是看那街道每栋房屋门前挂着一个蓝牌牌,看那上面的字是什么“东长路”,他是要到观云路去的。这究竟该怎样走了,此时的他就像一个白痴,绕着一条街在那里兜圈圈,走去走来是“兔子圆转跑,依旧归旧窝。”不得已随便问了一个身着皮夹克的年轻小伙子,他指指点点说了一通,鲁大明按照这个指点的方向,又兜了一圈走到了原来这个地方了。正在他纳闷的时候,前面有个人在问:
   “小兄弟,你知道到‘光华路’怎么走啊?”
   鲁大明抬头一望,眼前问路的,不正是自己先前向他问路的那个穿皮夹克的年轻小伙子么。
   鲁大明摇摇头,说:“我也是第一次进城,对这里不熟悉。”
   等那个小伙子走远,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也是外地的,知道上当了。
   想着这里,鲁大明摇摇头,很是有些无奈。不知又过了好长时间,见对面走来一对老年夫妇,才迎上前向他们打听。
   从这对老年夫妇嘴里得知,到火车东站,要搭乘9路公交车。他们夫妇谢过眼前帮他们指路的大爷、大娘。见9路车来了,一起钻进9路公交车,向火车东站奔去。
  
   四
   三元市火车东站位于花都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三元市,交通性干道花都大道和干湖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铁路与北部山地丘陵连接,三巴高速公路从南侧经过,分别与花都路、城东大道立体交叉,三元东站为三元标志性建筑 ,既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火车站,也是三元市重要的交通中心,还是三元市重要的对外门户,是三元市的城市名片。
   9路公交车到东站路火车站点停下来了,鲁大明、梁长芬夫妇从打开的车门大步跨下来,又淹没在了如流水般的人群中,他们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来到火车站售票大厅,只看到售票大厅里面,有好多人在排队买票。大厅里所有售票窗口全部开启,偌大的售票厅已被“挤爆”,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广场外,几条队尾甚至拖到了外面的围墙。等鲁大明他们随人流流进踏进大厅,售票处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拿着钱的,焦急的等待着买票;无数的黄牛夹在队伍之间,嬉皮笑脸的问着乘客要不要买票;工作人员不停地走过去和乘客协调,有些保安也跑过去治理现场;座位上的人巴望着售票口,希望早日拿到票。鲁大明已经到了售票处的窗口,大明对售票小姐说:
   “请帮我买两张到广州花都的火车票。”
   “好,好好,不要拥挤。”售票小姐温和地说。
   鲁大明从窗口递进去钱,售票员把钱还在验钞机里面过了一下,然后又把钞票拿在手上反复看了又看,确认不是假钞,才正式给他办理。
   不一会儿,鲁大明从售票小姐手里接过火车票,兴奋地跳起来,和妻子梁长芬相互拥抱着,向站台走去;泡方便面的,倒茶水的,喝药的……不停地穿梭于大厅之间。整个火车站都不停地人流涌动,仿佛下了一锅饺子,只可惜饺子放得过多了。
   他们绕过人群,直奔候车厅,随便找了两个空位坐下来,鲁大明这才感到浑身的骨头就像要散架一般,大腿、胳膊都有些酸疼。他和妻子在座位上坐下来,长舒了一口气,才拿出火车票仔细端详起来。是L开头的列车,这是站务室根据乘车的旅客人数,临时加开的一趟旅客列车,是广州铁路公司的列车5301-5500,五号车厢,座次5A、5B。而且是一列特慢,逢站便停的绿皮车。
   梁长芬对丈夫鲁大明说:
   “管它是绿皮、黄皮,火车再慢总会把我们带到广州的。”
   鲁大明听妻子这么一说,努着嘴向梁长芬扮了个鬼脸。
   火车进站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鲁大明、梁长芬拿好车票随人流接受进站口站务工作人员检票,检完票,然后,当站台服务员把他们领到一辆破烂不堪,锈迹斑斑的绿皮车面前时,鲁大明夫妇前后跑找5号车厢,还是一位好心人,告诉他们5号车厢在火车头的方向。他们找到了5号车厢,走进车厢后,发现车内设施破烂陈旧。然而,美女的列车员只是向每一位乘客笑笑。
   就这样鲁大明、梁长芬带着梦想,乘坐特慢绿皮火车开始到广州花都淘金去了。
  
   五
   鲁大明、梁长芬最终目的地是广州北站。这是邻居家的穆士武在他们从家里出发前,反复跟他们提醒注意的。
   这一路风尘,十多个小时的颠沛流离。直到晚上十时四十六分,该趟列车载满返程旅客抵达终点站广州北。特慢绿皮火车缓缓地停靠在北站站台,火车头上的烟囱里吐出滚滚的浓烟,汽笛般的喇叭“嘟——嘟——”的拖出长腔,震耳欲聋。

共 24741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对淳朴的夫妻,在打工的浪潮里看到村里人打工所带来的“风光的一面”,于是决定也出去闯荡一番,在同乡士武德帮助下在广州的工地上开始了打工生涯,一开始勤勤恳恳,恩恩爱爱,小两口日子过得也还算可以。在士武的帮助下,又进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受到领导的赏识,不料妻子梁长芬却怀孕了,只得回家保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在家里,鲁大明仍然勤劳,做着力所能及的农活,等到妻子生了孩子,又回到了广州的厂子。所谓距离产生美,同时,距离也能产生隔阂。丈夫走后,梁长芬感到很寂寞,很孤独,于是出来做了“小姐”。文章平铺直叙,对家乡的美给予了很多笔墨来描述,展现时下打工一代的民工生活,非常接地气。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林小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3-06 15:51:26
  小说写得不错,对时下打工农民工形象刻画得非常到位,如果再加些情节上的波动处理,那就更好了,个人建议。
2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3-06 15:53:59
  期待更多精彩
3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3-06 16:16:30
  谢谢编辑林少白老师精心点评、鼓励!丹水远握、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3-06 16:17:54
  丹水诚望少白老师帮我斧正、赐教!谢谢!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07 08:38:03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好!认真学习品读:似乎慌了阵脚。后来经人撮合,她与离她家二十多里的精壮小伙子鲁大明结成了伉俪,成就了百年好合。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6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3-07 12:42:12
  谢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关注、鼓励!丹水问好老师!
7 楼        文友:雅润        2017-03-07 12:52:54
  恭喜作者作品获精,小说语言不错,很有地方特色。
雅润
8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3-07 12:56:50
  谢谢编辑雅润老师厚爱、鼓励!丹水问好!
9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3-07 13:14:34
  城市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入城。农民工的衣食住行,每个笑颜、每粒汗珠都是故事。问好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10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3-07 13:15:11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江山!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