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心愿】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征文·随笔)

精品 【晓荷·心愿】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征文·随笔)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3发表时间:2017-03-12 20:10:39
摘要: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是在民间正月十五花灯节耍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戏曲艺术,与其他地方的花灯戏有着很大的不同。演出时,戏台前后挂满各种彩灯,花灯手穿红着绿,一手执自制的造型美观形式多样的花灯,一手执扇,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彩灯歌舞交相辉映,是名副其实的花灯戏。

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是在民间正月十五花灯节耍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戏曲艺术,与其他地方的花灯戏有着很大的不同。演出时,戏台前后挂满各种彩灯,花灯手穿红着绿,一手执自制的造型美观形式多样的花灯,一手执扇,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彩灯歌舞交相辉映,是名副其实的花灯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其表演形式逐渐得了丰富和提高。
   玉垒花灯戏的源头久远。关于它的起源,有不同说法。但据袁氏家谱、有关实物及多数讲述人记忆表明,明朝中期,由四川迁居文县玉垒坪的袁氏家族,将四川的“花灯”带到居住地演唱。1595年(明万历中期)前后,“千总爷”袁应登为向“三官爷”还愿,将玉垒坪蛇头形石嘴上背白水江而筑的“三官庙”中的“天官”、“地官”、“水官”三尊木雕像换为铜像,在庙旁垭豁里修建一座面江而立的雕花戏楼。从1596年前后开始,登台演唱“花灯”灯曲和本地的民歌小调,逐渐形成玉垒花灯戏,吸引四乡八村的村民前来观看。清乾隆年间,距玉垒两华里多路的筏子坝至嘉陵江的航道开通后,船主常求三官爷保佑船只来去平安而酬神唱戏,使玉垒花灯戏声誉大振。每至唱戏,临近的甘川陕客商及游人蜂拥而来。在清代,花灯戏先后传至玉垒关、魏子坪和李家坪,新中国建立后又传至冉家坪、余家和邻近的范坝乡走马岭、碧口镇古仓山等地。从花灯戏形成以来,年年都有演出。
   1916年,川剧艺人罗画匠落脚玉垒关,觉得演出很有戏味。他建议用集资的办法,为花灯戏新添置服饰道具,改进化妆方法,传授表演技巧,串戏导演,使花灯戏的舞台美术和表演技巧得到又一次提高。1923年,陕西秦腔艺人田班长和赵花脸流落玉垒关,为花灯戏传授技艺,使花灯戏的表演艺术再次得到提高。
   玉垒花灯戏在表演中,带有载歌载舞的大量“耍灯”动作,而旦角尤为明显。音乐颇具南方风格,念白为本地方言中揉进了四川话,唱腔融入了许多当地民歌、小曲,高亢、流畅,充分反映出当地人豪放、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处处洋溢着“高山流水”般的陇南韵味。唱腔中角色腔调结合表现各种感情的唱腔,加上表现特定戏剧动作的民歌小调,共同组成唱腔形式。它的音乐属高腔系统,曲调主要为五声阶ik调式,唱段由上、下两句构成,多为四至六句为一段落,最后一句的下半句用“搂腔”即帮腔。旦角定调为1-D,男角定调为1-G,男女对唱时,男角服从旦角,唱腔共有70余首,可分为三类:一是角色唱腔,有文小生唱腔、武小生唱腔、花旦唱腔、青衣旦唱腔、老旦唱腔、老生唱腔、丑角唱腔、花脸唱腔,须生唱腔中有三拍子唱腔,如花脸唱腔中的(高平)调。二是感情专用唱腔,为了表现人物特定感情,还有各种角色通用的感情专用唱腔,如表现难过心情的“苦板调”,表现人物死而复苏的“阴板调”,唱腔感情色彩浓烈,与其他唱腔节奏、旋律、速度大不相同。三是民歌小曲调,曲牌的唱腔有花音(旦角)、花调(小生)、高腔(丑角)、平调(须生)、哭音平调(旦角)、高平调、花平调、连平调、紧调等;属民歌的唱腔如莲花调、连八句等,唱段一般是上下句结构,此类唱腔不用搂腔。这三种唱腔综合使用,可演出小戏曲和大戏本,能够满足剧情发展需要,表达各种感情,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文乐伴奏领奏乐器是自制的大筒子胡,再配二胡,也有配竹笛、四弦子等乐器的,乐器音色沉厚洪亮,与唱腔配合起来,韵味美妙,动听和谐。武乐有大锣、大鼓、大钹和暴鼓、马锣、京锣等。玉垒花灯戏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是戏坛一支独立的地方剧种。
   玉垒花灯戏舞台表演、音乐唱腔、服装道具、化妆等与一些大剧种基本相似,能够表达出剧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复杂感情,演出剧目丰富,题材广泛。从目前玉垒坪、魏子坪、李家坪、冉家、余家演出的135个剧目看,既有自编戏,也有改编戏;既有生动风趣的折子戏,也有人物众多、故事曲折的大本戏;既有文戏,也有武戏;既有历史戏,也有现代戏。而且各个村花灯戏剧团都有自己的保留剧目和表演风格。
   这些村子对与花灯戏有关的物件视为珍宝,尽力保护。初办时置办的服装、道具,能用的还在继续使用,不能用的妥善珍藏。魏子坪人—把清代的大筒子胡坏了,他们还将筒子和琴杆珍藏着。玉垒坪人的神龛里还供奉着明末将天官、地官、水官爷换为铜像前的木塑像,戏箱里还存着自制的边鼓、点锣、九节钢鞭、面具、戏衣,等等物件。—件件文物,见证了玉垒花灯戏艰难成长的历程,记载着玉垒花灯戏古老的历史。
   玉垒人对花灯戏的喜爱体现到了各个方面。清光绪年间,李家坪的王重贤在—个叫元石匠的地方,修了一座远近闻名的三进三出大院,在柱顶石上刻有花灯戏演出的画面,在石台柱上刻有花灯戏演出的场景,在台阶墙面石板上刻有花灯戏演出的场面,在神桌上也刻着花灯戏演出的图案。元石匠这个地方早已无人居住,三进三出的大院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碧口水电站移民时拆掉了,但王重贤的后人们还珍藏着这些物件。他们说:“看见这些物件就像见到了老祖宗,它激励我们世世代代要把花灯戏演下去。”
   著名作曲家杨鸣键先生,对玉垒花灯戏长期进行采集、发掘和研究,在谈到玉垒花灯戏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时说,玉垒花灯戏的保护与发展应该并举,既要尊重当地的民间信仰,保护村庄的山川、河流、聚落形态,民居、庙宇、古建筑等物质文化形态,也要将当地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精神内涵、行为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原生态的传统保留。玉垒花灯戏作为甘肃一个别有风格的剧种,具有许多优秀的声腔曲牌,对这些曲牌必须尽可能地全部传承下去。它是唯一使用西北方言的花灯戏。下一步,玉垒花灯戏的保护概念要扩大,应称为甘肃玉垒花灯戏。音乐,是剧种的标志性因素,玉垒花灯戏要体现甘肃花灯戏的音乐风格。要打造出一个有文县特点的优秀剧本,再创作出优秀的唱腔,之后再狠抓表演等。
  

共 23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向读者介绍的是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陇南文县玉垒花灯戏,是在民间正月十五花灯节耍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戏曲艺术,与其他地方的花灯戏有着很大的不同。演出时,戏台前后挂满各种彩灯,花灯手穿红着绿,一手执自制的造型美观形式多样的花灯,一手执扇,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彩灯歌舞交相辉映,是名副其实的花灯戏。作者在文末写到,玉垒花灯戏作为甘肃一个别有风格的剧种,具有许多优秀的声腔曲牌,对这些曲牌必须尽可能地全部传承下去。它是唯一使用西北方言的花灯戏。下一步,玉垒花灯戏的保护概念要扩大,应称为甘肃玉垒花灯戏。音乐,是剧种的标志性因素,玉垒花灯戏要体现甘肃花灯戏的音乐风格。要打造出一个有文县特点的优秀剧本,再创作出优秀的唱腔,之后再狠抓表演等。文从字顺,段落衔接得体,构思严谨。推荐阅读。【编辑:一分流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分流水        2017-03-12 20:11:12
  感谢赐稿晓荷,推荐阅读共赏,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2 21:03:50
  富有文化内涵的文,欣赏拜读,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何叶        2017-03-15 16:59:27
  恭喜精品!感谢老师对社团的鼎力支持!致谢!
何叶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3-17 13:18:14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