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红楼梦】冲出牢笼——由曹雪芹为宝玉所题词而引发的思考(随笔)

精品 【江南红楼梦】冲出牢笼——由曹雪芹为宝玉所题词而引发的思考(随笔)


作者:孤独客 布衣,17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6发表时间:2017-03-18 04:11:51

曹雪芹为宝玉的题词有二,如下: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西江月】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从语言语气,文风,这两点看,曹雪芹这题词已然深深烙上了元曲的印痕。如果说嬉笑怒骂不据一格皆自成文章这是元曲的特色,惩劝教化可以说是封建小说的另一特色了,这是受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当然还有神妖仙道,奇幻的法术,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受的是佛道的濡染,从红楼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诚然,明清小说在这两点点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红楼梦也不例外,受了影响。诚然,惩劝教化也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但更主要的是它摒弃了旧俗婚姻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成事,大胆的伸出了自由恋爱的苗头,大胆的探索,描写了新的社会形态,虽然终于事无成,贾妃一句话给毁了,但自由恋爱的幼苗一经生根发芽必势不可挡,茁壮成长,终成大树。自由恋爱,这是判逆,是大逆不道,这是在打破腐朽的封建习俗,封建思想,追求新的人生,树立新的习俗,自然是要被磨灭的,因此,虽然红楼梦终受时代影响不能成事,黛玉死了,宝玉出了家(这也是反抗),但敢于公然提出,这己是大进步了。正因如此,宝黛之恋才变的如此传奇。
   第一首词似贬实扬,看似无故寻愁觅恨,实则有因,说彼及此,看似糊涂,其实内心清醒的很,有屈原举世昏昏而我独醒的气蕴。不当外美,也很内秀(中乡魁,第七名),宝玉的形容与才华是众目所睹的,真可谓表里如一。所谓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为的就是不同流合污,因而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不正是曹雪芹所思所想所要吐露的么,因为古时当权的很多官大抵的只知玩弄权术(纳兰容若与曹雪芹的家族都因此而衰亡的),为着体面,读书人历经十年寒窗无人问,也许为的只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图的只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吧,(真的光宗耀祖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满身“臭味”,自然俗不可耐,浊气逼人了,相对于男人的名缰利锁而言,女人自然就显得清爽多了,温柔似水,赏心悦目,甘之如饴。宝玉说的这翻话,怎不让人觉得不行为偏僻性乖张,你看子兴骂他“色鬼”,倒有雨村为他正言,其实内含讽刺,这也是曹雪芹的自言自语自慰吧,也许,他内心里也自认和宝玉是一类人,相似经历,一样的在别人眼中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一样的行为乖僻,都是天生地长的“痴人”。他的《红楼梦》也许在别人而言,甚而在他而言,也正是痴人说梦吧!说什么红楼梦中故事以“消愁破闷”,就中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当时也许他是有那么一点作此想,但未必尽如,皆这词,深藏愤闷,大苦闷,所以此词借之题宝玉,骂宝玉,实则更多的是自怨自艾。恨自己的无能,终至曹家败落,各自离散,他把一切原由归之于己了。
   再看第二首,说什么“富贵时不知乐业”,“贫穷时难耐凄凉”,终至出家,这不是看破,而是无奈,觉悟,终于家于国无望了,不如找个地方躲躲。寺庙里自然是比较清静的了。这做法很无情,却也无可奈何。算是应了雨村之言,守不得祖业。顽石本就是顽石,看似“性灵”,实则“质蠢”,何来解脱一说,要不也不凡心思动,硬是要于红尘中走上一遭了请看石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不思进取,一味的逃避与悔恨,他的做法也忒过于没心没肺了,痴心辜负“好时光”,因而也难怪骂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痛快倒是痛快了,但内心里的爱恨交织谁人能懂。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个中味。也许唯有宝玉堪互为知己了吧。若是当真看破,就不会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有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书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色空空,空空色色,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宝玉堪破不了,曹雪芹也是。
   其实,曹雪芹为宝玉题的词,又何曾更多的说的不是自己。曹家的衰落他眼睁睁看着却徒呼无奈,终而直至败亡。还有对当时社会的某些腐瘤,欲治却终无剂,已化浓坏死了,已归司命之所属,因而唯有一心醉生梦死,聊以红楼警醒世人,真可谓,于家于国无望。真可谓,哀莫大于心死。因此,书中才有了那么些愤世嫉俗之言,乖张却于情理之事,鲁迅大师说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而不是政治小说,这确是。整一部小说就是愤而所著,和屈原写《离骚》史马迁写《史记》略同,可见,唯有大愤怒大性情才可著大文章,标秉青史,古今历来不少。
   这词似乎也有我们芸芸众生的影子。深自感觉,这自嘲确实很悲凉,够彻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家道本已败落,被抄没,食不果腹,味不甘饴,又经丧子,由此,可见曹雪芹当年心中是何等的绝望,如果不是内心里有那么一股子“愤劲”,如果不是为着红楼梦,也许,他早该命散黄泉了,不当在红尘中多所奢望。也许,红楼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含沙射影,直指时政弊端,茅头所向,也许大着呢。不过,也许,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他把一切归之于因果了,归之于命运了,但凡,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且看红楼一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无情的……欠命的……欠泪的……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看破的……痴迷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点,未必是好,还有点迷信。
   如此,我想,如今的红楼之结局不是他想要的,狗尾续貂,该一败笔,不当如此。
   整一红楼就是个巨大的牢笼,就是个深渊,其间关联错综复杂,其间人情百味诸事体让人玩味不已。一部红楼梦不知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困绑了多少人。以致于形成了红学,并经久不衰,两百多年,这是个什么数字,两百多年无出其右,也许,将来也不会有,成为永久的文学经典,让人望而敬仰。
   红楼梦是让人敬仰,是个引导,但同时也是束缚,因为红楼梦已让人抬到了神话的高度。
   确也如此啊,我们是该喜还是悲?
   悲喜交加吧!
   红楼梦,真的不可超越么?
   其实,红楼梦里很多大抵都是愤恨之词,只一时快语而矣,大可不必当真,还有关于前生今世,因果报应与命运等玄虚之说,也有很大局限,这是时代的特征,受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红楼梦还是有所不足的,另一个致命的是,它还是残本。真希望有遭一日有人能打破红楼梦的神话,那时的文学殿堂将是另一翻景象。
   期待着,期待着……
   有人说,红楼梦里宝玉有纳兰容若的影子,甚或纳兰容若就是宝玉的原形,不知是也不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容若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还可能非同一般。家族相似,都是官僚世家,世袭承爵,并都至力于满汉文化交融,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都与皇家关系非比寻常。曹寅与与纳兰容若有着诗文交流。至于这点也未可知,但其祖父肯定对他提过纳兰容若其人其事与他的诗词,因为从某些方面看出,纳兰容若的事迹肯定是对曹雪芹有过影响的,诗词也或多或少的给予了他灵感。不过,也是,就算扑风捉影也是有迹可寻的,纳兰一生与宝玉也是一般糟遇,家族由盛而衰,情感经历也颇多周折并终不能如愿,以致少年逝去,实为憾事,这两人实为痴情种。从这一点,说曹雪芹红楼梦中宝玉有纳兰容若的影子,甚或纳兰容若本身就是宝玉的原形,无可厚非。微有不同的是宝玉出家,他死了,但,这,有区别么。
   纳兰容若与宝玉真是,生为爱来,死为爱去。用今天的话说,死了也要爱。其实红楼梦中大抵写的都是一些痴情苦命人。红楼一梦,实春梦了然无痕。
   当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雁邱词问出古往今来几多痴儿怨女的心声。
   对沉迷于爱恨情仇的世人,是赞,还是骂,该爱还是该恨?
   还记金庸小说里的李莫愁么?这是她的出场词。每每一听,感觉好生凄凉。莫愁,莫愁,这是查老先生对她对世人的呼唤与规劝么?
   也许,是的吧!
   查老先生在另一部小说,结尾就引用了佛学著作《妙色王求法偈》的话: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因为心中有了爱,所以就有了牵挂,有了忧虑和恐慌。心中若无爱时,便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了,也就无所忧虑和恐慌了。
   照理,如此,爱情便梦幻泡影般,往往了却无痕了,如电亦如露。
   是啊,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何况爱情。但,古语有云:朝闻道,夕可死矣。人生一世,如果没有执著,没有追求,心中了无欲望,那活来为何,当真是,化为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么?
   就像红楼梦中《好了歌》所唱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唱的也未免太过于凄凉,太过于悲惨了些,虽世态薄凉,亦何至于此,就如此,也不必悲观厌世,愤世嫉俗。人走茶茶凉,这是必然的,人世间又有多少人念情故旧,特别是在那个功名利碌是图的封建社会。但,世间一切,有花开就花谢,事情有开始就有结尾,万事万物都是有存在就有消亡。就像人,既知道生来必死,又何必生,世界既然发展不好,又为何存在?世界会不会在将来某一天重归混沌,生命,宇宙将重新开始。
   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也不知还能撑上几多年,况且是我们人,与地球上的生命。因而,我们迷惘,我们困惑,为了生存,生存的更好,所以我们探索,希望能从事物的源头找到答案,但没有,知道的越多,未知的越多,困惑就像迷团,越滚越大,但我们孜孜以求,屡败屡战,不知止境。也许,这才是生命生存的意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于社会于国于家于世界于宇宙,我们根本改变不了多少,甚或逼而逆来顺受。
   但,就如人们常说,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可以改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
   如此,须还心中一缕光明,未来,不应恐惧与惶惶,而是充满希望与期待,是的,希望与期待。
   未来是美好的,不是么?
   明事理,预知未来不是让我们畏首畏尾,让我们恐惧,让我们颓废,而是为着让我们心底事先有一个底,这叫知己知“彼”,如此方能百战不殆,如此方能能更好生存,更好的活下去,而不应杞人忧天,一步一个脚印方好。
   但,万事万物真的可以预测么?臆测还差不多,是的,臆测,太多的事实告诉了我们。皆因凡是变数太多,一有不岔就会天翻地覆,成功与失败,得与失往往只是一念之间,一瞬之差。
   人生如白驹过隙,了了无多,好好珍惜方是好。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固然不好,味口太大未免撑着,伤心不足时望望月亮,如此也就好了。
   一片冰心在玉壶嘛!
   人应知足,因知足而常乐,人应进取,因思进取才能生存的更好。
   人生,没有完美,只有更好,人生没有止境,如若有,只因受到心的囚禁。
   是的,心的囚禁:画地为牢。
   我们,把自己软禁了。
   不是天不够高,不是地不够阔,而是我们的心不够宽。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人生就有多好。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去打破自我,持之以恒,挥洒慧剑,冲出牢笼。
   人生一世,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虽天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虽富贵荣华莫之能守,虽浮生似梦,但,就算梦中,我们也应过的更好。
   淡泊明志,宠辱不惊,心静自然宽,天地与我又何为。
   如此,活着,该有自己的本色,而不是活在别人眼中,话下。
   我们虽平凡,甚或在他人眼里碌碌无为,但我们自有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存在,举世独一无二。

共 47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诚然,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红学路上,研究各个方面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却鲜少有人能够正真的深入到曹公的思想中去。我们发现宝玉的有些行为确实是有些漫言不肖,可压迫的年代不正需要一种新的思想融入吗?红楼梦在描写上巨细无遗的不露任何人,不落下锱铢小事。特别善用春秋笔法,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借此暗讽的情节比比皆是。本文文笔极佳,阐述也流畅,各种情感表露词间。红楼梦不过一场痴梦,然则曹公是否就告知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梦幻,实则我还是不信的。最少,无才去补天时会发出叹息,孤苦伶仃亲人会去怜爱,知心知意会产生刻骨的爱情。也许,曹公也在暗暗告知,痴梦的不过是功名利禄,人事的情爱是可以长存的。感谢作者支持江南红楼梦征稿,期待更多佳作。【编辑:何太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1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太痴        2017-03-18 04:14:07
  高鹗狗尾续貂,为知其曹公思想,不深入了解,以为符合情节变好。实则偏离太多,宝玉出家时还带着喜爱的大红猩猩毡,足以见得还在眷恋红尘。
无所谓人,无所谓事。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18 08:06:16
  嗯。其实曹公与宝玉都堪破不了情之一字,爱之一途。情爱永远是人生是社会的主题。所以鲁迅说红楼梦是人情小说,这点深以为然,如果人无情,那还是什么人,如果整一部红楼摒弃人情,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所有的痴心人都是来还债的,这就是人情,而不是因果报应,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屁话。如果不是念那一点旧情,那一点恩情,那一抹人性,也根本不会有红楼的出彩,曹公的言语往往自相矛盾,也许,是愤世之言吧!他恨世态的炎凉,他恨世人的薄情,所以他把唯一的恩情都给磨灭了,把一切美好都撕裂给人看,让你是什么感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你真觉干净,如此,你不觉孤单不觉寂寞,甚而心痛不觉的心寒么?
   好吧,一切都是一场春梦。
   曹公真乃大性情之人也,要不也不会有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根本不会在饥寒交迫中十年批阅,五次增删。
   特别想提一下刘姥姥,人情味十浓的一个小人物,朴素憨厚老实,知恩图报,似乎,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18 10:23:13
  曹雪芹满腹经纶,多才多艺,并且造就不凡,但空负补天之才,却被弃而不用,也无用武之地,这在于他,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其实所谓的顽石宝玉很大程度上暗指自己吧。你看宝玉的才华,你看宝玉看待世俗的眼光与之同出一则吧!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29 23:50:05
  曾记得宝玉对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这是爱的誓言,而后承诺,并非是看破。
2 楼        文友:何太痴        2017-03-18 04:14:34
  按得可能不太好,见谅见谅、
无所谓人,无所谓事。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18 08:07:22
  辛苦了,编按的挺好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18 09:01:38
  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因果报应等受的是佛道的濡染,从红楼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诚然,明清小说在这两点点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18 10:45:37
  曹雪芹受佛道思想影响的同时更深受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你看他临来晚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他怎会无才,可是享有补天之用啊!补天石说的就是他自己了。可惜,他太清高,如宝玉一般,不过,这也正是他为人称颂之所在。不如此,何能为红楼一梦。
4 楼        文友:萧玉        2017-03-20 10:25:20
  倒数第四段,其中天之道应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吧?人之道才会如此。????
回复4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20 11:30:24
  嗯,天即“天”,老子所说即为人道。指的是一种规律。唉。回了好多,白瞎,该死的手机,弄没了。居然自己退出登陆。
5 楼        文友:萧玉        2017-03-20 10:32:52
  有机会能读到孤独兄的文章,真的很幸运。也希望孤独兄以后能谱写像《红楼梦》一样的作品。????
回复5 楼        文友:孤独客        2017-03-20 11:40:16
  小说我是不会的,连一般的散文小说都一窍不通,何谈写。前两天刚翻了下你木棉花下,感觉你的精品长篇挺不错,努力,只寄希望于希望你们,望能写出超越曹雪芹的作品来。我呢,如今也唯有长舍一二,揣摩臆测一下曹公当年创作时的心境而矣。
6 楼        文友:萧玉        2017-03-20 10:35:42
  有机会能读到孤独兄的文章,真的很幸运。也希望孤独兄以后能谱写像《红楼梦》一样的作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