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倾听(随笔)

精品 【西风】倾听(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8发表时间:2017-03-20 15:31:12

电视里有朗读者,我就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有人适合朗读、教导、演讲,有人适合倾听。如果朗读而无倾听、教导而无学生、表演而无欣赏,岂不失落且可惜。
  
   一
   倾听应当是一种习惯,与家庭环境、从小养成有关。
   小时候被窝里奶奶的“古传”可能是启蒙。她讲狐狸精一摇三变,美丽精灵,叫我既害怕又好奇。成人后知道生活里的狐狸精大都拿长得好看的女子说事,方明白妖冶与引诱对人的考验难以抵挡。看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更加知道,连神仙在美女面前腿肚子都转筋,何况凡人。狐狸精为什么成为传说中故事的主角而且长久流传呢?或许是在隐喻人的本性与固有弱点吧。对美好的追求是本性,被以美好的面目出现的东西诱惑便在情理之中;沉湎于盅惑享乐之中,失去正常辨别能力,甚或不察请究竟助纣为虐,则是每一个“湿身”者的必然后果。人生代代传唱这样的故事,人生代代重复着这样的事情,无不说明人性弱点的顽固。
   小时候最喜欢倾听的还是田野里的各种声音。从春天的蛤蟆呱呱地叫,到“燕子来时”在西厢房檩子上造出一个泥窝孵出小燕子,到春雨响彻大地,麦苗窸窸簌簌、麦穗唰唰啦啦,树顶上杏子黄了大风轰隆隆地吹来噼里啪啦掉在地上;从麦收后钻在麦桔堆里望着满天晶莹的星斗聆听无数虫嘶鸟鸣睡去,到站在屋顶上看着喷洒农药的飞机嗡嗡地飞过来。秋风到来的时候,每天晚上房后那棵靠着屋檐的沙枣树都会在与屋檐摩擦中咯吱咯吱地伴我进入梦乡。房顶上的老鼠似乎一点也不怕风声树声,它们总是“膛膛膛”地跑过去又跑过来,不知道是吃饱了撒欢还是干嘛。偶尔会被父亲的呼噜声惊醒。我会利用那暂短的清醒担忧:父亲憋回去的那口气可别断了。当然,冬天大雪封门的时候,眼看着飞雪听雪花、雪片“倏倏”或“噗噗”。现在早就听不到这种声音了,只有被雪花打在身上,才会听到“欻欻”的响动。可见,人随着年龄变化,听觉或者感觉跟着风化的速度有多快,好些过去看上去清简的声音,已经逐渐混沌模糊了。
   从小倾听大自然,奠定了辨声识物的基本功。虽然人类日常生活中已经基本不需要听声辨危,但懂得些从声音里感知危机的基本常识,仍然有益无害。看动物节目最引人注目的,或者说惊心动魄处始终是生物链上捕猎与逃脱的环节。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与其下各种生命的关系,永远是捉取与逃跑。自然,站在生命发展角度,它们是各自促进的,捕猎者促进被捕猎者的淘汰与进化;被捕猎者自然是高端食物链的供给者。有研究证明,处在战乱环境下人类的繁衍速度要远远超过和平富裕地区人类的生育水平,这里边是否有动物进化的共有规律呢?那些担忧生育二胎政策少人响应的专家们应当好好研究一下,采取相应措施。然而从小就听过好多声音的人,尤其是灾难性气候来临的声音,比如沙尘暴起来,先是一股看不出影迹、强烈而清冷的激流,然后才会看到西天天幕下顶天立地黑压压的尘埃压迫过来。当这种“不正常”的风刮到身边的时候,便可以迅速作出规避沙尘暴的行动:或就地躲避、或尽快赶回家里关窗闭门、或马上通知其他人参与防范……
  
   二
   当倾听成为习惯之后,内心不可避免地丰富起来。
   倾听是需要条件的。心静的时候,朗读以及宣教的印痕便很深刻地留在心底。心乱的时候,连清晰都成问题,哪里还能“倾”情而听呢。带着业已固定的情绪,听来的误会、谬传大体不会少了。
   好在我多数时候都是虔诚地对待每一个朗诵者、训导者。父母之外,老师作为外人,是最早对我教导的人。倾听老师主要源自敬畏。老师的学问、老师的懿范、老师对我们像孩子一样的关心教诲,都是敬之原由、畏之境界。说到老师,不得不追忆高中时期教语文的甘老师。他中等个头,壮实敦厚,一张方正国字脸,一腔雄宏好声音,每每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我的爱好文学,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他教导的那两年里,从小爱读书的萌芽得到了培植。当然爱好与培植的理由中,还有他对我关照与抚爱的意境。如果没有甘老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少年的梦想断不会继续延伸。相比而言,我的化学梦大约应当是断在了初中那位刚愎自用用嘲讽口吻指点我的老师口里的吧。倾听是教导者与被教导者互动的结果,还是相互尊重的结果。如果演讲者没有对听众的基本尊重,理论再透彻、表达再精练、语辞再丰富,又有谁会倾听呢!
   不能不说参加工作以来师傅对我的循循善诱是多么有效。师傅是旧中国走来的人,对教导徒弟颇有经验,鼓励批评、温和教导、放管结合以及“忆苦思甜”等方法运用的得心应手。我与另一位姐姐同时分给不同的师傅,而我的进步明显高于她的原由,自然是师傅教导有方。事实证明着一种情况:名师不一定能带出高徒,高徒大部分应当出于名师。血统论一定是不对的,刻苦努力才有做出成就的可能。
   其实,我较之师姐进步稍快的理由,很大一部分在于我更愿意倾听,范围不仅局限于我的师傅,还有其他师傅。博采众长、悉心倾听便会认真领悟,领悟方能在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加以应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方能达到提高操作水平之目的。这与后来学习哲学得到的原理一致:认识--实践--认识,再投入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果倾听需要宁静思考的话,那么,沉默就是倾听之必须。如果说倾听是从羡慕别人才高八斗可以夸夸其谈开始,那么通过倾听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无知,越觉得倾听之必要,越来越觉得只有静悄悄地追赶才是唯一出路,此时,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倾听,找准自己努力方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地寻找新的倾听对象;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到一个较高的平台,如此像登山一样,盘旋而上,直到顶峰。直到某一天,感觉自己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才能说,我找到了一点工作生活的体会,能与大家交流互动了。
   越学习越知道差距有多大,越倾听越知道只有保持沉默,才能想明白明天怎样工作生活。
  
   三
   要我感谢生命中最珍贵的人,一定离不开父母、老师、师傅和老科长,一定离不开伴随我的各种批评和意见建议。之所以把批评放在前面,是因为只有那些真正关心我的人的批评,才是最为珍贵的。而倾听批评,并能接受批评,才能修正自我,让自己行稳致远,平安抵达今天。
   如果说父母、老师、师傅的批评多少还有些私心—儿女、徒弟的表现及水平多少也是他们能力的体现、争光或是抹黑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话,那么遇上一个好领导,这个领导真正把你当作自家儿女一样管理培育、引导教育就不能不说是幸运至极。我的幸运不算至极,也属于很幸运了。我进入机关工作后不久,就遇到一位母亲般的领导—老科长。母亲般的领导不是溺爱娇惯,而是面严心慈、恨铁不成钢、工作上要求极其严格、待遇上多方关心争取。她不是对我偏爱,对科室其他同事都是这样。当然,对她的要求,尤其是批评教导,每个人是否倾听、能否接受,同事间是有不同看法的。记得有位大姐就颇有怨言,说科长偏心什么的。可见用什么心态面对教导、用怎样的情绪接受教诲,效果完全不同。我所以至今仍然感激,是我通过倾听,通过她的训练,受益终身。如果当时有逆反心理,在批评中落一腔愤懑,估计也不会有如今这么快乐的回忆。
   生活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不会遇到些恶意的诬蔑或者遭遇背后的冷箭呢?尤其像我这种胸无城府之人,对人从无防范之心,直到被人绊了一跤、着了一箭才晓得原来某些人心底阴暗龌龊到相当程度。虽然为时已晚,已经跌破了面皮或者手足、伤了肌肤或者元气,但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挡我倾听的信念。从一跤一箭中我得到的结论依然是,过去倾听不够认真、思考不够缜密、记取不够及时。古人早就说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硬是把它当了耳旁风呢。
   也不是所有语言都入心入脑。如果说开始是在饥渴中囫囵吞枣地倾听一切声音的话,那么,在倾听中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判断、认知基础之后,就应当对各种声音做出基本的分辨与取舍,确定忽略、浏览或者倾听的对象。倾听的基本标准当然是正能量、传播真善美的东西,特别关注的仍然是各种批评。要知道,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听到同志式的批评或者希望,越来越不容易了。
  
   四
   越来越觉得,倾听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现在的声音繁杂,倾听环境较过去发生了极大变化,辨别某个声音的真实价值越来越难、判断一个声音表象与实质不像过去那么简单。还因为,纷繁生活让我们的耐心与沉静逐渐式微,直面接受批评或与感知相左的意见,同凡事都想顾及的“面子”之间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世界上标志林立、价值泛滥、观点各异、信仰漫涣。相比之下,倒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构建起了较为正确的观察世界与人生的价值坐标;同时还总能找到别人的弱点不足,能够从标新立异的观点中看清社会人生的本源……事实上,我还是我,别人还是别人,自然还是自然,环境虽然有所变化,但并没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冬蝉仍然在临冬的时节叫得刺耳。秋雨仍然连绵不绝地在天井里打出水泡,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心焦。回到乡下住在二妹家,圈棚里近百头牛晚上哞哞地不安分的叫唤,也会闹得人难以安生。
   离开了父母、师傅、领导,越来越少了从位置上居高临下让人敬畏的人,从过去的卑微中走出、得到更多人的恭维好评,内心滋生出的那些无法言明的东西,才是妨碍倾听的真正原因。环境是吵杂了,但是如果还有心的沉默与宁静,哪怕蜂鸟住在耳边,也不会影响倾听。人情是稀薄了,但如果还有虔诚与敬畏,即便失聪的人,也能接受到天地之间的乐音。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26岁就因耳疾导致耳聋渐重,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聆听与透彻理解创作出那些流传千古、百听不厌的伟大作品。我们为什么都早早地心理失聪了呢,难道仅仅是生活更好、物质更加富有的原因吗?
   十分怀念过去对一切事物好奇而敏感的倾听,十分想念父母、老师、师傅和老科长对我的谆谆教诲。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倾听大自然的天籁,倾听亲人们的话语和呼喊,倾听师长们的教诲和褒贬,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经验,认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构建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坐标,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讲的就是如何使用倾听方法。本文名为倾听,实则在总结自己在漫长是岁月里积淀而成的思维模式,和由此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感谢作者赐稿西风,热切希望作者能积极参与西风社团的建设工作,使我们社团继续欣欣向荣,成为永不凋谢的红花。【编辑 寒江孤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1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7-03-20 15:37:19
  之中老师热爱文字的精神,值得西风的文友们学习。我们也希望之中老师能为社团建设添砖加瓦,更上层楼。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3-20 16:57:57
  拾捡人生路上的点滴精粹,谱写一曲精美华章!祝之中老师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之中        2017-03-21 08:41:58
  谢谢鞭策,祝好!
3 楼        文友:之中        2017-03-21 08:41:09
  感谢编辑老师辛勤付出,感谢社团鼓励,我应当继续努力!
4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3-21 10:21:15
  恭喜之中老师的作品加精!用心写文的人,值得尊敬!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