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影视戏曲 >> 【荷塘】第五集 会师(纪录片解说词)

编辑推荐 【荷塘】第五集 会师(纪录片解说词)


作者:溪金秋 举人,439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6发表时间:2017-03-24 19:44:50
摘要:红军三大主力终于会师甘肃会宁,蒋介石疯狂地组织嫡系部队反扑,红军指战员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构筑了铜墙铁壁……

大型纪录片解说词
   长征.故事
   总撰稿陈俊杰
  
   第五集会师
   一个即将拉开夜幕的傍晚,三个土匪押解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走向山脚,另外两个土匪还不停地推搡着这位红军干部,被绑之人叫卓大才,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指挥员,在追捕土匪方海娃时,有十多个红军战士掉了队,卓大才不幸落到了土匪手里,土匪押解着卓大才准备交给当地的国民党守军邀功求赏。
   由于天黑路滑,再加上卓大才负伤,在押解途中,卓大才不小心掉进了沟壑之中……几个土匪顿时有些惊慌失措,为首的土匪恶狠狠地骂着两个土匪,到嘴的肥肉就这样飞了,这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卓大才跌进山谷的一刹那,完全被躲在暗处的包子平看得真真切切,等土匪离开以后,他迅速回到马力镇北顺村,叫上自己的好友杨方云、王双虎、杨万万,拼命地向山脚下跑去。
   1936年8月,北顺村一带土匪猖獗,早在一年前红一方面军来到这里的时候就曾经与土匪发生过摩擦,当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更是把土匪列为了比国民党军更棘手的对象。
   包子平是当地最早加入共产党的一批地下党员之一,他带领当地北顺村的村民从土匪手中将卓大才救了下来,并将他抬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后山单身汉王根娃的窖里。村民们给卓大才灌汤喂饭,几个好伙伴分工明确,放风的、送饭的、照顾的,一直忙活了十几天。卓大才经过调养,身体康复得很快,等候红军部队的到来。
   红军部队为寻找卓大才,分派了几个小组寻找卓大才,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包子平闻讯后,立刻和伙伴们一起来到了王根娃家。包子平等人把卓大才护送到了红军团部,受到了红军领导的赞许,由衷地感谢这些进步青年。
   武山县北顺村的包家树正是包子平的侄子,如今的他虽然年岁已高却还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楷书。从老人嘴里得知,不光他的叔叔包子平,就连他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曾经是武山县一带的地下党员。
   位于武山西南,远离县城的北顺村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偏远贫困村”。在过去的北顺村穷得丁当响,当地有句俗话:“吃饭靠小麦,用钱靠韭菜”。村民们种植小麦,忙乎一年,就混点口粮,所以只能靠割韭菜赚点钱。针对当地阳光和土壤条件适合蔬菜的种植,便针对这一优势,村干部在提出了“不种小麦吃白面”的发展方向后,与村民一起开始大棚的蔬菜种植。经过年复一年的变迁,现如今的武山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目前大棚蔬菜被确定为北顺村的主导产业。由连接武山县和漳县的武漳公路穿村而过,沿公路西行,放眼望去,路两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
   昔日,村干部到村民家里去开展工作,很多村民都是爱搭不理。可最近几年,村民富了,心气儿也“顺”了,村民老远就会热情地打招呼,邀请干部到家里吃油饼、喝罐罐茶,曾经打上贫困烙印的北顺村,如今已是一片新气象,展现出山区农村少有的繁华,这个村子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一个由梦想到现实的巨变故事,而这一切都与双联行动紧密相关。他见证了这个贫困村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渭河村乡绅车敬武害怕红军抢他的浮财,把2000块大洋偷偷地埋在了地里,然后又翻地掩盖。马鸿九主动找车进武详谈: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马鸿九的劝说下,车进武主动捐出了一千大洋犒劳红军,并提供部分粮食解决了红军的燃眉之急。红军走后,车进武积极靠近人民政府,并于一九四二年为渭河村修建了水渠和学校。
   北顺村刘天绪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他一心扑在了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上。在土地扭转方面,他虚心向老支书包家树请教,不顾乡亲们的责骂,将北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村民利用网络优势,对绿色蔬菜进行推广,北顺村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产品,成为了国内品牌。
   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的西进计划破灭后,在中央军革委的再三催促下,决定北上。这个振奋人心的命令下达以后,各级指挥部门顿时紧张地忙碌起来。
   这是一个驻扎在滩歌附近的团级指挥部,从每一个指挥员的脸上都能感觉到红军对北上的渴望,通讯员、警卫员反反复复地奔跑,把团部的命令及时地基层部队,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让人很难猜测……
   部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古朴的村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人们载歌载舞迎接自己的亲人。这种称为在当时一点都不为过,早在一年前,也就是1935年9月,当地老百姓和红一方面军有过亲密接触,他们知道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提起武山县的土地扭转,村民潘青太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武山县筹备矮密苹果基地,扭转农民的土地。当地农民十分不理解,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贫穷,尽管土地不能改变农民的生活现状,但是他们还是对土地那么眷恋,甚至是依依不舍。
   潘青太第一个带头把土地扭转给了基地,成为了挣工资的农民,虽然他也有过彷徨和无奈,但是只要能让农民富起来,就是好政策。现在他如愿以偿了,他们全家得到了幸福的甜头。
   矮密苹果——也是武山县近年推广的新品种。洛门牟坪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园区主要栽植荷兰进口无病毒自根砧苹果大苗定植,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嘎啦、澳洲青苹、元帅等。目前,矮密苹果一条龙生产线已经全面展开,成为了当地具有特色的龙头企业。
   张国焘在党中央的耐心争取和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同意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红军三大主力即将汇合,那么,会师地点定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尽管微弱的灯光还不够明亮,但是,这张军事地图上,已经留下了两个高大的身影。周恩来指着会宁:“主席,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迹象已成熟,是不是把会师地点定在会宁呢?”毛泽东主席一拳砸在地图上,“好,三军会师,就放在会宁。会宁,好地名,好地方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喽!”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激怒了蒋介石。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军北渡黄河,直取甘北、宁夏。蒋介石命令保两宁(会宁、静宁)、定西封锁线,并组织了通渭会战。国民党第三军王均部、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也紧追而来;毛炳文部整编九个团紧跟红军已到马营、华家岭一带;敌二十五师已赶至定西、会宁、通渭交界处堵截;敌第三军王均部的飞机在华家岭一带侦察、轰炸。
   10月22日,四方面军已经全部离开通渭进入会宁县境。赶到华家岭下马营镇的敌三十七军九个团自恃人多势重,装备精良,气焰十分嚣张,虎视眈眈地向华家岭扑来。董振堂命令三十七团在华家岭南一带阻击敌人。这样,一场空前激烈的阻击战就在从马营到华家岭二十多公里的山梁和沟壑间打响了。当时,红军埋伏在华家岭公路两侧山头的战壕里,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前沿阵地的红三十七团立即发起攻击,子弹、手榴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
   一声冲锋号响,该团一营、二营、三营的指战员冲出战壕扑向敌阵,杀声震天,血染战刀,敌尸遍野,来不及逃命的三十多人被俘。短短三十多分钟,一场伏击战于净利落的结束了。
   战争是残酷的,红军的作战工事在光山秃岭上,顽强地抵挡着敌人强有力的轰炸,战士们悲壮激烈的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英勇顽强的烈士们用鲜血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赢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这场三大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前最惨烈的一战,粉碎了敌人将红军消灭在西兰公路以南的企图,保卫了红军胜利会师,为红军西渡黄河、东进陕北赢得了时间,打开了通路。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却永远地长眠在华家岭。
   1936年10月10日,古老的会宁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在会宁县城古老的文庙大成殿隆重举行。
   这一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唱歌就是彼此交流;这一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疏远,跳舞就是最好的应酬;这一夜,男女老少军民同乐,庆祝辉煌的胜利,全面抗日是大家共同的夙求。
   会宁城是一个缺水的地方,祖祖辈辈靠窖水生活,窖水又苦又涩,让人很难恭维。会宁地上没有泉水,除了有一条水苦的连麻雀都不啄一口的祖厉河,再无任何水源,老百姓吃水就是靠天上的下雨水。各家各户的院里都挖一眼水窖。下了雨,屋上流下的黄泥汤,流进窖里沉淀一下就提上来吃了。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直都牵挂着这里。为了解决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甘肃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来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国家投资200亿,再次启动了引洮工程。它被当地人称为50年的梦想工程。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了!
   看着洮河水滚滚地从自家的门前流过,缓缓地流入一望无际的田地,老百姓笑了!参加引洮工程的所有人员都笑了!他们终于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
   1936年10月23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实现会师之际,国民党仍不甘心失败,蒋介石调集了胡宗南、王均、关麟征、丁德隆、毛炳文、于学忠、王以哲等部约二十五万人,继续围追堵截红军,企图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压迫于黄河东、西两岸一举"歼灭"。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缺衣少食、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转危为安,烈士们用鲜血保卫了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赢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敌机狰狞的呼啸声与炸弹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个小红军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孩正在奔跑,便大声喊道:“赶快散开,隐藏起来!”说话间,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来,小红军战士飞奔而来,他一把将小男孩扑倒在自己身下……
   一阵硝烟过后,小男孩得救了,小红军却倒在血泊中……
   一群人站在墓碑前,有些伤感。这些是魏家的后人,每逢清明时节,魏煜家的后人就会给这位救命恩人扫墓,这已经是半个多世纪的惯例了。这是爷爷魏鸿儒定下的规矩,没有人敢违背。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进入了魏家的坟地,这里肯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跪在墓碑前磕头,他们点燃了烧纸,祭奠躺在这块土地中的烈士。火光之中,仿佛闪烁着小红军欣慰的笑容……
   魏煜的父亲魏鸿儒紧紧地抱着小红军的遗体,早已是泣不成声了。朱德的警卫员告诉他:这个小红军是朱老总的老乡,他今年才14岁,12岁就参加了红军,他的父亲、哥哥都死在了国民党的屠刀下,母亲在给红军送粮食的途中,病死在路边的草丛中,他们一家人都为了革命牺牲了,他可是独苗啊,没想到一个没有留下任何姓名的小红军战士却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魏煜摆脱了危险,可是小红军却永远闭上了眼睛。魏鸿儒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小红军埋葬在他家的祖坟,并立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清明节,魏家人在祭奠祖先的同时都要在小红军的坟上添一柸土,点一炷香,焚一些烧纸,以表达对小红军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魏煜长大成人后,有了三个儿子,爷爷魏鸿儒分别给孙子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他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记住长征的历史和小红军的救命之恩。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力,标志着长期处于被分割状态的红军主力开始汇聚在了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国民党政府军继续追击堵截。11月21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密切配合,在环县山城堡全歼胡宗南部232旅及234旅两个团,以辉煌的胜利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越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1935年9月5日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为了扭转张国焘错误对红军所造成的严重局面,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了紧急扩大会议。会后,红一方面军一举攻克甘肃军阀鲁大昌以3个团的兵力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通了北上抗日的大门。9月18日,抵达哈达铺。从缴获的国民党报纸中,党中央了解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红25军到达陕北的消息,遂决定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军,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组成了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军约7000余人。 陕甘支队于9月27日抵达通渭县西南的榜罗镇。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放弃原来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正式制定了“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战略决策。随后,部队经通渭县城,继续北上,跨西兰公路,越过六盘山,经陇东,翻梢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并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后也分头北上。公元1936年8月初,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在岷县二郎山歼灭鲁大昌部2000余人。接着发动了“岷洮西战役”,先后攻占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4县。9月初,红二方面军进入甘肃,到达哈达铺一带,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解放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数座县城,占领了西和、礼县和陕西省凤县、略阳等县的广大乡村。9月30日,红四方面军从岷县、漳县等地开始北上。10月9日,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抵达会宁城,受到了为接应二、四方面军而先期到达的一方面军的热烈欢迎。10日,两军在会宁召开了庆祝会师的盛大联欢会。在陇南的红二方面军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22日抵达红一方面军1军团指挥部所在地将台堡。
   红25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境内行程3500余公里,占领了10余座县城及30余县的部分乡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甘肃人民中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
   红军在甘肃的长征结束了,但是新的长征还在继续,中国工农红军将在抗日烽火线上成为了中流砥柱,在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成为了威武雄狮,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上阔步向前,这将是这支队伍永远的长征……
   【全剧终】

共 56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描写红军长征的文字有千千万万,但是我读完这篇解说文字,更加深了我的印象。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大创举,它不光闻名世界,更是永垂青史。抒写这段光辉的历史,承载着无数的希望,长征胜利终于 会师在甘肃静宁,会宁。我们不会忘记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忘记他们,就是忘记历史。它铭刻在我们心中,铭刻在历史的画卷上。,它为伟大的中国历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无论读那一段长征故事,都是感人肺腑,激动人心,鼓舞着斗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中国人民会永远沿着长征没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那就是永远发扬长征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在各条战线上,以此为原动力,推动历史不断前行,完成前人还没来得及完成的任务。正如作者所说:“红军在甘肃的长征结束了,但是新的长征还在继续,中国工农红军将在抗日烽火线上成为了中流砥柱,在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成为了威武雄狮,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上阔步向前,这将是这支队伍永远的长征……”全文感人肺腑,,振奋人心,倾力推荐阅读。【编辑 :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17-03-24 19:48:14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文绮
2 楼        文友:文绮        2017-03-24 19:50:26
  问好作者创作辛苦,为你敬茶。当打开这篇革命的作品时,我生害怕写不好编按,生怕贬低了伟大长征的历史意义,不知我的编按写的如何,作者看后,请给我留言,我可以重新写。
文绮
3 楼        文友:文绮        2017-03-24 19:51:17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为你敬茶!
文绮
4 楼        文友:溪金秋        2017-03-26 09:06:50
  文绮老师辛苦了!多谢!
电影是梦工厂,是圆梦的地方;我喜欢这个梦!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3-28 08:57:49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