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生活碎片(组诗)
◎结冰的素包
谢姨的手那么巧,还是不减当年
各种蔬菜层层包裹,像春天的花朵,白得纯净
质鲜味美。是我最喜欢吃的
她是八十岁的虔诚佛教徒,耳不聋
眼不花。离我家相距一小时公交车的路程
除了送素包,就喜欢与我聊天
不知是她心态年轻了,还是我老了
我们更多的是谈谈过去,讲讲修行
那时某某还活着,那时谁谁已经离世……
动情之处溢于言表,虽是老人,更像个天真的孩子
她听说我要离开天津,有些默然
因为我曾答应,到时念佛送她去佛国的
也许这是最后的素包吧
她这次送来的,我是吃不完了
也不舍得吃完。已全部放在冰箱里冷冻
我要在离开这里之前,经常拿出来
尝一尝,摸一摸
◎核桃仁
它一定是累了,三五成群地躺在
安静的四月。不知是与清明节有关,或者是
还怀念挂在枝头的日子,与
那棵树上的体温
此时是清冷的,皮质褪去执念与坚硬
像经历岁月磨砺之后,将戾气
一点点,消亡殆尽
静默地贴着内核,小心翼翼,保护柔软的事物
风吹过来,它挪动一下;再吹过来
它就顺势翻下身子
这时我用力捏着它的躯壳,从骨缝里看到它的惊恐
直至闭上眼,听到破碎的声音
它散落一地。核桃仁出世了
朝我友善地笑笑。再回头看着破败的碎屑
然后,长长地吸了口气
◎餐馆的贴画
只有五六张桌子的餐馆,不张扬
不喧哗,比较适合我的个性
每张桌面上贴了广告画
画上是一头老牛翘着大拇指,咧着嘴笑
它的样子有些滑稽
但也增添几分春天的气息
我被它笑得有些尴尬,也有些感动
因我是素食者
幸好不会点牛排,喝牛骨汤
可以心怀坦荡地面对它
我决定吃顿火锅,多种素菜
算是奢侈一次:一来是我的生日;再者
也给画上的牛捧捧场
一不小心,竟然将一块香菇
掉在牛头上。我急忙歉意地说,那不是牛肉
而它还是不动声色
还是翘着大拇指,朝我笑着
是否在夸我懂礼貌,还是没吃它肉的缘故
我就一点也不清楚了
我只知道,它陪我度过了今天的生日
并傻傻地笑着,也温暖着
(2017.3.23)


《结冰的素包》像是一首送别诗。语言自然、朴素,好似随手拈来,毫不费力。通过平易、通俗的诗句读者看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佛友,在得知即将分离后的无奈,难舍、惜别之情的动人场景。一个知道即将离开也要送素包,一个知道即将离开却舍不得吃素包,这一鲜明对比,将二者的忘年交这一深厚感情直抵读者内心,和诗人产生共鸣。 诗人用结冰的素包作为题目,及诗歌的最后一句“我要在离开这里之前,经常拿出来尝一尝,摸一摸”睹物思人中看出诗人是多么珍惜、在乎这份难得的友谊啊!
《核桃仁》一诗在诗人的生动描写中,我第一次知道核桃仁的出世,这样富有情调。(调皮)诗句言浅意深,含蓄隽永又不乏幽默。诗人用“皮质褪去执念与坚硬,像经历岁月磨砺之后,将戾气一点点,消亡殆尽,静默地贴着内核,小心翼翼,保护柔然的事物”告诉读者一个经历生活磨砺的人胸襟和气度是怎样的与众不同,读完以后又让人想到“何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引人遐思。全诗又有一种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受过磨砺,学会承受;经过历练,学会释然,经过痛苦,学会了坚强。
《餐馆的贴画》在这三首诗是最打动人心的一首。诗人叙述故事,剪裁点染得宜。不但行文简洁,而且余音袅袅,令人起不尽之思。读完全诗读者已和诗人一样,心中打翻五味杂瓶,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就着那一热腾腾的火锅下肚。诗人用略带诙谐的语言,靠着生日那天在他所言奢侈一把的火锅上取暖,来慰藉那颗孤独、苍凉的心,读来动容。而与贴画牛的对话,可谓是神来之笔,将一个憨态可掬的素食者烘托地淋漓尽致。“牛”一直在传说中是一种神兽,想必也是和诗人结了一段因缘。拜读佳作,祝福如云老师幸福安康,好事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