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 贺兰山风骨(散文)

精品 【星月】 贺兰山风骨(散文)


作者:林文钦 秀才,101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68发表时间:2017-03-25 07:38:28
摘要:  游览贺兰山,不是游览几千年的画卷,而是游览几千年的生命。回望贺兰,风骨巍然。这千年风骨,系由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 贺兰山仰止,仰望的是它的精神高度,这高度永矗心上。    贺兰山铭心,铭刻的是它的文明记忆,这记忆永存世间。

【星月】  贺兰山风骨(散文)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贺兰山的仰望已演化为一种仪式的固定,正如信徒祷告的那般虔诚。
   第一次接触“贺兰山”是在儿时,在唐诗宋词中我就识得了贺兰山,它那八千里路云和月之磅礴气势,一直就萦绕在脑海深处,引得人很是向往那片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古战场。一曲《满江红》把贺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很多,在这西北塞外之地,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贺兰山的形象似乎就多了几分英姿飒爽之气。
   “贺兰”是蒙语,意为“奔腾的骏马”。贺兰山绵延二百余公里,兀立于荒漠,俯瞰着大河,护佑着城池。在它的东南面是广袤富饶的河套平原,人们常说“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就是这里。如果没有贺兰山的阻隔,北方的腾格里沙漠就会肆意南侵,可以说,黄河造就养育了这片平原,贺兰山就是它的守护神。
   前年的黄昏,我来到贺兰山莽莽坡地边缘,看到牛羊成群、骆驼依旧的动人情景。荒草萋萋,微风阵阵,《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远古风貌至今可感。时间的流逝带来自然世界的疲倦和衰微,但从贺兰山缓缓升起和悠然沉落的变迁中,能感觉到它那犹在的风韵和旷世的魅力。不难想,在北朝时代,贺兰山下的这块土地就像《敕勒歌》中所描写的那样充满了悠悠的青春活力和娇媚动人的淳朴情态。
   在游历西夏王陵后,傍晚驱车来到贺兰山脚下,带着饮罢宁夏干红的微微醉意,面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面对夕阳辉映下透发着神秘色彩的贺兰山,一种怀古之情油然而升,胸中陡然腾起一股慷慨激昂之气。
   汽车一路向前开着,贺兰山一路向后“退”着,像是浮在天边。“野旷天低树”一点也不假,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连山都显得低了。向西,汽车直奔西夏王陵之首──元昊陵墓。贺兰山终于近了,座座山峰脊如刀,尖如锥,坚实冷峻,如同钢铁铸就。
   站在贺兰山下,望山峦连绵于天地之间,蓝天白云,层峦叠嶂,俯视着茫茫戈壁。有隐隐雾霭笼罩着山体,炙热的阳光令我几乎睁不开眼,有些兴奋,又有些彷徨。背倚贺兰山、矗立在残垣断壁间的巨大圆锥土丘,便是元昊陵墓。这座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陵墓,用粘土夯造而成,饱经风雨,表面斑驳,创痕累累。据说陵墓建成时,上有木结构顶盖,飞檐层叠,画栋雕梁,气派非凡,如今早不见那番气象,只能从脚线齐整的残墙断壁间找到一些辉煌的痕迹。在经受千年风雨的摧残之后,陵墓、残墙的粘土依然坚硬如石,实在是奇迹。西北地区的古长城也是用粘土夯造。据说夯造时,是以粘米汤和入土中,再用石杵千锤万打,干后锥刺不入。那么西夏王陵大概也是这样夯打出来的吧。空荡荡的陵园内,偶有劲风吹过,卷起一阵黄尘。那锥型大墓默默矗立在秋日的朝阳中,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四周静悄悄的,静得仿佛时间都已凝固。
   建立大夏王朝的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公元一零三八年,党项羌人杰出的领袖李元昊,继承其先祖的基业,建立大夏政权,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因大夏位于大宋的西边,史称“西夏”。战争造就、繁荣了西夏王朝。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的铁骑踏平了西夏,还是战争,让党项人从此在历史上无声无息,只有贺兰山下这大大小小140多座陵墓,表明党项人曾经存在过。高大的陵墓让后人知道这里葬着元昊,然而在贺兰山下,广袤的黄土地上,无数次战争厮杀中消亡了多少生命,有谁会知晓?传说中,古战场地下深处有一种形似玛瑙的透明奇药叫“万年碧血”,可起死回生,由战死者的血水凝结而成。果若如此,这块黄土地下,定有密如繁星的“万年碧血”……陵旁建有一个博物馆,里边陈列着陵中的陪葬物,铜牛石马的一大堆。只是其中有四件碑础极具特色,中原地区立碑的碑础多为螭首龟趺的形象,而西夏古国的碑础则是龇牙瞠目的女力士形象。这是遗留不多的党项文明标志之一。
   在大宋的西北突然崛起一个剽悍、充满活力和扩张野心的西夏,它与北宋政权的冲突势所难免,李元昊建立西夏正值宋仁宗宝元元年,双方对抗的帷幕也就在这一年正式拉开。北宋皇帝历来主张修文偃武,多年来西北边防松弛,士兵缺乏训练未经战阵,将领频换,军纪涣散。面对积弊已深的大宋朝,一个人被推了出来,他就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守备延州,此时已经两鬓霜染的他,亲临实地,考察边塞地形和边防守备,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势,力排众议,制定出防守为主的抵御策略。
   几年的时间里,他凡事躬亲,励精图治,修城筑寨,精练士卒,安抚百姓,终于使边界城池连成一线,一方有变,各方支援,摆脱了孤立挨打的被动局面,边界守备能力大大增强,西北的危险局面得到缓和。
   战争使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文明,包括他们的宫殿,他们的祖庙,一起化为瓦砾,蒙古人对西夏毁灭性的征服,使西夏文明在这里戛然而止。西风斜阳下,透过近八百年的历史,我追寻那已失去的昔日繁华。极目望去,那一座座被风雨剥蚀得像土堆一样的东西,就是当年显赫一时的西夏历代君王安息的陵塔。茫茫草原,浩瀚大漠,只剩下凄风怒号,宣泄着它的不平。
   夕阳落尽,贺兰山在淡蓝色的夜幕衬托下渐渐变成黑黝黝的一道轮廓。暑天的热浪开始退去,凉风轻拂面颊。我眼前好像幻化出一顶顶帐篷,仿佛看到旷野里燃起的一堆堆篝火,还有围着篝火的人们耳边响起阵阵乐声,如怨如诉,又如风过大漠,那是古埙的声音,低沉、古朴、浑厚,于幽深哀婉之中透发着神秘沧桑的情调,那是一种带着淡淡伤感的幽思,深沉而旷远。
   古道西风,长烟落日,不见人踪,不闻羌笛。似血的残阳在贺兰山边悄悄地沉下去,把峻峭的贺兰山映衬得更为雄伟。在这苍穹之中,除了天的碧、云的白、夕阳的红,草木的绿,还有一些风吹的声响,什么也没有了,只有我和西夏的王陵,静静地站立在这天低云浓而又苍凉寂寞的天地之间。我是抛开了银川的一些朋友,在苍茫的暮色中独自来到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来感受一些悲壮,来欣赏一下荒凉的。
   我认为,不懂欣赏荒凉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美学的,而且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在荒凉中你会变得勇敢,你会变得浑厚,你会忍受孤独,你会知道沉思,你才会有遗世而独立的自信!只有经历了荒凉的磨砺,你的心胸才会变得博大;只有感受了悲壮的境界,你对人生才有俯瞰的可能;也只有在荒凉中,才会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不朽的诗篇。
   游览贺兰山,不是游览几千年的画卷,而是游览几千年的生命。而今,贺兰山陷入了现代闹腾之中。各色语言、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朝贺兰山前呼后拥地赶来。他们穿梭在贺兰山谷中,攀援于山崖岩峦间,留恋忘返,废寝忘食,前赴后继地解读历史文化的内涵。
   太阴为峰雪为瀑/万里西来一方玉/使君坐对兰山图/不数江南众山绿。元朝礼部尚书、著名文学家贡师泰一语点出贺兰山的魅力所在。
   贺兰山裸露粗犷,一丝不挂,但荒凉的地界越是有超越时空的价值魅力,是一座丰厚的宝藏。被世人誉为记录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繁衍、发展的石书--贺兰山岩画,像书签一般夹在贺兰山的山谷中。遥想当年,顶风冒雪,辗转深山荒滩,日夜与牛羊为伴,满目苍凉、孤单,他们仰起头,微眯着双眼,捉摸着、构思着,人物、动物、事件、场景,祖祖辈辈,年年月月,在高耸的石崖上,或刻、或凿、或磨,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福,全向这座大山倾诉。于是,这座大山成了艺术宝库和远古诗篇。
   驻足在充满沧桑的贺兰山岩画面前,少数民族的先祖已将他们粗犷洒脱的梦想永远留在这山崖之上,不再有征战杀伐的血腥和喧闹。我一时无法将这里的祥和与争斗划上等号,只得惴惴不安的近前端视,那一幅幅神秘而张扬的图画愈发让我遐想万千,多少有些悲从中来。
   一阵清风从山间吹过,耳边又响起了《关山月》的古琴旋律,那激越昂扬又略含苍凉悲壮的声音仿佛笼罩住峦山,令我肃然起敬。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同行人不约而同地齐声唱颂《满江红》,真是情不自禁。
   回望大漠三千里,长笛作箭射天狼。抬头望,矗立在山巅的岩羊,仿佛正在寻觅热血男儿节旄出塞、马头冲雪的踪影,聆听铜蒺铁箭、战鼓号角的啸鸣。只是它们不知道,当年驰骋大漠的将士,至今依然在用枯骨游魂守护这神圣之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然不敢自诩为仁者,但我却对大自然的山川有一种无比的眷恋和悲悯情怀。宋朝的郭熙说:"石者天地之骨也。"而贺兰山虽无草木仪盛之容,但它却是一山的坚石,一山的硬骨。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把历史溶解于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贺兰山伟岸,它经历了中国千年文明嬗变后的曲折历程;贺兰山巍峨,它见证了中华各民族在数次战火后不同血脉的大融合。
   看着贺兰山上似曾相识的一木,一草、一石、一塔,我开始怀疑自己和贺兰山的相会是否就是前世的约定?在贺兰山东边的脚下,芦沟河畔的回汉姑娘们正在欢声笑语,与弯曲的河水波光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河滩上芳草萋萋、秀色可餐,那雄山、河水、牛羊、人家,多秀美的民族和谐共栖的田园画境!
   回望贺兰,风骨巍然。这千年风骨,系由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这贺兰风骨之中,有着关于历史、关于家国、关于乡土、关于生存、关于时间……这不一而同的复杂的思绪。贺兰山之所以成为泱泱中华的文化遗产,那是靠岁月留下的这些痕迹,那些保存在典籍内、浸染在风情里、蕴涵在传说中的故事,为这些岁月留痕作了最坚实的印证。
   贺兰山仰止,仰望的是它的精神高度,这高度永矗心上。
   贺兰山铭心,铭刻的是它的文明记忆,这记忆永存世间。
  

共 38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巍巍贺兰山,虽无草木仪盛之容,但它却是一山的坚石和硬骨,因地理和历史而出名;他不仅是河套平原的保护神,更是一座丰厚的宝藏和艺术宝库,记录着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繁衍、发展,见证了中华各民族在数次战火后不同血脉的大融合;他是泱泱中华的文化遗产。作者对贺兰山情来已久,儿时从唐诗宋词就识得了那“八千里路云和月”之磅礴气势,引发了对 “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古战场的向往。当成年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贺兰山下,以固有的姿势仰望他巍峨的雄姿;一览“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远古风貌,在流失的岁月中犹存的风韵和旷世的魅力;独自在暮色中感受西夏王陵的苍凉和悲壮,怀古之心油然而生。想几多英雄、壮士、强将,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看历史长河兴衰变迁;作者在感慨中和“几千年的生命”进行心灵对话。顿悟出:真正的男人,要学会欣赏荒凉之美,在孤独中学会沉思,让自己变得勇敢、自信、心胸博大,才足以俯瞰人生。文章笔墨浑厚,笔触苍劲,描摹出一幅苍凉而美丽的塞上自然风光;向读者打开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自然与人文合一的画卷,印证了贺兰山千年的风骨。一篇融自然、历史、抒情为一体的厚重文字,可见作者对贺兰山情之所深;读来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似阅览千年史话,不禁使人思绪万千。倾力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6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7-03-25 07:39:46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2 楼        文友:柏丫        2017-03-25 07:52:35
  拜读佳作,厚重的文字诱发出我一探贺兰山神秘色彩的向往,等哪一日,驻足贺兰山下,用您的文字来解读贺兰山的千年风骨,那该是别样的感觉。
3 楼        文友:柏丫        2017-03-25 07:53:57
  期待再出佳作,星月有您而精彩!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25 11:40:27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细细品读:一曲《满江红》把贺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很多,在这西北塞外之地,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贺兰山的形象似乎就多了几分英姿飒爽之气。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7-03-27 22:04:22
  贺兰山,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还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字。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