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不带脑子上班(随笔)
前几年,人家说我“实在”,一直沾沾自喜。于是,每次为人处事,总是以“实在”自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虽然确确实实地“实在”,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实在”吗!其实,自己全然不知,现在事情一般不按套路走,本来自己认为好办的事情,一下子给别人办了,你是“实在”了,那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成了不落俗套的人物。当然,听到这句话,你的脑子可能有点发木,什么叫“不落俗套”?用句大实在话说,不按套路走,不按规律办事。事情即使好办,也不应该立刻答应下来,傻吗,既然求你,那肯定是他办不了的事,含含糊糊、勉勉强强地办了,人家还领情,确实不容易,这是忘不了恩情。要是痛痛快快地办了,喝上一场酒,抽上几盒烟,你不欠我的,我也不欠你的,多好。可人家说了,他图吃图喝,不吃不喝也能办,举手之劳。于是阴风一刮,一个光荣的实在的傻瓜蛋诞生了。
我就想不开了,本来直来直去,心无暇私,磊磊落落,是人应该追求目标,却被人际间的尔虞我诈、貌合神离搞成了乌烟瘴气。一个很“伟大的人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非常气壮霄汉的话:谁说我“实在”,那是骂人,骂我傻瓜。虽然不明白里面的哲学性,但我已经初步把“实在”和傻蛋划上了等号。细想来,品味过去的角角落落,经历的事情不少,哪一件自己都是实心实意、竭尽全力地去做,可是到头来,却落了一身臭气熏天的数落,也没落下一句贴心的话。其实,人们都心知肚明,对每个人也有自己公平的判断,可是话一到了嘴边,随着舌头的搅动,出来的总结便是非不明、黑白颠倒了。谁也不愿,就愿你不知自己扒几碗干饭,“槽子”里就是这点干粮,都让你吃了,别人不就饿肚子了吗?人嘴两层皮,理在全在嘴上,要不,怎么会有“会干的不如会说的”的哲理呢?
有些时候,生活和工作本来就简简单单,你过于精明,过于直爽,都不会登大雅之堂的。精明的过火,以为自己好像赚了众家的便宜,唯我独尊,其实别人也会骂娘的,好话就你会说,谁不会说,一幅舔腚的模样,狗日的,上辈是做太监的出身,耍什么心眼。“实在”的执著,脏活累活都让你干了,那别人算是干什么的,虽不好明骂,心里也会脱口而出一个脏口,一头傻驴,头让门挤了。
古人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人们看来,一些充满智慧的人物,大多的时候,他们更像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生活中总是略显一些“傻”态,甚至憨态可掬。他们从不会喜欢你虔诚的眼神和恭维的语言,因为你过于聪明了,也就没人和你理论一二,也就孤立起来,没人能配得上,于是也就成了别人不敢置之来理的闲人了。
智慧的背后,似乎关联着心机、谋术、手段等不光彩的用语,而大多数自以为是的人物,对此置若罔闻,自以为是,到时候就像杨修一样,一切事事了然于心,就是没算到脑袋是怎样搬的家,到头来,玩聪明、耍智慧,玩了自己,耍了自己。同样还有一个证明,在单位里,工作中,一个人过于精明,聪明泼辣,会令领导望而生畏,也难怪,如果你整天和杨修一样那样那么“识时务”,一语道破天机,虽然不会把你怎样,但也不敢重用。“实在”也不行,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一说一,白得像一张纸,不会左右逢源,有时也不敢叫你办,倒时候,办砸了,谁给你担责任。
“不带脑子上班”,遇事按部就班,与人憨态可掬,就像一部可掌控的机器,指东到东,指西到西,不多走一步,不多说一句。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人才,领导放心,同事可心。最后,总结一句:“不要带着自己的脑子”,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工作保持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工作方式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