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秋雨绵绵的灵魂(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秋雨绵绵的灵魂(散文)


作者:中国陶瓷 举人,344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07发表时间:2017-03-27 14:20:15


   绵绵秋雨中,如果你迷茫,可能会觉得这种心情难以言说。不过,如果你看到一种情景,听到风铃的响声,就一定能够描述它。
   那是一个与你的心情相映成趣的去处,万山堆叠,秋树苍颜,远看都是水墨的写意,近看虽然犹有绿色,但那也不过是进入老年后强自表现出的不服老,或者仅是对青春的一点留恋和回忆罢了。何况山上还扣着天,天上又浮着灰色的云,云中又飘下冷漠的雨,雨不大,被风吹成丝,又吹成雾,但吹不散,忧愁地笼罩下来,山和树便有了被水浸湿、洇染了的模糊。在这迷濛之中,有一条不甚分明的路带领您往里走。走到山重水复之处,走到仿佛“人踪灭”“鸟飞绝”之地,你会听到“叮当叮当,叮叮当当”的幽微的声音,不知源在何处,自觉得仿佛从虚无处飘来,又随风漂泊不定。这个时侯,你大概知道什么叫迷惘了。
   但这还不能够说透,想说透你还得往里走。
   这时候,本来就隐隐约约的路全部被雨雾埋住了,你只好扶着崖壁把雨扒开,或者手持竹竿把雾赶散才能走过去。不知又深入深入深几许,突然发现,就在那乳一样浓一样白的雾的上面,有一支檐角翘在空中,朦朦胧胧的,仿佛一只神怪的手,虚玄地拎着个风铃,无所用心地在风里摇来摇去,发出那极其幽冥的声音。这时,你的心全虚悬着,感到那风铃无绳无线,无所凭借;感到那声音落在雨中,被风裹着,不知飘向何处,无可着落。这时候,你才真正知道什么叫迷惘。因为那风铃就是你的心,因为那声音就是你灵魂飘散的声音。
   然而,这也是一种美,一种悲秋之美,它符合中国的美学观。
   中国人喜欢对比。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姑娘媳妇喜欢穿着红褂子绿裤子,在阳光下灿烂着,明艳照人。现在想想,她们的穿着并不俗,有一种红花绿叶相互衬托的纯朴自然的味道,鲜活而充满生机。这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极致,所谓大俗即大雅是也。红艳艳的喜气,绿生生的青春,融合于一个女子身上,怎能不惹人喜欢呢!
   当然,中国人更讲究和谐。
   穿衣着装如此,人们常说:“女要俏。一身孝;男要俏。一身皂。”怕是对服饰之美最经典的概括吧。建筑风格如此,乌镇、同里、周庄、宏村……几乎所有江南的古村落,没一处不是小桥流水、白墙灰瓦的精致玲珑的民居。在这里,水滨可以栽依依杨柳,临水自照;桥边可以开几枝桃花,疏影横斜。但不能在村边的河上修一座引领时尚的斜拉桥,也不能在村中建一栋红墙碧瓦的太和殿。如果那样,就会不和谐,就会破坏了整体的古朴,那就成了道姑搽口红——妖不妖道不道的,难看!你会说,白和灰不是对比吗?不是。在江南的民居,白和灰是一种很典雅的朴素,一如美女无须化妆,素面朝天更有风致一样。白和灰的色调掩藏了多少富贵人家的豪华和排场。豪华应在骨子里,排场应在骨子里,美丽也应从骨子里透露出来,唯有这样的美丽才显得优雅。如果外表对比太张扬,就难以和谐,不和谐则会掩蔽骨子里的优雅,那么,美就成为外在的粉饰,很难让人体味到它骨子里浑厚的内涵。
   所以,关于秋,晴空丽日不能不算是一种美,疏星朗月也不能不算是一种美,但在中国文化中,秋的最经典的美应是红衰翠减物华休,应是蟋蟀瑟瑟鸣秋窗,应是一支残荷谢秋风,应是秋雨衰柳和泪泣。那秋风不可过猛,以能吹得日光淡薄为是;那秋雨也不可过烈,以能淋得空气凄凉为好,关键还得絮絮地吹,绵绵地下,剪不断,分不开,抽不出丝,扯不到缕,但又包着你的身,裹着你的心,把你的灵魂都浸泡成灰白色,缠得你不得不哀叹:“天哪,啥时候才能见见青天呢!”这就是悲秋了。这个时侯,你才能深味到中国文化中最纯粹的秋的意蕴。
   因此,刘禹锡虽然高歌“我言秋日胜春朝”,但他说了不算,因为从古自今,在中国文化词典里,在中国人的心中,秋就是愁,所谓“心上搁个秋”哇!为什么要愁?这不是物阜民丰的季节吗,为什么还要愁?我想,家无宿粮不过是人生的隔夜之愁,而岁月不居、时光流逝则是人生的永愁!一年四季,夏天一过,就仿佛人生的辉煌已经过去,无论如何,以后的岁月就得由秋走到冬,由衰走到逝,再想度一遍人生的春、过一遍人生的夏已绝无可能,心头承受不了的就是“老之将至”。于是,自己陷入层层叠叠的乱山之中,陷入黄叶纷飞的秋林之中,陷入迷迷蒙蒙的雾障之中,陷入绵绵不绝的秋雨之中。路很虚玄,走在上面,听不到人生的脚步声;心很虚浮,悬在空中,虽也随风摇曳,但发出的声音很脆弱,很伶仃,总是在漫无边际的时空里飘飞,永无着落。这就是人生之秋的迷惘,因而随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愁,所谓“一点秋声万斛愁”是也。这愁飘洒开来,便渲染出浓郁的秋色秋意。于是,整个秋天处处透露出自然与人生看似非常和谐的悲情美。
   这种悲情美影响了千万代中国人,它让许许多多的人一过夏天,灵魂便秋雨绵绵,它让许许多多的人陷入到一种难以言说地悲观境地,而不能自拔;它让人们一方面赞赏秋熟秋收,一方面又悲叹人生短暂,由此劝慰道:“人过三十不学艺!”不少人就在这迷迷惘惘、悲悲切切中,虚掷了后半生光阴。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借时代的大风,横扫中国文化中关于秋的浓重的阴霾,吹散每个人灵魂空间里的绵绵秋雨,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那高悬着的人生风铃,听到那清脆悦耳的人生风铃声!

共 2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趋于萧瑟又满目斑驳!中国陶瓷的这篇文章写出了感慨,写出了别致的韵味。由景触情,自然引出旧时人们的着装,江南民居,运用辩证法阐述色彩对比,给读者带来美学深韵。在作者的笔下,秋雨,山峦,薄雾,风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面。欣赏并问好!【山水神韵编辑:还你清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还你清新        2017-03-27 14:23:45
  很美的一篇散文,语言空灵,层层递进,结尾的升华也不错,感谢作者赐稿山水,遥握,创丰!
回复1 楼        文友:中国陶瓷        2017-03-28 17:35:03
  谢谢点评鼓励!祝愿春天生活灿烂,创作丰收!
2 楼        文友:还你清新        2017-03-27 14:23:49
  很美的一篇散文,语言空灵,层层递进,结尾的升华也不错,感谢作者赐稿山水,遥握,创丰!
回复2 楼        文友:中国陶瓷        2017-03-28 17:35:23
  谢谢!
3 楼        文友:中国陶瓷        2017-03-28 17:34:14
  谢谢编辑精彩点评!
让人生充满歌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