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抱歉,我不是你的老师(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抱歉,我不是你的老师(散文外一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9发表时间:2017-03-28 22:55:12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有不会的问我,还好,我还会,所以,可以帮助孩子讲一下。有的家长会羡慕,看看人家,距离这么多年,工作上用不到,居然还能记得,真是厉害。诚然,因为孩子需要,很多家长也确确实实拿起课本,顺着孩子的学习,来费劲地梳理自己记忆中残存的知识点。以期用这种相伴学习,来帮到孩子。
   说实话,我也曾这样过。
   到大树四五年级之前,我还可以比较快速地想出答案,跟大树一起分析。四五年级之后,面对那些看似熟悉,却一时间说不出所以然的题目,我开始感觉很吃力。有时,会让大树去做其他题目,我通过查阅资料准备一下,再跟大树讲。本身我自己的消化需要时间,我给大树讲解的时候,又会多少绕一些弯路,造成一道题目,原本并不难,可能一来二去的,三十分钟都解决不了。
   即便如此费劲,大树仍不领情说:妈妈,你所说到的,我还没学呢!不能用,必须用我现在学过的来做这道题目。
   一句话,泼了我一盆凉水。有时抹不开面儿,我干脆说:抱歉,我又不是你的老师,你去问老师吧!这道题目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写错了没事,空着也没事,写作业难不成还不允许孩子不会呀!
   大树倒也不反对,开着天窗就去上学了。有时,我若想起来,就问问大树,你们老师讲了吗?听懂了吗?大树说:讲了,听懂了。跟你讲的有点不一样,你的方法太笨了。开始我还不认同。想当初,上初中时,我的数学可是一直特别棒,高中虽然选的是文科,但数学也一直是所有分数的领头军呢!如此水平,大材小用来做一些小学生的题目,竟然被大树嫌弃拖了他的后腿,真是心有不甘。
   但静心想想,我曾经的知识,虽然从基础上来说,依然是正确的,但经过这么多年,肯定有了很多更新。简言之,确实如大树所说,我的方法太笨了。虽然同样可以抵达目的地,但我却并不是走的高速路,而是绕了乡间小路,貌似和大树风雨同舟了,实则是带着大树掉到了坑里。不仅不能打开他的思路,还会浪费他很多时间。同时,也因为有此依赖,而不能养成向老师及时问问题的习惯。
   再绕回来,其实,当时逼急眼了,不经意说的一句话:你去问老师呀!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不错的办法。
   四五年级后,除去偶尔跟大树沟通一下作文的书写,其它科目我均举双手投降。我跟大树说:我没能力帮你,你还是去找老师吧!再不行问问同学,反正我是爱莫能助。如此一来二去,大树也不问我了。同时,大树老师反馈回来很多消息:有时,下课了,大树和同学们一起将老师团团围住,你问我问,争着问。甚至有时,是最后一节课,愣是拖了老师晚下班不止十五分钟。还有时,大树会趁着大课间跑到老师办公室去问,自己的科任老师不在,还会问其它班级的老师。
   当听到这些消息时,我心里暖暖的,不仅是因为大树终于知道主动去问了,还为了这些老师,尤其那些并非大树任课的老师们,无私地帮助了这个好学的大男孩。
   从大树四五年级,到现在的高一,大树这种问问题的习惯,一直保持得很好。虽然,他不再问我,但我心里一点也不感觉空落。毕竟来说,我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
   但现实中呢!却有很多家长一直为之。
   当然,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全都不好。有一些家长本身就是老师,或者即便不是老师,一直从事与一些学科相关的工作,那么,本身是肯定有能力教孩子的。这样一来,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学科知识的沟通。但我个人以为,沟通只限于引导,如果上来就说答案,还不如不说。这一点,我是从我最早的Q友天天爸爸和下雨天身上学习的。在和孩子平素的沟通中,如果孩子对一方面的事情有所困惑,他们肯定不会直接说答案,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寻。当然,这个和平时的讲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虽说有区别,理念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平时的沟通,可以涉及理念,但不要说到具体的题目。谈论时,可以天马行空,尽力拓展孩子的思维,万不可急于求成,直接说到结果。这就好像我们写小说一样,直接写出结尾,谁还看过程呢!好的小说,就是一直伏笔落地地痴缠着,抓着你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若说到具体的题目,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再就是借助老师的教导。
   诚然,这些习惯养成之后,并非是家长可以大松心,大撒把,虽然孩子不问,但并非可以不问他。有时,完全可以在聊天的时候,将自己的一些理念灌输给他。
   比如树爸,常看一些金融书籍,有时会跟大树谈论一些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偏巧是大树正在学的,两个人你来我往地谈论,好像遇到了知己。比如,我常书写,有时会和大树探讨一些作文的书写。大树也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时,我常故意绕着不说,让他自己去悟。这样沟通的前提,并非是具体的题目,而是一些日常的聊天。与此相当的是,一些英语老师,并非是给孩子多讲题目,而是将一些英语口语用到日常对话中。一些具有很强知识掌控能力的家长,也很少系统地给孩子讲解题目,而是在日常的沟通中,将其潜移默化地灌输过去。
   现在大树异地求学,这种沟通更少,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一直依赖家长的讲解,那么,到了大树这样的情况,最不适应的,并非是家长不能照顾左右,而是少了家长这位全能老师。同时,还未能养成有问题随时问老师的习惯。话说回来,家长若将时间都放到孩子身上,势必会感觉很累,这种辛苦,会通过一些情绪表达,让孩子以为,他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而非为了自己。
   我个人感觉,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家长一定不要失去自己,不要变成孩子的交通工具,书写工具,学习工具,生存工具,要是一个有自己精彩生活的家长。只有如此,孩子才更加愿意信服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抱歉,我不是你的老师。这句话的背景是独特的,这种拒绝,并非狠心,而是一种善意的引导。我和大树均从中受益很多。
   不知,您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简单而重复的目的何在?
   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如此简单的题目,为何要重复做呢?为什么呢?仿佛还真有点难以回答。没关系,我们可以用身边极致简单的存在来打比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行业都消失了。很多用具也都成了博物馆里的摆设。我特别借其中的几个物件儿,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算盘。
   大约我们这个年龄的,还会多少接触一些。上学的时候会学到,也会用到,从1加到100,不出差错,谁快,谁厉害。一说到算盘,我的母亲总是会非常感慨。家里穷,她可是没上过几年学。当她因为生计问题,必须学会算盘时,可是熬了很多夜。愣是从零开始,将加减法练熟,又将乘法练熟,只有除法会吃力一些,速度比较慢,但也能做到不出错。
   有了这个技能,母亲就可以成为厂办小卖部的一个售货员。当时可没有计算器,每个人就是一个算盘,算错了,就需要从自己口袋里补。在那个生活极其困乏的年代,这就逼着母亲必须正确,而确保拿到那份精确到分的工资,来保证一家老小的生活。练习打算盘,枯燥无味,几句干巴巴的口诀,不听话的手指,常让母亲着急。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口手配合,终于将手指驯服了。
   年轻的母亲,虽然身形消瘦,但手却胖胖的,手指也不算长。但拨弄起算盘,可谓是“无影指”,“啪啪啪啪”,一个错落有致的数字就出来了。记得还跟计算器比过呢!略胜一筹。又快又准。因为这份付出,母亲用她的努力,换回我们越加丰足的生活。现在每每忆起,母亲总是很骄傲地说:现在给我算盘,我都能打对呢!
   毛衣针。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织毛衣的文章,引起很多同龄人共鸣。其实,在这些织毛衣的老手里,我真算不上能手,只能说:为了家人可以穿暖,我用上了自己所有的零散时间。当然,伴随练习增多,我的速度也算不错了,可以满足夫君、大树的需要,还给公婆,父母都织过毛衣。
   织出来的毛衣,不仅轻便暖和,还因为这份付出,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织毛衣也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一针一针就好像孩子们写的字,是否方正,是否匀称,关系到整件毛衣的舒适度和美观。
   这个过程,不是看过就可以会,也不是会了就可以做好,必须经过用心的练习才可以做到,但这个过程,极其枯燥,勾一下,挂一下,网一下,勾一下,挂一下,网一下,如此往复。开始是看着也会织错,之后熟练到看着电视,打着毛衣,一心两用。
   说了老物件,我们来说一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做饭,比如打字。
   我的刀工一向被大家笑话,土豆丝都是土豆条。这还是进步款的,没有练习之前,拿刀的手都会哆嗦呢!我们看很多厨师的刀工,真是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哒哒哒哒”,刀刃轻扣案板,菜已经切成均匀纤细的模样。据说,每一个厨师都必须过这一关,才能进行之后的学习。那么,每天对着几个土豆、白菜练习,会有多么乏味呀!但为了可以学会厨艺,就必须这样,一刀一刀一刀地切,慢慢找拿刀的手和扶菜的手的配合感觉,直至,让切的速度加快,而安全高效地切出需要的菜式。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打字速度很快。不仅用电脑时打字很快,手机打字也很快。一般来说,手机打字聊天,绝对不输给电脑打字的。说实话,我接触电脑很早,1997年刚刚上班时,就需要利用电脑办公。当时的电脑,好像还是“286”,速度跟现在的不能比,但打字不妨碍。当时我跟我的姐夫学会“自然码”双拼输入法后,开始用很多小软件练习打字速度。
   首先,要做到盲打。必须严格按照人家教授的方法,去触摸键盘,坚决不能看。一点点地摸。开始真的是摸索很久都找不到字符,随着练习的增多,完全可以做到盲打。其次,要忘记键盘。双拼和普通的全拼不同,声母韵母由两个字符代替。开始的时候,需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转化,比如“张”,“zh”“ang”在哪儿?我就需要想“V”“G”在哪儿?因为自然码里面,V代表“zh”G代表“ang”。
   等慢慢熟悉了,就忘记了VG,也忘记了zh,ang,而是直接下意识去摸。摸的是什么,要问我,我需要想一下,但不问,我也都可以打对。这和刚刚开始的需要硬性记键盘,到最后的忘记键盘,需要一个漫长的记忆和练习过程。这个过程中,面对的就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键盘和26个字母。
   列举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利用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跟大家打比方。为何要重复写相同或者相似的题目,并非是质疑你是否会,而是让你变得更加熟练。
   最近,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也都会,就是写不完。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就是成绩老是止步不前。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实话,我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孩子,但我感觉,若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针对提高做题速度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或许会帮孩子打开一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自己未曾掌控的,很宽广的领域。这个领域,或许就跟孩子一直的困惑有直接的关联。
   从这个角度说,大树是有切身的体会的。
   初三的大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各科成绩很均衡,但总是跟优等生有点差距。这个差距如何弥补呢?如何也想不到办法。迷茫的大树第一次感觉到挫败,很沮丧。当时,我请教了几位老师,对方就提醒我说:大树够努力,是否效率够高呢?这一下提醒了大树。确实来说,大树经常熬夜,自己是身心俱疲,但效率却非常低。考试的时候也是如此,最后的题目还没来得及做,就需要交卷了。那么会又有什么用呢?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大树翻出自己很多做过的试卷,挑一下错过的,或者感觉经常出现的题目进行重复练习。这个时候,并非是要求自己能做出来,而是自己掐时间,看是否可以更快一些,再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大树睡得越来越早了,成绩反而越来越好了。
   很多孩子对作业很厌烦,认为是会的却要重复做的题目,没有实际意义,而选择敷衍。但实际上来说,如此简单而重复的过程,就是缓慢提高自己的过程。没有捷径。用心的程度可以算是加速度,敷衍则是摩擦力。如何选择,在于自己。
   若能想明白这些,或许,原本以为可以无所事事的时间段落,就知道应该如何规划了。这也正是简单而重复的意义所在这个提问,最质朴的回答啦。

共 47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陪孩子读书,几乎是每个家长都有过的经历,但怎么陪,却是各各不同。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得出了自己不一样的“陪”,那就是示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诚然,家长想帮助孩子,孩子也想寻求家长的帮助,但是,怎么帮才是真正对孩子好,是值得家长们深思的问题。不纠结于一题一字,而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抱歉,我不是你的老师”,传递的是信任,是放手,是睿智。《简单而重复的目的何在》孩子们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看似简单的题目重复出现,也总是有孩子会选择略过,但往往这些地方,正是孩子们需要提升的地方。所谓熟能生巧,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越潜藏着巨大的潜力。像打算盘、织毛衣、切菜、打字,无一不是熟能生巧的范例,因为练熟了,便能找到近路,便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这两篇小散文看似一个妈妈的育子心得,实则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不仅仅是孩子们,不仅是学习中,我们的工作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件简单的小事,从简单中领悟深刻,挖掘潜力。语言质朴真诚有温度,佳作,流年欣赏并倾力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7-03-28 22:57:18
  真真真是个好妈妈,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都被你用文字认认真真地记录了下来,多年以后回头看,该是多么温馨感人!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3-29 09:26:02
  嗯嗯,就是想这样记录他的成长,这样以来,我们谁都无憾。
2 楼        文友:李睿        2017-04-17 11:42:58
  以前的初三知识只能顶现在的六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战同盟领袖,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党总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党江南地区总指挥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