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一摞无处安放的教案(传统·散文)
清理书橱时,角落里有一摞教案吸引了我的视线。阳光下,这摞教案泛着幽深的黄,也泛着凄凉。这是公公想托付给愿意在三尺讲台,甘当园丁默默耕耘的儿女,可终究没能达成心愿,这一摞教案只能安放在书橱的角落。我心里顿升一阵凄凉,公公从属那个年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几乎没有自我,唯有这摞教案属于他。
几年前,公公去世,小姑子让我挑选遗物,我不加思索地拿了两本日记、二十几本古典文学名著,还有这摞在角落里落满尘土的教案。这摞教案,公公一直打算传给后人,可最终,他即将燃起光芒的双眼,又让子孙熄灭而显得暗淡无光。这摞他精心誊写的教案,却成尘封在他心里的永久的痛。
这摞教案他视为珍宝,那是他三十几年教学的典型课按分析,凝聚他的心血,寄托他的希望的教案。不管他撵转到任何地方,他都一直珍藏左右,寄托着他一生的守望。
他的许多事情,我听到过奶奶的讲述,但有关他的婚姻,奶奶除了叹气遮遮掩掩外,再无只言片语,好像是她偷去了公公的幸福时光。
过去的岁月,我一直好奇公公的婚姻。终于在他的日记里找到真相。游走在他的心理历程,一个严谨、自律、隐忍、又纠结的知识分子跃然纸上。公公毕业于山海关中学,五十年代考进高等学府一一当时在天津的河北大学数学系。他是秦皇岛市一个乡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份录取通知书,是这个乡村历史上的第一份。这份录取通知书,如同冬日黑夜里升起一枚暖阳,给这块贫瘠的土地带来一线曙光,也唤醒这个村庄沉睡百年的书卷气。
这位从乡村走出的大学生,已是一米八二的身高,气质儒雅的帅小伙儿。当时,村里俊秀的姑娘纷纷上门提亲,都被他腼腆地拒之门外。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去了天津卫,因家境贫穷,他又是长子,他只能在口粮里节省开支。在他求学的日子里,酱油块和馒头成了他生活的必需品。他有时用酱油块泡出酱油沾着馒头吃,有时是咸菜加馒头,但他吃得有滋有味。可是,这些素简的食物却给他的胃囤积了多余的胃酸,落下了反胃酸的毛病。
在大学里,他品学兼优,当了学生会干部,他踌躇满志即将结束学业时,母亲捎来口信,让他回家相亲。而此时,同学中,有一位优秀的女生正在追求他。他开始还能抵御来自母亲的压力,可架不住她软磨硬泡,和家族长辈们有关孝道的教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在乡村根深蒂固,像幽灵游走在每个人的心里。作为长子,又深受传统的洗礼,骨子里有就范的根由。他终究没能逃出陈规的羁绊。正如: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命运像极了《家》的老大觉新,我是懦夫,我还有自我吗?但也只能如此,还有其他路可走吗?
他断送了校园爱情,如了母亲的心愿,和当地乡村一位十里八村出名的美女,面貌姣好的女子成婚。这位贤惠的贤妻良母便是我的婆母。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伴随他们的是相敬如宾的岁月,但除了责任和亲情外,无关爱情。他用一生做赌注,尽到一个男人的责任,完成了父亲的职责。他背后的凄苦也只能在日记里宣泄,随着文字,能够捕捉到他心灵游走的孤独。但他一旦选择后,对忠诚的决绝,让人无语凝噎。即便多少年之后,婆母疾病缠身,他依然如故地呵护她,没有丝毫的倦怠,他用孤独守望着忠诚,他用自己的悲情给儿女铸就了一座丰碑,让他们永远膜拜。
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塞外张家口教育局教研室,后又到一所中学任教。这个平和、安静的家庭,随着一声男婴的啼哭,也唤醒了他沉寂已久的梦想,这个男婴便是我爱人。他尽着丈夫、父亲的责任,除此之外,他的精力完全倾注到教学。儿子在严父的管教下长大,父子更像师长关系。他一直在儿子身上倾注希望,期待看到他所期望的结局。他希望儿子接过他手里的教鞭,继承他的衣钵,圆他一个完美的梦。
可备战高考的儿子,在复习间隙,看到一本杂志的封底画面,被这幅画的人物所吸引: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小伙子,正趴在设计台面上专心致志地设计图纸。儿子的内心,早已勾画了人生目标,要当一个出色的设计师。
高考前夕,他显得很焦灼,好像即将上战场,上战场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他比儿子更惧怕失败。严厉的他对儿子更加苛刻,斥责儿子不够刻苦。一个月的煎熬过后,终于迎来高考,儿子的成绩不错。他开始给儿子策划报考学校,选择的当然是教育院校。他暗示儿子,颤抖的手拿出一摞精心整理的教案,摆在儿子的写字台上,深情地说:这是我积累二十几年的教学成果,我想留给你日后参考……他说话时,眼里迸发出少有的光芒。儿子不动声色,也不反驳,从抽屉里,轻轻拿出那张看了无数次,已经在心里扎根的设计师的图片。他放光的眼睛顿时熄灭了光芒,黯淡下来。他没有呵斥儿子,抱着一摞教案,好像抱着沉重的包袱,缓缓地挪出儿子的房间。儿子如愿地考取了东北某大学,如愿地当了一名出色的窑炉工程设计师,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扬帆起航。
婆母早逝,他因染病辞去校长之职,提前病退在家。他的孙女,我的女儿,在高考结束,告诉爷爷报考了河北某师范学院时,他平日面无表情的脸,开始堆积了笑容,黯淡浑浊的眼睛,顿时有了光泽。他颤巍巍地从卧室里抱着一摞教案摆在女儿眼前,说:爷爷把几十年的教学成果留给你……率真的女儿没等爷爷说完,插嘴道:爷爷,我可能让您失望了,我学的是文秘专业……呃,怎么这样啊!他浑浊的眼睛瞬间黯淡无光,饱经风霜的脸早已被岁月吞噬了昔日的儒雅英俊,显得异常苍老,话题戛然而止,室内的空气凝固一般。
回家路上,我抱怨女儿不该说出实情,让老人失落和伤感。爱人说,孩子没错,就该还原真相。
如今,公公逝去多年了,这摞教案还静静地躺在我家的书橱里。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言一行,有关他的温情点滴都浸染着儿女们心。他做人的严谨、诚实、守信,对家庭的责任感就像一种习惯,沿袭到了儿子、女儿、孙女身上,影响着后人一生。
那些教案被搁置在书橱,或许,已经成了家族的精神图腾,他的灵魂不再孤独,已经安放在后人的骨子里。
截稿于2017年3月29日晚星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