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往事】清明,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散文)

精品 【江南往事】清明,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散文) ——我的家风故事


作者:黄自怀 童生,6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9发表时间:2017-03-30 00:35:10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又到清明节,趁着周末,带上纸标,携着妻儿,踏着青青的石板,行走在满眼春色的阡陌中。一阵轻风拂过,野草起碧浪,山花溢芬芳。来到祖父、祖母的墓前,插上色彩斑斓的纸标,望着那长满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野花的两丘黄土,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油然袭上心头。这么多年了,祖父、祖母当年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依然那般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耳边。
   “早起三朝当一工,休要睡到天大明;若是一家都起早,何愁家内不兴隆。”孩提时,就常听祖父念叨这样的句子,虽说不太懂得个中含义,但从祖父从不让我们弟兄睡懒觉上也大概知道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明白,祖父念叨的这些,都是从那本破损不堪的《宗谱》里学来的。祖父是地道的“贫下中农”,解放前读过几天私塾,就奔波劳碌给别人作“长工”,因此识得几个字,喜欢把《宗谱》里的诗呀、词呀的整天吟诵。“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库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这样的家训让我们从小知道了读书的重要。
   祖父由于文化不高,高深的文字读不懂,但对《随身宝》《增广贤文》等却是那样的耳熟能详。“相交朋友要忠正,莫与浪子结成群”,告诉我们要谨慎交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导我们从小要勤奋刻苦……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们弟兄几人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堂上双亲是活佛,何必灵山朝世尊”,什么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这样,在祖父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唠叨中,我们全家人都一直过着遵纪守法的日子。记忆中的祖父,总是那样的慈祥,也是那样的严格。他虽然只是个“党外人士”,但对党的方针政策看得比生命还重。上世纪五十年代,祖父因有些许文化而曾担任过地方乡长,后来整改时本可以调入当时算最有保障的供销社的,但他天生胆小,说自己文化太低,如果搞不清账务落得个贪污罪名就不好了,于是自愿回到了农村,种点蔬菜,过一番陶翁般的日子算了。
   除了吟诵那些家训警言之外,祖父对当年倡导的“毛主席语录”也是颇为熟悉,特别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等语录,不但能背,而且还特别喜欢用他那走调的“黄腔”吟唱。相比之下,祖母就没有祖父那般的“根红苗正”,因为祖母娘家是“地主”。说是地主,其实只有两块勉强为生的贫瘠土地罢了。一个是地道的“贫下中农”,一个是挂名的“地主子女”,在一个家庭里,也难免产生“路线斗争”。祖父虽说和蔼慈祥有加,但在路线和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在家里,如果祖母、父亲说出了违背党的原则的话,他会一脸严肃,冲着祖母吼:“地主分子还想翻案不成?”真的叫人啼笑皆非,不过,笑过之后,全家人受到的启发很大。就这样,在祖父那朴实的胸怀里一天天长大,从小就养成了“胆小”的性格,凡是违法犯规、损人利己的事情,都不敢去做。
   那时集体化,生活困难。一次,我从生产队的玉米地里掰回几个嫩玉米棒子。祖父知道后忍着肚饿勃然大怒:“谁叫你这么干的?我早说过,穷人就要穷得‘硬肘’。提好玉米,跟我去见队长。”队长了解情况后,赞许地说:“好样的,穷得有志气。”我虽然当时心里不服气,但从那以后,再以没有偷偷拿过别人的东西。再有一次,祖父和队里的那位水力磨面厂管理员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并且道理全不是他输。可上午吵完架,下午祖父便从磨面厂经过,发现木制齿轮运转不正常,管理员又不在,他便去鼓弄。谁知手还没离开,轮子一下滚动了,把他的中指切断了一寸多长的一截,当即昏迷。那位管理员闻讯赶来,说了句“这人真是的”,并把祖父送到了医院。由于医疗条件落后,爷爷右手的中指便永远短了一截,但他说自己从不后悔。就这样,我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吃了亏也值得”。
   而祖母呢,虽说是“地主子女”,但全然没有当时教材里写的“恶霸地主”形象,在持家立业上堪称贤良。印象中,祖母每年都要打“清明粑”。那时的清明粑,糯米是很少的,主料还是清明草,打出的粑青青的,有糍粑的感觉,但更多的是溢着清明草的清香。采草、蒸饭、打粑、炒豆、磨面……一系列的工序都在祖母灵动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明粑端上桌,我们总是抢着大口大口地吃,这东西比糍粑爽口得多。
   就这样,祖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路线”,祖母一直秉持着自己的“贤良”。虽说不时有些小吵小闹,但就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夫妇那样,吵闹一辈子,恩爱一辈子,和谐一辈子。“远亲不如近邻”,是祖父一直信奉的邻里相处良言。有祖父的正直、勤勉,有祖母的善良、俭朴,我们家一直在邻里乡亲中有较好的印象,大情小事,来帮助我们家的人也不少。改革开放之初,祖父、祖母相继而去,虽说都是“因老告终”,但作为晚辈,无时不为他们没有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而遗憾,因为他们离去时,老家的温饱尚未完全解决。
   转眼间,祖父祖母长眠地下就三十多年了,可是与他们相处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依旧那样的清晰。每年清明,来到祖父祖母的坟前,都会平添一抹淡淡的乡愁。今天,在明媚的阳光下,祖父祖母坟头的嫩草显得格外生机。微风中,让纸标与青草一起摇曳成祖父祖母那不成系统却自成系统的家风传承,飘向蓝天,飘进心中。
   哦,清明,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共 2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段回忆里饱含着对于逝去祖父祖母的思念,而这篇朴实的文字中,读者可以看到的是在岁月中一起走过来的祖父祖母。他们一个正直、勤勉,一个善良俭朴,他们让“我”将家风铭记于心。祖父有着自己的原则,即使生活困苦,也教会了“我”人穷也得穷的有志气的道理,教会我踏实做人,不做违法犯规、损人利己的事。清明,更容易滋生怀念,而怀念是一抹乡愁,将良好家风传承是对逝去亲人更好的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饱满,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樱水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0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7-03-30 00:36:25
  感谢老师对江南的支持,很不错的一篇文章,人物个性分明,家风的传承,带给读者一份正能量
樱水寒
2 楼        文友:樱水寒        2017-03-30 00:37:04
  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作品,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30 08:57:11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油然袭上心头。这么多年了,祖父、祖母当年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依然那般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耳边。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