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燕处(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燕处(赏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静


作者:玉峡耕牛 秀才,135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5发表时间:2017-03-30 21:59:16
摘要:重在下、轻在上,如此才稳,如重在上、轻在下,则易倾覆。如草木,枝叶轻,则在上,而根重,则在下。枝叶常常凋零飘落,而根却长存。这是常识。重为轻根,引申开来,寓意人要稳重、戒轻浮,不能冒冒失失、轻飘飘的。尤其是身居中上位者,如行事草率,言语轻浮,难有威信可言,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真心拥戴的。作重大决策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动摇基础、丧失根本,届时就如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静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千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详解: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白话:重是轻的根本,静是暴躁、狂躁的主宰。
   阐述:重在下、轻在上,如此才稳,如重在上、轻在下,则易倾覆。如草木,枝叶轻,则在上,而根重,则在下。枝叶常常凋零飘落,而根却长存。这是常识。重为轻根,引申开来,寓意人要稳重、戒轻浮,不能冒冒失失、轻飘飘的。尤其是身居中上位者,如行事草率,言语轻浮,难有威信可言,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真心拥戴的。作重大决策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动摇基础、丧失根本,届时就如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
   静为躁君:静,意思是内心要平静,要有一颗平常心、洁净心,不要被不良情绪所控制和左右,不要被外界幻像所迷惑,从而保持清醒,做出正确明智的选择;躁,意思是内心不宁、六神无主。暴躁则容易情绪化,容易丧失理智,导致言行过激,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身居中上位者如果暴躁、狂躁,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以搅得天下不得安宁,甚至生灵涂炭!君,在这并不是指君臣、君王之君,而是相当于中药里的君药、臣药的君,意思是起主要、主导或主宰作用。
   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白话:这就是为什么君子整日整日的在外奔走,都会随身携带辎重以备不时之需,而不会两手空空的,就冒冒失失地出去。
   阐述: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静,作为后勤保障。这里代指远行必备的东西。不离辎重,意思是君子行事稳重,不轻易涉险,不会拿身家性命当儿戏,让自己身陷无水无粮无防御的绝境,一切都是有保障的。
   3、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白话:虽然有高大华丽的楼台,只是作为退朝后休息的地方,如同闲居之所,内心早已超然物外了。
   阐述:荣,高大、华丽貌。观,楼台、观台,这里指居所。燕处,退朝而处、闲居。超然,指超然物外、超凡脱俗。君子虽然修造了高大华丽的楼台,只是作为退朝后休息之所,丝毫不认为这是地位显耀、值得夸耀的。意思是荣观,在君子的心目中,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用途。言外之意,是不以物喜,早已超凡脱俗、超然物外了。
   4、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白话:奈何作为大国的诸侯,怎么会不以天下为重而是以天下为轻,去以身试险呢?
   阐述:老子的意思是,作为万乘之主,本该持重,本应是周王天下的稳定器,却为何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甚至不惜挑起战端,造成生灵涂炭。
   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白话:轻浮、不稳重则容易丧失根本,导致倾覆,狂躁则容易被情绪所控制所左右而丧失理智,失去对自己的主宰。
   阐述: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就容易丢失根本。就如同一颗大树,枝叶过于繁华,而根扎得不深不牢,容易折断,容易被风连根拔起。身居中上位者,如高高在上,以自身为重而轻天下,不顾及民众,必定丧失根基,导致颠覆。修身齐家治国,当以稳重为本,不求浮华,不图虚名;躁,则易被情绪所控制所左右,而失去对自我主宰。静,则遇事冷静,凡事缓一缓,冲动是魔鬼,理智才是正道。
  
   综述:这一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老子是个朴素的辩证者,在第二章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辩证概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十二章又提出了辩证发展、矛盾转换的概念: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一章,老子提出了轻与重、静与躁的概念,并通过对此的阐述,对当时身居中要位尤其是实力强大的诸侯,提出了批评与劝诫。
   老子一上来就拿出自己的论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要理解这句也容易,拿一颗树来说吧,近根的一端总比树梢的一端要致密、厚重,而且树根是静的,树叶摇晃,它却纹丝不动。正因下重上轻,树才不会倾覆;正因为根静,树叶才能摇摆。再如车,首要的是稳,所以我们会加重它的底盘,会尽可能降低它的重心。这就叫“重为轻根”。正是因为车有自身的平稳、安静做保障,才能快速行驶而不抛锚、不翻覆,这叫“静为躁君”。就人来说,“重”代表稳重、持重。“静”代表安静、清静、宁静。持有“重”和“静”这种特质者,一般拥有淡定雍容的外貌,从容不迫的气度,遇事不惊不乍、镇静自若的风范。能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心有着强大的自信和把握。心不去随物转,不被欲望所控制,又怎么不能保持着“重”和“静”呢?又怎么会去“轻”和“躁”呢?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乍一看,君子整天带着辎重干吗?不懂。以前的例子,老子都是信手拈来,又好又妙,这次怎么举这么个例子,有没有搞错。君子,相对而言,是德行操守较高、比较清心寡欲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嘛,不至于“终日行不离辎重”吧。后来查找史料,才得知当时的贵族“冦不离头,剑不离身”,这是一种着装礼仪,更是贵族身份和贵族气质的象征。出远门,尤其是整日在外的,则带随从和车驾,包括水、粮食和武器等。这一者是身份的象征,得有这个派头,这是礼;二者确实是自足和自卫的需要;三者当然意味着行事稳重沉稳,有贵族气。因此“辎重”不能理解成纯粹的行军打仗的军事补给。“不离辎重”,并不是真的缺这些,或许根本就用不上,更多地是一种淡定从容。“不离辎重”,老子强调的是做事沉稳,行事稳重,处事从容,而不会让自己身陷缺水、缺粮的尴尬处境和无防御武器的危险境地。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句是紧接上一句而来的,是对君子作为的再次强调。“燕处”,本意是燕子居住的处所,因燕子会利用屋檐来筑巢,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故古人常用“燕处”代指日常居家用的房子。所以“燕处”应该有两层含意,一是象燕子一样仅仅将“荣观”作为可以遮风挡雨的窝,不会觉得与寻常百姓家有啥区别,心态超然。二是“荣观”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有,却不起炫耀之心,也无荣耀之感,只是当作平常居家之用,心态早已超然物外。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为己悲”。“燕处”本身就含有超然之意,老子在后面再加上“超然”,当然是强调,意思是山珍海味和青菜萝卜,都是一种吃法、一个心态,心不为物所动,更不为物所役,心超然物外,是真正的自由。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这是老子这章的落脚点。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万乘之主”是指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国主,此言其“重”也;“身轻天下”,就是敢妄动、敢生事、敢争霸,此言其“轻”也、“躁”也。言外之意,一个人的欲望一旦膨胀,就象中魔一样,不知轻重,就忘了自个的斤两,就看不清形势,就有称霸天下之心,就敢悍然发动战争!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这当然是指“以身轻天下”的下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不过,老子说得文雅委婉此而已。“万乘之主”是来之不易的,他拥有的非常多,多到让他的心承受不了了,他不再“重”“静”,变得“轻”“躁”了,所以他才会去“以身轻天下”。老子早就说过“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一个人真正能拥有的量,取决于他的“道”和“德”有多大,否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万乘之主”他“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他“器小易盈”,“失”就会收回他已经得到的,只给他一个恰如其分的待遇。
   故富而不骄,贵而不矜。在家,“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在外,“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心不随物转,多一份淡定,多一些从容,才能活得优雅,才能真正拥有贵族的气质。

共 30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味追求外在的,就容易丢失根本。就如同一颗大树,枝叶过于繁华,而根扎得不深不牢,容易折断,容易被风连根拔起。修身齐家治国,当以稳重为本,不求浮华,不图虚名;躁,则易被情绪所控制所左右,失去对自我的主宰。静,遇事要冷静,凡事缓一缓,冲动是魔鬼,理智才是正道。不以物喜,不为己悲。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才是真正强者的心态。这才是贵族的胸襟和气质!感谢耕牛的这份淡定与从容,也感谢耕牛的这份执着与坚守,一直默默地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推荐阅读!【编辑 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