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旗袍:古韵风情又领当下新潮(散文)
一旗袍之风:在舟山吹开春花秋果
阴霾驱散,玉宇澄清;月涌江流,潮起波漾。上世纪的80年代之后,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开发。华夏神州文化复兴之风,阵阵吹佛舟山这块蓝色的土地。汉衣风来,唐装风来,都留下文化的印记和美好的景观。而旗袍之风,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清悠地从内陆,从上海吹来舟山。舟山的旗袍之景便从点点春花,到丛丛烂漫,簇簇怒放,渐结秋果。
沈家门有着30多年旗袍手艺历史的戎峰雷师傅,对舟山旗袍的发展一目了然,他说,1989年前后做旗袍的相当少,面料也比较单一,来做旗袍女士年龄也比较大。到了1990年,身材好点的女子喜欢穿旗袍,对旗袍有了兴趣,因此来做旗袍的人也多起来了。而2000年,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上映,张曼玉饰演的女主角,身穿旗袍的倩影,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喜爱旗袍的人慢慢就越来越多。而最近几年又有了很大的发展。2015年他定制了旗袍600余件;而到了2016年,定制了旗袍1000余件。
2000年之前,一位海关工作的年轻女子,特意做了件黑底金凤长旗袍,却只是挂在卧室里欣赏。而只是一些重大活动或庆典的礼仪、迎宾小姐穿制服旗袍。但这个局面很快打破了,偶然可见街头,或是旅游之地,有身着旗袍的女子悠悠而行,吸引众多眼球。虽然这样的人还很少,如迎春点点。大多女士在家里,在小圈子聚会时,开始穿着旗袍。2014年04月的一天,一群常聚在一起探讨茶道、香道,将旗袍作为她们圈子的一个标志的沈家门女人,忙中偷闲,穿上旗袍,手握书画扇,来到莲花岛海中会所,一同品茶、弹琴,她们穿着样式无一相同的旗袍,温馨婉约,气质可人,很有民国风味。像这样的圈子很多,像这样的聚会定海、普陀、临城都有举行。一种旗袍团体开始形成。2015年5月舟山旗袍会组建成立,成为舟山第一个以“旗袍”命名的民间非盈利性旗袍文化组织,吸引了大量旗袍文化爱好者参与,至今已发展成了有一百四十多个会员的旗袍团体。这个信号的影响力很大,其他自发组织的旗袍团体先后诞生。现在舟山有规模的旗袍会有5个,其中普陀2个,定海临城3个。凤凰旗袍社就是其中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一个旗袍团体,至今也已经有了一百三四十个会员。
这些旗袍民众团体,组织成员学习旗袍知识,学习行步技巧,锻炼身姿形体,秉承“着一身旗袍,扬一方文化”的理念,经常进行带有海洋元素的旗袍秀公益表演。定海中大街、东港沈园、茶人谷,海山公园、翁山公园,岱山岛等地,她们展示旗袍秀美,“新区新女性幸福齐相聚”的晚会、读者节奥莱广场迎新晚会、元宵节、凯虹周年庆典、游艇展等舟山一些大型活动上,她们亮旗袍风彩,逞旗袍气质。她们还走出舟山,参加电视剧《穿旗袍的女人》配角演员全球海选活,一次次带着一身精致与柔美,去参与宁波茶文化交流节的演出。凤凰旗袍会13名成员代表舟山参加在浙江嘉兴平湖举行的省第二届女子体育节形体模特T台走秀比赛中,斩获团体第二名,个人两个项目第一。她们在旗袍表演活动中,传扬着旗袍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是新区的一道亮丽风光。
旗袍在表演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提升着女子的情韵和气质……
二旗袍女士:痴迷中改良本我提升气质
旗袍的美,在含蓄上平添了几分奔放,在稳重里又增加了几许妖冶,在娴静中又洋溢着不少妩媚,在典雅中又闪烁着性感的魅力。旗袍亮着民国风情,袅袅娉娉,柳摇花笑,向着新时代走来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女士自然从赞美、向往,继而痴迷。
玩射箭、玩击剑,爱开跑车,个性开朗外向的“潮人”“火凤凰”是报社的摄影记者,是牛仔裤属。不想在一个金桂飘香的季节,她与同事去定海中大街采访一场旗袍秀。几个熟悉的姐妹,化好妆、穿上旗袍、走在古街的样子,竟然被迷住了她:一件件旗袍就像一幅幅淡雅别致的中国水墨画,含蓄而性感地勾勒出女人的风情万种。于是,她也穿起了旗袍,与旗袍结缘,并成为了一个旗袍团体的领头。这个团队有一百几十个平均年龄40岁上下的女士,有私营业主、公务员、教师……虽年龄各异、个性不同,却共同痴迷旗袍。为了让旗袍散发别样的魅力,她们还进行美丽的仪态,让自己呈现最优美的体态。
陈女士迷上旗袍,并加入了旗袍团队。每周二个晚上参加团队旗袍知识学习和仪态训练。团队里,人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抬起头,挺起胸,给了她自信。姊妹们一丝不苟,她就更认真。晚上训练,她从盐仓出发,再转车到新城海洋文化馆。一年下来,感到自己身材好了,情绪也开朗了。在舟山中学读高二的女儿星期天回家来,感叹地说:“妈,你去了旗袍社,气质好了好多好多!”她的信心更足。去年十月,在登山时她骨折了,休息了三个月,身体有点胖了。伤一好,她就急忙去参加训练。她想,等女儿高考那天穿上旗袍,去祝愿女儿“旗开得胜”。
徐女士喜欢旗袍,觉得旗袍能够更好地展示女性特色把,女性的贤淑、清新、温婉充分展示来。她是将要奔五的人了,身体微胖,小肚微隆。为了让旗袍的风韵展示出来,她认真参加了团队的学习训练,一年后身材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身姿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团队的很多公益演出活动她都能去表演了。
于是旗袍,改变着她们的身姿,也改变着她们的精神气质;丰富着她们的生活空间。
李女士早先喜好汉服,对服饰文化有所研究,后来接触了旗袍,认识了旗袍并爱上了旗袍,也成为一旗袍团体的负责人之一,是斩获省旗袍走秀团体第二名的代表队成员。她在平常的生活中穿旗袍的的日子不多,但是朋友聚会,或重大宴会等她都会穿上旗袍,觉得这样裁典雅庄重。至于到国外去,一定会带上旗袍,以体现中国女子温婉、含蓄和优雅。
每一个喜欢旗袍的女子,都是一个优美的故事。沈家门的沙女士喜欢上旗袍的简练、柔美。她去意大利游历,不愿被人误认成韩国人或日本人,特意穿了旗袍去。绿色的旗袍,配以红黑相间的布鞋,使她收获了超高回头率,自信便像春草一样窜高。游历的一次聚会上,有人问她:“衣服是哪位设计大师做的?”她自豪地:“我家隔壁大师做的!”
这个被沙女士称为大师的人就是旗袍手艺人戎峰雷。
三旗袍艺人:言说民国旗袍传承发展
戎峰雷是沈家门人。86年他去上海一家裁缝店,当了三年学徒,又跟师父做了3个月后回来开始了裁缝生涯。做学徒时,他勤劳、好学。第一年学做盘扣、翘边等基础活,第二年学做服装的缝纫,如滚边、旗袍的工艺、棉袄、中山装等,最后半年才学做量体、裁剪,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是老上海传统的学徒模式。回来时,师父按传统惯例请他吃了饭,送了全套裁缝工具,带着师兄弟将他送上回舟山的轮船。
1998年,他推掉了一些酒店加工制服旗袍的生意,也切断了其他一些制服的定做,去上海卢湾区服装学院,接受了半年的旗袍进修后,开始专门从事纯手工旗袍定制工艺。随着喜爱旗袍的女士的增多,生意逐步红火。有个女士来在他那里做了38件旗袍,做10来件的不在少数。他的秦艺旗袍坊已入驻沈家门的海中洲国际大酒店云上空间和东港的凯虹广场,并打算逐步发展到临城、定海。
戎师傅对旗袍文化研究颇深。东港凯虹广场的秦艺坊展示着一件上世纪20年代的旗袍,他以这件旗袍为例,从旗袍的料质、领高、袖口、开叉、平面与立体,局部与整体等方面,与后来发展的旗袍进行对比分析,让我对旗袍的发展有了具体的了解。戎师傅告知,现在婚礼上双方母亲都穿旗袍,这样才能使婚礼的气场典雅宏浑。他认为一件恰到好处的旗袍会让女人脱胎换骨:立领会强迫你挺胸;凹凸有致的贴身线条让人保持挺拔,长长的下摆则让脚步变得优雅自在。穿旗袍时,先系前领中心盘扣,锁定中位,以穿得正中,再系腋下侧扣,使上下不错位,然后对应系结其他盘扣,再按上揿扣,一步步有序进行,以培养舒缓的情绪,训练她们从容的举止,涵养自己的气质。
戎师傅指着画墙上一张图片告诉我,那位就是褚宏生。
褚宏生是上海滩最后一位旗袍大师。1936年,18岁的褚宏,为刚刚当选《明星日报》评选的最佳电影女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的胡蝶做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他选用了法国蕾丝这种进口料子,当时他师父不同意。但他坚持己见,完成了法国蕾丝演绎的中国旗袍,从而一举成名。2015年,这身为胡蝶特别定制的蕾丝旗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上展出。
褚宏生不是戎师傅的师父师公但是戎峰雷师父带他去拜见过,以后跟褚宏生一直有往来。他曾去过褚宏生的工场参观过,他也曾跟褚宏生交谈过旗袍手艺。在褚宏生96岁那年,他去拜访过。褚宏生当时还在在一家旗袍店坐镇“量身”。他说,褚老不仅是量身认真,更具有丰富的经验,前来的女子,情态如何,哪一只脚先进门等都观察清楚,所做的旗袍不但适合女士身姿,而且在气质上也十分吻合。“旗袍也要跟上时代”,这也是褚老心里话。这些给他很多启发。戎师傅隔月都要去上海,会会师父师兄弟,了解旗袍新款,他跟全国著名的旗袍艺人都有联系,舟山的旗袍与上海同步。而他制作的旗袍,能让每个人都穿出自己的气质,有人穿起来性感妖娆,有人穿起来端庄大气,有人穿起来优雅清新。
戎师傅认为,上世纪30到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就是此时奠定了她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改良旗袍在结构上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袍身更为称身合体,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旗袍样式也丰富多彩。如今旗袍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是民国的风情的再现。但又不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发展上进。就近20年来看,改良旗袍受国际时装流行思潮影响颇大,低领、无袖、紧腰、高开衩、超短、袒胸、裸背等各种形式变化无穷,珠片、刺绣、皮毛饰边、织物印花等工艺装饰大放异彩,颜色绚丽、跳跃、浓重、柔和,大胆突破了旗袍旧有的模式。既保留原有的特点又融入创新的意识,是民国时期旗袍发展的规律,也是当今旗袍风云重展的规律。
不断改良,不断发展,有哪一种衣服,能像旗袍这样迷人,这么持久不衰。旗袍她是中国女人的一种情结、一种梦幻,是镌刻在中国女人骨子里的美丽。她在沧桑变幻之间,传承着文化的精髓,呈示着天地祥和、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