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明节及杜牧的《清明》诗

编辑推荐 清明节及杜牧的《清明》诗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8发表时间:2017-04-04 16:08:12

现在流行的唐诗里面,我有些不是太理解的是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是诗意不好理解,而是总觉得这诗的意思不统一。独立来看,上联很不错;下联也挺好;可合在一起感觉有点像现在一些无厘头广告。
   这诗的题目是《清明》,内容自然是关于清明节的。清明时节么,要给祖先扫墓、祭奠祖先。但这是我们现在的认识,而在古人清明节其实是混合了两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而来的。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介子推是晋国人,所以这个节日在山西很流行;而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汉人都会说自己是山西大槐树的子孙,所以这个节日就随着人口的迁徙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但这应该只是传说,而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据记载,寒食节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这两大习俗。而我们“慎终追远”的古人从有记载开始就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后,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筑起了坟丘,祭祖的活动移到了墓地。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而这个改变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吧?祭祀一定要动火,而动火也就会发生许多的火灾,于是有了禁止烟火的规定,时间长了,成为习惯,结果就成了祭祀那天不动火(寒食)的传统。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汉书》里记载,大臣严延年就算千里奔波,也会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也就是说具体日子其实是不固定的,比如在汤若望之前一般是清明节前两天,而汤若望确定为清明节前一天,现在基本也这么实行(像今年清明节是4月4日,寒食节就是4月3号)。而上巳节是阴历的三月初三(今年是3月30号),所以它和阳历的清明节就有些不合拍,有一年在清明前,像今年;而有时却在后,像去年就在4月10日。这个节日和重阳节一样的古老,应该是古代男女野合(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的遗迹。在唐以前很流行,却变成了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这些活动,像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记载上巳节在水边聚会、除灾、祈福的活动。而清明在古代(唐以前)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寒食节和上巳节都距清明不远,所以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大历十二年又改成放假五天;贞元六年(790)又改为七天。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这三个节日就变成了现在意义上的清明节吧?
   当然,这些事都发生在杜牧出生前(杜牧生于公元803年),所以杜牧眼里的清明和我们现在心目中的清明也应该差不多。清明节应该是休假的日子,可作者还在路上,再加上看上去停不下来的雨,自己又不能祭奠祖先,伤心肯定是难免的;但后面两句却实在有些想不到,难道真的如一些解释所说的,由于伤心所以借酒浇愁?还是这种伤心的行程总希望它早些结束,碰上人就问离前面住宿的地方远不远?但问题是即便到了,不是仍旧还是那个行人吗?但总感觉后一联表达出来的意境和前一联不是太相配,所以,有时我想也许有人(也可能是作者)搞错了,把不同的两首诗里的两联合在了一起?
  

共 1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谓人人尽知。而作者对诗句提出疑义,认为上下两联没有任何联系,后一联表达出来的意境和前一联不是太相配。在科学文化中,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也提倡不同观点,不同的见解,互相争鸣,自由讨论。拜读。【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7-04-04 16:08:33
  作者对一些字句是很留心的,也是深入研究的,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大家研究探讨。问好文友。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4-04 17:26:26
  谢谢点评。我是有这么一个疑问,自己不能说服自己,今天又恰逢清明节,说出来,看谁有合理的解释,好增加自己的见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