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水润青城(散文)

精品 【渔舟】水润青城(散文)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82发表时间:2017-04-05 14:02:48
摘要:或许,当年道家“天师”选定青城山结茅传道使之成为道教“第五洞天”,该与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水是其中重要的动因吧?于青城前山、后山来说,水便是它们的“道”吧?

春雨绵绵,似无绝期。忽一日雨歇,鸟儿迫不及待地跃上高挑的枝头,甩开嗓子唱和。
   和鸟儿一样,耐不住性子地翻拣出发霉的记忆,晾晒到心头的高枝儿。许是为了与窗外那片翠碧的世界呼应,一缕水润、青幽的记忆之丝,时隔几年的时光,逐渐清晰地显影。
   我知道,那抹影,是巍巍青城。
   对青城的认识,原来仅限于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尤其是《笑傲江湖》,那个身材矮小、面目猥琐、胸中满是沟壑的青城派掌门余沧海让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脑子里与之一同闪现的,居然都是川剧那变化多端到有些诡异的特技“变脸”。
   都说“问道青城山”,这些年的旅途中见过太多真真假假、沾染各种风尘习气的寺庙、道观,甚觉无趣,故而对道家圣地青城前山无感,丝毫没有前去“问道”的欲望,倒是当地友人们多次推荐的青城后山,常思之,念之。这次从记忆里浮现出来的,正是前年国庆期间曾去短暂一游的青城后山。当地的友人们在泰安古镇喝茶、聊天等我们,我们一家三口走的是顺时针的中环线,由泰安古镇出发,经五龙桥、龙隐栈道、又一村,坐白云索道上行到山顶,然后步行下山,经翠映湖、飞泉沟再返回泰安古镇与友人汇合。
   记忆是有选择性的,经过百余个日夜的筛洗、沉淀、拆分、组装等,当年游玩的细枝末节已是旧梦依稀,清楚遗留下来的唯有一个字——青;而再细究下来,与青有关联的,又是一个字——水。水润,城青,此乃“青城天下幽”是也。
   所谓山水山水,若山孤水乏,山是枯瘦的;而若水寡山空,水又是平淡的;唯有山拥水水绕山,秀水青山互相映衬,互相滋养,山才多一分妩媚,水才多一分雄奇,方是有趣味和游兴的揽胜佳景。青城后山正是这样一处绝妙的所在。
   似乎从泰安古镇起始,一路都有水这个忠实的旅伴时刻相随。在古色古香的小镇里,它时而是民居前石槽里的一汪秋波,石槽雕刻着古朴的花纹,满覆苍茫的青苔,蓝天流云、翘起的一角飞檐、悬挂的一盏宫灯、垂下的几串藤葛,全都印在秋波里。要是碰上一阵风起,秋波微皱,先前的印花布堆起细褶,而那被风催动的走马灯,则在秋波上划下一连串虚晃的叠影。要是恰好惊了石槽里的锦鲤,所有的影便都成了一团揉皱了的晃眼的绸;它时而又化作一股涓涓细流,随路旁的石沟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分岔纤细,汇合丰盈,或被山民用竹槽引到门前,哗哗哗地跌入大瓦缸,或在一个拐角处消失身影,空余汩汩的欢唱。
   离开古镇渐进山里,水更是现出多种情状。有时,它是林中一方波澜不兴的碧潭;有时,它又是桥下一道奔腾咆哮的急流。有时,它是悠然自得的银鱼,在林木草棵中穿梭、浮潜;有时,它又是横冲直撞的玉马,在山岬岩石间冲突、回旋。有时,它是腾空而出的蛟龙,直冲绝壁下的深潭,珠玉四溅浪卷雪;有时,它又是平铺开来的白练,挂在丈余高的崖壁,疑是银河落九天。有时,它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侠士,可闻阵阵的闷雷天摇地动,却山高林深不知处;有时,它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寻着潮湿的气息钻林攀峰,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即便是没有道家生活足迹的青城后山,进山的路也是费了景区管理者诸多心思,总的原则是因山势、循水迹,尽量保持自然之风貌,桥、梯、栈道等应运而生,无不体现设计之精巧。桥或为两端搁在沟坎上的简陋大石板,或为水潭里两列间隔排开的石墩,或为石块垒砌成高高桥墩的单拱桥、多拱桥,或为铁索斜拉木板铺就的悬索桥。梯多是就着山势开凿或堆砌的石级,有几处干脆就是手臂粗的铁棍组装的铁梯,甚至还有直接在山石上凿的仅容只脚上下挪动的石窝。栈道不得不说,尤其是位于龙隐峡的栈道,全长约六百多米,都是钢筋混凝土仿木建造的,不细看,不摩挲,简直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它们或以巨石为柱,或以悬岩为依,或以铁链为辅,或以木桩为撑,上下勾连,左右牵扯,凌驾于幽潭之上,绕行于飞瀑之间,宛如一条游龙在青山绿水中流连。
   虽然时值初秋,山依然青翠,水依然温润,整个青城后山感觉就像是长养在天地之间的一块青色老玉。掬一捧水入口,清冽、甘甜;吸一口气入肺,润泽、清新。灵魂似被圣物涤洗,不觉神清气爽,过索桥,爬铁梯,跳石墩,步栈道,穿罅隙,钻飞瀑……仰头,一线蓝天,日光若打碎的金叶子漏过婆娑的树影;俯首,一潭碧水,野鱼在斑斓的石子间嬉戏,冷不防映出粉面的那个谁;远眺,诸山葱茏,若有若无的紫色雾霭弥漫、飘渺;近观,崖前的水帘薄如蝉翼,折射的七彩光晕梦幻、迷离;脚底下,湿湿滑滑,伴随细微的嗞嗞声,胆战心惊里,伸手抓一把草木或是岩壁,抓住的却还是湿滑、黏腻;半空中,那些可见的、不可见的水分子曼妙地飞舞,就像数不清的调皮的精灵,轻碰你的额头,轻触你的面颊,甚至轻吻你的娇唇,或是在你的发梢、眉端、鼻尖,轻轻地漾着秋千;枝头、叶尖、石壁上,水分子织就成细密的珍珠衫,有的汇集成盈润的小水珠,嘀嘀答答敲击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或是滚进游人的衣领,冰冰凉,惊得人不由打起冷颤,尖叫声划破迷蒙的烟雨,又被不绝于耳的幽壑惊涛所淹没……有时,明明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崖上偏偏“生”出一副铁梯,待爬到梯顶,却是豁然开朗,迎面的不是一挂飞瀑就是一串碧潭;有时,明明已是行到水穷处,扒开山藤掩映的岩壁,侧着身子钻过窄缝,面前呈现的又是绿如蓝的潭,或是欢腾跳跃的泉……在青城后山无边的美景里徜徉,居然也是在浩瀚的诗词海洋里徜徉,种种体验妙不可言。
   过了又一村后,选择乘白云索道上山顶。已是午后,缆车缓缓上行,风呼啸而过,带来吹面的寒意。索道的尽头,隐没在缭绕的云雾之中,山天一色浑然一体。俯瞰,万树飘摇,绿浪翻滚,惊涛阵阵起,恍如置身滔滔云天。这时,脑子里浮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度果然产生境界。
   下山,中途有一段路程只闻水声不见水流,人便跟丢了魂似的,直到水流复伴山路而行,人才又有了精神。于是,一路走,一路思索老子与孔子在浩浩汤汤的黄河之滨那段著名的对话,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或许,当年道家“天师”选定青城山结茅传道使之成为道教“第五洞天”,该与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水是其中重要的动因吧?于青城前山、后山来说,水便是它们的“道”吧?
   及至下得山来,耳畔还在回响震天的水声。裹着一身湿气见到等待已久的友人,友人问感觉如何,笑着答他们:“不虚此行也。”友人闻言亦笑,说:“这就对头啰。你们来的还不是最好的时候,要是夏天来青城后山避暑,拿山泉水泡一壶香茶,往竹躺椅上那么一躺,三五好友侃侃龙门阵,再叫幺妹儿烧几个拿手的山里家常菜,那才叫活得一个巴适!”
   哇,于是期待某一个夏日故地重游,偷得浮生半日闲。

共 26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城天下幽。沉浸在清风绿雨中,曾经的泰安古镇,青城山清幽之境便在瞬间呈现于眼前。初秋时节,山依然青翠,水依然温润,整个青城后山感觉就像是长养在天地之间的一块青色老玉。一路行,一路看,青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一种浑然天成的“天道合一”的意境。道观亭阁的自然建造,不假修饰,那层层峰峦、道道溪谷和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的道观,一切都哪么的自然和协,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作者文笔细腻,随着简介流畅的文字走入青城山,做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旅行,感谢作者!【编辑:花轻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06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轻落        2017-04-05 14:06:27
  问好,素馨!感谢赐稿渔舟!
2 楼        文友:花轻落        2017-04-05 14:08:31
  青城山的美在山,在水,更在于它的淳朴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出道家的朴素自然风格。素馨的文字简洁细腻,读后,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7-04-07 18:41:39
  老师辛苦了!迟到的感谢,敬一壶清茶以表歉意。祝春安!
3 楼        文友:柳约        2017-04-07 21:26:14
  此游记恰如空谷幽兰,与青城相得益彰,处处流淌着风景。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