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和景明游海浮(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和景明游海浮(散文)


作者:断桥梅 布衣,11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8发表时间:2017-04-05 23:46:08
摘要:三月三的海浮山庙会,祈福、求子、求财,熙攘热闹,就在这熙来攘往之下,有着探求未尽的文化奥秘……

农历三月初二,春和景明的日子,文友相约,去城南海浮山逛庙会。
   儿时,听老人们讲,我老家村北的朐山顶上,就曾有规模不小的庙会,又听说,三月三的冶源海浮山庙会,香火旺盛,求子、升学,很是灵验。这些传说,给海浮山庙会涂上了朦胧而又神秘的色彩。
   北漂进京,被文友拽着去地坛、景山公园逛庙会,去淘落地书,庙会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各种小吃、小商品,甚至杂耍、占卦测字,都应有尽有,哪是什么庙会,分明就一乡村大集。
   “别小看海浮山的庙会,等三月三这天,你想挤进去都难。”冶源二中解敏老师这话,就像是痒痒挠上了身。跟文友相青陪了报社的靓妹记者先去采访了冶源镇社保中心的蒋主任后,怀揣满满的感动,在蒋主任的引领下,我们东去了海浮山庙会。
   在海浮山南门广场下了车,京胡、二胡、笛子等乐器悠扬合鸣,簇拥着抑扬顿挫的旦角女声飘然而来。正是这台民间艺人的传统节目,挑开了海浮山庙会的盖头。进的庙门,但见青色台阶石,像波浪般涌来,牵引着我们的视线,穿过四座矗立的青石牌坊,直抵山顶的慈寿高塔。这儿人流稀少,却给人留出了难得的清幽和安宁。
   登上石阶,首座牌坊高耸眼前,上书匾额“春和景明”。引领的蒋主任打趣说,这几日老天不开心,一直板着脸,是朋友们的光临,感召来了景明的气象。看石阶两旁随意烂漫着的野花,望着山巅嬉闹着的金黄连翘,粉白杏花,红艳桃花,春和景明,这真恰到好处。“夏熏绿红”、“秋清金鼎”、“冬朔银龙”等匾额依次写来。走过了上山的石阶,也就领略了海浮山的四季。从“春和景明”的牌坊到山顶,能猜出共有多少台阶?蒋主任问询拍照留影的文友们,“走过四季,不会是365阶吧?”报社靓妹高主任的答案,让蒋主任连道聪明,“是的,这景点的匠心设计,也真是到家了!”
   不时,便来到了“慈寿塔”前,塔下,邂逅了学弟陈科长,他学的历史专业,工作后却是老龙湾景区的水面科长,后来,听说他荣升了,专门负责海浮山景区,学历史,做景区管理,所学专业还真派上了用场。只可惜,他管护任务重,没来得及向他咨询这“慈孝塔”的来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自是游客的最爱。多年前,曾去湖南登上岳阳楼,在湖北武汉上过黄鹤楼,去山西朔州登过应县木塔。县内的楼塔,却只登上了沂山之巅的玉皇阁。这七层慈寿塔,该算是县内足可跟朐山太和塔比肩的了,可那太和塔,似乎从未见开放过。
   登塔,凭栏展望,感慨万千。在塔的低层,环视入眼的是苍翠的松柏和泛绿的槐树树林,待到四月天,这塔就该如宏大的船桅杆,包围在艳丽芬芳的花海。沿着旋梯登顶,放眼四顾,心胸豁然敞亮。面南远眺,近处红瓦房栉比严整,那是半截楼王舍村的房舍。半截楼村北的高大杨树林,掩映着一座北齐古墓,是北魏时威烈将军崔芬及眷属的墓地。墓穴里墓主人出行图等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工艺,震动了考古界和美术界。东南端,硕大的巨洋湖波光粼粼,船帆点点,水天一色。烟波浩淼处,东镇沂山朦胧如黛。北眺,中轴线上泛着金黄琉璃色的海浮庙,巍然矗立在蓊郁的松林间,袅袅升腾的,该是祈福的香火,不时飘来梵音和钟鸣。海浮庙背后,片片楼宇,是座落于龙湾北岸的冶源中学,该校曾因屡出全县高考文科状元而名噪一时。当然,冶源中学的蜚声内外,与这文韵厚重的老龙湾不无关系。这片湖光山色柳影竹韵的北方江南胜景,正是著有《海浮山堂词稿》《石门集》、被誉为明代散曲第一人的冯惟敏(号海浮)的故园。汤汤北去的弥河水,清亮蜿蜒,东岸的胡梅涧,养育了著有《庄农日用杂字》的先贤马益著,再北是明代第一制科状元马愉的故里朱位,马家祠堂四月雪枯木逢春犹再发,冯氏熏冶泉无弦流韵传千古……
   凭栏远眺,怀古思远,逡巡不舍离去,无奈电话催得紧,原来,尚有文友解敏老师恭候庙门多时。
   还没看到庙门,卖糖果香纸贡品的,卖煎饼粽子油条糕点的,弹唱说书算卦测字的,已挤满了道路两旁,还有熙来攘往的人流,汇成一片喧嚷,真是年关腊月大集的阵势。进的海浮庙,入了魁星楼,梵音萦耳,香雾缭绕,地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祭品,前后排列着上香祈福的大姑娘小媳妇,当然,最多的还是满怀心事的老人们。大雄宝殿前,碧霞祠里,祈福,求子,求财运,不一而足。而在魁星楼,几位儿女高中前榜的家长,正把一件金黄的敞衣给魁星老爷披挂整齐,又有数位儿女待考的家长,跪倒在魁星老爷脚下,磕头像小鸡啄米,口里念叨着,祈求庇佑着。“魁星老爷,您保俺儿考不上状元,也得考上全县第一,俺就给您赶制黄袍锻袄……”祈福人言未毕,身后有人道:“考不上清华,也得考上北大,全县人都这要求,您这让魁星老爷可咋酌情安排啊,这不是难为魁星他老人家吗!”汉子话未完,周围已轰然大笑。
   “佛在心中,寄托一份心情情有可原。为求实惠来磕头烧香,总有些讨好献媚甚至行贿的感觉,这不污损了佛家清白了吗?”“有些人,平日坑蒙拐骗,为求内心安稳,也来求神拜佛,出门又故伎重演,佛能饶恕他吗?”出庙门,文友们走着,议着,我无言。“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忽然想起已故作家史铁生这句话,真说绝了,而这句话,更该送给那些大权在握而贪心未泯却还执迷不悟之人。
   去老龙湾听泉吧,那儿柳丝正嫩、竹茂多鸟,凭吊下海浮山人(冯惟敏),做一回逍遥游吧。众人击掌撒欢儿去了,我却在寻思,半截楼王舍村,是王姓立村,村东邻明衡王墓,可王姓为何盖了半拉子楼呢,是为遮荫遭到了邻人反对,还是工程款难以为继?这出生北齐武城县的威烈将军崔芬,厚葬于此,是在此任过职,还是看中了这临水靠山的风水?先有海浮山,再有海浮山人,可这山名何来由呢?真该在老龙湾海浮山修建展馆,隆重纪念冯惟敏这海岱文学世家的珍贵文学遗产,祈福全县文脉如这熏冶泉水,汩汩滔滔,生生不息……

共 23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融情于景的游记散文。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激起了读者无限的兴趣。三月初三,冶源海浮山庙会。听说,香火旺盛,求子、升学,很是灵验。进京看过庙会之后,大失所望。可解敏老师说,海浮山庙会规模空前,三月三这天,想挤进去都难。更激起了走进它的欲望。未入其境,先听到民间艺人的歌声。登上石阶,首座牌坊高耸眼前。上书匾额“春和景明”。接着来到“慈寿塔”登高望远,自是游客的最爱。凭栏展望,感慨万千。怀古思远,逡巡不舍离去。“佛在心中。寄托一份心情情有可原。为求实惠来磕头烧香,总有些讨好献媚甚至行贿的感觉,这不污损了佛家清白了吗?”去老龙湾听泉,柳丝正嫩,竹茂多鸟,做一回逍遥游吧。全文内容丰富,行文流畅,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探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篇耐人寻味的精彩美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4-05 23:49:24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断桥梅        2017-04-06 08:58:07
  阿巧老师的编者按,写得金彩纷呈,让俺自惭形秽了。谢谢鼓励,老梅定会认真写下去。
回复1 楼        文友:断桥梅        2017-04-09 22:00:14
  谢谢鼓励,会学习加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