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清明扫墓感怀(外一章)(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清明扫墓感怀(外一章)(散文)


作者:浩瀚 秀才,1036.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13发表时间:2017-04-07 00:06:18
摘要:最近做了两件很怀旧的事,一件是每年一度的清明节为父母上坟扫墓,其二是应老兵张新普先生之邀请为他即将在建军90周年前出版发行的新著《一件军大衣》作个序言,因此,一并奉献给江山荷塘了!呵呵!

《清明扫墓感怀》
  
   香烛纸酒祭故坟,
   一掬热泪洒冷茔。
   生与死,本匆匆。
   又见黄花覆再生。
   无常世事天作主,
   岁月更替不由人。
   莫怨来生无芳草,
   忠孝在,义永同。
   俗话说,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好自为之。父母分别离开我们四子女37年和29年了,英年早逝的他俩留给我们除了微薄的贫穷外,恐怕只有无穷的思念了。毕竟,那个时代他们能养活自己都不容易!
   1968年3月,随着自己高中未毕业就当兵入伍又返乡务农几个月再招工进厂,历史让自己成了异乡游子,故土湘乡也逐渐成了自己“留又留不住、回又回不来”的阵疼。除了每年几次稀有的省亲外,重中之重的事情就是清明节的为父母上坟扫墓了。几十年来,除了自己确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力行外,只要能站得起、爬得动,我就必须完成这一特定义务!我想,父母在天之灵也应当感受得到:荣华富贵是上天给你们的造化,亲情相守是父母永远的期盼。
   如今,父母的灵位已不复存在。据说是通过关系寄放在家乡最著名的云门寺内了,这样既免了每年七月半接祖宗拜祭的操劳与麻烦,更多的是让老人家的灵魂也能天天有香火敬俸。所以,我几乎每次回湘乡,总要抽时间去云门寺看望一下,哪怕是赤脚空手到里面转游一圈,我都会感受到菩萨和父母知道我回来了一样!那种真切和温馨,只有我这个曾经在观音殿读过小学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更何况我和云门寺的宝昙大师、印宝法师曾经打过交道,他俩都收藏了我的《浩瀚文集》。
   同样,我无法知道这些扑塑迷离曾经发生在父母逝世后的事情的真实性,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让我无法去揭开善恶之间的那张可怜的蒙羞布,因为这与佛教道义中的“慈悲为怀”大相径庭。这也许是自己2013年皈依佛门后最认真思考过的问题,佛门永远是让人敬仰而不是被人亵渎的地方。阿弥陀佛,吾佛慈悲!
  
   《军魂的礼赞》
  
   结识张醒普先生纯属巧合,21世纪初,我在湘潭日报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和编辑工作,对散文和杂文略感兴趣的我,在几次不经意中注意到,报纸的言论专栏上经常出现他的名字和他那怪、辣、倔的短文,切中时弊又耐人寻味,但却不知他是何方神圣,因那时纸质媒体通讯员队伍范围较广,加上工作忙,也就没太多去考究了。2010年,我因病退养在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很多老战友鼓励我组建一个战友QQ群,取名为“蓝天战友第一群”,天南海北的战友唤醒了我行将就木的军人情结。有一次,有位战友点名要寻找湖南的老兵张醒普,我答应他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努力寻找这位既熟悉又近似乎陌生的老兵,毕竟“广空部队”这个概念的外沿和内涵实在是太大了。也许真是“无巧不成书”,2017年春暖花开的日子,经韶山《韶风》杂志主编章亮非的牵针引线,“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张醒普先生竟活脱脱出现在我的陋室,不但圆了战友寻找“自己成长进步的恩人”愿望,还给我增加了一项新任务:为他的作品集写个序言,盛情难却,我只好欣然从命了。
   醒普先生的《一件军大衣》作品集涵盖散文、杂文、小说及随笔,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既有见诸于《人民日报》的《糟蹋粮雷公会打人》之类的杂谈。又有刊登于《湖南日报》新闻采编的《老来“笔耕”情更浓》之类的随感,更多的是见诸于当地报刊杂志的“豆腐块”。虽说不是字字珠玑、篇篇精彩,但捧在手上,却恍若如同揣着一颗炽热的军人的心。
   醒普先生出身在韶山市和湘乡市交界的农村,作品中很自然会流露出一些乡土气息和世事民俗。《韶峰情缘》、《韶峰昔日虎长啸》、《咱家的那座小楼》等作品,无一不是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无限眷顾,本色、自然、清纯,没有亲身的体验是描述不出这样质朴和率真的。《天天过年》和《“团年萝卜”的变迁》那浓浓的年味折射出来的是作者热爱生活又亲近民俗的奏鸣曲。又因为是主席故乡人,不少作品饱含着怀念伟人情怀的文章,如《三个桔子见衷情》、《我迈步在“长征”路上》、《故园长留伟人影》等,让人如同亲临其境,无法忘怀。
   醒普先生系湖南韶山市大坪乡人,如按传统的沿袭,其实是个正宗的湘乡人、半个韶山人。原大坪乡棠佳阁是毛泽东主席的外婆家,韶山市扩容,将湘乡市大坪乡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伟人毛泽东也曾经说过自己是半个“湘乡人”、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从1959参军入伍到1987年转业到韶山,醒普先生就更应当是纯正的韶山人了。醒普先生说,这些历史沿革对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是军人,28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自己不折不扣的军人情愫。他说,我的作品集中,大多是我对部队生活的眷恋和回忆和那些血雨腥风后我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醒普先生将自己的原名“新普”改为“醒普”就是见证,他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清醒的普通一兵”,位卑未敢忘国忧,有生之年,写点有“鲁味”的文章,这些,在他的文章中已经显露无疑。年近“而立之年”的他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在“夕阳无限好”的退休日子里,成就了这叠沉甸甸的硕果《一件军大衣》作品集。
   军大衣,大凡当过兵的人没有哪一个没穿过,实用,保暖,是它的功能,在拉练或紧急行军时,它又可能是累赘,我也当过兵,对这点深有体会,但在醒普先生的散文里,一件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军大衣却似乎变成了神通广大的圣灵,让人惊讶不已。它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战场上和平凡的生活中的故事。在文章中,这件军大衣成了醒普先生笔下最倾情的寄予,因为这件军大衣的故事贯穿了整整35年。1962年,暴风骤雨的夜晚,王指导员将温暖的军大衣给正在寒冷中站岗执勤的我披上;五年后,身为指导员的我又将军大衣一次又一次披在战士们身上;1966年,在那场国际援助的战争中,在一次对空战斗中,身边的战友却伤亡严重,被子母弹炸得血肉横飞的阵地,唯独作者安然无恙、豪发未损,这件军大衣从此成了“受了重创的保护神”;转业回地方了,似乎军大衣也已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岂料,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这件军大衣竟又神奇般地保护了作者的同事未受重创,而军大衣却只能报废了。一串串的离奇故事,作者不是在猎奇,而是在以睿智者的观察与思考,告诉人们人与物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的相互依存与置换,诠释着浓郁的军人情结。在《一件军大衣》作品集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就要靠读者自己细细品茗了。
   作为长时间的军人,醒普先生绝对不是那种只会大喊大叫、粗鄙无堪的一介武夫,而是有胆、有识、敢想、敢说、敢为的思想者和世俗的批评家。特别是作为长期在领导干部岗位上的人,能直面人生,切中时弊地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现象纳入自己鞭挞和审视的范畴,是醒普先生最值得骄傲筹码:身正不怕影子斜。为人为官清正廉洁的他,才不至于只写官样文章而不敢舞文弄墨剖析自己。“鲁味”的精髓正在于此!因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在剖析别人的同时更多的是剖析自己。我的感觉,醒普先生做到了。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说:“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用军人的情怀讴歌军人,用军人的敏锐观察社会,用军人的热血心肠温暖他人,醒普先生的作品集,无疑是一部最好的军魂的礼赞。

共 29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怀旧生活散文。《清明扫墓感怀》世事无常,岁月更替,又逢清明节,作者思绪纷飞。回乡祭奠父母,想到他们英年早逝,给儿女们留下无穷的思念。随着自己是异乡游子,故乡便成了自己心中的痛。亲情相守是父母永远的期盼。如今,父母的灵位已不复存在。是通过各种关系寄放在家乡最著名的云门寺内了。作者想到做人就要慈悲情怀。《军魂的礼赞》是为张樕军魂的礼赞 醒普先生的《一件军大衣》作品集涵盖散文、杂文、小说及随笔,洋洋洒洒数十万字。 醒普先生出身在韶山市和湘乡市交界的农村,作品中很自然会流露出一些乡土气息和世事民俗。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位卑未敢忘国忧,有生之年,写点有“鲁味”的文章,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告诉人们人与物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的相互依存与置换,诠释着浓郁的军人情结。两篇文章虽然风格迥异,但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明天的追求。一组充满正能量的精彩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4-07 00:07:1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4-07 00:10:03
  两篇文章虽然风格迥异,但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及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明天的追求。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4-07 00:10:54
  问候浩瀚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浩瀚        2017-04-07 07:39:31
  谢阿巧的辛勤编辑与点评。荷塘有你更精彩!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5 楼        文友:浩瀚        2017-04-10 13:06:01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句,打字时多出了一个“时”字!特更正!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