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我的奶奶(记叙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杜牧的《清明》是我从二三年级就开始背的,由于当时还小,意思也不懂。前几天清明节,我才真正明白了。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一般都会祭奠家里死去的亲人。自然,在清明节这一天,我要给我的爷爷奶奶上坟。来到坟地前,看到爷爷奶奶的墓碑,看到那两个熟悉的名字,一时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对于爷爷,我几乎没有印象,只有在姑姑伯伯们的念叨中,才会偶尔提起。有一次,家里大扫除,好几张泛黄的旧照片都被翻了出来,我看着上面的人,右面的是奶奶,那左面的呢?我指着照片上的人问奶奶:“奶奶,这是谁啊?”奶奶竟含着泪说:“这是你爷爷。”噢,这就是爷爷啊!我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人,五官端正,目光慈祥,还透着一丝威严。原来,这就是爷爷啊!
小时候,我在老家上幼儿园,爸爸妈妈来到市里工作,就由奶奶照顾我。每天上学前,奶奶总会千叮咛万嘱咐:“上学了,千万不要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不要和他们拌嘴,要和睦相处。老师留的作业不会了就问啊!”也从没让我冻着饿着过。冬天上学时,奶奶总会让我背上一个小马甲。夏天,小蒲扇也总是少不了的,总会惹得同学们的一阵羡慕。放学之后,回到家,花生瓜子总会有剥好了的仁给我吃。打开电视,不论多幼稚的动画片,奶奶也总会陪着我看,给我讲人物的是与非。但,奶奶在白天从不看电视,因为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怕费电。奶奶年轻的时候,日子并不富裕,要省吃俭用的。到临死前,奶奶也还是这样。那白天都干吗?很简单,做做手工,洗洗衣服,再做做家务。
奶奶一生有五个孩子,大姑二姑大伯二伯还有爸爸,只是,大伯二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二零一零年,姑姑伯伯们让奶奶轮流在她们家里住。二零一一年,奶奶在二伯家里住的时候,不慎从床上摔了下来,虽然家门口就是医院,也住了将近二十天的院。但尽管这样,奶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十一月下旬的那一天。
从那以后,我上了全托。晚上,我总会想起奶奶亲切的话语,关心的动作来。爸爸妈妈一星期从市里回来一趟,有时甚至是两三个星期。有时还会认为,外面有汽车喇叭响,就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了,要是有电动车的喇叭响,我就会认为是大姑来接我了。可是结果总是让人失望。
有一次,爸爸妈妈因为加班,两个星期没有来看我。我想方设法发了一场高烧,又是喝凉水又是晾被,终于发烧了。老师给大姑打了电话,大姑来接我。我一下扑到大姑怀里,和大姑回了家。要是奶奶在,我怎么会上全托呢?如果奶奶在,奶奶肯定会天天来接我,天天给我做好吃的。
一阵“噼啪噼噼啪”的鞭炮声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每年来上坟的时候,什么都不想,烧点纸钱,就完事儿了。但今年,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可能是因为我更大了,更成熟了吧。我和哥哥跪在坟前,给奶奶磕了三个头。我在心里默念着:“奶奶,孙女一辈子都忘不了您,您在天上,看着我们,保佑我们,让我们都平平安安的。”又烧了点香,想起奶奶生前花钱那么节约,不禁又烧了一把纸钱,泪眼朦胧,“奶奶,愿你在天堂安好!”
离开了奶奶的“居住之地”,在心里和奶奶默默告别,把“再见”定在来年的清明,把思念留在了心里……
作者:刘厶源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