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消失的芦苇荡

精品 【晓荷.天地事】消失的芦苇荡


作者:刘雪芹 白丁,3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7发表时间:2017-04-08 21:18:01

砖厂周围长着好多芦苇,绿油油的,很是茂盛。芦苇不是成片生长的,而是被无数水坑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芦苇不到1米,里面混有好多干草,干草穗子在芦苇上方随风摆动。干草是去年留下来的,春天,芦苇只能从干草缝里挤出来。我不禁为这嫩绿的芦苇感到悲哀!芦苇,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是牲畜们的最爱。如今,只能沦为荒草,自生自灭。是芦苇生长的地方不对吗?芦苇若长在湖里或海里,会被分割修剪成各种形状,供游人参观欣赏。是芦苇生长的年代不对吗?30多年前,牲畜们全靠芦苇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我对芦苇的记忆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在阴山脚下,只有几十户人家。南北走向的排干把土地分成两个队,渠东是牧业队,渠西是饲料队。牧业队的地里全是芦苇,300多亩茂密的芦苇中间有个大沙丘。牧业队的人都住在山里,以放牧为生。芦苇是牲畜们冬天最主要的草料,所以牧业队的人用石头墙把草地围起来,防止牲口毁了芦苇,还在沙丘旁盖了一所房子,住着专门看草地的老头。渠西的地划给了我们饲料队。饲料队属于半农半牧,吃供应粮,有马、牛、毛驴各一群,两群羊。虽然地片较大,耕地却不多,草场和荒地倒不少。仅有的100多亩沙梁地,种些高粱、土豆、糖菜等,还有各种蔬菜。南面与邻村的交界处是一道壕,约200多亩,长着密密麻麻的芦苇,人们习惯叫那里“草壕”。,每年七八月份雨水多的时候,山水全部聚积到了草壕里。我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草壕又成明海子了。秋天草壕里的芦苇能长到两米多高,草杆子有指头粗。清风吹来,苇叶唰唰作响。
   刚上小学的我,每天跟着奶奶去牧业队的地里打猪草。沙丘跟前有好多灰菜、苍耳,芦苇地边上有很多苦菜。草地里时常有野鸡和野兔出没,还有好多蛇。我常常被蛇吓得大呼小叫,不过蛇也被我吓得仓皇而逃。
   后来,包产到户,耕地、草壕、马、牛、羊都按人头分给了各家。队里又开垦了荒地,与草场一起分给农民。开垦的荒地里,虽然庄稼长得不好,但是长出了茂密的芦苇。这对于马、牛、羊都有的农民来说,也是很好的收获。
   芦苇必须在抽穗以前割倒牲口才喜欢吃。如果等开了花才割,芦苇就会变苦,牲口不肯吃,且吃了易生病。
   我们称割芦苇为打草。每年8月20号是我们村的打草日。每到打草日,牧业队的人就会下山,借住在我们村各家的空房子或凉房里,打草、晾草、捆草。然后把草拉上山。打草时节,村里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那年,我家一下子有了十几亩芦苇地,男女老少齐上阵,爷爷、父母亲带着13岁的我和11岁的弟弟,坐着牛车去割草。虽然我经常给牲口割草,但也只是在地堰上东一把西一把的拣着割,从来没有割过成片的芦苇。父母亲先教我们打草要子,然后一人带着一个往前割。割草与割麦子不同,麦子是顺着麦行割,芦苇是乱长的,割的时候需要两腿叉开,弯腰,左手抓住芦苇,同时左臂下压,把胸前的芦苇搂住压倒,左腿略屈抵住芦苇,右手持镰刀在离地面两寸左右的地方下刀。选择这样的高度,是因为这个位置的草杆脆,好割,不伤镰刀,割得低了,刀尖易钻进土里,万一碰到石头,就伤了刀刃;割得高了,草叶子多,有韧性,不好割,再说茬子高了就会漏下许多小草。大人们割两大抱就是一捆,我和弟弟三四抱才是一捆。
   光会割草不行,还得会捆草。好的草捆,在经历了装车、卸车,最后码成房高的大草垛时,都不会散,无论手提还是杈子挑,草捆子都不会开。捆草还有最佳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左右捆前两天割的草,这时露水刚下去,草叶子软软的,好捆;如果没有及时捆住,干了的草叶子就会很扎手,容易划破皮肤。捆草时,两手分别提住叶子的两头,往中间靠拢,上面的干草就被裹在中间,然后两手交叉用力拧,换手再拧两下,卡住,翻过,没有干的草全部暴露在外。草壕里的芦苇太高太粗了,要留一尺高的茬子,我们两个小孩没法下手,父母就让我们码草垛,防止下雨。码草垛我们会,草根对齐,四三二一,十捆一垛……草壕里的草必须快割快捆快拉,防止水淹,往往在草没干透时就拉了回来,一捆捆立在院墙外继续晾。
   一天,下雨了,还有好多草没拉出来。暴雨还没有停,山水就呼啸着冲下山来,穿过村子,扑向庄稼地,最后向草壕积聚。山水停了以后,草壕已成了明海子。晚上,雨停了,爷爷想去捞芦草,30多捆草,当天晚上捞出来,晾干还能喂牲口,如果在水里泡上一夜,即使捞出来牲口也不肯吃了。说干就干,我们赶上牛车到了草壕。草壕的北岸有好多手电筒在晃动,人声嘈杂,看来有很多人出来捞草了。水到大腿根,深处到腰际。父亲归拢草捆,我和母亲一组,爷爷和弟弟一组,在水面上推着草捆往前走。到了岸边,两人才能抱动一捆湿草。干了1个多小时,才把草捆全部捞上岸。
   后来,马、牛拉犁的耕种方式逐渐被四轮车代替,草场、荒地慢慢减少。牧业队的芦苇地承包给了个人,种上了庄稼。就连偌大的沙丘也不见了踪影。长了多少年芦苇的草壕也被深翻,耙去草根,种上了庄稼,只是由于山水经常光顾,收成不保。虽然还能经常看到芦苇,但那一眼望不到边、随风翻滚的芦苇荡永远不存在了。

共 2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文,便忆起了苇絮翻飞的场景,叶子已经枯黄了,秋风一吹,苇絮便如蒲公英一样飘向远方,像棉花,如云朵,带着念念不舍,与根一一惜别,和同伴飞向了自己的广阔天地。文章中对芦苇的生长做了详细的描述,更有家人的浓浓深情,和父母一起割芦苇、一起在山洪暴发的时候同心协力抢收芦苇的场景历历在目,村庄如这芦苇,与我们渐行渐远,留下的,是父母当年的勤劳持家。当大片的芦苇荡被消失的无影无踪,她们将带着我们的情怀流浪,飘飞的苇絮不知在何处安了家,但它的根,却扎在了心里,犹如流浪的我们。感谢老师的倾心分享,对于逝去的时光,它会一直装在怀念的心间。【编辑:清粥小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4-08 21:19:09
  感谢老师赐稿,祝您写作愉快!新一期的征文开始了,愿您取得佳绩!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09 22:51:30
  老师的文把芦苇写了真情实意的情感,欣赏了。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何叶        2017-04-10 09:12:37
  真好!亲么么哒!
何叶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4-10 09:15:12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5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4-10 09:46:56
  祝贺老师精品!
6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0 10:05:18
  恭喜老师精品,感谢老师把如此精彩的文带给社团。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