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檀香.某人杯】灰飞烟灭(微型小说 征文)

编辑推荐 【檀香.某人杯】灰飞烟灭(微型小说 征文)


作者:红灯花 童生,78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70发表时间:2017-04-09 23:20:26
摘要:一篇抗战素材的好小说。

【檀香.某人杯】灰飞烟灭(微型小说 征文) 小时候帮母亲灶头上烧火,一把金黄的干稻草,往灶膛里一塞,火苗呼呼窜起来,轰轰声里,片刻便化为烟烬。这黑灰青烟,催熟了顿顿粗茶淡饭,哺育了一个个鲜活故事。
   九十岁的赵土昆老汉,年轻时便没什么文化,只能算点简单的小卖买账目。如今年事已高,一生如春秋呼噜梦,往事如烟似灰,四季轻风一掠,便没了踪影。脑壳里唯有星星点点的恍惚记忆。
   儿时的赵土昆,大名还是隔壁村上的私塾大先生帮着取的。按照生辰八字,他命里缺土,父母又希望他今后健壮高大。正如大先生所言,要如巍巍昆仑山。故正名赵土昆。不过,后来父母及邻里乡亲,还是习惯叫他昆伢,反倒不再提起他的大名了。
   昆伢在大先生名下念了几天私塾,因顽皮老挨先生戒尺,后来没再续读。不过,昆伢自幼机灵,尤其是对算术,心有灵犀一点通。算盘也拔挪得梆梆响。到十五六岁时,身板也舒展开来,如芝麻开花,节节拨高。落得一副好身板,能算会跑。于是,父亲便安排他跟自家叔叔学徒,做小生意,走乡串村收购鸡鹅鸭家禽,挑来集镇街市贩卖,赚几个油盐银两。
   当年世道不济,除了天灾便是人祸。土匪明抢暗诈不说,还要时不时地防着日本兵和伪军。不过,有时叔侄俩也斗胆,帮新四军挑运土手榴弹之类的武器,目的也是赚点脚力钱,俨然没有后人想象的如此高尚伟大,不过是受私塾大先生委托和指使罢了。多年后,昆伢才知道,大先生原来早已经是“共匪”了。
   一天,正是麦起秧落的黄梅农活了结之际,昆伢和叔叔又开始了老营生。叔侄俩买到了若干家禽,各自挑着一担逮满鸡鸭鹅的笼子,行走在山间古道。
   大事不妙!三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迎面而来。此刻已躲闪不及,只能硬着头皮,两腿发软地惴惴续行。日本兵一看满满四笼活禽,自是高兴。呜里哇啦,八格牙鲁一顿乱吼,硬生生押着叔侄俩,一路赶回山冈据点。鬼子兵强夺了鸡鹅鸭不算,还强制叔侄俩留下修筑炮楼工事。叔叔不从,当即被鬼子重重几枪托,打得口吐鲜血。一个矮胖鬼子兵还准备枪刺挑叔叔,昆伢吓得尿了裤裆,磕头求情,鬼子才善罢甘休。叔侄俩人只得老实留下,搬砖挑石挖坑。四天后,叔叔被打得内伤发作,大口吐血,昏死过去。日本鬼子欲把叔叔拖到山坳里埋掉,正巧遇上私塾大先生和本地保长急匆匆赶到,奄奄一息的叔叔才没有被活埋掉。
   原来是昆伢家人发现叔侄俩四天未归,到处寻找无果,村上人就猜测提醒,是不是会被日本鬼子抓去修炮楼了?昆伢父亲急忙找到私塾先生,商量对策,请求先生和保长出面,去鬼子据点问讯。结果正好赶在这当口上了。于是,大先生俩人把叔叔保了出来,差人抬到家里。半月没到,叔叔就一命呜呼了!而昆伢仍然被扣押着,继续替鬼子劳作,成了一个实足的背夫。
   转眼过去了一月有余,昆伢在鬼子据点老实干着活。鬼子见他干活卖力实在,渐渐对他也放松了严格看押。见他一身衣服实在破得成布条了,鬼子就给了他一副黄狗皮旧军服替换。平时,鬼子吃的罐头饼干之类的好东西,昆伢和其他几个背夫也能弄点吃吃。鬼子对他们说:“米西米西大大的,快快的干活。”昆伢也想着回家,可鬼子的工事没完没了,一时根本别想结束放人。他也当然不知道,叔叔被抬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一天下午,鬼子心血来潮要吃红薯。两个鬼子押着挑着两只竹箩筐的昆伢,来到炮楼山脚下老百姓的地里寻找红薯。昆伢撅着屁股,埋头在一大块山地上摸索着红薯。当时的红薯还没有成熟,摸索了半天才弄到半箩筐。眼看太阳要落山了,鬼子兵一个劲地催着快快的搞。说话间,两个鬼子突然浑身像抽了脊梁骨似的,先后扑通趴在地上,端枪低头瞄着前方,嘴里嘟囔着:“快快的趴下,新四军的干活。”
   昆伢惊慌抬头张望,只见昏黄的残阳下,不远处的山脚旁,晃动着七八个灰朦朦的人影,正向他这里走来。他也懵了,木愣愣地呆立着,不知道趴下来。要命的是,他身上穿着鬼子的黄狗皮,外人一看,肯定以为他是鬼子兵或汉奸伪军。果真,对面来的人发现了他,七八个灰影子一下趴下不见了。
   此刻,只见那两个鬼子一左一右,悄悄地往前爬着,爬出了三四扁担远,其中一个鬼子,“叭”一声放了一枪。对面也没有动静,两个鬼子便先后打着驴滚滚到山沟里,匍匐着一溜烟跑了。昆伢此时已经吓得弯腰撅屁股,瑟瑟发抖。对面的新四军也真把他当鬼子了,随接只听“噗咚”一声,摔过来一个黑鼓隆咚的家伙,在昆伢脚下“哧哧”黑烟直冒,可一会便没了声响。
   后来,昆伢才知道,那是新四军战士摔过来的手榴弹。幸亏当时新四军兵工厂的军工技术质量差,造的土手榴弹没有炸开。否则,他当时就见了阎王爷!
   当时也有这样的现象,只要天暗下来的夜晚,炮楼里的鬼子就不敢再出来主动打新四军,而新四军白天也不出来袭击鬼子。只有待半夜后,新四军或地方武装才会适时地搞点动作,这也是两股对立力量一直长久僵持的原因之一。眼下,鬼子兵知道在黑灯瞎火的晚上,斗不过熟门熟路的中国人,所以先开溜,也不出来追击了。而这股新四军也叧有任务在身,再加上鬼子炮楼就在眼前,不宜和眼前的鬼子纠缠。所以也不恋战,赶紧也开溜了。倒是留下昆伢一个人,吓得在红薯地里发呆。好一晌后,才转过神来,赶紧一脚深一脚浅地摸黑往家跑。
   家里人看到他回来了,又喜又惊。喜的是,他终于平安回家来了;惊的是,他大难不死,唯恐日本人会追来要人,再把他抓去。于是,昆伢父亲立即去邻村找私塾大先生讨教对策。先生考虑再三后,派人把昆伢送到了二十里开外的一位大财主家。名义上是帮长工,实际上是躲避风头。也就是在这位大财主家,昆伢开始了替新四军挑粮食,运武器的营生,跑了许多码头集市和山山坳坳。当时,只是听东家吩咐,叫干啥就干啥,也搞不清什么新四军是好是坏,是什么名堂的部队。后来慢慢才知道,财主东家一直明里暗里地支持着新四军,既出了钱又出了力。可惜,不知怎么的,解放后,这东家还是被新政府当作大地主财阀给枪毙了。至今昆伢也想不通,东家这样的好人,政府怎么就容不下呢?
   还有个事是,当时他在替日本鬼子拔红薯时,鬼子兵开的唯一一枪,击中了一个躲伏在茅草丛中的新四军战士。奶奶的!可见狗日的小鬼子的枪法有多准。当时,其余的新四军转移时,把那位受伤的战士也背着走,无奈伤情太重,牺牲了。这是昆伢后来听私塾大先生说的。不过,至今也弄不清是哪支新四军部队,也不知道这位牺牲的战士埋在何处……
   如今的昆伢已经是老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不过,毕竟这么大岁数了,思维有时难免时而清晰时而糊涂。当儿孙们告诉他,邻村的国民党老兵终于有国家发工资补助了,人来人往的慰问,很热情闹,很感人。我们的昆伢老汉,此刻总会头脑特别清晰地对人说:“打鬼子的人都是好人!”
   然而,有时昆伢老汉也犯糊涂,自言自语唠叨着:“打鬼子,我也有功劳的。死掉的那些当兵佬,功劳更大……”
   一切都已灰飞烟灭,一切又似乎和昆伢老汉一样,长生不老……
  

共 2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抗日题材的好小说。故事从九十岁赵土昆老汉的脑壳里唯有的星星点点恍惚记忆说起,向读者讲述了主人公赵老汉充满凄苦悲怆的一生。旧中国,赵老汉小时候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幸好得遇私塾大先生取名赵土昆,终有一号。跟着大先生上了几天学也能算会跑做起小生意。然而,世道不济,常遭日本兵和土匪打劫。但他不忘匹夫之责,有时帮着新四军运送弹药之类物资,彰显平民百姓伟大之精神。故事虽然很普通,却很耐人寻味,尤其是小说在结尾部分进一步得到升华,特别是那些为抗战做出贡献的开明人士以及抗战的老兵,他们在解放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令人扼腕,很值得反思。一切都已灰飞烟灭,一切又似乎和昆伢老汉一样,长生不老。小说语言流畅,功底深厚,充满诗情画意,很是耐读。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编辑:唐山青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4-09 23:58:06
  欣赏佳作! 一篇铭记历史,不忘抗战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散文。问好老师,感谢投稿檀香, 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2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04-10 00:16:25
  仓促随笔,不妥难免。有些文句还需要修正,精致一些。因手机上行文,有些句中有误点的字载入,应该认真整理编辑一下。
   谢谢赏读,不妥之处,望谅。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3 楼        文友:红灯花        2017-04-10 21:48:07
  都在看《人民的名义》这部官员大家庭的内部争斗,殊不知,让你们这些宫斗的平台是怎么来的?“人民的名义”?全剧都是相互有关系背景的大小官员在斗心,那还有人民的影子可言?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