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他从雷锋身边走来(征文·报告文学)

精品 【晓荷.天地事】他从雷锋身边走来(征文·报告文学) ————记雷锋生前战友原邓县砖厂厂长常士云


作者:常振田 童生,5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5发表时间:2017-04-11 01:29:01
摘要: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让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作为本文的题记

引言:
   公元1960年9月,当时的河南省邓县,560名热血青年,面临着天灾人祸,忍受着饥饿熬煎,奔赴军营,担负起保国卫家的光荣使命。天公作美,这560名新兵有幸和雷锋同志分配在一个团服役,由此而成为雷锋的战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深深影响了邓县新兵。和雷锋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耳濡目染,心灵得到滋润和升华,在战友遇难的伤痛之后,他们逐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50年弹指而过,这560名雷锋团战友,大部分退役回乡,但他们仍像当年雷锋同志那样,在家乡撒播着大爱的种子,在古老邓州这人杰地灵的大地上,随时随地发生着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因此,如今的邓州人亲切地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不断鼓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去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他们以雷锋为榜样,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努力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描绘了一幅幅当代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崭新画卷。改革开放以后,面临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雷锋精神在筑起中国梦的进程中,仍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沧海桑田,古邓州是一篇神奇的土地。英雄的邓州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批批国家栋梁,他们治国安邦,造福于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据史志记载,历代政治家魏冉、霍去病、寇准、范仲淹等均任职邓州,且功勋卓著。如果说这些历史伟人创造了邓州古文明的话,那么邓州籍作家姚雪垠、韩作黎、周大新等对当代文坛的巨大贡献,则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如今,邓州这块希望的田野,英雄辈出、尽显风流。近年来,活跃在邓州的“编外雷锋团”就像一颗闪光的明珠,又为邓州增添了新的光彩。常士云这位昔日雷锋同志的战友,如今“编外雷锋团”的战士,就和大家一道奉献在这块黑土地上。多年来,他们用雷锋精神去感召人,用无私奉献去帮助人,用身体力行去带动人,用正确的导向去教育人。谱写了一曲曲划时代的英雄赞歌。
   这里,就拿一个普普通通的雷锋战友说事——
  
   一
   脱下军装,回乡务农,不为别的,为的是让国家减轻负担,为农业多做贡献,让群众尝到社会主义的甜头。
   1940年,常士云出生在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柏林村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和全国所有穷人一样,常士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因父母早年去世,兄弟俩相依为命,白天去讨饭,夜晚钻草屋。童年时代没有穿过一件囫囵的衣服和鞋袜。若不是父老乡亲互相帮助,可怜的小哥俩早就没有命了。解放后,党和政府救下了他哥俩。政府又免费让他读完了小学课程。因此,在常士云幼小的心灵里时刻牢记着党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这个信念。为了实现这个信念,于1960年9月,常士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雷锋同志一道服役在3317部队。入伍后,常士云以雷锋为榜样,苦练技术,无私奉献,取得了显著成绩。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荣立三等功,1963年提为器材管理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曾在全团通令嘉奖三次。1964年提为后勤处司务长,1966年调任团营房股股长。1969年全军实行精兵简政,常士云想:“目前,部队干部超编,多一个人就为国家多一份负担。我身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再说,当前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目的是改变生产条件,多打粮食,备战备荒,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同样是战略任务,为何不回去大干一番呢?”于是,他多次申请要求回乡,当时部队领导考虑到常士云立过功,受过奖,又是学雷锋标兵,怎能让他走呢?怎奈常士云决心很大,首长终于同意让其退伍。1969年年底,常士云离开了生活10年的军营,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60年代末,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农用机械一无所有,就连人力拉车在农村也是十分稀有。常士云回乡后亲眼看到,老军属常建金,儿子在部队服役期间,儿媳病故,老两口领着四个孙子过日子,生活十分艰苦,因为没有拉车挣不到高工分,给本人和集体带来很多困难。再如,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落后,整天除了样板戏就是革命歌曲。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大事群众很少知道,人们渴望精神食粮,不亚于久旱盼雨的急切心情。
   而常士云呢,当时因国家对干部退伍工资、待遇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回乡后就没有一分钱工资,那几个退伍费怎能顾得上那一贫如洗的家。四个孩子相继入学,妻子经常多病,尽管如此,他想的仍不是自己。首先,他给生产队买了个双喇叭的收音机,让群众听新闻、听方针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然后,给常建金买了一把拉车。这两件事在当时群众中震动很大,尤其是常建金老汉逢人便说:“咱家士云,真是和雷锋一样啊,他时刻想到的是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
   常士云回乡后,柏林大队很多人说闲话,有人说:“一个部队的司务长、营房股长,恁好的福不享,却回来扒坷垃,真是不可思议。”还有人说:“这人是神经病,心血来潮想出风头。”对于这些冷嘲热讽,常士云全然不顾,始终冲锋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前沿阵地。当时,柏林大队在东河坡治理河床,搞人工造地。时值腊月,数九隆冬,天寒地冻,第一个下水排涝的是常士云,第一个冲向泥潭的还是常士云。当时间一长,大家知道他和雷锋是战友时,人们才无不投去称赞的目光。于是,青年突击队有常士云去领队,干活时他冲锋在前,休息时他讲雷锋的故事,整个工地生机勃勃。
   1972年,上级提倡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常士云所在的生产队,在村东大坑里投下了好几百块钱的鱼苗,两年后,鱼苗长成了二三斤重的大鱼,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常士云主动要求到鱼塘看护。1974年腊月初十夜,东风怒吼,雪花飞扬,常士云披着军大衣刚出小草屋,就见两个黑影在鱼塘下面闪动,水面啪啪作响。常士云知道有人偷鱼,时间紧急,不容反思。他大喊一声:“有人偷鱼了!”怎奈风大,离营又远,熟睡的群众怎能听见呢。此时,他不顾一切冲下坑沿,两个偷鱼贼一齐向他扑来,毕竟是“大比武”练出来的当代军人,常士云一个鹞子翻身,往下一蹲,伸出左脚,找准那人裆下使劲一踢,只听那人惨叫一声,翻身便跑。另一个家伙手持短棍,从暗中出手,照着常士云便是一棍。说时迟那时快,常士云感觉脑后有风,立即来个急转身,将脸一迈,那棍头贴着下巴咣当一下,常士云顾不上疼痛,当他立起身时,两个偷鱼人已跑出了几丈开外。一场搏斗,常士云脸部虽然受伤,但却保住了集体的财产。
  
   二
   不当大会计,却当小厂长,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别人问,你这是为啥,他回答说:因为我是雷锋的战友
   1975年秋天,柏林大队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一定让常士云到邓县轻工局报到上班。党将给他这位优秀的儿子安排工作。
   那么,还为啥说个“一定”呢?原来,情况是这样的,常士云自从1969年9月退伍回乡到1975年秋的六年时间里,部队领导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士。1972年冬天,部队派来同志看望常士云,那天,在公社、大队领导的陪同下,部队的同志问常士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常士云一一拒绝。1974年“8.1”建军节,部队再一次来人看望他,并说国家已有规定,军队干部已回乡的可以作为国家干部来安排工作。常士云说,自己生活很好,不需要什么。还说,雷锋同志是我的战友,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他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样比起来,我们不是很幸福吗?
   所以,这通知上面加了个“一定”俩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常士云一听是上面的调令就无话可说了,于是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便赶到轻工局上班了。一开始,领导安排常士云在五金厂上班。在70年代的邓县城,五金厂可是一个较好的企业。刚进厂,常士云见活就干,业余时间,他把整个厂区、厕所打扫的干干净净。在同事面前,他从不提自己是雷锋团的干部,但领导心中有数,半年后,他被提为厂主管会计。在此后的几年间,常士云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把本厂的财务工作搞的日清月结、井然有条。后因工作需要,调动他到铝制品车间任支书兼主任,并代厂政工科科长。
   在计划经济时期,邓县轻工局下辖企业较好的厂家非砖厂莫属。邓县砖厂座落在城西三里桥附近,右靠铁路干线,左邻刁河大堤,刁河大堤如同两条巨龙自砖厂门前穿过,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砖厂保护的安全壮观。在大堤中间,刁河水自北而下经过这里。这里溪流缓慢,水声潺潺,轻轻荡漾着溪流的两沿,野花遍地,五彩缤纷,花蝶飞舞,蜜蜂团团,真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可是砖厂建成后,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野花不见了,草也不绿了,河水也不清了,更为严重的是对农作物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群众种植的棉花到了采摘期间都变成灰色了。周边群众苦不堪言,不时到厂里找麻烦,影响了厂内工作正常运转。加之进入80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砖厂效益开始下滑,种种原因使得该厂面临倒闭。常士云想: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素质。现在砖厂虽不景气,但每天生产的产品却直接关系着城镇的基本建设,位置举足轻重,所以这个烂摊子我来试试。十年来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在常士云的请求下,邓县轻工局领导同意他到砖厂上班,经局党委研究任命常士云为砖厂副厂长兼会计,行厂长职,主持全面工作。
   常士云到砖厂工作后,首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他发动职工自筹资金五万余元,用科技手段净化了拉烟通风设备,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污染受害问题。在厂务工作上,他内抓管理,外塑形象,组织了一批过硬的营销队伍,打破了该厂有史以来产销两旺的最高记录。在财务管理上,他严格把关,一分钱抠成两半花,同时,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生产区内,砖垛井然有条;在生活区内,草坪四季常青。为了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常士云开办了文化室,里面军棋、象棋应有尽有,这样以来,广大职工下班后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不再到社会上胡混了。在常士云主持工作几年间,邓县砖厂产销两旺,县轻工系统先后数次在该厂召开现场会,对常士云同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986年,由于身体原因,常士云作为副厂长兼会计协助厂长工作。8月初的一天早上,家里捎信说老伴有病,让他回去一下,越快越好。但当天的工作特别忙,一是南阳地区的行业现场会在本厂召开,二是推土机推的土方几天没有丈量,如果不及时丈量,将影响明天的工作。一忙起来,他就把回家的事给忘记了。当天下午,下班后,回到宿舍一看,大儿子正在痛哭,原来母亲病重已被送往医院抢救了。儿子生气地说:“爸,你欠我妈的太多了。”一听此话,内疚之情油然而生。是啊,十年来的军营生活,妻子没有随军,在农村带着几个孩子,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参加工作的几年间,仍然是时聚时散。如今在她病重期间,也未能伺候,确实欠家人的太多了。想到此处,热泪盈眶,常士云不容思考,瞪起自行车直奔彭桥卫生院。
   残阳如血,霞光万道,一缕缕火团似的彩霞映衬着不愿落山的红日,把西半天涂抹得五光十色、光彩夺目,在画面下端,呈现出通往彭桥的阳光大道,常士云和儿子一起,迎着夕阳的余晖沿着这条大道一路风尘,赶往医院。
  
   三
   “远学王铁人,近学常士云”的口号的提出,道出了时代的强音。它集中反映出邓县轻工战线广大职工对雷锋精神的真诚呼唤
   有文学大师说过:“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流星般的瞬间,有人的生命只为自己活着,有人的生命在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中得到延续,这种生命为人类带来光明,为社会带来幸福。
   因而,这种生命将是无限的、永存的。”常士云退伍后,无论是在农村参加劳动还是在领导岗位任职,无不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了表彰他这种公而忘私的道德情操,邓县工业战线响亮地提出了“远学王铁人,近学常士云”的口号,巨幅标语在各厂区到处可见,一个近学常士云的群众运动,普及到当时邓县的每一个角落。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常士云对工作鞠躬尽瘁,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却异常苛刻。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轻工系统的经济效益江河日下,常士云所在的砖厂面临着新的挑战,精兵简政、职工下岗,势在必行。他想:自己已经五十多岁,身体又经常多病,还是应该退下来,让年轻的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大显身手,肯定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于是,他第一个用病退的形式打了申请报告,当时很符合中央精神,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常士云的申请,这样以来,也可以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按当时的规定,常士云的病退金可以拿6000元,可他说,厂里如今这样困难,我不能雪上加霜,我只要2000元,能买头大黄牛种地就行了。就这样,常士云带着2000元退休金于1992年第二次回到了家乡。
   常士云回乡后,开始买一头黄牛饲养,到95年已经发展到3头大黄牛,犁起地来呱呱叫周围村民谁家有困难,土地犁不出来,常士云均给予无私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常士云帮耕的村民和计划生育困难户有100余户,耕地面积达1000余亩。因此,他在群众中久负盛名,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好评。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四十年来,常士云在实践雷锋精神的人生道路上,的确很苦,但他以苦为荣,把雷锋精神从军营带到了农村,又从农村带到了工厂,使雷锋精神在他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每当常士云回想起这些往事时,内心无不荡漾着莫大的欣慰。他坚信,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雷锋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

共 54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编外雷锋团”退役回乡后,他们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几十年如一日,仍像当年雷锋同志那样,在家乡撒播着大爱的种子,让雷峰精神代代相传。 他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用雷锋精神去感召人,用无私奉献去帮助人,用身体力行去带动人,用正确的导向去教育人……邓州“编外雷锋团”,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划时代的英雄赞歌,让雷峰精神在神州大地上放射出奇异的光彩。以常士云为代表的人物,他们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精神支柱,更是邓州人民的骄傲。欣赏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2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4-11 01:31:15
  我们为邓州“编外雷锋团”喝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1 12:57:23
  感谢文友惠读,敬茶
2 楼        文友:你猜        2017-04-11 01:31:54
  欣赏老师佳作,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1 12:58:36
  优美的编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谢谢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1 06:09:26
  雷锋精神永远是中国精神文明中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它指引着许多像“编外雷锋团”这样的军人们无私奉献为他人。老师的文很精彩,欣赏拜读,感谢赐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1 13:00:25
  正能量的人和事,总是带给社会和谐稳定。谢谢
4 楼        文友:何叶        2017-04-11 09:27:07
  欣赏佳作!感谢老师投稿晓荷。祝好!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1 13:01:15
  你的惠读,给我动力!问好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1 11:05:56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在古老邓州这人杰地灵的大地上,随时随地发生着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因此,如今的邓州人亲切地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5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1 13:03:00
  希望世界总是阳光灿烂,雷锋精神光辉永存。谢谢惠读
6 楼        文友:你猜        2017-04-12 13:28:59
  祝贺老师精品。祝愿雷锋团的老乡们开心快乐每一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2 16:50:02
  获得精品,与编辑老师的辛苦密不可分。
7 楼        文友:何叶        2017-04-12 13:33:42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跟多佳作!
何叶
回复7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2 16:50:59
  谢谢文友关注,定当更加努力。
8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4-12 13:35:38
  榜样的力量!祝贺老师精品!
回复8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2 16:52:37
  社团文友们,有着春天般的温暖感觉。谢谢
9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17-04-12 13:39:29
  祝贺,精品实至名归!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9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2 16:53:49
  绿社你好,愿我们友谊长存!
10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2 14:03:06
  文章写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雷锋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恭喜老师作品摘精,实至名归。期待老师在征文里取得好的成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0 楼        文友:常振田        2017-04-12 16:55:39
  感谢社团领导给拙作予以这么高的肯定。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