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檀香】百年国步中山路(杂文)

精品 【檀香】百年国步中山路(杂文) ——孙中山思想与现代中国的起航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4发表时间:2017-04-11 15:11:33
摘要:民族、民权、民生,概括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体系。玩味其中,民之族、民之权、民之生,对应着中华文明的整体、国体、本体。孙中山先生总结的新“三纲”,提纲挈领,涵盖着现代中国的经国之常。在文明演进的转折点上,像一座崇高的灯塔,树立于苍茫的海天之间。

【檀香】百年国步中山路(杂文) 民族、民权、民生,概括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体系。玩味其中,民之族、民之权、民之生,对应着中华文明的整体、国体、本体。直到民国的肇建、共和的奠基,其中一以贯之的,无非一个民字。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人本主义,乃中华文明卓异于其他文明的精髓。孙中山先生总结的新“三纲”,提纲挈领,涵盖着现代中国的经国之常。在文明演进的转折点上,像一座崇高的灯塔,树立于苍茫的海天之间。
  
   中国道路与中华道统
   “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二千多年前,当雄才大略、横空出世的汉武大帝,广求天下贤才策问古今治道的时候,一代鸿儒董仲舒脱颖而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前此数百年,同样在文化深处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荀子,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不可不善为择道然后道之,途秽则塞,危塞则亡。”中国文化所谓道,不是对彼岸的终极追求,而是为人类天性量体裁衣,为国家民族奠定道路,让文明之光火尽薪传。
   百年国步,问道百年。“扛什么旗,走什么路”,国家道路的选择,由来是决定民族兴衰最根本的问题。沧海横流之际,泥沙俱下之时。一百多年过去,孙中山先生的身影,似乎在时光的尘埃中已经模糊。当我们凝眸仰望,原来他就在身边——我们正走在他和他的时代开辟的道路上: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中国梦,便是在“振兴中华”的心力下,代代前行。
   行得通的才叫路,适合人的才叫道,时光是最好的筛子,历史是最公正的审判者。当它可大可久、不可舍弃,成为一个民族赖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也便是中国文化中所谓的“道统”。“我的思想,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孙中山先生明确以为己任。从辛亥革命百年到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胡锦涛、习近平两任国家元首,在纪念大会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民族复兴、重树自信的当下,这条路正越走越宽。
   此时、此地、此人。“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一百五十年前,当晚清浊乱之世,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改良的思想、太平天国的历史,吹荡在这方土地上,启发着其中的先觉者。这方天涯海角的土地,远离清朝统治的腹地,直面南洋,交通中外。在近代文明掀起的全球化大潮中,更容易开天下风气之先。
   遥望那段历史,孙中山先生和康有为、梁启超先生,这些中华文明转折点上的领袖人物,都诞生于此。他们在深厚的传统氛围中诞生,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与政治道路:康梁选择了科举入仕,甲午国难之际,迅速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他们力争和平改良,避免革命破坏。在梁启超先生的著作里,我分明看到了他对时势的哀痛,对文化的自信,对百年国步的洞察;孙中山先生抱不羁之才,远渡重洋,融入华侨社会,接受了系统的新式教育。他学贯中西,洞察西方发达社会,深入民生、熟悉实业,选择了革命的道路。我想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样影响着伟人思想的成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良终究未能挽回旧时代衰竭的气运,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昨日黄花;最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缔造了共和,开辟了未来。以民为本,仁爱为怀,民族、民权、民生,无疑抓住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历史的进程中,涵盖着不同的时代主题,成为中国社会与中华文明现代化的纲领,成为留给我们的永恒财富。
  
   民族主义与文化复兴
   我最初向组织靠拢,便是出于民族主义的感召。哪怕还没有研究过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这种博大的爱,原本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之中。一旦唤醒,便是磅礴的力量。回顾辛亥革命,正是一句“振兴中华”,沸腾了无数革命志士的热血;而激励孙中山先生奋斗终生的,同样是一句“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无非民族主义的体现。一种思想,所以成为共同的信仰,一定原本存在于族群的灵魂之中,所谓“初无待外烁者也”。先觉者的使命,便是使其觉醒。孟子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如果仅凭一种外在的学说,哪怕再高明,终难栖守人心。
   民族危亡之秋,孙中山先生指出:“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在百年国步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从辛亥革命,直到我们在抗战中诞生的国歌,正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铸起了血肉长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当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无非民族主义的时代篇章。回顾世纪征程,我们赖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统一战线,同样出于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爱国精神。
   纵观百年国史,从民族独立到民族融合,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民族主义不仅是三民主义的起点,也是开辟现代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基础。民族主义必然包含了爱国精神,但它不仅根植于共同的血脉与历史,更是根植于共同的文化,也就包含了文化复兴的命题。文化,乃灵魂之事,有灵魂才有生命。在民族主义的弘扬中,孙中山先生提出“恢复我一切国粹,”“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精神,不但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要唤醒他”。其中,从四维八德到修齐治平,看似寥寥数字,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道统。我们的心头没有上帝,倘若现代中国的变革,到了无礼不义、鲜廉寡耻的地步,何以为国?孙中山先生说:“有道德始有国家”。转眼百年,当我们走到歧途的尽头,才弥觉珍贵。
   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荀子云:“故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只有本性的回归、历史的积淀,才是未来不竭的源泉。孙中山先生说:“发扬我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趋于世界。”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与文化复兴,乃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的根基。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终于从式微走向复兴,习近平主席多次发表振奋人心的讲话,文化复兴已经成为民族主义的时代主题。
   百年风云,渡尽劫波。经历了现代化淬炼的中华文化,终将在断裂中前行。“民族主义是世界大同的基础,”日出东方,为人类贡献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
  
   民权主义与共和之路
   国体由帝制而共和,民权主义极大改变了中国文明的整体面貌。晚清已降,中华文明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奇变”,最终在烈火中淬炼了共和。孙中山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领导辛亥革命和一系列斗争,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国体,更在于开启民智,使主权在民的现代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民权的思想固然是“向西天取经”的过程,但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扬弃。“政治制度没有飞来峰”,天下之重,倘若脱离本国历史文化的土壤,不可能落地生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几千年来,《礼记》中的尧舜时代,始终寄托着中华民族政治理想的彼岸。在现实的政治层面中,《汉书》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理想和现实,乃夸父逐日的故事,演绎着时空的差距,成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方面。国体更张之际,孙中山先生继承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共和政治乃政体之极则,”但古典中国并没有现代民主制度的遗产可以继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治文明的改弦更张,势必存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借鉴;在全球化的时代,新大陆的崛起、俄国的十月革命,势必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历史进程。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和以党治国等思想,体现了对这些文明成果与外来经验的借鉴,在历史进程的深处,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
   在中西借鉴的关系上,孙中山先生指出:“我们现在要学欧洲,是学中国没有的东西。中国没有的东西是科学,不是政治哲学。至于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即便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也没有动摇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文化自信。他尖锐指出:由于国情的不同,必然存在制度的不同,如果对西方文化及其政治文明“一味的盲从符合”,“国家便要退化,民族便受危险。”对于前行的步骤,则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段论。综合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立足国情、不脱离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国家道路选择的共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
   面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孙中山先生以党治国、统一战线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实的政治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大加强了革命力量。在他晚年,国民党的改组,军队的建设,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北伐的成功,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指出: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竞事业,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荀子云:“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六韬》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共和国体建立在皇权崩塌的基础之上,如何避免一盘散沙,统一全国力量,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从中国政党实践乃至整个历史的教训来看,无论一党专政还是朋党相争,都足以酿成国家崩溃的惨祸。对此,孙中山先生主张以党治国,但反对一党专政。巩固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参政党的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人才汇聚作用,仍是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生主义与以民为本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内容极为丰富的部分,所谓国计民生,指向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当国家百废待兴、重回正轨之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空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惊人的验证: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基础建设、发达交通,发达资本、节制资本——这一系列纲领,使中国经济高速腾飞,力图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分配,在避免私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同时,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段历史,使我不由想起了《淮南子》的一句话:“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眼皮子底下的热闹,经不住历史的考验,哪怕正确的道路,在洪水滔天的时代也无路可走。
   作为思想家、革命家,发展实业而非权谋倾覆,才是孙中山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便迫不及待的从事于铁路建设,直到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只有如此,才能救中国。一战结束后,孙中山先生迅速着手宏大的实业计划:“盖利用战时宏大规模之机器,以完全组织之人工,以助长中国实业只发达,而成我国民一突飞之进步;且以助各国战后工人问题之解决。”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上,孙中山先生主张“发展之权操之在我”,但始终坚持中外合作,互利共赢。历史证明,任何形式的闭关锁国,只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不冲突不对抗,利益调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正在发扬光大。
   “建设乃革命唯一之目的”。但自古以来,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会造成长期的动乱,往往招致外寇乘虚而入。终民国一代,正是民族危机总爆发的时代,几乎没有建设的机会。《三略》云:“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六韬》云:“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只有定天下才能平天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民心之所在,即天命之所在。最终中国共产党人倚靠人民完成了统一大业,建设中国的伟大使命,交给了今天的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思想,包含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本精神。其根本之处在于,以人的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孙中山先生指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进步……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回过头来看,这些论断,毋宁说是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调和与民生,乃中国文化的精髓。《周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国民财富的积累上,荀子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俨然成为民生思想的经典表达。我想,一个思想所以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在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符合人类的需要,从而可大可久、坦荡可行。当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成为民族道统的一部分,也便成就了不朽。
   最近的报告会上,一位来自南京的优秀党员饱含深情的说:“哪怕还有一个人研究孙中山思想,我也会坚持到底。”赢得了与会同仁的热烈掌声。我想,不妨补上半句话:“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正在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昂扬的自信。但哪怕还有一个人在研究孙中山思想,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因为,这里有民革事业的根和魂。”
  

共 53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以民为本、人本主义,乃中华文明卓异于其他文明的精髓。”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起点,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而文化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保障,文化复兴已经成为民族主义的时代主题。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明的整体面貌,面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孙中山先生主张以党治国,反对一党专政。这是一次最伟大的革命运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是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的主义。“三民主义”对如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力,只有以民为本,国家才能兴旺昌盛,这也是民革事业的根和魂。文章挥洒自如,豪放洒脱,旁证博引,论述清晰,文笔流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黄金珊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04-11 15:13:37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感谢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篇美文,谢谢,问好。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胡春雨        2017-04-11 15:17:25
  这么快就发出来了,感谢!
2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4-11 16:36:47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感谢赐稿,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3 楼        文友:卡米        2017-04-12 14:24:44
  祝创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回复3 楼        文友:胡春雨        2017-04-12 15:15:03
  问候老友,感谢关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