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父亲跟我去打工(散文)

精品 【山水】父亲跟我去打工(散文)


作者:刘云芳 布衣,46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1发表时间:2017-04-11 21:51:54


   那些年,我总觉得自己出生的小山村和工作的石家庄是生命的两个端点。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父母总是一脸的骄傲神色,逢人就说我到了“好处”,也就是万事顺心的富贵之地。他们完全不知道从走出山沟到立足城市需要付出多少艰辛。我在不同的行业间辗转,尝尽酸甜苦辣,这些事情只能偷偷消化。直到后来进入一家通迅公司,才算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我白天忙工作,晚上去附近的夜市上摆摊,只为回家时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生活优渥的人,多给家里些钱。
   我知道这一天早晚要来,但父亲打来电话让我给他找工作时,心里还是禁不住升起了一丝犹豫。村里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已散落在不同的城市。他为了自己热爱的电工工作,一再留守。却没预料到电工岗位调整,被迫下岗。有着30年工龄的父亲像一只被漏电打伤的燕子,在电线与陆地之间无所适从。所以,我只能答应,并且迅速把摆摊卖剩下的货物转手他人,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父亲的到来。
  
   一
   来石家庄之前,父亲在山下的蘑菇厂上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只有600块工资。为了省钱,他从家里拿菜、拿面,恨不得把钱串到肋骨上。可过日子、亲戚家红白喜事哪个不得用钱。再说,我那个弟媳不让弟弟外出打工,一旦看不到钱,马上就摔东西回娘家……生活处处都在张嘴。再这样下去,父亲的心里怕也要长蘑菇了。我每天在报纸和网络上细致搜索招聘启事,又四处打听,终于看到一个玻璃厂在招工,简单咨询之后,对那里充满了期待。
   两天后的夜里,父亲到了石家庄北站。他拎着大包小包从栅栏门里出来,把大包给一旁的陌生男人。对方一再道谢。父亲这一生出门的次数不多,算上当年送我去上学,这是第二次。他兴奋地跟我描述着火车上的见闻。
   走进破旧的老楼里,父亲的步调放慢了。尽管他在极力掩饰,我还是看出了那种无法掩盖的惊讶。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家人面前隐瞒和美化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城市是多么美好,女儿是多么地幸运。他看到真相时心理上自然有落差。可父亲不知道,我是换过十几个地方,才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的,在我看来,它已经非常好了。
   父亲一边坐在沙发上唠叨打车太贵,一边从口袋里掏东西。那几个苹果是我家树上结的;石头饼,是母亲为他做的干粮;还有一把核桃,一包粘糕……他把这些吃食放满桌子,让我吃。接着,又掏出自己的证件。这三张证件简直就是他人生的刻度。高中毕业证上的他,面庞消瘦、青涩,还没有岁月踩踏过的痕迹;电工证上的他因为有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显出了自信,开始发福;二代身份证是为了出远门新办理的,他也未曾预料到,在知天命的年纪,还要外出打工,目光里蓄满了迷茫。
   第二天起床,他四处检修。不一会儿功夫,台灯、热水壶……许多原本打算扔掉的东西重新派上了用场。父亲修理的不只是电器,还有我漂泊的心境,他按下那些按钮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像电器一样,注入了新能量。这个临时的居所顿时有了居家的味道。
   父亲把自己收拾得像个退休干部。弟弟婚前在这里打工时用过的自行车还在。我家是山区,自行车是用不上的。但父亲上高中时还是学会了骑车。这个技能只可当作谈资,一旦真实施,他就心虚了。我看他笨拙地跨过横梁,腿哆哆嗦嗦,小心地驱动车子,我们就上路了。父亲好像声控的机器人,一路上全凭我的指挥。那段路不算近,走了一半,他就说,以后上班,干脆步行。又说,他以前去煤矿上班,都是走着的。我知道,那时,天不亮他就头顶着矿灯出了门,天黑透了才回来。路上要花好几个钟头。从煤矿回来的他像个黑兽,几盆水端进端出之后,才从黑兽里幻化出来。有次,这只黑兽脸上竟然淌着血,两只黑手掌也满是鲜红,好像生吃了什么活物一般。母亲吓得尖叫,端来水为他清洗。最后确定:那伤口就在鼻梁上。别人受点伤恨不得倒在煤矿上。父亲倒好,硬是没吱声。幸好那口子不太大。母亲帮他清洗时绕着伤口走。一块煤黑就像琥珀里的小昆虫一样,长在了父亲的肉里,成为他窝囊的证据,成为诟病。年幼不懂事的我也曾用同样的眼光注视过他。
   那家玻璃厂在几座高楼之间。穿过有些破旧的院子,是一个空旷的大厅,两个比父亲小不了多少的男人正抬着一块玻璃。我们的身影映在玻璃上边,好像是这影子过于沉重,压得他们弯腰驼背似的,那两个人缓慢地挪动着步子。父亲边走边看他们,紧走几步撵上我,悄悄说,这活儿,我干得了。
   在大厅北边的隔板后边,我们找到办公室,一个黑胖的中年女人正在接电话,“活儿不累,你来看看吧。”这话几天前对我说过。她用滚圆的手指示意父亲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大木椅上。那把木椅非常简朴,与办公桌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想到审讯犯罪嫌疑人的现场。父亲很不自在,不住回过头看我。
   女人接完电话说,这活儿全凭一股子力气,搬一块玻璃三块钱,你跟谁合作,就跟谁分钱。我问福利和权益保障的问题。她撇嘴一笑,点起一支烟。这儿没那些讲究,大部分人一个月都能领个两三千的。她让我们想想。
   走出办公室,一胖一瘦两个工人正在墙角搬玻璃。胖工人干活前先往手掌上啐口吐沫。瘦工人不吱声。两个人蹲下去,齐声高喊“起”,只见瘦工人脸上的青筋马上暴胀。父亲忍不住想搭把手。瘦工人却摇头说,不用。他们吃力地抬起这块巨大的玻璃,要把它送到几十米外的一辆卡车上。返回时,接住父亲发的烟,夹到了耳朵后边。瘦工人说,这活不好干,玻璃易碎,碎上这么一大块,几天都白干。父亲向他们讨教搬玻璃的诀窍,恨不得当即留下来。走出厂房后,他在我的指引下才认出费劲骑来的那辆车子,嘴里又说,这活不难。
   父亲是体面的人,我带他去粥铺吃饭,当时安静地吃粥吃菜,回到出租屋却感叹起来,一份粥竟然5块!一盘菜20多!得搬多少块玻璃!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搬运工了,完全没想到我会反对。我不想他像胖工人和瘦工人那样,面对无数透明而沉重的玻璃和玻璃的破碎。父亲不会反抗。身为长子,他听命于父母,一直是家庭利益的牺牲品。娶妻之后,大多事情也都是我母亲做主。父亲是一棵树,风霜雨雪来了,都努力接住。面对我的态度,他只反问,不就是力气活吗?但我一坚持,他也不说什么了。
  
   二
   看见路边修鞋人穿针引线,父亲说这活他能干;路过一个工地,他也仰起脖子看上边忙碌的微小的身影,说,这活也可以试试……他羡慕所有忙碌的人,甚至也买求职报刊,在上边勾勾画画,寻找目标。我给他钱,总是好半天才伸手。晚饭后,他会认真地给我报账,并把剩下的钱放在显眼的地方。
   在城市里没有手机怎么行?我找个旧手机给父亲用。这是他第一次拥有一部手机,新奇地按来按去。我说,单位给报销话费,想给谁打就打吧。他把自己的小电话本拿来翻了一遍,却一个也没拨电话出去。
   父亲太想工作了。如果可以选择,他最想做的事儿是电工。听说有家网吧在招电工。我们赶紧跑去问。对方一听父亲是农村人,立刻换上一副鄙夷不屑的神色,用充满疑虑与挑剔的眼神在他身上扫来扫去,活像审视一个贼。因为上任电工就是农村的,晚上把电脑偷出去卖,等他们发现,人早就没影了。所以,他们招的电工必须是城市户口。我一下来了无名火,急口辩解道:一个农村人偷了东西,就断定所有农村人是贼?老板出来说,如果真心想来,就交2000块钱押金。父亲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好像他真参与了偷盗似的。找份工作,还须搭上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尊严,这让我和父亲倍受打击。我替他选择了离开。可找不到工作,又让他很沮丧。
   在出租屋里,他是给我洗衣、做饭的父亲;出了那间小屋,他就变成了我的孩子。他站在家乡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窄桥上,不敢通行。还有那么多新奇的问题,等着我解答。而许多事情是我曾经好奇过,却从来不敢开口问别人最终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自卑的心灵面前,好奇是一种巨大的缺陷。哪怕我表现出不耐烦,他也丝毫不察觉,依旧追问着“为什么”。
   父亲一个人坐在灯下的二手沙发上看我换鞋,他成为灯光里人形的黑洞。我心里猛地一揪,说,跟我去吧,一起去聚餐。他好像一直在等这句话,急忙站直了身子。朋友们让他点菜,他执意不肯。他说家乡话,大家猜。起初还不好意思,后来发现这群姑娘并无恶意,渐渐放松了。她们围着他叫“爸爸”的时候,他的脸好一阵红。
   走出饭店,有股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春天的味道。父亲把我准备打车的手压下去,建议步行回家。那天,跟父亲一起穿过冒着植物香的大街小巷,忽然觉得独自闯荡十年练就的硬壳瞬间被软化,破壳而出的是一个满心甜蜜的小女孩。
   爸,你该早点来。我说。
   早来,还不是一样拖累你。他说。
   几天后,朋友娴来了电话,说她母亲工作的那家钢管厂在招人,让父亲去看看。我特地请了假,陪父亲面试。因为路途太远,我们坐公交车去。转了趟车,到达终点站时,娴已经在路口等着。走过一条泥泞的小土路,拐弯,视野便开阔起来。娴领我们走进一个大院,只见院子中央堆满了各种形状的钢管,一旁还有些生了锈的专用器具。正前方是个大车间,一股子怪味飘出来。推开侧边的小门,看见一个捂得严严实实的工人正在地炉前跳来跳去。他要把那些烧制好的钢管从火里扒拉出来,还要把一些制好的钢管坯子放进火里。这里边闷热得厉害,让人喘不过气。我们都捂紧口鼻。
   娴的母亲从西南角的一扇门里走出来。她戴着口罩,只露两只眼睛,我从那两只眼睛里分辨着她与娴相貌上的联系。她大声说,干这活挣得最多,但也最辛苦。父亲平时怕热,吃顿饭都能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不断冒热气。娴的母亲领我们去另一个车间,进院之后一直缠绕在耳边嗡隆隆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几个戴着口罩的工人,每人操控一台打磨机,身边堆着两小堆不同样式的钢管。他们朝着娴的母亲点头示意,手里的活一直没停。
   父亲决定做打磨工。入职手续很简单,办公室的人复印了身份证,记录了手机号,第二天就可以上班。父亲开心极了,一直在评价那些钢管。什么都有啊!他说。
   父亲决定住在厂子里。宿舍在厂院对面,是一排矮房子。门前堆放着各种垃圾。有两间房子开着门,一家有小孩猫着身子往外看,另一家的饭香正伴着油烟飘出来。分给父亲的那间房子还比不上我家牛圈,墙砌得歪歪斜斜,一扇钉着白色塑料布的窗户也小得可怜。屋子里没有床,用砖石垒了个窄炕,上边有只露了洞的袜子。地上到处是上个住户留下的生活垃圾。父亲把我轰出去,独自在里边打扫。
   邻居家的男人端着饭碗在门口站着。父亲把那堆垃圾推出来,琢磨如何处理的时候,他用筷子指指前方说,就扫那儿吧。父亲迟疑了片刻,才让它们归入到垃圾堆。吃饭的人看着走远了跺脚震落鞋上尘土的父亲说,你们是讲究人,不该来这里打工。
   我拿了报纸往砖炕上铺。砖缝里几只潮虫正在四处游荡,它们发现我,急忙藏到砖底下去了。这样的地方自然免不了各种虫子,我又不能把炕给拆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铺。原本大小合适的单人褥子和床单,竟然悬下一截子来,这炕实在是太窄了。我把窗边的砖头盖上一层报纸,放水杯什么的。父亲去外边找到几段树枝,插进墙里,用来挂包和毛巾。之后,我见识了他们所谓的厕所。那里除了遮羞的围墙什么都没有。满地粪便和皱巴巴的卫生纸、卫生巾顿时具备了神奇的功效,我强烈的生理需求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接着,我又跑了趟小卖部,回来递给父亲一支小手电筒,提醒他晚上去厕所时,千万小心。
   临走时,我往父亲口袋里塞了五百块钱。他却抽出三张还给我,说钱多了容易丢。接着,他走出大门送我,我跨过路上的臭水坑,回过头看见,他还在原地站着。我向他晃了晃手机,他摸摸自己的口袋,点了点头。
   父亲千里迢迢投奔我,我却带他去了一个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母亲知道后会有多失望?后来跟母亲通话,才知道父亲跟她讲新工作很好,他处处满意。我忽然觉得人一旦远离故土,就自动拥有了粉饰生活的本领,像父亲这么老实的人也不例外。
   下班后,我一边打扫他煮剩下的挂面,一边想他在做什么。在那间幽暗的屋子里,父亲吃东西时,那些微小的潮虫或许就在啃食他从指间遗落的碎渣。我记得小时候,他就喜欢端了海碗在门口吃面,有时是馒头就大葱,他故意撒下一些细面条或者馒头屑,让小蚂蚁们有的忙乎。他喜欢看蚂蚁们互相碰着触角告慰彼此的喜悦之情。
   七点钟,父亲在吃饭,八点钟该做什么?睡觉太早,难道看着墙壁发呆?或是去隔壁家蹭电视看?那主人看起来应当是慷慨的,可像父亲那么不喜欢沾人便宜的人,在别人的屋子里,该是怎样的拘谨。我一次次拔他的号码,却没人接,便急忙穿了外套,拿了钱包就往外走。刚出楼门,我就站住了。父亲竟然在门口站着!

共 1098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父亲跟我去打工》这篇散文,以质朴深沉忧伤的笔调,生动描述了热爱电工工作,有着30年工龄的父亲,在知天命之年下岗后,为了让儿子一家过安宁日子,不得不跟着我——她在城里工作的女儿来石家庄打工。父亲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他虽坚持要干扛玻璃的工作,但当我不愿他如此辛苦,出来反对时他却并未反抗;父亲虽想干电工,可我却难以忍受网吧老板对父亲尊严的践踏;最终父亲当起了钢管打磨工,噪音、恶劣的生活环境,都没能使父亲退缩。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父女享受着彼此的关爱,我领父亲购物、去动物园和同事聚餐,父亲为我洗衣做饭,修理用坏的电器,父亲和我都算是幸运的,我们共享着亲情的温暖。但终因我的远嫁他乡结束了父亲的打工生涯,而父亲在辞工时也被克扣甚至拖欠工钱……本文看似在写父亲跟我去打工,实际更是反映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的苦涩人生,他们不只承受着肌体劳累,更承受着被歧视的心灵屈辱,甚至还要如我的同龄人鱼楠般,承受因外出打工而引发的家庭破裂之痛。关注农民工悲苦,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足见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选材典型,立意深刻,引人深思。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山水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1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04-11 21:57:50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父亲的艰辛朴质吃苦耐劳,感谢辛劳的父辈们!创作辛苦了!遥祝春安!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4:39
  谢谢点评,问安。
2 楼        文友:乡野放歌        2017-04-11 23:24:05
  坚强,隐忍,吃苦耐劳的父亲展现在读者面 前,同时道出了农民打工一族的心酸,为了谋生,卑微的遮掩起应有的自尊,读后心隐隐地痛……
   学习,欣赏,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5:01
  谢谢鼓励,多提意见。
3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7-04-12 07:07:12
  此篇文字里浸满悲悯情怀,如一幅小人物的生活画卷,铺展着艰辛的素描,让人深刻体验到人物的内心的苦楚和坚强。让人读后落泪……喜欢,问好小调。
回复3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5:19
  谢谢姐姐,问好。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2 08:52:38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学习品读:有着30年工龄的父亲像一只被漏电打伤的燕子,在电线与陆地之间无所适从。所以,我只能答应,并且迅速把摆摊卖剩下的货物转手他人,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父亲的到来。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6:01
  多谢阅读,问好。
5 楼        文友:三人        2017-04-12 09:39:16
  父亲,总是那么的伟大,方圆文友的文章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6 楼        文友:三人        2017-04-12 09:40:02
  晕,云芳文友,不好意思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回复6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6:22
  没关系的,问好。
7 楼        文友:gaogao高原        2017-04-13 12:21:09
  欣赏拜读小调妹妹的美文!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回复7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6:37
  谢谢,问好。
8 楼        文友:卧槽马        2017-04-14 20:43:20
  “打工者身体拼命往城市挤,内心努力往家里缩”,这句提炼得真好。文章真实反映了农村打工者的艰辛,更深刻展现了平凡而真挚的父母亲情,更展示了当前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状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写尽市井百态,一气读完,不禁泪眼婆娑。
回复8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7:33
  多谢点评,春安。
9 楼        文友:福建农夫        2017-04-15 08:37:15
  你好,由于时间仓促,我还只看了一部分,我觉得极好!你把农村人的勤俭、刻苦、朴实的性格表述的很到位。文章中写出了一个农民子女对家庭经济条件的理解以及对父母生活的艰辛的同情,我是个老农民,很理解其中的味儿。是一篇真实的、很好的文章。待有空,我要接着看完。
回复9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4-17 10:44:21
  谢谢来读。
10 楼        文友:福建农夫        2017-04-17 17:59:41
  拜读全文,作者把父亲的形象表述的很到位,如今社会上都把农村想象如天堂,认为国家过于侧重农村,其实,只有身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理解其中味,我是老农民,对文中的现象深有体会。农民靠的就是勤劳、辛苦、节俭,文中的父亲,正是这样,表面上的富足掩盖着无数心酸。农村人真的不易,作者把对父亲的描述,呼吁国家,呼吁城里人,多对农村人的同情与理解。我为本文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刘云芳        2017-06-06 10:06:44
  您说得很对,谢谢点评,问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