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一碗水的过往

编辑推荐 一碗水的过往


作者:青青芳草地 秀才,16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2发表时间:2017-04-12 16:57:54
摘要:很多时候,一碗水承载的不仅是一碗水的重量。

去给车子加油,加油站意外地送了一大提饮用水。我想这好,放在后备箱里,最近带孩子去哪儿游玩就不用带水了。生命可以忍饥挨饿,但忍受不了焦渴。甚至很多时候,一碗水承载的不仅是一碗水的重量。
   一、一碗水的渴求
   四姥爷一生孤寡无子女,早年受过文革迫害,身体上留下了一些劳伤。四姥姥一生无生育,不过为人为事很伶俐。除开文革期间,四姥姥在世时,四姥爷日子过得还算清爽滋润。可是自四姥姥过世、四姥爷自己也腿脚不便之后,四姥爷的日子就分外艰难了。有时候别说一顿饭,就是一碗水也难以到手。
   听母亲说,四姥爷还能挪步的时候曾经祈求母亲照顾他,说的话就是“我只要你煮饭多打一碗水”,其凄楚令人心痛难过。作为侄女的母亲也不是不想照顾四姥爷,可是条件实在不允许。我们家离四姥爷家有几十里远,那时候不管青壮老小来往都是靠步行。我们姐弟四个节节高,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几岁。父亲已经因病去世,家中包括厨房在内就一间半房屋。就不说吃饭,光住宿就成问题。家中繁重的农活都靠母亲一个人,她白天根本无暇在家,夜晚也要劳作到深夜,如何照顾四姥爷?这真是一碗水也承载不了的责任啊!母亲也可怜四姥爷,可是实在没有办法,能做的就是嘱咐我们每次去舅舅家要去看看四姥爷。可是,四老爷这一碗水的祈求多么辛酸,这反映的是农村孤寡老人对凄凉现实和残存生命的无奈。
   到最后四姥爷已经卧床不起了,就靠隔壁的大舅舅家送饭维持生命。记得每年姐弟几个去舅舅家拜年时,母亲总要嘱咐我们不要漏了四姥爷。那时候我就见过他屋里的样子,气味熏天,马桶就放在床边踏板上,粪便糊得到处都是。可就是这种情况下,四姥爷还执意要给我们压岁钱。那时候经济窘迫,我们去几个舅舅家拜年,都没有给压岁钱的。想必那时候能光顾四老爷床前的人已经不多了,他的压岁钱表达的是惊喜,或者还有感激。
   这样的四姥爷终于没能撑多久,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听母亲说,大舅妈讲到那一个晚上四姥爷一直在屋里叫“你们谁拿一碗水给我喝啊……”可是深更半夜,不会有人来来往往。四姥爷就这样一直叫一直叫,直到最后叫到无声。听到这些,我很难过,但不会太怪罪大舅家。因为那是一个生命的临死挣扎,这种凄楚不管是不是孤寡老人都无法逃脱。此时一碗水的渴求其实不是一碗水的含义,而是生命对生的留恋。当然,如果那时真有一碗水送去床前,四姥爷可能会走得欣慰些。
   二、讨一碗水喝
   如今出门,要么要记得带水;要么要记得带钱买水。网络发达的地方,带手机就行,微信支付宝都可以刷水。总之,每次带孩子出门,水成了第一件要考虑的事。可是当我做这些的时候,忽然就联想到小时候类似的情景。
   记忆中,母亲除了去天地里长时间干活,外出几乎从不带水。那时候农村交通不发达,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只要是一日能到的路程,母亲几乎都是走路去。那时候,无论是乡间公路也好,乡间小路也好,都无水可买,再说母亲也没钱买水。那么,母亲是怎么解决喝水的问题呢?
   湖北是丘陵地带,河溪沟渠纵横密布,要说呢自然水是很丰富的,可是母亲讲究卫生,顾忌细菌寄生虫从不喝生水。小时候跟随母亲出行过几次,我知道了母亲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那就是依赖沿路的村庄住户,讨水。
   说讨,感觉就像乞丐要饭一样了,可母亲说不是。母亲说自古以来人们就是这样,古时候出门都靠步行,旅途时间比较长,通常还要负重,如果还背水只会更加重旅途负担。再说以前没有轻便的塑料瓶装水,能装水的就是陶罐,那个就凭罐子本身就已经很重了,而且还易碎。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讲,带水都是不现实的。外出的人都是去沿路村民家讨水喝,接待的人家也不会将讨水的人视作乞丐。一般人家都会热情接待提供茶水,特别注重名声修养的人家遇上饭点还会留讨水的客人吃个便饭。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
   曾经听母亲讲过,从前有一户特别苛刻的人家,过路客上门讨水喝,他们居然回应“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把讨水的人拒之门外。最后这个故事在方圆几十里、历经百十年地传播着,作为不热情的反面典型一直鞭策着沿路的村民要注意待客之道。除此之外还有神话演绎的传说,说过路客有可能是神仙的化身,故意来讨水试探人心。若是冷淡或者作恶那家中就会走霉运。古时候的民风就是依靠着这些道德的约束保持着纯朴。
   有道德约束保驾护航,人们自然不担心有人会在水里下迷药,谋财害命。过路客可以放心地讨水喝。而如今,上门做售后服务的工人都从不喝主人家的水。说是纪律,当然还有纪律之外的戒备。社会进步了,可有那么一些好东西,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商业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处处都有瓶装水卖,可是母亲偶尔出门乡间还是固执地保持着讨水喝的习惯。我劝母亲,别再这样了,这样人们会觉得很奇怪,会质疑你为什么不去买水喝。说得多了,母亲慢慢也改变了一些,接受了买水的方式。其实在我看来,母亲固执留恋的不是讨水,而是一种旧的生活方式。比如讨水时的接触、喝水间的交流,对这户人家、这个村子的认识,在闲谈搭讪之间不就都清楚了吗?
   三、带一罐水劳作
   外出可以依赖讨水,农忙时节去地里长时间干活,通常还是要带水的。我小时候已经家中已经有了铝制水壶,质轻不易碎,每次就是用那个带水。
   在我更小的时候,奶奶家是铜水壶,居家要用,爷爷去田里干活另外有专门特别的容器,是个小巧的竹制茶桶。说桶其实夸张了,直径只有楠竹那么大,充其量只能叫大茶罐。这个是更早的以前常见的带水用具。
   小茶桶也好大茶罐也好,通常可以做一双,方便用小扁担挑着。如果只有一个就提着,或者和农具配重挑着。至于带一罐还是两罐就看干活的人数多少。
   时隔几十年,尽管我那时还很小,可现在还依稀记得这种容器的样子。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那确实算一个很好玩的玩意儿。生长在楠竹山窝窝里的村民,很擅长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生产用具,包括小孩子的玩具。茶罐只是其中之一。
   制作这种装水容器是充分利用了竹子的天然特点。取直径最大、节间距最长的老龄楠竹,截取两节的长度,两端要有所富余。留着底节,把顶节靠竹身边缘的位置,挖一个合适大小的圆洞作为罐口,但不能把整个顶节全部挖空,不然装水容易洒出来。这样的罐口可以使得水罐正放、斜放、甚至一定方向的横放都没事,水不会流出来。
   大小合适的罐口也方便用塞子塞住,也可以不塞,是以水会不会荡出来决定。当然放在田地里的时候一定要塞住,防止虫子什么的爬进去。
   整个做好以后,看起来就像一个瘦瘦高高的半封闭的小型水桶了,总长度在一尺多到两尺之间,可以装两到三升茶水。至于节外留的那段富余竹身,可以挖个孔穿绳子用于提携。同样用竹子挖制的茶碗可以倒覆在茶桶上面,因为有一段富余的竹身,茶碗也不易滑掉。
   当年爷爷奶奶去田地里干活就是用这种竹制茶罐,装着他们爱喝的花椒茶或者茶叶水。卫生环保、质轻耐用、方便不易碎。这充分体现了以前的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活智慧。现在想起来,那经年的茶桶似乎还在眼前泛着棕褐色温润的光,像以前的日子一样稳重从容。
   如今都用塑料瓶装水,明亮光鲜了许多,可总觉得缺少一些厚实的光阴积淀。这就好比,你对一个用了多年的茶杯会产生感情,而对一个一次性的矿泉水瓶子不会产生感情,是一样的道理。
   日子,也是如此。
  

共 29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碗水,承载了太多岁月的内涵,几多沉重;一碗水,蕴含了太多生命的不易,令人品味良久,深深感恩。作者以质朴无华的文笔讲述水的历史和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字里行间,那种过去岁月里的艰辛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四姥爷去世前一直在屋里叫的那句话“你们谁拿一碗水给我喝啊……”深深震撼心灵,讨一碗水喝的经历令人感喟,带一罐水劳作的情景令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在地里劳作的情景,往日如歌,点点滴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佳作底蕴厚重,读来令人深深共鸣,极有教益。【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4-12 17:29:17
  一碗水,承载了太多的内涵,点点滴滴,刻骨铭心,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感谢作者赐稿,期待更多佳作!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青青芳草地        2017-04-13 10:24:43
  谢谢上善若水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4-13 11:57:20
  文章底蕴厚重,读来触动心灵,深深共鸣。祝创作愉快!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2 楼        文友:青青芳草地        2017-04-13 14:14:38
  谢谢您。看个性签名您是语文老师啊,我以前读书时语文成绩好差的,如今是在还债。呵呵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