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之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春之声(散文) ——云阳诗朗诵群晨读文化略记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0发表时间:2017-04-13 19:05:36
摘要:因为声音的传播——变得更加的清晰、通透、滋润。或者激昂我们的情绪,或者点亮我们的心灯,或者引入胜景,或者悲催我们的心坎……曼妙的声音,各色的材质,犹如交响乐。很显然春雨没有交响乐的气场,所以,窗外的雨丝只能是、也必然是我们心声大合唱的立体环绕声的舞台而已。即使是春鸟的婉转,还是杜鹃的呼唤,也比不上群友诵读的曼妙。

1
   春,终于来了,是伴随着春雨声而来的。
   但是,这时候的春雨很傲气,它不和春风较劲,拉风般地穿城而过。它走路带着风,进山带着云,过河带着雾。该淋湿的湿润了,该浸透的酥软了,该酥软的却藏进了贪婪的花蕾里了。
   然而,这些春雨之声,还是不如我听见的读书之声。这声音有“川普”修音的痕迹,这声音有兼容三峡号子的豪爽,这声音更有山城辣妹子的火辣劲儿。
   这里的诵读之声,不是窗外稚童的声音,这声音也不是学府里半生不熟的少男少女的声音,而是从微信里穿透传来的,是从手机里传出来的。
   在我们云阳诗朗诵文化群,这就是“试音”,这就是“练胆”,尽管参加朗读者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中年人、老大爷们和职场淑女,但是,胆怯的不在少数,为此,我曾经在“搭台”之初,殷勤鼓励他们,当时我说过:天地很大,声音很轻,大写的人,我要放歌!
   这句话,很煽情,也很嚣张,作为群主,不煽情,那是虚伪的,不嚣张,那是因为没有底气。既然建立了这样的一个“文化专业群”,我们就应该“大声读出来!”
  
   2
   窗外春雨细腻,几乎听不见多少动静。
   手机微信群传来一连串的声音,这些提示音告诉我群里有新消息啦!
   云阳诗朗诵群,是我组建的一个“诵读文化群”。
   因为尚早,所以我立刻抛砖引玉,将群友刘运辉发给我的诵读节目推送给群友,我特别注明了让紫珊瑚和董小姐收藏。前者是一位认真勤劳的文化义工,她负责这些零碎但是很温馨的小事;后者,大家都知道的貌美如花、热情似火的董小姐。
   原文较长,这里我选取其中的一段:
   将微笑如花的绽放,不是伪装,也不是矫情,而是源于对这个舞台的热爱!
   散千万的青丝,吐万朵的雪莲。笑容可掬如花,声脆如泉似瀑。不需要理由,青春,应该这样不羁放荡,因为,你们代表着云阳一群新生的力量!
   请你们为云阳的声音代言!
   这一段实际上在黎明早餐前就有两位群友“试读”了,一个是刘运辉,一个光影诗篇,一男一女,两种声音,各有千秋,当然,也各有不足,毕竟这就是“试音”而已。到了下午,远在北京的军旅专家云阳人丁小炜也“试音一次”,后来,我专门视听,果然不同,端的是荡气回肠和铿锵英武,特别是对文本的把握上更是“音随意转”,曲折勾魂,别有一番魅力。
  
   3
   在群里,董小姐是一个可人儿,上面那一段被试音的文字正是寄语她的。看见她在,我有兴趣来了,问她从文字中感受到十点解读来,并且许诺下下场“快闪诵读”由她主持,不久,“笑容,舞台,热爱,声音,青春,阅读,分享,群主、新生,舞台,代言……”董小姐的解读罗列了上面的诸多亮点,这就是诗朗诵带给朗诵者的信息也是希望!
   接下来便是群内务秘书紫珊瑚上传了一个“捐款明细表”,当我从教室里回来,拿出手机,已经是更多声音。窗外淅淅沥沥,网上热热闹闹,各种诵读声相继传来,回放着本群的“声音”,真一个字——美!
   可不!只见王莉,光影,木语他们三正在轮番诵读着。这些不同音色、音质的语音传来,一刹那便让冰冷的手机滚烫起来。诵读声亮丽清越,而春雨只能作为背景音乐伴奏了。
   这些文字,因为他们的诵读产生了神奇的效果。这里姑且不谈,我们谈的是因为他们才让这些文字因为声音的传播而变得更加的清晰、通透、滋润。曼妙的声音,各色的材质,犹如交响乐,即使是春鸟的婉转,还是杜鹃的呼唤,也比不上群友诵读的曼妙。
  
   4
   网络时光,没有长度,都可以回放。光影诗篇上传了一则,点开,便是她随口即兴演讲的一段话,很动听,更动容,我点评说“太优秀”啦!
   我用手机将文字和语音转换,就写成这样,复制下来是早上起来睁开蒙蒙的睡颜。窗外雨淅沥下着,像一首春天的史诗。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样的感觉是幸福是安心。
   女王是一个刚进群的气质才女,她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喜悦,而资深群友常想一二更是不辞辛劳地爬楼,她也是大致如此感叹。最后群主欣慰地归结为一句话:
   读,一起读,读出我们的美好心情;
   写,一起写,写出我们的独特感悟;
   听,一起听,听出我们共振的心声。
   正是如此的感动,让大家都看着眼里,喜在心底。
   不过,很显然,群友xxx对本群的了解不是很真,他的发言有点大煞风景了,直接检讨起群主来。他说,关键是群主要身先士卒。这里一个“要”字很是玄妙,假若他无知,我可以谅解;假若他知道,那么他是真的不知道。浪三子诡异地笑着面对电脑写道:老伙计,你应该爬爬楼梯,看看相关的文本,也许这个“要”字应该属于你自己,才对!
   后来的故事,从朗诵者转换到写作者之间了。
  
   5
   群文化的这一只话筒很不好抢位的,现在是诗词论道时间……几个群友为诗词楹联创作开始了热情的讨论,他们重新捡拾昨天在夔州的群友布衣撰写的上联,开始对对子来。
   楹联文化在中国最受普及的一种文化,因为常见于街衢闹市,更屡见于与乡野院落,所以这样的文化方式“太中国”了,而在云阳新城的云顶公园前便有著名的“天下第一联”,这是值得彪炳史册的文化大事。至于典故真伪留给后人最多传说,更有待有人能够论证出子丑寅卯来。显然,云阳是不会理睬的,这一幅对子正镌刻在磐石城城根的楹梁上,上联是“丰年纳余庆”,下联是“佳节号长春”。
   话说群友布衣诗人作为云阳诗词楹联的代表赶赴夔州参加“四省一市”的楹联大会。下榻夔州之后,便撰写上联一句和“云阳诗朗诵”群友互动起来,此乃昨夜的题目:“四省一市,共聚夔州,谋划楹联发展计!”之后,大家开始陆续参与。前后参加的有布衣、楚风、浪三子、离歌笑、江叔等等诸友。布衣出上联“四省一市,共聚夔州,谋划楹联发展计!”离歌笑对曰:“一江三峡,横贯巴蜀,传承文化兴盛风。”江叔修改意见是“两市四省,共聚夔州,谋划楹联发展计!”中间纠结在夔州对华夏是不是太大,还是巴蜀更适度之类的微调,布衣此时此刻正代表云阳楹联出席了两市四省的楹联大会,所以,这样的活动倒是应景。
  
   6
   感动别人,必须感动自己。倘若每一个文字是出自真纯,那么所有的文字都会自带音响;倘若一个最适合的语音为之诵读,那么这样的声音便超越寂寞的文字而显得楚楚动人起来。这里,前者的一种无言的述说,后者则是情绪的倾诉。
   因为我们有声音,因为我们有情趣,因为我们无欲有境界,那么何愁世界不为我们听?
   晚上,夜诵的时间到了,没有了清晨的喧笑,但是明显感受到群文化的深入,内敛。先是远在德国的谭豆豆写了一则小歌剧,美其名为“秀幸福”,接着是光影诗篇用舞台腔歌剧调试读了两次,显然,她不满意自己的第一次试读,然后撤回了,再一次试读就亮嗮在群里。我旁听了,感觉有点歌剧味儿,但是人物的整体情绪满意把握全面,更加上这“歌剧腔”更是稀罕玩意。何况剧本本身内容上不丰满,所以,我点评说:内容单薄了,歌剧味道八分,朗诵版朗诵得显得不太一致,然后我又补充说,场景转换了多次,人物角色的特点到是有点,而“我”却显然成为隐身人。
   之后,群内频繁交换着讯息,而我这埋头修改这个所谓的“歌剧”。我不会写歌剧的,我只不过用“欧式笔法”来写这样一个桥墩,我在修改的时候想到了“冷幽默”,然后按照这个思路码字……
   此时,本群唯一的孩子叫喵喵发了一首他最近朗诵的作品来,作品的题目很别扭《当我老了……》,木语听后说“喵喵,语速上稍微注意一下,听起会更顺。”更多的这是用“加油”的卡通来鼓励小孩子。

共 3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讲述网络文化生活的散文,不同地方,不同的工作,相同的志趣,相聚网络,分享心得,分享心情,为生活增添色彩,让精神找到家园。散文讲述了文学朗读群的文化生活状况,先从生活中的春写起,春的跃动,春的生气,学子的朗读,一片欣欣向荣气象。接着由手机铃声提示,将情景转换到了网络,首先介绍了网络朗读爱好者群的情况。接着介绍了群里比较出色群友的特点,讲述了他们一起交流,一起进步的文化生活。最后,他们不但只是朗读经典,也开始了写作练习,大家都兴趣高涨,相处非常的开心。好散文,细致展现了人们的网络文化生活。推荐共赏!【编辑:陕西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4-13 19:07:33
   这里的诵读之声,不是窗外稚童的声音。现在他们正背着书包、踩着泥泞,从大山深处而来;这声音也不是学府里半生不熟的少男少女的声音——变声期青涩的酸味够令人发呆。而是,而是从微信里穿透传来,从手机里传出来的
  
  
   赞赞赞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7-04-13 22:02:03
  感谢选用和点评。握手天涯。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4-13 19:08:03
    其实,作为本群,就应该养成“朗读”的习惯,并且晒出来,让大家取长补短。这,其实已经成为群文化的重要生态方式之一。
  
  
   赞赞赞
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4-13 19:08:45
   随便插话,楹联文化在中国最受普及的一种文化,因为常见于街衢闹市,更屡见于与乡野院落,所以这样的文化方式“太中国”了
  
  
   赞赞赞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4-13 19:09:05
  感谢参与征文祝写文愉快,佳作连连
5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04-13 21:19:18
  2017年3月30日上午群主浪三子草写于春雨的山中。
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4 08:28:22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走路带着风,进山带着云,过河带着雾。该淋湿的湿润了,该浸透的酥软了,该酥软的却藏进了贪婪的花蕾里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7 楼        文友:天龙        2017-04-14 17:02:16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4-15 13:02:04
  感谢参加荷塘征文!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