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的大学老师(散文)

精品 【流年】我的大学老师(散文)


作者:太行飞剑 举人,5872.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7发表时间:2017-04-16 13:29:36

【流年】我的大学老师(散文) 我有一张大学老师黄良文的照片,他正坐在图书馆旁边的阶梯上对着我慈祥地笑着。那是我用海鸥照相机给老师拍的一张黑白照片,背景是厦门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旁边是厦门大学足球场,据说那是中国的大学里最好的足球场。记得那天黄良文老师给我们上课,上完课我们和老师一起去图书馆借书,于是我们用随身携带的海鸥120照相机给老师拍了这张照片。
   一般来说大学老师都是来去匆匆,不会给同学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他们卡着点走进教室,讲完课就走人,就连班主任老师也是有事才来,没事见不到人影儿。可是我的大学老师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中有的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有的传授给我治学的方法和精神,有的则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拿我们教《统计学原理》的黄良文教授来说吧,他是厦门大学当时以及现今中国统计统计界知名的教授。可是他为人低调,没有一点儿教授的架子,个头不高,稍微有点胖,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的。当年大学刚刚恢复教学工作,他讲课时根本没有铅字印成的教材,只有把每次讲课的内容按章节用刻蜡纸的方式,制作成油印的讲义。由于时间紧迫,不能一次完成,他是边讲边刻,边刻边发。刻完了,印好了,讲完了,也发齐了。然后,老师又设计一个简单的封面,用牛皮纸印好了发给我们。我们自己装订成册,就成了我们用的"教科书"。
   当时的我们争取到上大学的权利和机会非常不易,且大家年龄较大,又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因此,对待这样所谓的"教科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用"如饥似渴"形容我们的学习状态,一点也不过分。在大学读书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上课听不明白的地方就记下来,下了课死缠着老师不让他走,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否则会追到老师家里去。
   有一次,我对讲义中的一个问题不明白,上课听讲时,格外用心听仍然搞不清楚。下课时,由于内急没顾上问。于是,我就约了志鸿同学一起到黄良文老师家去求教。当我们跨进黄老师那卧室兼书房的屋子时,我们吃惊了:真没想到他家这么窄小,简直可以说是一间放书的屋子,到处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读书卡片。我们问老师问题时,他不时地翻出他的读书卡片给我们看,引经论典地讲给我们听。而且我发现他的读书卡片都是编了号的,还有目录,查找起来十分方便。特别是有一摞马列伟人论统计的读书卡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上面不仅摘录了伟人的论述,而且还有人民出版社XX年版XX页等字样。难怪黄老师在讲义中有那么多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地引用经典之处呢!原来其方法如此。
   向黄良文老师求教完业务知识以后,我们又在关于治学方法上请教了黄良文老师。当时,黄良文老师还年轻,他就像我们的兄长一样,毫无保留地和我们谈了他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使我们很受感动。便用随身携带的120相机给老师照了相,当然是黑白的。至今,我还将老师的相片保存在我的影集里。从老师家走出来,我和志鸿同学几乎同时感叹道:“与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后来,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理论》。这本小册子虽然没有正式出版,但我们确实收获很大。
   那时,中国的统计理论和实践都非常落后,都是五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一些东西。但在我们厦门大学,已经由钱伯海教授(也是统计学界知名教授)给我们开设了《综合平衡统计》这门课。其中,有关章节还讲到了西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东、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差别,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当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统计局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时,我们都很快适应了。
   由于我们在黄良文老师家的重大收获,我们又拜访了钱伯海老师。钱伯海老师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孔表情比较严肃。与黄良文老师家不同的是:钱伯海老师家有许多统计方面的新书籍和新资料,还有一些英文统计资料,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钱伯海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国际上统计的新方法和流派。最后钱伯海老师还叫他的儿子给我们拉了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使我和志鸿这两个工人家的后代又一次感受到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文明气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庭文化氛围”吧!
   在学习《企业管理》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郑培伦老师,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企业家的形象,穿一身工作服,带领我们在福州第二化工厂实习,白天在厂里参加劳动,晚上郑老师给我们讲课。那时郑老师已年过半百了,还患有高血压病。可他仍然坚持和我们一起下车间劳动,参加厂里的生产调度会,搜集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资料,并将其汇编成针对化工行业的企业管理讲义,其中那些复杂的生产工艺图,都是郑老师亲手绘制的。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成为激励我敢于实践、努力进取的精神力量。
   郑培伦老师的照片是和我们一起的合影,可是照相的地点不是在厦门而是在南京,因为那是我们大二的时候进行专业实习需要找一家石油化工企业,专门有针对性的学习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统计和企业管理。当时我们十几个人是化工部委托厦门大学培养的统计专业人员,而厦门市没有石油化工企业供我们实习,我们学校为了对委培单位负责也为了对学生负责,不惜费用昂贵把我们送到南京炼油厂去实习。而且有两位老师跟随我们一起去南京炼油厂,他们的任务是解决我们在实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从学习到生活都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得我们收益很大,无论是厦门大学还是实习单位都是极端负责的。
   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农村,对石油化工十分陌生,郑培伦老师以前接触机械行业比较多,对石油化工行业特别是原油的提炼也不是很了解。于是,郑培伦老师和我们一起顶岗实习,白天在岗位上和师傅一起工作,一边工作一边搜集资料,而实习企业也把他们编写的用于新职工培训的工艺流程教科书发给我们每个学生一本。晚上,在南京炼油厂的职工大学里,老师和南京炼油厂的工程师轮番给我们上课,讲解炼油厂的工艺流程,讲解每个岗位的经济技术指标,每个岗位的出油率和成品率,每个岗位的化学反应式都讲给我们听。我们第一次明白了原油是怎样经过常减压工序,生产出航空汽油的,国内哪个油田的石油出油率高,哪个油田的油含蜡高,需要经过脱蜡装置。我们还亲自参加了裂解岗位的值班,知道了这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等等。我们了解到国内的石油是怎样经过裂解装置生产出汽车用的汽油和拖拉机用的柴油等等。最后经过实习,我们每个人都完成了5000字的实习报告。而且会自制南京炼油厂的工艺流程图,有些同学还上讲台交流工艺流程图及其经济指标的计算案例。
   当时我们在南京实习的时候正是冬季,南京的冬天特别冷,还没有暖气设备。我们由于经费紧张,不能住宾馆,连招待所都住不起,我们只好住在南京炼油厂俱乐部的演播大厅里,女生住在舞台上,男生住在舞台下面的地上,中间用幕布隔开。我们的郑培伦老师和一位年轻的老师就同男生一起在地上打地铺,条件十分艰苦。郑培伦老师是福建人,从来没有到过那么冷的地方,双手冻得像馒头一样。他从来不叫苦。那时候郑培伦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了,血压很高,每天吃降压药,仍然和我们一起到车间顶岗实习。晚上还要给我们讲课。我们都深深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个个学习都很认真,没有一个叫苦的,没有一个贪玩的。最后,南京炼油厂还给我们学校写了表扬信。表扬我们全体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那时候,我们感觉是南京炼油厂师傅们的工作热情和老师的师范作用鼓励了我们。
   如今照片上的大部分同学都退休了。而且从企业退休的同学退休费也不高,但是大家一起聊微信的时候,个个都是那么知足,那么感恩。回忆起我们的一生,最感激的还是厦门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还是厦门大学的老师们。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孙长宁老师。他曾经在省计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1975年六月,我们在福建省漳浦县石榴公社长兴大队搞社教,当时福建省委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与当地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三个女生住在大队部的空房子里,蚊子特别多,我们被咬的浑身都是疙瘩,十分难受,孙长宁老师就到山上采集药材,然后煮水让我洗浴,结果很快那些疙瘩就消失了。两个同住的女生都是来自福建农村的同学,干农活儿不成问题,而我来自北方的内蒙古大草原,对于插秧和上山砍柴都很陌生,孙长宁老师就处处关心我、照顾我,一次在水田里插秧,一只蚂蟥叮咬住我的小腿,我怎么打它,它就是不撒嘴,于是我急哭了,孙长宁老师从农民伯伯那里找了旱烟袋,照着蚂蟥一烫,蚂蟥就撒嘴了,我哭笑不得,对孙老师说:“谢谢老师,从蚂蟥嘴里解救了我。”孙老师宽厚地说:“好孩子,你在水田边上整理秧苗吧,别下地了,蚂蟥闻到血腥味还会咬你的。”我听了这样慈祥的话语,感觉孙老师像是父亲一样仁慈。
   那天我们工作队上山砍柴,我砍了许多木柴,回来的时候挑着一担柴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孙老师已经走出很远了,他把自己的柴火放在路边,返回来接我,一边走一边对我说:“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脱离工农群众,不能脱离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听了心服口服。
   后来我对当地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有些看法,孙长宁老师对我说:“我们工作队只能在这干几个月,而村干部和农民还要长期相处。作为大学生,我们是通过搞社教了解社会的,这期间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农民,但不要迫使农民与村干部斗争,那样矛盾一旦激化,我们一走了事,而农民就吃苦了。”于是在这次社教中,我们尽力帮助农民,把节约下来的口粮捐赠给最困难的家庭,还尽力帮助农民解决化肥、种子等问题。同时,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更深刻地了解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得矛盾,撰写了长篇调查报告。使我们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回首往事,十分怀念我在厦门大学度过的大学生活,更加怀念我的大学老师们,是他们坚守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地向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使得我们树立了最初的职业道德观和世界观。如果说在大学时代自己有什么成功之处的话,那就是我成功地利用了厦门大学的优秀的师资资源,从每一位老师那里汲取了我成长所需的营养。古人言“三人行,必有吾师”,在大学老师密集的地方,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我要感谢上苍的是,她让我早一日明白了这一道理,并且赐给了我这些优秀的老师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充满了欢乐。啊!我的大学老师们,感谢你们的教诲与培养,弟子将永记你们的深恩。
   最后我想用毛泽东的诗词结束我的文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共 43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因为,他们像园丁一样,辛勤地浇灌着花朵茁壮成长。然而,老师这个职业也是个良心活,按要求完成教学大纲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别人也无可非议。大学里的老师更是如此。但有些老师就不是这样,他们本着对学生十分负责的态度,不但教授学生们文化知识,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严格治学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亦如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的那几位大学老师一样。这几位七十年代的大学老师,不但教授学生们学习文化知识,还身体力行,用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们,培养出了一批对国家有用之才。使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如何去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如今,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老师们还令学生念念不忘。这种优秀教师值得颂扬,值得称赞!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8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4-16 13:30:26
  欣赏佳作,感谢作者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4-16 16:49:58
  感谢玫瑰老师的编辑,评论和编者按语,这篇散文写得不够好,我是想念老师了,有感而发,一想到大学老师就会联想到学术问题,所以写业务学习内容较多,那些统计业务问题,可能读者不是很喜欢读,所以感觉文学气息不够。以后会注意的。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4-16 14:27:16
  感谢玫瑰老师的编辑,评论和编者按语,这篇散文写得不够好,我是想念老师了,有感而发,一想到大学老师就会联想到学术问题,所以写业务学习内容较多,文学气息不够。以后会注意的。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4-16 17:56:09
  富有醇香味的作品,满满的正能量。好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永远活在他(她)的学生心里。
   张老师的心意,在文字里流淌,满满的真诚。
回复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4-18 19:18:11
  感谢山地老师点评,感谢你的理解和赞美,我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我一定尽力学习老师的精神,努力写出好作品。
4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4-18 19:21:21
  感谢逝水流年老师们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早日写出好作品。
太行飞剑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7-04-25 08:58: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4-26 17:44:10
  谢谢逝水流年的鼓励和鞭策。我一定好好写作品,精益求精
太行飞剑
7 楼        文友:谷泉叮咚        2019-06-01 17:38:23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
   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毕加索、海涅、卡夫卡、莫扎特、肖邦、洛克菲勒、摩根、迪士尼、巴菲特、斯皮尔伯格……这些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最光辉的名字,全部出自犹太民族。
   而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3℅。
   人口占世界近1/5的中国呢?
   读书和不读书,最终的差距也是如此。不要像陆游诗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更不要像颜真卿诗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今天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生活这样艰难,求人这样困难,需要抵扣尊严。如果不想如此,那么读书有什么现实用处,就在这里了。
   所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