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江静听潮声(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江静听潮声(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4发表时间:2017-04-16 15:07:27
摘要:长江以下,岁月之上,他们始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笔耕不辍,春种秋收,持之以恒。

江静听潮声,这本书是为芜湖写的。
   芜湖,是我们的家乡,它在皖之东南,如今跨江发展,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
   芜湖发脉既久,史称鸠兹,据《左传》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2500许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因境内多湖泊芜藻而始名芜湖。历史上的芜湖因为拱卫南京、两江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是遐迩闻名的水码头和战略要地,一直商贾云集,市声若潮,而又为兵家之所必争之地。南唐时,这里“楼台森列”,“烟火万家”。两宋至元,芜湖城市初见规模;明代迄今,尤其是近代因为《中英烟台条约》而开埠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之一。期间,徽商崛起,西风东渐,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乃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都深刻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格局与个性,改写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脉息。
   再言之,芜湖城市的意象一直以“两江一湖”为代表。这个湖,就是镜湖,过去叫陶塘。张孝祥“归去来兮”的隐逸思想,曾经给芜湖这座枕山带河之城的宜居格调以文脉、以风骨、以出世的洒脱。而开埠前后的频仍战争、米市春秋与码头文化,则造就了芜湖移民城市的定位,拥挤繁华的市井气息,催生了芜湖人趋利避害、精于算计的生存智慧和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襟怀气度。外来文化融和、改造、成就了芜湖。
   当然,芜湖也不仅仅是一座城,它还有四区四县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繁昌人字洞的蛮荒悠远,南陵青铜器的犀利孤傲,无为军米芾的云烟山水、风樯阵马,以及老树新花、方兴未艾的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各项成就等等,荡开一笔,抚今追昔,所见如大江东去,百舸争流。
   芜湖可写的很多,这本书写的是人物,而且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截至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前的近现代百年人物。三百六十行,士农工学商,有行业分工之别,无高低贵贱之不同。这些人物基本上是芜湖籍的,也有的曾经在芜湖过往,留下了若干深浅不一的屐痕。当时的芜湖钟灵毓秀,风起云涌,群英荟萃,“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应该是较为形象的描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本书里的文章并不是给某个人物做传记,而是着力于一方水土与人物之关系,是百年一瞬人生的良宵独坐与蓦然回首;也不寄希望于藏之名山,传诸后世,它只是一本为芜湖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也或者是这个人物留在芜湖的印象与影响,再加上即兴、用心的抒写。王静安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仅仅如此而已。
   或许,本书选取的人物,有遗珠之憾,或者不尽适合,也或者对他们的解读,是很肤浅的,甚至是有偏颇与错误的,但这是党史地方志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一个新尝试,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它从故纸堆里的爬梳剔抉走向了解读演绎,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形式;它从关注人物的生平事迹、成就影响走向了努力揣度与把握人物的精神实质与心灵历程,并力求形神兼备;它不奢求面面俱到,或者通篇溢美之词,而是大胆钩沈拾遗,小心知人论事,力求还原史实故事,并留意其对芜湖这座城市的流风所及,余响何在。
   本书的作者及其文风各异,用力也深浅不一,但主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依据史实的基础上,以大文化的宏阔视角,散文随笔的形散神凝形态,严谨诚挚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前述人物做出全新解读与评价。同时又从错位研究的角度考虑,对人们熟知、以前多有类似品鉴推介的人物生平和业绩从简从略,疏密有致,繁简适宜,紧紧围绕人物与芜湖的关系,着力于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尤其是对于芜湖这座城市的影响和贡献方面。
   《城市的胜利》一书作者、美国新城市主义倡导者爱德华·格莱泽教授说:“人类共同努力所产生的力量是城市存在的主要理由。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不是由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建设者必须仰望星空,但也必须脚踏实地。”人物构成了城市的意象,而本书人物,正如群星闪耀在芜湖历史的一段时空。仰之弥高,望之弥远……
   本书的作者也基本上是芜湖人,他们生养于斯,分布于江南江北、城市乡村,对这座城市有着真切的、长期的、深入的见闻与感悟。他们又都是读书人,面对白云苍狗、迁徙流转的世事物理,他们有自己的坚守与执着。因此他们是有发言权的,也孜孜汲汲、乐此不疲地与古人对话,与过往对话,字里行间流淌的尽是对于这一方水土的情怀。
   长江以下,岁月之上,他们始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笔耕不辍,春种秋收,持之以恒。
  
  

共 17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可以说是《江静听潮声》这本书的序言,也可以说是读后感,抑或是导读。通过作者的文字,不禁对这本《江静听潮声》的书,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凸显本书的作者对芜湖的热爱之情,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了芜湖近现代百年的发展史,真实反应芜湖人的生活状态和现象。正如这句“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形象生动描绘了本书的内容。全文语言凝练,芜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跃然于笔尖,有力宣传了芜湖这座城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了故乡情怀。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6 15:10:35
  此文简明扼要,生动诠释了《江静听潮声》这本书,同时也告诉大家芜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曾经经历了哪些具有意义的往事。用文字来还原历史,用文字还原曾经的生活情景,用文字来奠基走过的路,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6 15:11:28
  “长江以下,岁月之上,他们始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笔耕不辍,春种秋收,持之以恒。”好有蕴意的一句话,耐人寻味。非常感恩老师分享佳作,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墨丹书画        2017-04-20 22:28:08
  墨痕清畅自如,文笔纯朴真挚。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让美好的心灵在这里生根发芽!让纯朴的诗文在这里雅俗共赏!祝福江山!问候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