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我们的孩子(随笔三则)

编辑推荐 【笔尖】我们的孩子(随笔三则)


作者:肖潇 秀才,126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3发表时间:2017-04-18 14:52:37

【姥姥的工作】
   初子他姥姥(也就是我妈),上了快到一年班了——文化产业园里的保洁员。负责两个厕所的卫生。六十五了,体格挺好的。
   干上不久,他姥姥就彻底爱上了这份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对受了一辈子累的她来说,轻松得像盘小菜。最主要是,她迅速发现并开辟了她的第二职业——捡破烂儿。
   文化产业园这地儿,正处于刚刚投入使用状态,百态俱兴,欣欣向荣。政府的、企业的、个人的、商业的、文化的……每天都在入驻、挂牌和运行中。他姥姥是个勤快又透亮的人,没事就主动跑去帮人家打扫、清理,完事后清理出的包装箱、旧书纸啥的就是她的了。
   我们家人都不虚荣,骨子里就认为捡破烂儿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所以,放手让老太太尽管去捡。并且适时进行关注、询问和鼓励。
   跟我们几个儿女的态度相比,初子和他的两个表弟,做的就更好。晨子和旭升都才上小学一年级,据说,现在的他们呀,无论上学路上,还是跑在哪里玩时,都会特别关心两样东西:纸箱子和饮料瓶。走哪儿捡哪儿,每每捡到手,都如获至宝,异常兴奋,高兴地说都要给姥姥攒着!有时,就算坐在车里,看到外面有“宝贝”,都会叫大人们立即停车,跑下去拾掇上车。
   我们家初子,上到初二后,开始变得爱臭美,注重形象。每早起来都要洗头,衣服袜子换洗得也越来越勤。干点活儿却总是拈轻避重,躲躲闪闪,嫌脏怕累。说起现在孩子们的懒,大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摇头加感叹,表示无计可施。
   如今的生活状态,不比从前,一切变得有点让人茫然。家里没活儿可干,孩子没苦可吃,大人抱手机,小孩守电视。就算写写画画报个班,一切也都显得那么刻意死板,毫无生机和吸引力。
   那天,初子从体育馆打篮球回来,怀里抱一纸箱子,里面是一整箱空饮料瓶。他说他在球场上看了一下午,一个一个捡回来的,一会儿就给他姥姥送去。
   看到初子自自然然的表情,想着那两个小学生蹦蹦跳跳捡瓶子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孩子,大人的身教,比言传更有效。
   想想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大多没受过多少教育,不懂得太多高尚的大道理,也不会用太多漂亮睿智的语言去开导小时候的我们。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地、顺其自然地去生活。只信付出才有回报,努力就能得到,不会巧取,踏踏实实。
   其实,我小时候,我妈就开始捡了。记得那年,因为给我治病,我家借了我二舅六百块钱。从春天开始,我妈省吃俭用地开始还,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还到最后,还剩二百七。秋天到了,收拾完自家的庄稼,我妈就上了北沼(村外被人承包种上的荒地),住在亲戚家,起早贪黑地开始拾秋。
   拾秋,多么诗意的词儿。其实,就是捡拾别人家地上秋收后不要的零星庄稼。有苞米秸秆下遗落的小玉米穗,有藏在土里的绿豆粒。我妈每天弓在地上捡啊捡……秋天很大,她很小,她就这样一直捡到入冬。几麻袋玉米,几麻袋绿豆,最终,还上了我二舅的钱。
   还有,我妈出去拾秋的时候,我领着初子他老姨和老舅(也就是晨子和旭升的妈爸),每天放学后,到村外的土路上去捡麻黄草。一根一根,一筐一筐,一堆一堆,一麻袋一麻袋……等我妈从北沼回来的时候,卖了的麻黄草,居然换回来十多个小楷本和十多根2B铅笔,能够我们仨用到放寒假了。
   那时,父母也没怎么表扬和鼓励过我们,我们也没有觉得父母有多么伟大,反正一家人就挺高兴的……
   这些事儿,现如今,我特想跟初子聊聊,但一张嘴,就被他挡住了——他烦大人讲这些忆苦思甜的故事,更反感这说教一样的教育,不想听。
   所以,我想,我得跟我妈多学着点,少说多做,像她那样就好。
  
   【清明印象】
   应小洁的儿子世豪(名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童鞋之需,或者是应世豪的妈妈小洁之请,要我写一篇与清明相关的作文。
   可是,清明节都过了,还没交出作业。一是因为,清明小假里陪初子(我儿子,比世豪大一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玩了两天。二是因为,对于我来说,关于清明,我没有太多想说的话。索性就写一点小洁跟我都能忆起的,一些小时候的事吧。
   小洁和我,是情同姐妹的小学同学,我们两个的爸爸是情同兄弟的朋友,我们俩家是只隔一道矮墙的最要好的邻居。一起住在官银号村几十年。
   阴历三月,对于北方农村人来说,是打起精神启动一年计划的时间。地里的冻土已经化得差不多,整地、平地、送粪,开始忙碌起来。杨树枝子一放叶的时候,雨水也就多了起来,一场一场地慢慢淋。听大人说这样下最好,能保证今年地里的好墒情,抓个好苗。
   小洁的奶奶,是我们大家的奶奶,特别讲究老家规,特别威严。两家的大人和孩子都敬她、怕她。
   奶奶个子不高,一双小脚,但腰板挺直,衣着干净利索。走路干活儿,眼到手到。守了大半辈子寡,一手拉扯养大了四个儿女和五个孙女。
   清明前一天,奶奶会很严肃坐在炕上,把买好的黄纸,几张几张地叠在一起,折成那种特定的样子,整齐地打包成捆,预备好明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上坟烧给先人们。
   清明上坟,一般是不让女人去的。奶奶不去,但上坟的礼仪,以及其他更多祖训家规,奶奶老早就教授给了她的儿孙们。年复一年,伴着清明时节的大好春光,伴着先人在天之灵的庇佑,官银号,在我和小洁的童年记忆里,宁静而祥和。
   食不言,睡不语;筷子不可以竖插在饭碗里;不可以翻菜盘;过年的时候,嘴里不能说“死”“杀”之类不吉利的话……在我最早的记忆里,这些规矩,都是奶奶用非常严肃甚至虔诚的口吻叮嘱给我们的。
   去年年夜时,饺子快好后,初子负责剥蒜,找蒜时,顺嘴问蒜在哪放着,我忽地捂住他的嘴,才想起我忘了给他讲过年还要忌讳的这件事——奶奶说过:过年时,不可以说蒜。因为,过年了,我们谁都不能找谁算帐啦……
   这个清明,这样想起奶奶时,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我和小洁,也已经离开官银号村,异乡成家,十几年不曾见面。我们都有了儿子,也都各自正在为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而努力学习着。
   我想,关于清明,要跟孩子讲的,除了对先人缅怀的心情,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每个传统节日后面的故事和文化底蕴。告诉他们:清明祭奠,不只是一个仪式,更不是迷信的拜祭,是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礼仪,是代代相传的神圣家规。
  
   【女人的手】
   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能记住,相反,恰恰是那些你当时感觉太不美的东西,反而会叫人过目不忘,挥之不去。
   秋天的时候,诊所门前的路修好了。路两边成天有一群男女蹲在那里铺环保砖,他们手脚利索,很少抬头。
   那天,走出门外,站在台阶上,阳光尚暖,享受一下工作间隙中的片刻安闲。
   一个女人,就伏在我的脚下。帽子压得很低,虽然带着口罩,但能看出她很年轻。没有带手套,几乎所有的指头上都粘着创可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不停重复的指腹与水泥之间的摩擦,是一种什么滋味?这对于一直没有劳动体验的我来说,是不能精准想象的。只知道,如此活法实在是累。
   同样是女人,为什么会有人甘心如此?这是我在下意识里,经常冒出的问题。认为她们,一定是生来就没有高尚的情怀,没有浪漫的情愫,对人生没有追求和规划,导致后来的生活被动而狼狈。
   看着眼下的这个女人,我也是这么猜的。至于,她背后的故事,和她人生里的更多细节,无暇细想。
   这个春天,诊所旁的一户人家在盖新房。搅拌机上干活的也是一个女人。四十几岁,身体壮实的和男人没有区别,黑红粗糙的脸庞,更黑更糙的双手,每天都抡圆了膀子,往高处拼命地一锹锹扔水泥。
   春天的阳光新鲜而温润,抽个空儿,出来享受一下。站在台阶上,看看眼前女人干活的样子。
   这会儿,巷子里拐进一辆出租车,从车上下来一个女孩。女孩,长发飘飘,又直又顺,泛着黄色的光。“特步”上露着白嫩的脚踝,一条新牛仔裤紧紧地裹在腿上,上面挖着几个时尚的洞。
   见了女儿,搅拌机旁的女人撂下手里的活儿。黑红的手在腰里掏出两百块钱,没说话,直接递在女孩手里。
   女孩的手指,白嫩细长,十个长长的美甲,像花蕊一样伸得很美。阳光里,那些镶在上面的水钻,一闪一闪,站在那里有些发呆的我,被刺得浑身一颤。
  
  
  

共 32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姥姥、小洁的奶奶、女人的手,三篇小随笔,散淡休闲,看似漫不经心、随心所欲地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选材,认真谋划的三个生活片段,在平淡的生活中折射不平常的、深刻的生活哲思。少说多做,神圣家规,一个平常的女人的手,来自生活的观察,来自生活的细节,但告诉人们的却是生活的道理,人生的态度。颠扑不破……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飞在天        2017-06-26 10:51:56
  很有味的作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因你而精彩,拜读佳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