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关古韵听新声 万里江山入梦来 ——读李宏弟《古关风韵》
潼关,不仅仅是一座雄关,同陕西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一样,也是一个风雅贤集、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山河形胜,大河奔流,华岳高耸,雄关虎视,古有三国马超大战曹操一说,今有潼关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拓荒开创精神。
李宏弟,网名拓荒者,从网名即可知晓其精神面貌。在后记中,他写到:“我自幼不喜欢语文,更谈不上写作,而且,上学念书,每每语文考试,成绩都相对较差。大学上《应用文写作》,有一次,作文被老师作为较差作文在课堂上念,同学哄堂大笑,而我也十分尴尬。”就是在这一种情况下,李宏弟从一个学财经专业的人调入政府办公室,开始了与文字的交集。想想看,他的基础不好,而且专业也不对口,但又要做文字工作,这不是逼着鸭子上架吗?但,不好,咱可以学;专业不对口,咱仍然可以学;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解决问题的果敢精神了。没想到,如今,李宏弟已经成为渭南作家协会中一员,而且也是渭南诗词学会中一员。看看,李宏弟身上的这种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不就是当今潼关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拓荒开创精神的代表吗?
雄关古韵听新声,万里江山入梦来。如今的李宏弟先生,经过勤学努力,自然再也不是先前的李宏弟,打开《古关风韵》,一行行清新优雅的诗词扑面而来,一篇篇散发着古韵清香的文字映入我们的眼帘。随便翻一下,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无不风雅先着,映衬出先生的文情才思。“拓荒岁月”一辑,就有80首诗词,这是一篇集中展示潼关人民战天斗地的开拓发展,谋划潼关前途的大乐章。“江山还要诗人赞”,李宏弟先生作为潼关文联主席,无不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命运的变化,他用一支彩笔,为家乡的开拓发展作下了史诗般的记录。从《工业园区赞》开始到《鹧鸪天诗苑心得》,凡80首,从工、农、艺等方方面面,全面表现了潼关人民奋斗创业的开拓精神,读来让人鼓舞,给人激励。“日照红柿鸟歌扬,钢塔旋臂自由翔……机器轰轰车马兴,敢让僻壤惊四方……”(《孵化基地掠影》)寥寥几句诗,便生动描写出了潼关人民建设孵化基地的热火朝天的精神。“板舍风萧天渐凉,黄花遍地染秋霜。满枝红柿唧唧雀,倦影一群征地忙。”(《征地》其一)这既反映出潼关农业方面的欣欣向荣景象,也反映出由农入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枝红柿唧唧雀,倦影一群征地忙。”两句最佳,形神毕肖,惟妙惟肖。“漫步沙龙,水韵雅集如炽。上西楼,群贤毕至。抒诗心逸,诵词思尘世。浪击唐宋今朝始……”(《谢池春金城诗词沙龙贺》),描写出潼关诗词学会诗词家习诗弄词的热烈场面。
“南岭巍巍渭水沿,秦川八百起东端。”(《杨震颂》)《金城揽胜》凡136篇,涉及潼关的人文古迹、山河名胜、生态园林、文化旅游、饮食小吃、四季风光等。可谓大气包举,波澜壮阔。杨震,字伯起,号关西夫子,以清廉而名垂青史,为历代人们所崇敬。首篇诗人就以咏赞杨震为开篇,可谓匠心独运。“四知美誉中华颂,两袖清风越古关。”这是对杨震业绩的真实写照。“黄河如丝天际来”,这是李白对黄河的大写意,而李宏弟笔下的黄河,自然另有一番风光。“远眺中条上九天,云赐锦带卧秦端。长河惟见东方去,万壑隙中跃险关。”这把黄河位于群山万壑的地理形胜,生动地描写了出来,令人耳目一新。诗句气势宏伟,眼界开阔,想象瑰丽。潼关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在李宏弟笔下,红楼观、阿彪寺、寺角营、岳渎阁、鱼化屯、佛头山、月亮湖等等,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潼关古城的春夏秋冬充满了勃勃生意。春天“三月粉锦漫霞天,西子霓裳媚面惭。”夏天“又是洋槐花盛期,香飘九里美筵添。”秋天“堤头灰雀频啄,芦丛白鹭悠泊。垂钓渔翁满袋,千村富庶祥和。”冬天“原下关河灰素妙,冬曛重彩白衣俏。”诗人妙手绘丹青,把美丽的潼关四季风景,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出来,给我们美的享受。
当然,美丽的江山贵在人们的建设。“政通人和”篇即从这一方面入手,如《话雷锋》即从精神文明建设说起,“依法治国制度好,德治社会榜样贤。五十春秋年更倡,雷锋精神当永传。”《喜迎十八大》写到“……灵雀俏枝语,紫气弥秦东。四轮逐驱动,黎民乐其中……”表现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良好社会局面。《舌尖浪费当刹》写到“锄禾汗两行,劳苦耕耘忙。盘中餐粒粒,阡陌五谷旁。豪门酒肉臭,阔绰若平常。茅舍未果腹,三亿一载粮。舌尖糟践耻,节俭树新纲。传家弘瑰宝,风正华夏昌。”诗人以犀利的文笔直刺“豪门酒肉臭,茅舍未果腹”的社会现实,把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表现了诗人直面社会隐患的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当然,文艺是时代的尖兵,是时代的号角,诗人始终以敏锐的艺术触角为时代抒情,为时代鼓与呼。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身为文联主席的李宏弟,自然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他以一腔热情颂赞党的政策,“雨露金城整党风,四评五议再提升。学查论改目标在,永葆先纯梦远行。”在4月20日的芦山地震中,诗人写到“灾陷一方四海助,全民共御贯长虹。”凡56篇,篇篇皆关民情、政情,表现出时代的气息,民族的面貌。
当然,这是一部宏伟的诗著,除了以上三辑272首诗词外,还有“情志抒怀”127篇,“胜地撷迹”103篇,“诗友题赠”12篇,合起来洋洋大观514首,彰显了李宏弟勤奋耕耘诗坛、热爱古诗词的美好情怀。总之,这是一部反映潼关地域民风民俗民貌的文化精神产品,是一曲来自心中美好情愫咏唱出的古关风韵的动人乐章,让我们走近它,吟咏它,从中感受古关风韵的美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