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回忆陪父亲上粮(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回忆陪父亲上粮(散文)


作者:贾录会 布衣,41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1发表时间:2017-04-25 12:09:10

每个人一生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故事,无论是童年时代,还是人生重大转折时,也甭管它是苦涩的还是甜蜜的,都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题记
  
   前几天,整理旧书时,发现一本三十几年前的缴粮证,看着这本有些年头的缴粮证,我就想起随父亲上缴公粮的辛苦和伤感。上粮,是2006年以前的一个常用名词。上粮这件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只要问起40岁以上的农村人他们都知道上粮就是按照规定把自己种的粮食的一部分上交到国家粮仓,备战备荒,是农民种地纳税的一种方式,也叫缴“皇粮”。
   在农业社大集体时,上粮是全生产队的事情。我那时候还小也不知道上粮的辛酸,只觉得上粮可以到当时叫公社的街上去玩!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父亲又一次去上粮,我问父亲:“为什么要把我们种的麦子交给公家?”父亲用一种很权威的口气说:“种地要给国家交税,这缴皇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也就似懂非懂地觉得父亲说的对。
   镇原县屯字乡现在叫镇的一个偏僻但却很美丽的大山下是我家。出门抬头就是山,要想去赶个集买个生活用品,就必须得走一条崎岖绵延又长又陡的山路,那可是我们全村人唯一一条通向外面的生命之路。那几年可能是刚包产到户吧,农民种地的热情特别高,老天也很给力,风调雨顺,各种庄稼只要把种子撒入土里都能长得颗粒饱满。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父亲看着满山满洼的粮食大丰收,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梦想,看得出,老人的心里是快乐的,美滋滋的,多年来父母亲一直都为能多打粮食而在风来雨往中让岁月从指尖上流过。一来是为了我们能吃上白面馍馍,二来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乡里下的公购粮指标。因那几年粮食大丰收,粮所对收粮的要求相对也提高了,生产队队长开会让好好晾晒、同时拾掇的干干净净。
   我家劳力不多但却是个大家庭,属于典型的嘴多力少的那种家庭。父亲看着交粮这么费事,就提前在新麦刚上场时,把向阳的平地里最好的麦子另外打碾装袋封存,一直等到夏收完毕后才选一个风和日丽之日,一袋一袋搬出存放在窖洞里准备用来缴公粮的上等小麦。他顶着烈日看管着,不让鸡啄,用木锨一遍遍的翻着,那种认真劲就好象是在务弄什么宝贝似的。七月的太阳能把人烤出油来,我是最惧怕这种太阳的,可父亲却最喜欢这红日高照的天。粮食在父亲精心呵护下晒好了,父亲本来黑红的脸被晒得比非洲老人还非洲老人。现在每每闭上双眼想起,满脑子都是父亲在大太阳下晒麦子情景!这已经成为我记忆里永远的烙印。
   晒粮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至少要晒满四个大太阳天,直到把麦子晒得放在牙上一咬就断成两截,这一招也是缴公粮时工作人员讲解的,只要照这个标准去晾晒,十有八九可以被验上。但光晒干还不行,还得扬的干干净净,有时遇见天不给力,没风时还得用簸箕簸,这簸麦子的活当然是母亲或者是大嫂子的活,我和二哥就负责张口袋,抬装弄好了的袋子。要是赶上雷阵雨就有得忙的了,折腾一天下来累的我和二哥俩头一落枕就睡的死猪般什么都不知道。
   缴粮前几天,父亲就先把其它农活安排好,选一个天晴之日,把一头忠心耿耿的老黄牛半夜里用伴草(也就是加精料)喂得饱饱的。鸡叫头遍后,母亲就起床做好饭,吃罢饭,父亲和我们哥两把五六袋经过日晒风干的精品小麦搬上独轮车。我和二哥套好牛,这样,牛在前面拉,父亲双手紧握车把,肩膀上用一条宽皮带两头钩在车把上就上路了。我在前面背着母亲准备的干粮和一瓶水牵着牛带路。因为是坡路,我们一路牛拉人推的向塬上走去,那条又长又陡的山路有四华里多,别看只有四华里,那可是父亲推着装有300多斤小麦的独轮车用脚在丈量这条又陡又险的路啊!
   走到塬上后天才放亮,因我执意要陪父亲去街(gai)上,父亲只好让二哥牵牛回家,带着我和他一起去完上粮的任务。从塬上到粮站还要走十五里路,父亲就佝偻的身子, 在一抹晨曦的映照下像一架横陈于旷野的竖琴般推着独轮车向粮站进发,我在独轮车前面栓一根绳子拉着,为的是给父亲减轻负担能走快些。这300多斤重的推车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推着走一个多小时,步行十五里路也够呛,更别说父亲当时都己过了华甲之年了。汗珠在父亲那黝黑的脸上闪着光,老人咳嗽喘气声和独轮车行走发出的美妙音符共同奏响着季节里苍凉的民谣!看父亲很吃力的样子,我在前面使劲的拽绳子,绳子被我拽得紧紧的,肩膀也一阵阵酸痛。就这样父亲还没忘鼓励刚12岁的我好好念书,以后尽量别走他的老路,而我当时根本没心思听他的唠叨,只羡慕别人拉着满满一架子车麦子行走的是那么的轻快。两个钟头后到粮站,看见已有很多缴粮人在排队,父亲当时两只手因长时问握车把,都展不开了,大口的喘着粗气,筋疲力竭地坐在粮站院里喝干了一瓶水后不一会就睡着了。多年以后,我每回想起这件事,已为人父的我黯然神伤落泪。那段深处的记忆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父亲为了我们的长大真的太累了,这辈子,父亲就是我们的肩膀我们的拐杖一路伴随着我们弟兄前行!
   一会上班时间到了,上粮的人渐渐也多了,我赶紧叫醒父亲,大家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收粮官的放号。那天,我也目睹了粮站工作人员的牛皮模样,在交粮验收区,上粮的大叔大哥脸上堆着笑给他们递着香烟。说是香烟,只不过是三两角钱一包的山丹花,最好的也就是5角钱一包的小兰州,在当年确是最好的烟。他们接过去,看都不看一眼,往桌上一扔,就忙着验粮,上秤。村民们也并不太关心斤两或多少。他们只是期切地希望自己的粮食能合格,千万别让去返晒或过风车。递烟归递烟,粮还是要验的。粮站工作人员手里拿个铁杆杆,往粮袋子里一插,再抽出来一看,合格不合格结果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工作人员用手抓起几颗已晒得很干的麦粒,以变魔术的神手扔向口里。嘴巴一张一合,牙齿使力发出嘎嘣的声音,合格与否也就从声音中听出来了。我心里暗想:真牛啊!合格的高高兴兴地过称,开票。不合格的只能照“收粮官”吩咐,无可奈何地重新装车去院里寻找空地晾晒,有的则去过风车。父亲看见离到自己交上还有二十几个人,就给了我1块2角钱让我去街(gai)上吃一碗烩面。我拿着父亲给的钱后,没吃烩面,而是买了一本《骆宾基短篇小说集》花完了1元2角钱,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饿着肚子回到了粮站时看见父亲还在烈日下焦急地等待着。
   差不多到下午1点多总算轮到父亲这一拨了,父亲赶紧迎上去,含笑递上早就装在身上自己都舍不得抽的短兰州烟,也许是工作人员那天心情好,接过烟扔到桌子上,只是用铁杆杆插进去看了看,用牙咬了几颗后,就挥挥手说:“你的这几袋拿去过下风车,就可以了。”说完给父亲的叫号单上盖下过风车的红印,父亲二话没说赶紧和我重新把300多斤小麦过了风车,总算老天有眼,我们的粮全部交妥。
   交完粮拿着单子的父亲长长他叹了口气,这一声长长的叹息声,可能是这一天的紧张劳累,也许是完成这件事的一种放松。反正那天父亲心情不错,推着独轮车又和我上街(gai)道上买了好多家里急用的煤油、火柴等还给母亲买了胃舒片,最后又给他的两个小孙子买了二十棵洋糖,我们推着好心情和一车子的收获往家赶去。而此时的我肚子也饿得咕咕叫,我摸着用烩面钱买的小说没敢向父亲说自己饿,只能忍着饿向家走着,心里想:“我以后要接过父亲交公粮的接力棒么?我是不是也要这样周而复始几十年么?”我不敢再往下想,早上随父亲上粮时的新奇和热情随着口干舌躁、又累又乏突然之间荡然无存,我心里对上粮和能去街上看新鲜一点儿兴致也没了,这才突然觉得父亲让我好好念书将来能成为公家人的唠叨是对的。
   事物的发展让人始料未及,1985年的春节刚过完不久,父亲就去了另一个没有农业税也不用上粮的世界。从此,上粮这项折磨人的义务就由大嫂带着二哥去完成,上初中的我也辍学去了青海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种过地上过粮,可是每一次回家路过屯字粮库时我都会记起陪父亲的那次上粮,分明看到了父亲在收粮人的呦三呵四声中给他们递烟时的辛酸。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一项决定,取消了沿袭数千年的农业税,种地不仅不用上粮,还有粮食补贴,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所有的农村人才真正摆脱了上粮这项苦差事。迟来的好消息没能让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赶上,不能不说是我们永远的遗憾!在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的同时,二哥和我在父亲的坟头,用三柱香告慰着辛苦一生的父亲!
   行文至此,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童年陪父亲上粮的酸甜苦辣,虽然带着泪但却成了我一生温馨的回忆,也让我学会了感恩,更让我有了和思念的长相厮守,这对我来说莫不是一种安慰与馈赠 ……

共 3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粮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至今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父亲是个勤谨的人,会精心准备好公粮,这一切都存于心中。从晒到送,每一步都仔仔细细。收拾好的小麦经过长途跋涉送到粮站。随着送粮的步子,懂了父亲辛苦劳做的艰难,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回忆是苦涩的,却又难以抹去,学会用一颗感恩心来回馈,一切都会存于记忆处。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26 08:43:52
  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只要问起40岁以上的农村人他们都知道上粮就是把交农业税称为"上粮",也叫缴"皇粮"。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1 楼        文友:贾录会        2017-04-28 19:45:02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叶雨        2017-04-26 17:56:09
  这篇散文写得很生动也很形象,我经历过上粮的日子,也亲眼见过那排着长队交公粮的情景,看到此文,触景生情,那个年代是值得一辈子怀念和回忆的日子,父母的辛苦和勤劳以及他们的思想觉悟,是儿女们终身的榜样。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贾录会        2017-04-28 19:45:57
  谢谢叶姐 这对我来说莫不是一种安慰与馈赠 ……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