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中医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中医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0发表时间:2017-04-26 11:06:53


   杏林才能开口哇哇,父亲就教他背《汤头歌》。杏林也不知晓这些。还只道父亲教他学说话。杏林也只跟着呀呀。反正是鹦鹉学舌了。至于都是些么意思,杏林个小伢,哪晓这些?
   杏林长到四岁,一部《汤头歌》,杏林已能背下一半了。
   杏林长到六岁,《汤头歌》已能从头至尾背下来了。
   至于都是些么意思,杏林还是不知晓了。
   杏林此时,也开始去上学了。
   杏林放学回家,做完作业,父亲也没让杏林出去玩耍。父亲又一字一句教杏林背诵《黄帝内经》。杏林嘴里跟着,眼睛却瞅着屋外。看夕阳染红枝头,观麻雀逗闹,瞧公鸡嘻戏,杏林性起,竟不由自主地笑了。这一笑,自然也分神了。父亲的话语,自然也没接上去了。一时,竟冷场了。杏林的心神,都专注屋外去了。又哪能顾及屋内的这些?
   父亲初始也没在意。还在一句一句往下传。传到纵情处,父亲放下书本,背负双手,在屋内踱步。双眼闭合,作一副陶醉状。等听到格格声,父亲才猛然省悟。才睁开双眼。才看见杏林那副傻样儿了。父亲猛咳一声,惊醒了杏林。也惊飞了屋外的一切。杏林望着,心里竟有了不舍。杏林不禁恼怒地看向父亲。父亲正双眼圆瞪,看着杏林。杏林一缩脖子,又开始专心背诵起来了。
   父亲见了,满意地点点头,又继续下去了。
   杏林读初中,一本《黄帝内经》,早装进肚子里了。
   这时的杏林,也有自觉性了。也不要父亲督促了。按着父亲划定的书本,一本一本往下去读去背了。
   父亲见了,自是高兴。却也还是不忘监督。仿佛只有这样,父亲才觉得心安了。
   其实,杏林的父亲,也不是个么中医大家。充其量也就是个中医爱好者罢了。父亲也没坐诊。只是业余偶与人诊治一二。却也能手到病除。也不是父亲不想挂牌坐诊,实则父亲没那个精力。杏林的父亲还是大队支书哩。能督促杏林,实则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了。父亲每每教授完杏林,晚上,还要补上白天落下的工作了。
   若问杏林的父亲为何要杏林学习中医?实则杏林的父亲是在补过呀。
   原来,杏林的祖父,曾也是一家中医大能。
   不然,熊家又哪来这多医学书籍?
   杏林祖父的医术,不说能医死人,肉白骨。却也能从阎王小鬼手中抢回一条命,倒也绰绰有余了。
   只是,杏林的父亲无心此道,才使熊家医术没落了。
   每每回想起此节,父亲才觉有愧。才把希望寄托在杏林身上了。
   说起来,杏林一名,还是杏林祖父在世时取下的呢。
   祖父取这名,自然是要杏林发扬中医了。
   可见,老人家也把期望,寄托在杏林身上了。
   只可惜,祖父没能看到这一日,就驾鹤西遊了。
   杏林初中毕业,就不想继续了。
   父亲问他何意?
   杏林笑笑,答道,那太浪费了。我想专心。
   父亲一想,也是。遂同意了。
   父亲也没让杏林在家只习理论。父亲远送杏林,去一亲戚家,学习去了。
   亲戚姓秦。专司此道。正挂牌问诊哩。亲戚的一手针灸了得。再辅以艾蒿薰烤,自是药到病除。当然,这也是亲戚的一大秘术。轻易不会外传了。不然,后人岂不要饿肚皮了?
   唉,这也就是中医的狭隘了。
   杏林去后,自是如鱼得水了。
   三年已过,亲戚要遣杏林回家。还说杏林也可单独坐堂问诊了。可杏林却并未自喜。反而一再哀求,说还想学习。又怕亲戚不肯,又搬去父亲。父子二人连番哀求,亲戚才首肯了。还说,不限时日,随杏林自己定夺了。
   这一呆,又是两年。
   五年的光阴逝去,杏林已成一方小郎中了。望闻问切,也是象模象样了。
   杏林自是雄心壮志,大有恢复先祖昔日荣光之气慨了。
   只可惜,时运不济。杏林诊所开业还不满一月,就有人来阻止了。理由是无证经营。要与取缔。倘不是因杏林父亲是书记,还要带人走哩。
   杏林无法,只得关门去办证了。
   诸番奔走,相关证件倒是办理齐全了。
   杏林也已精疲力竭了。但唯有一证实难办下。那就是杏林个人的医师资格证了。
   杏林只有耐心等待了。
   年底,杏林参加考试了。内容自是中医了。
   一月过去,结果自是出来了。杏林也得到了医师资格证。只是,杏林拿到证书,却又一脸的苦笑。
   原来,那并非中医证。而是西医证。
   问及原因,说是你还年轻。改学还来得及。中医,就让给老人了。
   杏林回家,自是大哭。
   父亲问及。
   杏林拿出那本证书。
   父亲见了,愣住了。
   杏林哭喊着说,可我学的是中医,中医啊!擦去脸上的眼泪,杏林又说,我们的中医,真的就这么没得尊严?!
   父亲听了,口中不停地念叨,中医,中医……

共 18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全文甚是气愤,我们中医博大精深,竟然连相关证件都没有部门颁发,倒是西医,在中国成为了王牌。中医医术是中国的瑰宝啊,医学资格证应该首先盖上中医的标识,崇洋媚外的有点离谱了。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说的就是中西医比赛救治病人的故事,最后,中医针灸医治好了一群高级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应该重视的东西,杏林的父亲遗失了,却懂得让杏林重新拾起来,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国家的瑰宝以及爱国精神给发扬起来呢?一篇寓意深刻的好文!推荐阅读!【编辑:雪里红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里红梅        2017-04-26 11:14:24
  一个很好的故事,杏林,是医学界,中医,是中国几千年代代相传,无数人亲身尝试过医学瑰宝,我们应该重视它,不要因为有了西医,就抛弃了自己的根。问好老师!红梅只能理解到这些。现在中国的中医是有点冷场,应该引起注意。
我把心语诉诸于文字,留下我在这个世界的足迹。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4-26 11:23:15
  感谢!写手也只能如此了!
   中医,要想再雄起,除了政策层面外,中医自身也要自省。也就是古籍难懂的原因了!问好,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