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腹地

精品 腹地 ——写在《乡土文学》创刊三十年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35.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2发表时间:2017-04-26 19:25:15
摘要:“乡土”让我通晓了文学的根本,视野从“乡土”中拓宽,即便各类门派争奇斗艳,但“乡土”永远是迎风挺立的一面旗帜。因此,我与“乡土文学”是永恒的母女关系,骨肉难分直到永远……

借用“腹地”二字来表达我与《乡土文学》的感情和关系再恰当不过。“腹地”顾名思义是孕育生命之地,能够孕育生命的唯有母亲!因此也是圣洁之地。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借凭母亲的宽厚、包容、耐心,倾尽心血,供足营养哺育子女,这就是母亲的情怀。于是在“母亲”的三十年诞生日,我的思绪如同时光倒车,带着我重新回头观赏各种风景,各种路标,各种歌哭,心情难以平静……
   因此,我决定给“母亲”写一封信以表衷肠----
   首先向您致敬!我的文学母亲——《乡土文学》。
   直至2014年是您三十年的诞生日,我们结为母女关系,相依为命也持续了三十年,可“母亲”的容颜不断年轻,女儿的容颜却不断衰老。从中我感知道永恒与无常的实证。所幸,女儿风华已去情谊依存,时间并未抹去我与“母亲”血肉相连的情结。所以我向母亲汇报三十年的文学活动,其中在编创中的甘苦歌哭,心灵的挣扎,从而演奏出半生的长歌!
   首先,女儿向母亲表示歉意,最初的时候,只有您知道女儿并不是个最强壮的孩子,哺育起来最费周折,因为从小缺少食资,导致成为一代知识贫血的患者群之一,从您的腹中诞生时其实一脸菜色,但您没有因女儿失血难养而抛弃,却是紧紧地拥抱在怀中,从呀呀学语到独自行走,您始终牵着我的手。因为您通晓不断填充知识,契而不舍的精神,也是通向文学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您的目光温厚、贤良,几经允我行走在您的肌理中步履蹒跚地追求遥远的梦想,不惜余力地给予鼓掌和喝彩,哪怕有一点点华彩都要珍存在心以示鼓励!没有您的期待,没有您的包容和仁爱,就没有今天的我。
   最难忘的是上世纪80年代,既是社会演进中标志性的年代,也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年代。据说当时抓一把石籽扔出去十块,砸倒九个是文学青年,这九个里面我是其中之一,但我绝非是应景的冲动,也非弄潮一族,而是生命诉求的需要。或许您恰恰看准的就是这种孜孜以求的忠诚,才对女儿有非同寻常的怜惜?
   那是1982年的夏天,我从一个小城以解决夫妻两地生活落脚到榆次这个城市,那会儿这座城市景象是:市内一条街、公园一只猴、交通一岗楼的气象,人口不像现在这么密集,汽车寥寥可数。可我已觉得自己像一粒沙掉进了大海里,孤单,迷茫,无所适存。就因为这种不安的情绪总想寻找诉说,寻找一个谈话的对象,于是才找到文学这个大使帮我排遣寂寞。
   我记得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叫《花王》,以此接触的第一个编辑叫张廷秀(已故),那时候还是《乡土文学》的前身叫《晋中文艺》,听说晋中文联办的这个刊物,在全省也很有地位。经人指引我战战兢兢开始了文学活动。个把月后,我在百货大楼站柜台,一个方脸,肤色有点像高原红的汉子前来造访,态度十分和蔼,介绍说他是《晋中文艺》的小说编辑,叫张廷秀。他说我的那篇小说《花王》写得有些文学功底(我脸一红,心有悸动,哪有功底啊,纯属瞎子摸象),但需要修改,然后给我提出几个修改意见写在稿子上,要我修改之后送到文联。
   张廷秀先生,原是平定县一个村庄的生产队长,因为小说写得好,晋中文联的第一代文联主席彦颖老前辈,即刻跟踪追迹,从一个村庄招来当了文学编辑。而我就是张廷秀先生发现的一棵文学苗子,以此成为《晋中文艺》重点关注对象。在这儿我迈出了第一步,我舍弃一切奔向它,融入其中。从此跋涉、追赶、探寻,开始了一生的马拉松运动。文学到底是什么?它是驱遣心灵的寂寞,陪我谈话的对象吗?或者是表达我浑然苍茫的感觉世界?都是,又都不是。
   其实一个人的梦想深藏于心,需要一些精微的神秘和无所不在的细节来引导。因为对知识的向往,我为张廷秀先生的造访心跳不已,脸因激动而一阵阵翻红,心潮自然是翻江倒海。文学之门突然向我敞开,就像丑小鸭快要变成白天鹅一样乐不可支,以为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作家,那是多么神圣的称号。这个浑然不清的感觉深藏于心,连夜晚的梦也是欢乐的。
   修改稿件的事总不能如人所愿,此后,张廷秀先生再次登门指点,他不会骑车,徒步找到我的住处促膝长谈,鼓励我多读书,勤练笔,一步登天不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定有成就。经过数次修改,《花王》发表在《晋中文艺》,我自豪地觉得自己就是个作家了。虽然这种感觉幼稚可笑,但回想起来,这种幼稚和盲目曾经有过持久的幸福。幸福有时不是获得盛名和高位,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的资源恰恰来自于盲目和幼稚,它是人性中的天真与天籁。直至今天,我依然怀念那个时候的感觉,在我眼前是长长的坦途,带着金色的理想一步步实现,前面定是鲜花掌声。我的文学童年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来自于晋中文学前辈们心灵的正直,品质的贤良,对职业的纯粹。他们爱才如子,只要有一点点希望,绝不会把谁弃之门外,反而是倾尽心血,关注、跟踪、施肥、浇水,因此,对于文学我永不敢怠慢,这种品质驱策我一直走在文学朝圣的路上。
   在此我特别真诚地追念已故的张廷秀先生,并向全体老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母亲:《花王》是我整个文学延生的根,受之滴水恩,当以涌泉报。从您的腹地诞生,牵着您的手一路蹒跚行,行影相随不弃不离!
   1993年我有幸回到您的身边,成为我一生安身立命之处。您哺育了我,我侍奉着您。18年的编辑生涯,每每抚摸“乡土”总能感知“文学”的根柢,万丈塔峰始于脚下,脚踏实地才有底气。编辑的时候我仰望塔顶,希望能从您的肌理中走出能攀上塔顶的作家;创作的时候我目视塔底,没有坚实的底,即不会有高岸的顶。或许在俗眼里,金字塔是级别的高度,而在灵眼里,金字塔是品别的纬度。于是,无论是编辑还是创作,我都希望塔体中渗透着灵魂的光彩,精神的纯度。无论时代混进了多少杂质,女儿都矢志追求其中的纯然,哪怕永远微为塔底下的一粒沙砾,都不抛弃最初的设想。文学是一个过程,没有终局,在我看来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苦乐尽在其中,但内心的坦然、忠诚、孜孜以求就是对文学最大的尊重。
   亲爱的母亲:走过三十年路程,才知文学之路没有坦途,它甚至比任何一条路更为艰辛。从您的腹地诞生后,一度像一匹欢马犊跳的小马驹。无知的女儿哪知成长的过程竟是如此漫长,保持纯然的心灵又是如此艰辛。我深知,如果女儿带着您的体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您一定会带着微笑,为女儿施行隆重的注目礼,并为女儿骄傲。可是,亲爱的母亲,请原惊女儿吮吸了您的乳汁却并没有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理想已成灭失的泡沫,热衷于成为作家,却越来越羞于精神和品质,还不足以拥有这个称号。峰回路转之后才深知,任何一个行当都有成功之说,唯独文学不敢忘谈成功。所谓的参天大树,女儿有了新的感知,如果盛名和勋章必须移志损节,女儿实在是望而生畏。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心灵革命,打碎重整,背起行囊,远离喧嚣,低头写字,抬头做人,年年月月坐在书房,坐成了一座寺庙,没有人了解女儿的心志,也无需谁来喝彩,我写是因为我爱。善与美有时是需要独守的,这是一个沉静无声的世界,拒绝争吵,享受安谧。燃一柱檀香,望着青烟袅娜,独自陶醉恬淡,独自享受真实。一个人因爱而痴,也就找到了自己的途径,穿越了激烈之路,烧掉了愤懑,才有了痴情。只要爱的真挚,迷了心窍就有了境界!什么都看透了,其实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得更加从容,淡定。
   曾有这样一句名言:“真正可怕的不是高峰而是陡坡。”
   也许女儿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高峰,但安之若素,坚守本真,有发现就有创造。只要不畏陡坡,一路上定能领略精彩的风景。或许这就是文学的本质?有谁敢或者愿意在陡坡上长久的逗留?那是充满了绝望、迷惘、痛苦、孤独、寂寞、苦闷的窘迫,一文不名时要遭受世俗的歧视、嘲讽、冷落。默默修行,坚守文学尊严的人,往往又会遭到质疑。因此,要么另辟蹊径,要么从陡坡中落下来。在陡坡上矢志不渝者,非有钢铁般的意志不可胜任。
   我谨向母亲汇报的是,女儿仍在陡坡上行走,既无人挽留,也无人催促,如此,时空在这里空阔了,市声在这里宁静了,女儿就像是入了玄门,忘情地独自攀登,因有了您的根须,这种攀登就是一种磨练,一种经历,一种体悟。风霜洗去了轻薄的热情,留下了冷静和清醒。虽然三十年码字300余万,但这不足以成为功傲,它仅仅证明女儿没有中断行走。风雨依然在前,尘衣必须脱下。女儿倾心写下这一片“稚拙”,与俗眼无关,是为您---“乡土”的她和他倾情书写的!因为深切的爱,我恭呈与您了。亲爱的母亲:面对您,一切个人目标都是渺小的、卑微的、苍白无力的!经不起内省、经不起推敲的。为了女儿的精神成长,愿您冥冥中的手继续为我开启智门,让诚实朴素的品质永远不要离开我,让勇敢和正直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让“乡土”的情怀一点一点增加着女儿的厚度,筑高女儿的精神气质,扩张着女儿的情怀。在浊世中努力保持清醒,在文学朝圣途中力求保养真心,“乡土”让我通晓了文学的根本,视野从“乡土”中拓宽,即便各类门派争奇斗艳,但“乡土”永远是迎风挺立的一面旗帜。因此,我与“乡土文学”是永恒的母女关系,骨肉难分直到永远……

共 36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当年引领作者走上写作之路的杂志称之为母亲,向母亲讲述着作者的文学创作之路。文章重点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第一篇在杂志上发表的小说,这篇小说得到了张廷秀先生的悉心指点;二是作者三十年来的文学创作经历,写出了作者对文学的爱,对文学的执着。这些都来自于作者的母亲——这本让作者难忘的文学杂志。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情怀。【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27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4-26 20:51:06
  一个人走上文学之路,总是受着一些影响的。作者讲述了带给作者影响的人,带给作者影响的刊物。这些影响,让作者几十年来对文学不离不弃。文章写出了作者的感激之情。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04-27 23:21:09
  任何一个人一生都有若干需要感念的情结,《乡士文学》的确如母亲般孕育了我。感谢推荐!编安!!!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4-27 17:03:34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04-27 23:21:50
  谢谢鼓励!握手!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27 17:18:07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04-27 23:22:22
  定当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