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墙内丹桂墙外香,时代女性美名扬(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墙内丹桂墙外香,时代女性美名扬(赏析) ——浅析叶雨绝品小说《桂花》


作者:逝者如斯 探花,15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9发表时间:2017-05-03 21:21:35

首先感谢我们秋月菊韵社团的社长叶雨女士,她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早在2013年3月为读者写出了一篇优秀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桂花》。我对这篇作品是非常赞赏的,简直爱不释手,读了还想读,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写作上的技巧。作为叶雨早期的作品,获得绝品荣誉实在是实至名归。在此我要感谢江山绝品组的各位领导慧眼识珠,更加感谢当时的责任编辑钟声老师的辛苦付出。
   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贾平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又说过:“文学书写的是记忆的生活。痛感在选材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这种具有痛感的题材,就需要你十分关注你所处的社会,了解它,深究它。写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交契之处,才是好故事。”
   围绕以上两段话,如斯斗胆开始浅析叶雨社长的绝品小说《桂花》。以下言论中难免会错漏百出、贻笑大方,还请江山各位老师不吝指正,更请作者叶雨社长海涵。
  
   一、小说的自觉意识
   先来谈谈作者的自觉意识。
   聪明的作者,总是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下笔。作者叶雨当年就有过下乡扶贫的生活经历。或许,小说《桂花》中的人物和故事,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有其原型,作者紧紧地抓住了它,并且像贾平凹说的那样,是很好地选择了一个疼痛点——女人的贞洁问题。这种具有痛感的农村题材,必然产生更多的思想斗争,所以是最佳的首选素材。
   再来谈谈作品中主人公的自觉意识。桂花,是一个有丈夫的女人,在丈夫没有性能力,她守活寡的情势下,没有一味地消极等待,安于现实,而是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与村书记刘山映之间的第一次红杏出墙,是她主动的。但她始终没有抛弃自己的丈夫,一直对他悉心照顾十多年,直至他因病终老。这是一种做人的自觉意识,更是一种女性善良的人性光辉。
   桂花的丈夫老蔫,常年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不管他知不知道老婆桂花和村书记刘山映的关系,他都装聋作哑,毫无半点怨言,相反,他对桂花心存感激。这,也是一种自觉意识。
   刘山映,村书记兼村长,大权在握。为了达到某种利益,村里的大闺女和小媳妇自愿陪他睡觉。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不好色!但是,刘山映从来不主动去要求或逼迫女性,相反的,他只是被动地享受着送上门来的一次又一次的艳福。这,又是一种自觉意识。
   所有的三个人物,为何存在相似的自觉意识?只源于一个字:善。因为,作者所写的,是农村,不是充满欺骗和谎言的城市,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商业战场。这种善的立意,决定了小说充满仁爱、包容和奉献的主题,从而带给了读者一个温暖、温馨、温情的感观世界。
  
   二、小说的思想性
   毋容置疑,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什么是小说的思想性?除了从阅读中寻找答案之外,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记得中学读鲁讯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解说,《阿Q正传》一是画出了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到国民长期因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愚昧,国民需要从此惊醒;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桂花》这篇小说的思想性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1、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女强人的觉醒意识在加强。桂花除了照顾丈夫,还要家里家务、田地农活,样样精通,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成为了农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2、禁锢中国妇女几千年的贞操观念,已经开始松动或瓦解。桂花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她一直处于幸福与痛苦的挣扎边缘,一直有着复杂的思想斗争,但可喜的是,她终于跨出了那一步。她和刘山映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纯肉体的关系之上,而是心中埋藏着对这个男人的又敬又爱,况且刘山映是失偶的单身男人,桂花的出现,并没有破坏别人的家庭。
   3、善良、理解、孝道和邻里和睦,是中国农村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这点,从桂花的身上,从老蔫的身上,还有从村书记刘山映在村里的种种作为,让读者看到了农民身上淳朴的品质和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农村的希望之光。
   4、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农村的面貌(包含农民的精神面貌)已换然一新。在村书记刘山映眼里,如果桂花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他至多只是与她有肉体关系,最后根本不会选择和她结合,娶她做老婆。
   5、喜剧式的大团圆结局,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本篇小说中,结尾写了桂花与刘山映的顺利结合,还生下一个女儿。这样写的好处是,使作品的主题更加贴近我们所处的一个最好的时代,党中央新的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步伐,将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给广大农民带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和最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三、小说的文学性
   记得有人说过,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暧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文学性存在于话语的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理论知识、从未受到过专门写作培训的门外汉来说,我讲不好理论上的东西。我只能结合小说本身,简单地谈三点:
   首先,是小说中道具用得非常好。
   在作品中,作者至少用了三个道具:凳子、梯子和墙。我是这样解读它们的:
   1、凳子的高度,代表着桂花思想意识的高度。凳子是桂花家的,没有凳子,桂花无从攀墙。因为,桂花不可能从地面出发,那样高度不够。有了凳子,其实是桂花有了思想意识——要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不怕背上“红杏出墙”的骂名。如文中有关写凳子的文字:
   “透过屋子里昏暗的灯光,围墙下面那只板凳隐约可见,它像一位忠实的士兵,经常在夜晚护送着桂花出墙。”
   “她熟练地登上了板凳,一只腿轻盈地迈上了墙头,另一只腿也跟着上去了,然后蹲了下来,顺着隔壁的梯子进到村支书家的院子里。”
   “今晚她不想翻墙过去了,就想在这板凳上坐坐,缕缕心事。八年了,这只板凳不知道送她多少次,她不知道是该感激这只板凳呢?还是该憎恶它呢?”
   2、梯子的高度,既是代表桂花胆识和胸襟的高度,又是代表刘山映在桂花心目中的高度。梯子是书记刘山映家的。如果生活中,墙的另一面没有梯子,桂花翻墙而下,就会摔跤。如果桂花不看重刘山映的人品,对他没有产生爱慕之意,她就不可能做出翻墙的行为。
   3、墙,既是现实中的墙,同时又是桂花心中的一面墙。她为自己的出轨行为背上道德的枷锁,如一面墙树在心中。如文中写道:
   “望着熟睡的老公,桂花思绪万千。她对自己的出墙一直很愧疚,超出了她坚守的道德底线。”
   这面墙的高度,在桂花心中,远远比现实中的墙的高度更高,更难以攀越。但是,桂花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她克服了胆怯与软弱,她成功了。正是因为她翻越了这面“贞洁之墙”,所以,才能翻越后面另一面“勤劳致富之墙”。
   这两者,看似不关联,其实,顺着桂花的心路历程去研究,我发现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前者是铺垫,后者是必然。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更好地利用“墙”这面道具,来表达了一种彻底解放思想的大团圆:生活中阻隔两家人的那面墙拆除了,两家并一家,也即意味着桂花心中多年来的那堵墙,正式宣告轰然倒塌。
   其次,是看似闲笔的小场景的巧妙运用:村子中央的小型超市。
   “那里每天能聚集着很多老人和一些好吃懒做的闲人,于是超市门前就成了村子里新闻的传播点。”
   “村子超市的新闻传播点,不只是传播小道消息,也传播好的消息,从那里可以听到村民对刘山映的肯定,他这个书记当的是响当当硬梆梆的。”
   小说中,主要的环境是桂花的家和刘山映的家。如果说,对桂花家中的叙述是正叙的话,那么,写小超市里的“闲言”就是补叙,是从侧面衬映或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绝妙之笔。
   再次,是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的意象性。
   桂花,丹桂飘香,以花为名,本身就是一种褒义赞美之意。
   老蔫,光听这名字,读者就能想象这个男人一定是不健康的。桂花结婚五年,没有孩子,这说明老蔫在生理上有缺陷。另外,他常年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刘山映,人送外号“刘三硬”,并不全是刘山映的谐音,还有更深的寓意在其中。一是身体好(一开始能和多个女人周旋);二是作风手腕硬,在村里有绝对的权威性。
   这三个名字的意象性,不仅加深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而且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
  
   四、小说的艺术性
   确切地说,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就像一件衣裳,既需要流行悦目的款式,又需要货真价实的材质。所以,离开了艺术性,小说的文学性也就无从体现。在《桂花》这篇小说中,我只简单地列举一下主要的八点写作特色:
   1、倒叙、顺叙、正叙、补叙、平叙与插叙并行。作者开篇采用倒叙的方法,从桂花的回忆开始入笔。
   2、故事情节由两条线并行,一是情感性,二是劳动致富线。在详略处理上,情感线的笔墨要重些,贯串于小说的始终。同时,情感线的发展,又为致富线作了很好的铺垫。
   3、简洁的环境描写,能很好地衬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夜深了,天上的繁星眨着无数只银灿的小眼睛,但它们却看不透人间的风花雪月。农家小院安静地掉一根针都能听到声音,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夏日的北方,天气闷热,农村老式的房子通风透光差,人们夏天都喜欢来外面乘凉。各自坐在自家门前院内,或打个地铺,铺上凉席;或弄个活动小床,躺着休息。”
   “北方的春天来的总是太迟,虽然大棚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但这外面还是春寒料峭。一阵风吹来,让刘山映打了个寒战……”
   4、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
   “他想起了桂花,这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想起了他们第一次那场“意外”,他笑了,笑得是那么抒怀。他觉得桂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收获。如果说他为了村子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那么桂花就还给了他多少快乐幸福。他一生为之骄傲的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桂花。”(刘山映)
   “桂花切着肉馅,想起了昨晚的那次“意外”,心里扑腾扑腾地跳了不停,浑身又开始燥热起来,她喘着粗气,想让自己安静下来,可是一想那情景,她就无法控制自己。别再去了,做一个好女人吧,她又开始做起了思想斗争。一边是欲望的诱惑,一边是道德的约束,使她进退两难,无从选择。”(桂花)
   5、小说的语言乡土气息浓郁,尤其是人物对话,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瞎说,你都是有媳妇的人了,干嘛还要你妈照顾,再说,婆婆那么大年纪了,还要照顾你爸爸,哪里能照顾你。别说拖累的话,这都是命,我认了,你好好地养着,别生病就行。”(桂花语)
   “桂花啊,我真是拖累你了,这些年,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你多忙碌,回家给我做饭不说,还每天给我擦身子翻身,多么不容易啊。更可贵的是你有病上火都要坚持伺候我,我实在是过意不去啊,我祖上积了八倍德了,能找到你这样的好媳妇。”(老蔫语)
   “人家文化人啊,就是知道的多,县委书记的秘书啊!这次县委书记带的是10个重点村的支部书记,他秘书和几个镇长陪同。他那个秘书啊,那叫精明,一路上不离书记的左右,吃饭的时候讲起黄段子来却是一套一套的。别看县委书记平时那么威严,带着我们出去参观了非常和气和大家有说有笑的,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刘山映语)
   6、激情场景的描写,浅尝辄止,度的把握非常到位。
   “……回味着隔壁传出的声音,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翻来覆去睡不着。”
   ”……有点羞涩却很配合,尽管喘着粗气但始终没有出一点声音,她有点羞愧,但却很享受……”
   7、作者不仅写了桂花农村的小环境,而且借刘山映之口,写了“华西村”的大环境。这样的处理,是让小说贴紧这个时代。
   8、作者对每一章节的处理,既能上下联系,又能独立,如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可以单独放影。这是十分考验作者的起承转接的能力。作者善于在不经意间,用一句简短的话,就将情节推向了下一环节,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在他决定退下来休息的时候,过去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浮现在他的脑海。”
   “他回味着,思绪万千。他想起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日子。”
   “桂花怎么也睡不着,她想了很多,很多……”
   五、小说的不足之处
   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指出小说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话,我个人认为,作者对老蔫的心理矛盾的描写,笔墨还可适当加重一些。因为,作为任何一个男人,即使自己性无能,也绝不会容忍女人给自己带“绿帽子”。这是当今社会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也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仍然存在的大男子主义的作风。作者是一名女性,对此可能理会得并不深刻。如果小说中,写出老蔫抗争了,最后因感恩桂花对他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又认命了,就会增加人物性格发展的多重性与可信度。此乃如斯的一孔之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如斯的评析到此结束,再一次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共 50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小说<桂花>的自觉意识谈起,逐步深入小说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不足之处,从各方面剖析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环境,心理活动的种种分析,充分把握了文章的脉络,能体会到作者对于小说的深刻理解,透彻地深入内核,是一篇很好的赏析文章,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05-03 21:23:39
  感谢如斯赐稿菊韵,问好春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05-04 07:23:37
  问好紫薇!辛苦了!
2 楼        文友:叶雨        2017-05-03 23:21:40
  如斯的赏析写的真好,远远超过我的原作。分析的透彻,以后得向你学习。赏析课的稿子只在文集留存,不申报精品的,抱歉啊!这是规定。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05-04 07:24:44
  嗯,只作存档,不在意精品与否。
3 楼        文友:天水一江        2017-05-04 15:20:56
  拜读学习了!
   文章赏析需要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剖析,这是颇见功力的一件事,如斯老师做到了,阅后再看原文,然后再看赏析,呵,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05-06 07:31:23
  多谢天水一江老师支持!敬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