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车师西门伫献捷

精品 车师西门伫献捷 ——抄岑参边塞诗作有感


作者:透过水草看日光 白丁,2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97发表时间:2017-05-05 20:14:25
摘要:在新疆生活工作,抄诵岑参边塞诗作,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司空见惯的风光,在他的诗作中透出苍莽雄壮的气韵;他笔下歌颂的边塞将士,富有不畏艰难、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此二者相互交融,雄浑豪壮,读来如观战旗猎猎,如闻战鼓隆隆,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其时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

车师西门伫献捷 在新疆生活工作,抄诵岑参边塞诗作,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司空见惯的风光,在他的诗作中透出苍莽雄壮的气韵;他笔下歌颂的边塞将士,富有不畏艰难、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此二者相互交融,雄浑豪壮,读来如观战旗猎猎,如闻战鼓隆隆,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其时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岑参诗作体现的境界,不啻为一种精神上的食粮。
   岑参生于盛唐,与高适并称“高岑”,被认为是边塞诗派中成就最为杰出者之一。唐朝进入了中国封建历史的鼎盛时期,在经营治理西域上采取积极政策,设置沙州、西州、伊州(分别在今甘肃敦煌、新疆哈密、吐鲁番),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州县制,同时设置北庭(治所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安西(治所位于今新疆库车县)两个都护府,总揽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保卫唐朝西部边疆的安全。岑参两度出塞,担任军队首领的幕僚官员,前后在西域生活六年,对边塞苍莽壮阔的风光、将士征战之苦和万丈豪情体会深切,他的边塞诗作描写意象奇异而真切、抒发情感浓烈而真挚。
   唐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岑参第一次出塞,赴安西任节度使高仙芝的幕掌书记。途中经过蒲昌(位于今新疆鄯善县),诗人看到横亘眼前的火焰山奇景壮丽,写下了《经火山》: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
   “火山”即今天我们说的火焰山,它自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至鄯善县以南,山岩赭红,气候干热。火焰山胜金口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要道,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军事检查机构,名为赤亭守捉,后文引岑参诗作中称为“赤亭道口”。这首诗中,诗人言“始见”火焰山,隐约透出唐朝治理下的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军使商旅频繁往来,通过他们的传言,“火山”早已为诗人所知。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诗人亲临火焰山后写下的诗篇,描述了火焰山热气直透云霄的壮景,道出严冬时节来到此地,人和马都热汗淋漓的情状,发出“孰知造化功”的感叹。岑参作诗善于刻画奇特变化景色,边塞的奇特景观,在他的笔下被描绘得奇丽无比,引人入胜。读他对火焰山的描写,勾起了火焰山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不由得生发出“壮哉大美新疆”的自豪感。
   继续西行至银山碛,即今天新疆托克逊县库米什往西一直延续不断的沙漠,诗人又留诗传诵。其中有两首,读起来让人觉得回味无穷,一首是《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另一首是《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诗作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景象,是沙漠与天际相接,放眼望去杳无人烟。在如此阔大寂寥的沙漠中行军,似乎能够走到天边,苍天也显得比别处更加低沉。此时诗人已经离家两月,仍在茫无边际的沙海行军。他也曾彷徨,不知入夜时在哪里安营扎寨,却依然坚持乐观豪迈的气概。他在诗作中坚信,即使此行是走到地的尽头,还有天的尽头仍在前方;到达了目的地安西,还能继续西行。这两首诗的叙事写景中,寄寓着诗人内心细微的心理活动,耐人寻味、真切感人。
   古人论诗时说:“诗者,志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岑参作为以豪放雄壮为主要特征的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以诗言志抒情并不全都如以上两首诗这般寓情于景、含而不露。他在诗作中直抒胸臆的表达,读来更加酣畅淋漓。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六月火山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首诗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作于武威,不同于抒写依依别情的一般送别诗,透露出的尽是“击胡”的豪迈气概。诗人用李副使长期在祁连山外征战的经历,激励他忘却乡愁、一往直前。诗末“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句,犹如诗人在向天呼号,道出了盛唐将士的精神风貌,气干云霄,震人心魄。
   初次出塞两年后,岑参回到了长安。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夏秋之交,他再度出塞到达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这次,他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中任判官,协助其判处公务。二度出塞,岑参对边塞风光的观感体会、施展抱负的精神追求,与第一次出塞时迥然不同,所作诗歌境界大为提升,杰作颇丰。
   到任后,岑参作诗送别前任,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作以写景入手,刻画边地北风卷起漫天雪花的奇异景象,在诗人眼中,这种景观宛如春风吹开了梨花,俨然有家园诗画的意境。诗人笔锋一转,写军士们在极端的严寒中坚持训练,反映出边塞将士乐观的战斗精神。接着,诗人再写热烈隆重的送别场面,军中设下酒宴,胡琴、琵琶、羌笛奏出的乐曲伴着大家欢饮到日暮。及至归客(即武判官)踏着天山路上的积雪远去,消失在巍峨险峻的天山背后,送他的人仅看到雪地上留下的一串马蹄印。每读至此,顿时能够感受到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豪迈与洒脱。这种精神,犹如雪地留痕,在将士中一代一代地流传。全诗气概豪壮,境界深远,再也看不到诗人在边地生活的踌躇,他已自觉地融入戍守边疆的生活,戍边如家的信念和气概表露无遗。
   唐朝统一西域,在经济文化上促进了民族交往融合,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同时,一些属国部族偶有分裂叛乱,与唐朝对峙的吐蕃,也屡屡试图染指控制西域,这使得当时西域的政治军事斗争依然严峻激烈。岑参从军戍边,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军事训练、行军打仗的内容。《赵将军歌》所写的,正是将士们在开展日常训练勇争第一的情景:疏勒守捉赵宗玼在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游戏中场场都能胜出,从而赢得了一件貂鼠皮袍。诗人通过刻画环境的严酷,反衬出将士们的高昂斗志,把赞美之词送给了赵将军。《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组诗,对起兵、行军、对阵、获胜、凯旋这一军事行动的全过程都做了叙写,反映将士浴血奋战的残酷以及平叛得胜的功业。
   在此类诗作中,有一首格外不同,诗人现身诗中,直白地道出自己的作为和心志,尤为可贵。是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征。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丧胆,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冬,封常清出征播仙(安西都护府属辖下的一个部族),诗人写此诗送行。诗作中的走马川,一说是流经今新疆且末、若羌两县境内车尔臣河,一说是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诗人用夸张的笔法,壮写这里风吹石走的边地恶劣环境,衬托将士们大无畏的战斗意志和主帅的气魄与决心,暗示冒寒征战的丰功伟绩。诗中预想敌人闻风丧胆,祝愿出征将士获胜而归,语句豪爽、节奏激越。正在读者感到血脉贲张之际,全诗以“车师西门伫献捷”收尾,意蕴深长。大军将出,诗人虽不能随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却依然心系战事,独自一人伫立在车师(西汉时西域国名,前车师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唐初为高昌国,因叛唐被攻灭,唐政府在其地设立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后徙安西都护府于今新疆库车县)城外,等候为凯旋的军队祝贺。诗人以戍边为己任,于这句诗中,可见其心。
   岑参的诗作,被“诗圣”杜甫赞为“终篇接浑莽”,读他出塞期间的作品,浑莽之气最为突出。他的诗作,常因汉之强盛而托汉言事,实际上写的尽是自己所历之事。火山、沙碛、狂风、飞雪、走石等常常出现在诗人笔下的意象,与边塞将士们浴血征战的大无畏精神浑然一体,正因其艰苦卓绝,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的丰功伟绩。通过他的诗,我们也能清晰地了解诗人出塞前后精神追求发生的根本改变。出塞前,他尝言西域“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初至边塞,他偶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及至投身边疆,在军旅生活中磨练多时,诗人发出的尽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洒脱和“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气。这种精神转变和境界提升,让我们喟叹不已。
   读岑参诗作,须倚天山傍,笑对漠云沉。惟如此,方知诗中格调高昂与气势雄壮,方觉脚下土地珍贵、戍边功业可敬。

共 35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健,热情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其擅长于七言古诗。曾两次赴西北边塞,八年边塞生活期间,其诗歌创作显现高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的两位诗人,以写边塞诗著称。他们的名字常被后人并列提及,是谓“高岑”。 两人都很幸运,赶上了“开元盛世”;又都很不幸,碰上了“安史之乱”。两人还都曾背井离乡,辗转于长安、洛阳两地,以求仕途升达;又都不堪卑躬屈膝、为五斗米折腰,转而投笔从戎,征战沙场。他们都有冲天的斗志,豪迈的气概,他们都有乐观的气度,宽广的胸怀,笔端一点,就将阵中凶险、塞外苦寒化作催人奋进的诗篇。他们的边塞诗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共同的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06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05 20:35:25
  岺参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的边塞诗并称为“高岺”,也是唐朝诗人中著作最多的诗人。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丁香结        2017-05-05 22:35:40
  从不知道边塞诗背后会有这么多故事…以诗人的生平为背景再来读诗方能读懂,学习了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06 16:43:32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06 17:27:20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5-06 19:11:57
  祝贺佳作获精,感谢支持江山散文,期待精彩继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