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郝经,与元好问齐名的元代大儒(随笔)

精品 【流年】郝经,与元好问齐名的元代大儒(随笔)


作者:太行风 举人,3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5发表时间:2017-05-06 15:19:16


   一
   郝经是谁?我为何要为他扼腕叹息,大鸣不平?
   我手上拿着一份山西省古代名人谱,其上山西古代帝王、武将、文臣名士的大串名单洋洋洒洒,酷似浩瀚天际的璀璨星河。诸如文士中的荀况、裴秀、班婕妤、卢纶、白居易、王维、王勃、王之涣、柳宗元、司马光、王昌龄、温庭筠、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文彦博、米芾、元好问、傅山、白朴等。我们有可能不知道他们是晋人,但一定对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还有一些人,以前并不出名,但在某种推介力量作用下,声名乍起。如于成龙,因成为电视剧里的主角而声名大噪。再如我隔壁邻居的阳城人陈廷敬,因皇城相府的开发而名气大振。
   要说,郝经和他的祖父郝天挺在这份名单上。然而,好多山西人即使看到了他们的名字,却浑然不知,郝经乃山西人杰,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中华名臣,是光耀中国历史天空的文化巨星。也不知道他的祖父郝天挺,乃为金元文坛盟主(亦称领袖)元好问执教6年的饱学鸿儒、大教育家。
   我为此深感遗憾,为郝经感到不公。
   不平则鸣。我为郝经鸣。
   二
   从陵川县城的“小十字”向南没几步远,便是郝经家族的故居“棣华堂”的原址。
   “棣华堂”,取《诗经》“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语而命名,寓意族人像一簇簇开放的棠棣花相亲相依,不离不弃。“棣华堂”里,曾居住了郝经以上七八代郝氏族人,是家口曾达到100多口的大家族。可惜的是,在日军入侵陵川时,将“棣华堂”一炬焚毁,院舍荡然无存。
   就在“棣华堂”内,陵川郝氏家族作为儒学传家,数代人接力授业传道的教育世家,前后出了鸿学大儒、大教育家的郝震(郝经叔曾祖、太学生)、郝天挺(郝经祖父)。尤其郝天挺,年轻时“以太学生游公卿间”,并中进士,两次参加廷试,“予春官氏之荐书,便能出诸公之右”(元好问《郝先生墓铭》)。“春官”是礼部的主官,推荐郝天挺的官可以在诸公之上!可郝天挺因体弱有疾,疏于功名,无意官场,故一生未仕,专以教学育人为业。他恂恂如一村夫,却学识渊博,满腹经纶。《金史•隐逸传》载,郝天挺“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宁落魄困穷,终不肯一至豪富之门。”在执教县庠和兴办家学中,他教授学生先“授之以‘器’”,即培塑做人的德本,教出许多名流、高士。陵川是一个被囚禁在茫茫太行中的区区小县,然而在历代科考中,竟然连连登第,大爆冷门。宋与金出状元7名,历代出进士93名,元以前占了绝大多数,与郝家的教育有很大的关联。金元文坛领袖的元好问,本是山西秀容(忻州)人,却从14岁起,从郝天挺学6年。
   本来,元好问之父元格已调任中都(今北京)为官,可为了给年幼的元好问挑选成就学业的理想之地,打探于诸亲旧友间,皆曰:“濩泽(古晋城,含陵川)风土完厚,俊造辈出。……风俗既成,益久益盛,迄今带经而锄者,四野相望。虽闾巷细民,亦能道古今,晓文理。为子求师,莫此州为宜。”(元好问《郝先生墓铭》)于是,元格辞中都官不做,挈子元好问“就陵川令之选”。直到他卸任离去,元好问在郝门中又两年,20岁方离开郝家,“下太行,渡大河”,于洛阳一举成就“元才子”名号。
   三
   我的眼睛,追随着郝经的成长之路,以及他艰难而辉煌的人生之路。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命运多舛,出生于蒙军南侵之乱世。为避战乱,他的祖父郝天挺与父亲郝思温携带全家,由陵川逃至河南许州(郝经出生于此)。不久,河南沦陷,郝经的祖父郝天挺于逃难途中病逝,父母带着郝经逃至河北,在历经11次搬迁后,才在顺天(北京)落下脚。
   凡大德大才之人,必受过大的磨难,也必然在成就才学上下过大功夫。郝经即是这样。作为逃难之家,生活自然十分困顿。幼年的郝经谨守父亲郝思温“忍穷为学乃郝氏家法”的教诲,“晨给薪水,昼理家务,少隙则执书读之”,“日诵二千言为课,夜则衣不解带,手不释卷,专业于学,坐达旦者凡五年”(《元朝名臣事略》)。
   初为学时,郝经喜欢诗文。蒙古统治者初定北土,首次开科取士,郝经有心前往“决科文”。郝思温训导他说:“汝学所以为道非为艺能也,为修身非为禄养也。”郝经果立平生之志于“道德之理,性命之源,经术之本”,下决心“不学无用学,不读非圣书,不为忧患移,不为利益拘,不务边幅事,不作章句儒”。在这一志向驱使下,郝经“上溯洙泗,下迨伊洛诸书,经史子集靡不洞究”,务求“穷理、尽性、修己、治人为本”,“其余皆厌视而不屑也”。刚满20岁时,他便才华显露,先后应服务元蒙的汉人贾辅、张柔两位大将军之聘,做了他们的家教。此间,郝经借他们的丰富藏书恣意搜览,愈加饱学。再后,郝经从学于赵复,研习程朱之学;北入燕京,寻访金故都遗迹;南下曲阜,朝拜儒学宗师孔子故里;与流寓中原的一帮名士幕客交流切磋,迭相唱和。郝经28岁始,还与在河北获鹿“国亡史作,己所当为”的元好问频繁接触,成就一段乌鸦反哺式的师生之谊——元好问是郝经祖父郝天挺的学生,郝经又从元好问学一年多。
   在四方游学拓展视野的识世历练中,郝经面对金朝国破、元宋对峙、元蒙欲一统天下的局势,产生了“以复兴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而且破愚脱俗,敢越雷池,大胆提出“从道不从君”、“行中国之道即中国之主”的“用夏变夷”政治主张,并积极选择能帮助他实现他这一政治愿望的有道明君。
   其实,这对郝经来说,这实在一个异常痛苦的转身。他出生前后,势如虎狼的蒙古军在呼啸南下中,狂暴杀戮,甚至屠城,使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包括他自己的家族,也惨遭荼毒。他在《棣华堂记》中写道:“壬辰之变,郝宗歼于许洛之间。”他曾祖父辈震、升、昺三支,在逃难途中遭遇兵祸灭绝了两支。郝经家这一支,也有多人死于战乱。此外,他亲眼看到蒙古官吏对占领区百姓疯狂盘剥,民如倒悬。他在《北风》诗中悲愤呐喊:“北风胡为来,掣箭飞砂石。无乃化枢逆,苏负尘灰塞。愤叱一气转,大呼天地窄。俯思心恕恕,几为吾民泣……”
   但是,郝经不是腐儒,而是有渊博学识做后盾的超人胆识,使他在尊谁为君的问题上,表现出一个正直有为学人锐利的观察、判断、识见能力与担当精神。他清楚意识到,南宋偏安一隅,政暗君昏,只是苟延残喘。他的故国金朝,则内乱纷呈,“以自速灭亡”。换言之,靠宋、金统一和治理华夏已绝无可能。于是,他大胆摒弃“唯汉独尊”的理念,确立并致力于“用夏变夷”政治构想。说白了,他就是要用儒家的思想及强大的汉文化,去影响、改造元蒙这个新的统治者,将其纳入汉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草原民族野蛮嗜杀的根性,以此换取天下太平。
   四
   我们很难想象,郝经服务于忽必烈,竟然是从一份血淋淋的《河东罪言》疏奏开始的。
   在这份用血泪写成的民书中,郝经历数蒙古贵族和地方胥吏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斑斑罪迹,使得“人民荒空芜没,尽为穷山恶水,而人自相食也。”他奉劝忽必烈“虽尺土一民,莫敢忽而不治”,须“轻敛薄赋以养民力,简静不繁以安民心”,以求革新除弊,安民兴国。
   然而,忽必烈没有于勃然大怒间下令诛杀郝经,反而发令召见他。
   原来,还是蒙哥在汗位时,忽必烈便以同母弟身份,主管了大漠以南汉族地区的军政和理民等事务,在金莲川(今河北沽源县)设置藩府。忽必烈这位志在天下、后成为元朝开国皇帝的政治开明人物,此时正在思考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从他的祖父成吉思汗起,蒙古铁骑便横扫欧亚大陆,席卷了多半个地球,却未能尽数纳入蒙之版图。究其缘由,皆因游牧民族的局限所致。蒙古大军虽然极善弓马,十分强悍,几乎每战必克,攻城必下。可“武功”有余,却“文治”不足。每克一地,以烧杀抢掠、席卷金银细软、女人、牲畜等满载而归之能事。对所取疆土,能马上得之,却不能纳而治之。忽必烈总结先人这一致命缺陷,认定欲得天下并稳坐江山,必须大胆使用汉族精通治国理政才略的精英人物,通过实施“汉治”而成天下。郝经的政治抱负,恰好与他的政治需求形成了叠合点,也形成两个人的双向引力:忽必烈所求,正是郝经所欲。所以,郝经在忽必烈第二次召见时,欣然应召,北上而事之。
   郝经在忽必烈帐中做主议军国机务的高级幕僚中,深得忽必烈宠信:“世祖在潜邸,罗致异儁,挹其闻,遣使者一再起公。既奉清问,上稽唐、虞,下迨汤、武,所以仁义天下者,缓颊以谈,粲若所陈也。帝喜隃所闻,凝听忘倦”,“及践阼更化(皇帝即位后),用公之言居多。”(《元朝名臣事略》)能被忽必烈如此赏识,郝经开始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建议忽必烈,不能只一味“弯弓跃马,穷征远讨”,而要像北魏、辽、金那样,“附会汉法”,“致治成化”。他指出“肆其勇者则必至于困,竭其力者必至于踣毙”,“夫得寸而治之,国之寸也;得尺而治之,国之尺也。务取而不知治,犹获石田也”(如石头上种田)。尤其在帐议、朝议中,对忽必烈屡上具有立国、理民、执政和重大军事战略意义的疏议、奏章:
   《立国规模二十条》。他奉劝忽必烈效仿历代圣王贤君之“仁民爱物”,着眼长治久安,“修仁政,正纲纪,立法度”,“藻饰王化,文致太平”,以成“一国规模、天下规模、万世规模”。
   《七道议》。正确分析江南战场形势之利弊,进献动静之术、战和之策,在“以德不以力”的原则下,稳定局势,安抚民心,同时养精蓄锐,待以时机。
   《东师议》。明确指出蒙军久攻南地不下,陷入僵持局面的不利形势,建议忽必烈“术图”而不“力并”。指出,前者为“取国之术”,后者为“争地之术”。
   《班师议》。郝经针对蒙古国王蒙哥战死于合州钓鱼山,国中诸王蠢蠢欲动,尤其阿里不哥已在行皇帝令调兵遣将的危急形势,断然上此奏议。称前方孤军深入,凶险暗潜,后方则内乱已见,如不“断然班师”、“销祸于未然”,必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不但坐失王位,而且埋下祸根。进而献以把截江面,与宋议和,放弃辎重,轻骑北归之策。忽必烈恍然大悟下,依计而行,如天兵突降般返回蒙都,一举弥平内乱,即汗位接管了朝政。
   《思治论》。强调边取边治,“德抚术图”,方可图谋大业,“能天下一也”。
   《便宜新政十六条》(后又补充了《立政议》)。涉及到:建元号,定都邑;立省部,统政要;严备御,稳基统;赦天下,求安元;行宽政,免弊端;总钱为,利国民;建监司,罢贪官;废世袭,选明干;减吏员,轻赋税;明赏罚,保贤良;定太子,防内乱等等。总之,他要忽必烈宣示朝廷纲纪,修饰君王德化,息师抚民,实行文治,使天下统一,乐享太平。
   郝经的这些疏议、奏章,被忽必烈一一采纳,终成为中华大一统、名垂千古的一代开国皇帝。
   儒家历来主张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为科场得意,求取一官半职,借几首诗发发骚情者,充其量是庸儒、假儒。而郝经却是名副其实的真儒,大儒。他惦记的,是国家命运的走向,是天下苍生,他要履行“以夏治夷、藻饰王化、文致太平、道济天下”的学人职责。
   五
   郝经在服务元蒙政权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汉统”思想。他不仅此前在沛丰为刘邦、在新野为刘秀、在涿州为刘备的“家庙”撰写碑文,不仅后来写出《续后汉书》,而且对南宋也心存偏私。忽必烈总师东路兵马后,每逢商讨征宋,郝经总是上疏建议,停止进攻,通好南宋,竟然都被忽必烈采纳。尤其是其按照郝经“偃师息民,通好两国”之谏,赐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任国信使,佩金虎符,赴宋议和。郝经明知此行艰难重重,甚至有杀头之虞,仍不顾同僚好友“称疾勿行”的劝阻,朗声言道:“虽以微躯蹈不测之渊,苟能弭兵靖乱,活亿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遂“振衣束发,慨然启行”,率40人进入宋境。
   郝经本来是为尽“通好、弭兵、息民”之使命而来,却因南宋右相兼枢密使贾似道从中作梗,变得异常艰难。原来,贾似道当初背着宋理宗与蒙议和,忽必烈班师,贾谎报诸路大捷,江汉肃清,因此而大权在握。他怕郝经到后真相败露,故将郝经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这一拘,竟长达16年之久。
   郝经被拘期间,南去不准,北还不放,多次上书宋主,前后十多万言均被扣压不报,反被贾似道伪传异闻,诱劝投降。郝经大义凛然,守节不屈,说道:“吾家七世读书,顾肯亏忠义大节,以辱中州士大夫乎?”
   在16年的漫漫监禁生涯中,竟成为郝经讲学和伏案著书之天赐良机,随从者多人也成为学有专长的人。郝经这样做,就是要在金元外族入主中原、汉文化遭受破坏而急速衰退的情况下,肩负起保留、张扬和发扬光大汉文化的庄严使命。在南方炎热的气候中,他先后写出《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删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等各数十卷,并将生平所写诗文整理成《陵川集》。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学、哲学、史学、书法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可惜的是,因郝经返回后,不久便去世,靠文友帮忙刻版印刷,仅保存下《续后汉书》和《陵川集》。但只此两部书,已足以令后人刮目相看。

共 66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郝经从小受家庭及祖父的影响,饱览全书,有胆识,才学过人,可他却生不逢时,出生时正值蒙军南侵之乱世。当他看到金朝国破、元宋对峙、元蒙欲一统天下的局势,汉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时,便产生了“以复兴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为阻止蒙古官吏对黎民百姓的狂暴戳杀,疯狂盘剥,他大胆提出了“从道不从君”。决定用儒家思想,强大的汉文化去影响、改造元蒙的统治者,改变他们戳杀成性的野蛮行径,使天下太平。郝经写了一份血淋淋的《河东罪言》上奏,这本奏折,控诉了蒙古贵族和地方官吏欺压百姓,巧取豪夺的罪行,以求安民兴国。忽必烈不但没有诛杀他,而是召见了他,以致录用了他,最终又宠信于他。之后,郝经用自己的才华与胆识帮助忽必烈安邦治国,确保国泰民安。在此期间,郝经始终坚守“汉统”的思想,为刘邦,刘秀,刘备修家庙,撰写碑文,还上书忽必烈停止对南宋的进攻。然而,在郝经去南宋议和时,却被南宋监禁。在长达16年的监禁中,为发扬光大汉文化,他著书,讲学,先后写出了大量的,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哲学,书法,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书稿,还整理了自己的生平。郝经生于河南,生长于河北,从没有回过山西陵川故里,却把自己的文集署名为《陵川集》。可见,他还是热爱自己故土的。作为他的后人,我们更应该怀念他,铭记他。此篇美文,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才华横溢的思想家,政治家,发扬光大汉文化的大儒家郝经。毫无疑问,他是国人的骄傲,也是山西人的骄傲。这是一篇集文学、历史,美学为一体的精美文章。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5-06 15:24:21
  文章立意厚重,向读者再现了有抱负,有胆识,才华横溢的郝经。欣赏学习了!
   感谢作者的分享,祝福夏日快乐!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风        2017-05-07 06:15:38
  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05-06 23:28:43
  郝经,一代真儒、大儒。他凭己之智识,履行了“以夏治荑,藻饰王化,文致太平,道济天下”的学人职责,一定程度上解救流离失所的汉人于喋血混战中,也是促成忽必烈登汗位、建元朝的第一功臣。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05-07 00:08:41
  太行风老师博闻,强识,悲悯由心生,字中显清骨。
   郝经,与元好问雁行。
   此文延续了惯常的情技,以师承、家法、辅政、著述说开去,顺势而发,点面结合,情感铿锵,史料翔实,立论有据,观点朗然。
   一篇融文、史、学、啠于治学与政治构想的人文传记。好文。
   问好老师。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太行风        2017-05-07 06:17:25
  难得你如此进得去,跳得出,鸟瞰式把握。非常感谢!
4 楼        文友:太行风        2017-05-07 06:15:08
  五十玫瑰老师辛苦了!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7-05-11 21:35:5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5 楼        文友:太行风        2017-05-11 21:45:22
  谢谢流年各位编辑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