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春天】汨罗精神(散文)
天中的太阳有些西斜,独步行在乡下小城的沥青路上,暖风吹得正好。耸耸鼻子,却是闻到了一点特殊的气息。大抵这是春末夏初的气息吧?我想着,随即看到了一家专营节日食品的小店门前摆上了绿色的什么东西。
心下微微一怔,掐掐手指一算,随即也是有些恍然,端午节已经快到了。虽然从日子上说,尚且有个二十天的时间,然而这一带的农历节日,每个都是大节,正如春节,正经说只有大年三十到大年初六,但哪一家不是从腊八就开始准备了呢?端午亦然。
一进入农历四月中旬,也不用任何人下令,整个城区便自发地行动起来了。粽叶总是供不应求,菖蒲、茱萸也卖得红火,而一些没有来得及及时买到原材料的家庭,也开始搜刮着自家的、超市的上个节日的青团,乃至汤圆、年糕、月饼……小城东北的僻静的人工湖面也逐渐地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见小舟上有人喊着号子费力地划着,而这番景象在农历五月头几天会达到巅峰,迎接端午节龙舟赛的到来。
提到端午,倒是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些什么。二十多个世纪前,也就是公元前两百多年左右,在汨罗江畔,却是发生了在今后对整个东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惨案——屈子投江。
遥遥地记得那是一个悲剧。那年屈原修缮国书,却因楚王听信了谗言,被贬放到边疆之地,蒙冤数年;那年秦军大破郢都,大楚近千年社稷就此败亡,毁于一沓,屈子投汨罗亡。
我是决计无法想象当年屈原的心中的苦闷与绝望的,亦或者是无奈或看破红尘等等诸般情绪,我所能探清的大抵也就是屈原宁死而不屈的精神了。用时下比较热门的说法,这大概是“汨罗精神”。
汨罗精神,是屈原在汨罗江畔受冤而不从的坚毅、宁死而不屈的爱国,亦是屈原投江后百姓自发打捞尸首的崇敬与爱戴,是对无能的的当权者和腐败的官场的反抗和抵制。这倒也恰好应了时代的主题,还社会一个安平,一个乐道。
遥想屈原当年,雄姿英发,袖敞冠峨,谈笑间社稷安平和乐。即便是去世不知几十代人时光,依旧为人景仰,将他的所代表的“汨罗精神”传到了今日,传给了今人。
崇尚“汨罗精神”,又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我不禁联想到近日在网络媒体上火爆的那些影视剧,所宣扬的不正也是惩奸除恶、反对腐败、崇尚光洁的“汨罗精神”吗?
起风了,可这并不能为黄昏带来半分凉意,即便是西风,也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般,暖人,暖心。端午节不远了,在出行、美食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在心底给自己留下一片空间,一片属于“汨罗精神”的空间,一片正义的、赤诚的空间呢?
2017年5月7日星期日
作者:郑杰元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东区八(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