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天地事】康南的“打锣鼓草”(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康南的“打锣鼓草”(征文·随笔)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5发表时间:2017-05-08 12:16:18
摘要:“打锣鼓草”,是流传于康南田间地头,类似于劳动号子,但又比一般的劳动号子更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劳动歌舞形式。康南地广人稀,不论是大集体时代还是现在的包产到户,每个村子都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集体劳作习惯。劳动时,由两个人在地边上敲锣打鼓,众人一边薅草,一边随着锣鼓的节奏唱薅草歌,整片推进,互帮互助,场面热闹,气氛活跃。


   被称作“康南”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南部山区,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接壤。这里的一切,都很独特。康南方言,接近于陕南川北语音,在陇南方言中,属于独特的片区;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衣饰打扮、民俗风情等都带有巴蜀文化的一些特征,与康县北部乃至大多数陇南地域极不相同,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风景秀丽,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阳坝梅园沟,是陇南三个茶叶适生区最大的一个主产区,繁衍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蓝马鸡、红腹锦鸡、油桐、棕榈等许多亚热带动植物。我国汉族比较罕见的女娶男嫁婚俗,广泛流行于康南山区,是这里主要的民间婚姻形式,妇女是家庭的“户主”。这里还有一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叫作“打锣鼓草”。
   “打锣鼓草”,是流传于康南田间地头,类似于劳动号子,但又比一般的劳动号子更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劳动歌舞形式。康南地广人稀,不论是大集体时代还是现在的包产到户,每个村子都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集体劳作习惯。劳动时,由两个人在地边上敲锣打鼓,众人一边薅草,一边随着锣鼓的节奏唱薅草歌,整片推进,互帮互助,场面热闹,气氛活跃。
   康县南部地区地广人稀,农田草荒严重,农民苦不堪言。相传,很早以前,百姓上奏玉皇大帝,要求关心农事,体恤民情,玉帝给百姓赐了一锣一鼓,让他们到田地转悠,敲打锣鼓就没草了,百姓们照此去做,果真灵验,凡锣鼓响过之处,杂草枯死,禾苗茁壮。时间久了,有些人轻松了还想再轻松,便把锣挂在树上、鼓放在阴凉处敲打,这样一来,除了树底下没草,农田里又长出草来。后来,为了消灭草荒,争取丰收,民间就出现了打锣鼓草。
   另一个传说是,清代末期,一路太平军路经康南,部分伤残体弱的士兵,留落休养,从此便在康南安家落户,世代生活于此。由于康南地广人稀,农田草荒严重,为增加劳动效率,互相帮助,便形成了“打鼓锣草”这一劳动习俗。
   锣鼓草歌演唱者可以按照固定的唱本唱,也可以根据环境情景的变化,现编现唱,歌词通俗易懂,富有诗意,情趣横生。有的含蓄幽默:“薅草薅到赵家梁,日落西山齐发忙;只有一个懒小姐,给锄头把儿在喂奶。”有的格调高雅,纯朴执着:“杜鹃枝头杜鹃啼,燕子河畔燕啄泥;人民的领袖人民爱,万众歌唱毛主席。”
   康南锣鼓草,具有率真质朴的音乐个性,保留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朴素的音乐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将康南锣鼓草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十分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各类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康南锣鼓草,既是一种劳动方式,又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的,一是学术价值。对其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加以保护,将进一步充实我国民间音乐,对丰富和完善民间音乐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三是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康南锣鼓草,对陇南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打锣鼓草的过程一般是一人敲锣,一人打鼓,唱锣鼓草歌,大家随锣鼓手的指挥边干活边唱薅草歌。表演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安五方、说正方、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曲目有《牧牛打虎》《八仙图》《十二枝花》等,节拍有九拍、十二拍、花拍子几种。唱词分五字、七字、十字等。薅草时整片推进,一面山自下而上,不论遇上哪一户都要依次向前,薅完为止,锣鼓草歌演唱者可以按照固定的唱本唱,也可以根据环境情景的变化,现编现唱,即兴创作,所编歌词一般都通俗易懂,富有诗意,妙趣横生,具有率真质朴等特征。据调查,在陇南一带曾经流传着数千首锣鼓草曲目,在这些曲目中保留下了大量古代劳动活动中的音乐信息,比如“一个铜钱滚过街,上场就把话说开,一来不要打呜呼,二来不要撂界子”,歌词内容体现了山里人和睦相处,帮贫济困的纯朴民风。老百姓不仅可以在打锣鼓草的欢乐中得到愉悦的享受,从而驱散疲劳,鼓舞劳动干劲,还能提高劳动效率。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群众对锣鼓草演唱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很多年轻人不愿学唱。另外村庄里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集体劳作的方式逐渐被零散的劳作代替,唱锣鼓草的人越来越少,出现频危状况。据统计,21世纪初,康南有演唱锣鼓草者仅有百余人。与此同时,由于锣鼓草以口头传唱,没有经过专业整理,随着一些歌手的离世,歌词遗失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出现濒危状况。
   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康县成立了有专业人员参与的康南锣鼓草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了乡村级锣鼓草乐队(民俗文化保护村),安排专业人员对康南锣鼓草演唱曲谱,进行了实地收集整理,县上每逢重大文化活动,都有县文工团排演的“锣鼓草”文艺节目。在此基础上,就锣鼓草的保护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康南各乡镇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彻底摸清康南锣鼓草的历史沿革,以及表演表式,乐手、乐曲等全部状况,并建档保存。二是在康南各乡镇建立一个民俗文化保护村,成立一个锣鼓草演唱队,从人员培训、演奏水平、演出道具等方面提高锣鼓草艺术档次。三是保持在市、县,甚至省级重大文艺活动中,上演康南锣鼓草内容的文艺节目,达到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民间音乐的目的。
   2008年,康南锣鼓草列为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草的乐器主要锣和鼓,编排成形,上舞台表演节目时,需要加入其他打击类乐器。
   现辑录一段锣鼓草演唱的经典歌词,以飨读者:
   太阳娃娃起得早,上山陪我来薅草;我唱山歌谁帮腔,林中自有百灵鸟。
   薅草薅到凉水坡,双手给郎掬水喝;三河两道你打听,谁的心肠能比我。
   想你想得睡不着,抬个凳子院里坐,星星数了十八遍,数到日出月亮前。
   薅草薅了整一天,眼着太阳快落山;扯根葛条绑太阳,草不薅完不下山。
   俄国普列汉诺夫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学说,鲁迅进一步引申为“文学起源于劳动”,他的著名的“杭育杭育”说,指的就是劳动者干活时喊唱的劳动号子。康南的“打锣鼓草”,正是起源于劳动生产、又服务于劳动生产的典型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雄辩地告诉我们,的确是辛苦的劳动催生了艺术,艺术又反过来激发了劳动的热情和干劲,是一种劳动与娱乐结合、劳动与艺术结合的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化传承。
  

共 25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文章,作者用文字巧妙的将劳动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主要讲述了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南部山区的“打锣鼓草”,并且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作者详细的介绍,让大家深入了解康南锣鼓草文化,率真质朴的音乐个性与劳动人民在田间的辛勤劳作相互融合,形成一项独特的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十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民族智慧结晶,宣扬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流畅的笔墨,细腻的叙述,勾勒出一幅风韵独存的乡村山水画。传递了一种积极正能量,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5-08 12:17:46
  康南的“打锣鼓草”,正是起源于劳动生产、又服务于劳动生产的典型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雄辩地告诉我们,的确是辛苦的劳动催生了艺术,艺术又反过来激发了劳动的热情和干劲,是一种劳动与娱乐结合、劳动与艺术结合的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化传承。道出了康南“打锣鼓草”的价值意义,将劳动与娱乐完美结合,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且激发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干劲。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5-08 12:19:57
  本文不仅具有当地的习俗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宣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彰显了祖先智慧结晶。“打锣鼓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独特的价值。感恩老师分享佳作,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