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方向(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方向(散文)


作者:一地流沙 进士,7184.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9发表时间:2017-05-10 21:00:08


   岭北的脊梁
  
   从岭北周往右拐,一条沿着小溪的乡间小路直通下院,这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根没有尽头的长绳,溪水清澈见底,明镜一样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俨然有一种亲切感,这是一种来自于骨子里的亲近。
   柔软的风儿迎面吹来,阳光也变得柔软了起来,不再那么的刺眼。我陶醉在这一缕风里,陶醉在柔软的阳光里,陶醉在溪水潺潺的旋律里。
   由于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司机怕发生意外不敢再往前开了,车子就停在了金山湖村口。面对小桥流水人家,我自然不肯错过如此宁静的画面,就沿着小溪边这条路向前走了起来。
   后来,马老师说,用小车分几次把我们这些人送到下院。
   路上,我问海霞,马老师是哪个学校的,海霞说是诸暨中学的。莫非他就是闻名已久的马伯成老师?海霞说,如假包换。
   那天去诸暨中学,和蔡伟拉家常时,他和我说,我们学校的马伯成老师散文写得很好,是诸暨的散文大家,而且他还出版有一本《杏坛守望》的书。回家以后,我想着蔡伟嘴里这个诸暨的散文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想看看他的大作。
   百度后,让我更加吃惊,原来马老师不仅是中学高级教师,还是浙江省教师藏书家,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他曾荣获“诸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诸暨市十佳青年教师”、“绍兴市教坛新秀”、“全国百家作文指导课特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当我看着钱汉东教授为《杏坛守望》写的序,看到钱教授推崇马老师写的《夜宿五泄》一文,就有一种迫切想要阅读马老师文章的心情,其实,这种心情来自于钱教授说的那句话,他说,马老师的散文追求真率和质朴。
   我以为自己与马老师这样的大家不会有交集,但这次随着作协去岭北采风,不仅见识到了马老师的庐山真面目,而且从他的身上读出了那份睿智和豪情。
   “崇儒学以求德高,慕先贤而追节亮。”透过马老师那副代表文人学识的眼镜,一个崇尚儒学、追慕先贤而德高望重的马老师,在我眼里如同面前这座山峰一样伟岸。
   “清风入怀,举杯邀月,市井之得失,职场之纷争,皆轻风淡云,飘然而逝矣!”寥寥数语,马老师磊落的心境跃然纸上。可以想象,他就是一位用道德感化教育人的儒家思想践行者。
   那天爬灵岩山,尽管和马老师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又想起了钱教授在序里的那句话“我国古代读书人追求:上能够孝敬父母,下能有英才可教,中能做自己喜欢之事。”我若有所思:在杏坛,似马老师这样真正做到价值回归的教育家,还有多少?
   或许,马老师从未离开岭北。在岭北,马老师不仅参与编著岭北镇志,同时,他还广泛地挖掘岭北深厚的地域文化,如岭北的民俗风情,如岭北的人文景观……
   因为对股票有过系统的研究,几年前,我早就知道了华睿投资,也知道了华睿投资的掌门人叫宗佩民,他是岭北人。
   只是绝对想不到,掌控着巨无霸资本的宗董会和我们一起爬灵岩山。不知道创投,不知道IPO的人或许根本不会知道浙江华睿投资在资本投资领域的能量。但我知道,因而才感到无法想象。
   他就是宗董?他就是那个跺跺脚,中国资本市场说不定就会摇三摇的宗佩民?我使劲地眨眨眼睛,那一刻,内心之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2011年龙生股份、赞宇科技上市的时候,宗佩民和他华睿投资的名字已经在我的脑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几天,我在网上各个财经论坛上面系统地搜索华睿投资,得知岭北宗佩民担任董事长的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浙江最著名的PE公司,而且在国内也是处于领先位置。
   如此庞大的能量,其掌门人出自岭北,那一刻,我真的深为惊叹,但又有一丝自豪。
   和我们一起爬灵岩山的宗佩民,背着一个登山包,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他的身份,我绝对想不到他就是掌控着超过100亿元资本规模、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最佳50投资人的宗佩民。
   从岭北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兼容了东阳人吃苦耐劳的传统与诸暨人豪爽的性格,这种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岭北精神,在宗佩民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走出岭北,在资本市场闯荡,事业有成后,他毅然决定反哺家乡,投身岭北的经济建设。
   宗董说,哪怕走遍天下,他仍然情系岭北,他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他要书写岭北人的新风采。他计划投资建设环石壁湖的休闲自行车赛道、灵岩山山地自行车赛道,着力打造一个具有运动特色的岭北小镇,既是他个人回馈故乡的情感回归,也是促进岭北发展壮大的一次扬帆之旅。
   “子贤不嫌母贫,振兴岭北,不让岭北一些边缘的村落消失,建设幸福岭北是我迫切的责任。”宗佩民这番话彰显出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这位宋代抗金名将宗泽的后裔,从小听着宗泽66岁上阵,打得金兵大叫“宗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宗佩民,他说自己的骨子里就有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是啊!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他们对于故乡岭北的思念。
   岭北,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根!
   “家乡的一切,都倒映在我的脑海中,岭北的山山水水包含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岭北,我一定要把你打造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宗佩民面对着雄伟的灵岩山豪情万丈。
   在马伯成和宗佩民这些岭北人眼里,今天的灵岩山并不显得很高,因为他们深情的目光已经融入了灵岩山博大的怀抱。
   他们就是岭北的脊梁!
   抬头望,灵岩山多么的雄壮威武啊!就像那条长绳一样的乡间小路,蜿蜒与平坦相混合,在我的眼里,却更显出一份野趣与唯美。
  
   灵岩山的古道
  
   如果不是这次随着作协去岭北采风,我想,我或许不会有机会去爬灵岩山。尽管知道这座大山很久了,这些年来,也无非是透过车窗远远地看看它的雄伟,哪曾想到,知天命时,却能够一亲它的芳泽。
   站在下院这个位置,抬眼望灵岩山的摘星岗,只见山势雄伟壮丽,山峰仿佛直冲云霄。
   从下院往上走,地势随着脚步不断地抬高,转过身看去,那些房屋似在山的怀抱里。
   走不多远,往右拐,逐渐走进了大山的腹地。路边树上的枝叶都展开了嫩绿的身姿,淡淡的野花清香,混合着湿润的泥土味,飘散在空气中。阳光透过摇曳的树枝,热情地簇拥着无边的翠绿,一条山路蜿蜒,旁边有小溪陪伴,静谧中透着一份灵动。
   青草、野花、树木,错落有致,灵岩山一股神秘的气息,迎面扑到了我的脸上。抬头,群山连绵,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宛如一块用清水洗过的蓝色鹅卵石一样,白云在游走,看上去好像狭长的形状,俨然一条峡谷。
   山里的空气很干净。初夏的阳光也显得十分的柔软。走在坎坷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暗香浮动的清新空气,欣赏着碧绿的花草树木,聆听着林间不知名的鸟儿宛转吟唱,我陶醉了。一阵风吹来,“呜呜”的声音,如果一个人行走,说不定就会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路上,很多不知名的草药,更给这座灵岩山带来了一种博大与神韵。
   走走歇歇,大家终于爬上了横路。一到横路,放眼望去,视野开阔,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这是一条古道。听华睿投资公司宗董介绍,这是一条东阳通往杭州最近的官道。眼前的古道十分平坦,也很宽,可以两骑马并行,可以想象,这条古道曾经的辉煌。
   极目远眺,四周都是山峰,根本看不见一个村落,头上的云彩也不再是下面看着那样显得狭长的形状了,本以为是到了山岗上,可是,望向摘星岗,依然显得那么的遥远。“望到山头走得哭!”果不其然!
   仿佛天空离头顶很近,蓝蓝的天空,看上去变得更加的湛蓝了!
   大山深处,山腰上有这样一条古道,我根本无法想象。
   古道弯弯,绕着山势而走,尽管移步换景,但是,放眼之处,都是绵延的山峰。我一边感念大山的伟岸,一边想象着远古时候这条古道上面,车铃铃马啸啸,贩夫走卒,行色匆匆的场景。可以想象,曾经的贬谪流离,曾经的风烟战火,随着古道在林间的延伸都烟消云散了。
   如今,我踏在这条古道上面,双手摩挲着被岁月风化了的石块,心中沉思,不知自己能否拾起古人留存在这座灵岩山的片言只语呢?我没有刻意搜索着古道的痕迹,只是踏着古道,想象着西风瘦马远去了的苍凉。
   寻觅着岁月的痕迹,却发现岁月留下的只是斑驳的路段。是啊!当山脉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的时候,我仿佛明白,这是岁月给我们留下的悬念,只是,你猜得透其中的哲思吗?
   于是,远古辉煌的时空,在这个不经意的时刻,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间,给我开启了记忆的大门。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我吟唱着辛弃疾这首《鹧鸪天•东阳道中》的诗,眼前的景物,仿佛融入了曾经的时空。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摇曳的树木,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一支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伍旌旗猎猎,一路浩浩荡荡,林间这条路上征尘扑面而起,诗人满怀的离愁别恨,都化作相思的诗句,他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向东阳进发……
   我的目光追随着诗人走过的痕迹,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画面:马蹄声碎,经界头、乌岩寨、水带、岭北周、小岭、大岭、浪坑,一路向东阳绝尘而去。
   这条古道,走在其间,不只是一地的风景,当然还有古老的人文传说。就像上面摘星岗的那块岩石,母亲就说过那是一个故事。抬眼望,摘星岗依然遥不可及,只是,今天没能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确是一种遗憾了。
   “三十六岗,七十二峰,一百二十八道山梁,何处不是故事啊!”母亲的话,犹在耳边。
   古道是历史的延续,当然也是文学的印记。斗转星移,岁月的车轮从这条羊肠小道到远处穿过岭北的高速公路,年复一年,山还是这些山,但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华,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守望着这些岭北的山峦。
   纷飞的思绪,在这条古道的下一个转弯处却依然模糊。
   望着不远处从岭北走出去的宗董和马老师这些地地道道的岭北汉子,我若有所思:睿智的行者在苦思冥想中,总能缩短思念家乡的那段距离。
   站在古道的任何位置,向外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好似镶嵌在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格外壮丽,好像一幅精美的图画。“层峦叠嶂”,无边的绿色,我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
   转过一个弯,仰望灵岩山,只见那青翠欲滴的山峰,与湛蓝的天空离得很近,一望无际的天空、缥缈的云彩、青翠的山峰,仿若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水彩画。
   山间宁静得你不忍打搅它,轻轻的脚步,随着这条古道一寸寸往下。时空泛着诱惑的光亮,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呈现出无尽的生机。我深沉的目光追随着阳光欢快的脚步,沿着这条绵延不绝的坦途,心里猜测着路的去向。那个远古的画面,再一次浮现在脑际里,停下脚步,我喃喃自语:你会把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牵引向哪个村落呢?
   古道,其实就是一条贯通古今的人文之路,它见证了岭北曾经的历史,随着岁月的变迁,沉淀下来的反而是一种哲理,一份情思-----
   原来,古道永远维系着一个故乡。原来,古道始终是一个方向。
   战火纷飞的岁月,枪林弹雨中,又有多少血泪洒在这方土地上?青山有幸埋忠骨!我紧闭双眸,用心聆听着柔软的风声中那份不屈的信念和远古的乐章……
   我流转的眼眸锁不住灵岩山那片青翠的身影,望着连绵的山脉,不禁喃喃自语:起伏的山野,你可也有心中的方向?
  

共 4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方向》这篇散文,由“岭北的脊梁”和“灵岩山古道”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共同指明了故乡故土,故国故园,乃是仁人志士最终的心灵归宿。马伯成老师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立足杏坛,守望故土;宗佩民商海投资,创业有成,反哺家乡,建设岭北,他们都是岭北的脊梁。灵岩山古道是一条贯通古今的人文之路,它见证了岭北曾经的历史,永远维系着一个故乡,始终朝着故乡的方向。本文题为“方向”,实际是在寻访追思今昔中,思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家国故土,是生命之根,事业之本!思路清晰,立意深刻。本文语言清新隽永,生动洗练,妙趣横生。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山水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05-10 21:06:42
  编读中领悟着“方向”的内涵,被你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能力折服!感谢赐稿山水!遥祝安好!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7-05-10 22:43:29
  谢谢社长高评,辛苦编审,感动。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11 08:34:2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品读学习:一条沿着小溪的乡间小路直通下院,这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根没有尽头的长绳,溪水清澈见底,明镜一样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7-05-13 11:17:45
  谢谢老师阅读流沙的文章,那条小溪真的很美,尤其是清澈的水。
3 楼        文友:三人        2017-05-13 09:55:09
  方向,这个名字再配上这篇文章,确实立意一下就出来了,佩服佩服,欣赏了,问好流沙文友。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回复3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7-05-13 11:30:16
  谢谢。说到“方向”,其实是想到宗董说他要投资建设一个运动小镇,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们心底深处永远有一个方向,我想,这个方向,大多数中国脊梁式的人都有。要说山水风光,流沙眼里最美的当属恩施的山水风光,尤其是腾龙洞与大峡谷。
4 楼        文友:三人        2017-05-13 11:33:20
  腾龙洞在我老家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回复4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7-05-13 11:37:16
  太美了,洞里洞外都美轮美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