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守望历史的老人(报告文学)

精品 【天涯】守望历史的老人(报告文学)


作者:明山秀水 秀才,2500.1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7发表时间:2017-05-11 11:27:18

【天涯】守望历史的老人(报告文学) “在一般农民眼里,土地生长庄稼;在龙振山这位农民眼里,土地承载着历史。一样的播撒和耕耘,龙振山收获的,不仅仅是夏粮秋果。他在这块土地里,刨出了6000年不间断的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文明史。农民和考古,似乎相去遥远,而安阳渔洋村的龙振山,他用30年的积累,3000件文物的收藏,6000年历史的链接,将这两个概念叠加在他的身上。”——这是2005年“感动安阳”颁奖会上评委对龙振山宣读的颁奖辞。循着颁奖辞,让我们走近龙振山这位年值古稀、带有传奇色彩的朴实老人吧……
   农田里的考古家
  
   1974年的春天,安丰乡渔洋村村民、28岁的龙振山去地里挖坑植树。他一锹铲下去,感觉铁锹碰到了坚硬东西,仔细下挖,居然挖出一些带有精致陶纹的陶片和一个还没有烧好的陶坯!出于好奇,龙振山带上陶片和陶坯,骑车到市里找博物馆馆长刘顺、钱币专家谢世平和地方志书法家焦智勤辨认。经分析,三位大家一致认为它们是先商时期的古物,比较珍贵;并嘱咐龙振山,要特别注意收集那些带有花纹和古汉字的陶片。龙振山一一记在心上,也因此拉开他“农民考古”的人生历程。
   渔洋这片土地说来很奇妙,走过田间地头,龙振山总能捡到一些碎陶片或碎瓦片砖。他喜欢去村北的坡地上捡捡拾拾,尤其在雨后,被雨水冲涮的坡地总能让他捡拾到惊喜。起初,村民们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得知他在“考古”后,一些村民就把偶尔捡来的古物送给他,他则将古物和拣拾品当作心肝宝贝小心收藏,并分析整理。
   龙振山在安阳市六中上过中学,曾随学校团队参观过小屯村殷墟遗址,深知小屯村出土的带字甲骨令历史学家重审了中华文明史。而今,他在渔洋村里也捡拾到甲骨了,这是否在暗示渔洋村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文明呢?他决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拂开历史文明的封尘。
   1978年,时任渔洋村会计的龙振山去20公里外的安阳市办事,顺路从市图书馆买回一本《工农兵考古基础知识》。空闲时间,他对照书上说明,将自己收藏的“心肝宝贝”挨个儿进行分析研究。遇到难以破解的问题,他就跑去安阳市找文物专家求助。用这个办法,在以后的30多年里,他整理分类了3000多件文物,为渔洋村六千年不断代的文明史找到了链接。
   30多年的考古经历,带给龙振山这位农民考古家的不仅仅是艰辛,还有无形的压力:邻里说他是个脑子有病的人——当农民只要种好地就成,捣鼓那些一文不值的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的,真是吃饱了撑得慌!家人不理解——将那些被盗墓贼丢弃的破碗烂罐带回家里多晦气呀……艰辛多了,便迎难而上;压力大了,便习以为常。在龙振山心里,谁也阻挡不住他考古的决心,因为,他执信有那么一天,脚下这片曾承载过历史繁华的土地,会迎来新的繁华美景……
   高陵方位的预言家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叱咤风云的一生给世人留下好多传奇故事;他生前活动过的渔洋村一带,至今有他“七十二疑冢”的神秘传说。寻找曹操墓,似乎是世代盗墓贼不灭的梦想。可是,谁知道曹操墓的位置呢?
   紧邻渔洋村的是安丰乡西高穴村,西高穴村西北约一里处建着一家机砖厂。1998年4月14日,正在取土烧砖的西高穴村民徐玉超无意间挖出一块略呈方形刻有文字的青石。得知消息后,农民考古家龙振山立即找到徐玉超求见实物。徐玉超犹豫再三,最后只给了龙振山一张拓片。拓片显示,此青石为后赵时期朝廷重臣鲁潜的墓志。
   据墓志言,鲁潜墓处于“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历史上的“高决”与时下“高穴”地名通,“魏武帝”是后人对曹操的称谓。这么几个关键字,让饱读史书的龙振山又喜又忧。他喜的是,曹操墓千年“迷踪”有了一点线索;忧的是,这点线索同样会传到盗墓贼耳朵里……
   龙振山有两个爱好:收藏古物,读书。在他的书柜里,收藏着他读过的各类书籍千余册。《史记》《资治通鉴》《中华大字典》《华夏考古》《中州钱币》是他翻阅最多的书籍。为了折算墓志拓片显示的数据,龙振山打开相关书籍,先计算“一步”的长度,再根据长度进行实地步测,并记下相关数据。1998年后半年,龙振山以慎重的态度写了一篇《鲁潜墓志及其相关问题》的论文,在论文里,他提出曹操陵墓应在西高穴村的重要观点。
   龙振山深知农民发表文章的不容易,更何况是发表论文?为了让论文早上报端,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揭开曹操墓的真面纱,龙振山将此论文同时投向四家杂志社。遗憾的是,好些日子过后,只有《华夏考古》于8月4日回复了一封信,信中称,论文已被选用,但是还得增补一些材料和图片。龙振山按信里要求一一办妥,结果等到2001年4月11日,论文还不见刊登。龙振山不甘心放弃,又经过他多方努力后,论文终于刊登在2003年第二期《华夏考古》上。
   论文一经刊登,“曹操墓”这个敏感名字很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夜间,中国大地上,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这个村庄与一代枭雄曹操齐名了!农民考古家龙振山出名了!
   一种消息,两种结果。曹操墓在引起考古专家关注的同时,也迎来了盗墓贼的光顾……
   2005年的除夕夜,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兴奋中。忽然,夜空里传来一声巨响,渔洋村与西高穴村好多农户家的窗玻璃都发出来了震颤声!原来,在西高穴村与渔洋村一带,村民们浇地时,地块里时有塌陷现象,盗墓贼早就怀疑地下有墓葬群,如今又有了“曹操墓在西高穴”这样的推断,盗墓贼选号塌陷处,借着除夕夜鞭炮声的掩护先下手了!
   第二天,有人发现西高穴村砖厂复耕地上有火药炸出的盗洞!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和派出所所长王国平听说情况后,立即安排了巡防队和警力对盗洞进行保护及填埋。
   2006年,当地人再次发现盗洞被打开,这就说明,盗洞下的确藏着古墓。这遭盗的古墓是否就是龙振山预言的曹操墓呢?2007年元月18日,贾振林书记从安丰乡南水北调固岸墓地发掘现场,请来河南省考古队队长潘伟斌与渔洋村农民考古家龙振山,经两天查看地形后,潘队长拉绳子顺着盗洞下古墓进行初次考察。上来后,潘队长说:“虽然不能确定这古墓就是曹操墓,但从古墓规模和结构来看,墓穴主人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的,而且级别很高,至少是王侯一级的。”
   2008年12月12日,是“古墓穴”发掘的历史性日子。经过近十个月的发掘清理,墓门被打开,经考古人员对发现文物辨认后,初步认定,此古墓是魏武帝曹操陵墓!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很快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关注的目光、质疑的声音、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的批示朝西高穴村曹操墓覆盖而下;全国各大媒体及众多知名记者海潮般向西高穴村涌来,当然,他们的镜头最后都定格在预言曹操墓就在西高穴村的农民考古家龙振山身上……在后来不断的文物佐证下,西高穴曹操墓确切性不容置疑。有媒体称赞:如果没有龙振山的发现与努力,曹操墓将仍是千古之谜,它留给后人的也将是一座空墓。那样的话,今天的考古家们也就失去抢救性发掘曹操墓的机会。
   守望历史的老人
   因为有了龙振山这样的农民考古家,渔洋村出土的那些不起眼古物才得以和历史的辉煌联系在一起;而那些联系历史辉煌的不起眼古物,现存的古建筑,又让渔洋村充满神秘色彩。随着曹操墓的发现,龙振山和他住的渔洋村也成了媒体不断关注的焦点。
   2003年,安阳书法家焦智勤先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站长唐际根介绍了渔洋村,以及渔洋村的农民考古家龙振山。因此,唐际根多次到渔洋村进行考察,他发现,渔洋村有着6000年不断代的村落文明史;于是,2003年4月,他领着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光临了渔洋村……很快,《河南日报》知道了渔洋村;《北京日报》知道了渔洋村;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主办的《新闻阅评》知道了渔洋村;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着渔洋村……
   渔洋村,史书中的“三户津”,曾是商贾云集的重镇码头,却由于历史的变迁而消沉在喧嚣与繁华之外。然而,那些不朽的陶片与片砖只瓦又不屈不挠地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繁华,这教守望在这片神秘土地上的龙振山如何不为之孜孜不倦地探索?经他收集的三千多件文物,用专家的话讲:龙振山收集的文物标本不仅限于站在“村落”的角度来研究普通人,同时也将有助于研究和理解普通村落与都邑之间的关系。在它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6000年不间断地在这里进行,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堆积。人们可以自由参观、体验、感知和观察,这也许就是渔洋村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为了让世人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了解文明演绎进程,龙振山个人申请并建立了渔洋博物馆,他是馆长。如果说博物馆是龙振山对渔洋人的奉献,不如说它是龙振山为渔洋这片神秘土地装订的文明辞典!
   每一拨媒体与记者走进渔洋村,参观龙振山成立的渔洋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打开屋门,三间房子里沿墙摆放着镶有玻璃的展柜。10个三层的展柜里,密密麻麻的文物标本罗列其中。从仰韶文化开始,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直至新中国抗美援朝以及文化大革命的遗存均能见到!这些历史遗存有着令人震惊的历史价值,教参观者如何不对龙振山这位农民考古家肃然起敬啊?要知道,他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他过着贫穷的生活,或者说,他因为收集文物而过着贫穷的生活。那么,是什么信念让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些印记着中华文明史的古物的?
   面对记者提问,龙振山讲出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两位导师。一位是他在安阳六中上学时的尊师牛广德(已故),牛老师告诫他,劳动之余不要忘了读书和学习,不能丧志,不能忘记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一位是安阳钱币专家谢世平先生,谢先生激励他说:如果你瞄准了做学问这个目标,一往向前,不要回头,最后是可以成功的。
   龙振山从未忘记过两位导师的教导。年轻时代的他做过公社抽水站机务员,在开闸与合闸的空闲里,他总是手不离书,读完史书读地方志,读完报纸读书刊。后来,生产队让他进学校担任民办教师,让他有了更多读书与写作的机会。再后来,执行村委命令,他做了村里会计。在那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年月里,经历了“文革”运动的他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每一笔流水账、每一天的工作动向,他都要详细做记录。这样一来,他反而养成了天天记日记的好习惯,而且一记就是几十年。他的日记手稿成为他后来编撰村史难得的好资料。
   2014年,在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龙振山这位年近古稀且被世人称作“农民考古家、土博士”的农村老人,第一次出版了由自己编撰的文集《守望渔洋古村》。文集内容分六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渔洋村的文化及研究成果,龙振山发现曹操墓以及因此引发的社会关注,多家媒体对渔洋村的报告及政府对渔洋村的保护与开发……应该说,文集里的每字每句都倾注着龙振山对渔洋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每章每页都浸透着龙振山无尽的心血!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就在龙振山为渔洋文化忙得马不停蹄的时候,他累病了,诊断结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必须做支架手术。支架手术需要五六万元费用,多年的清贫日子,家里哪里拿得出治病的钱啊?有人建议他卖几件文物就有钱了,他一听便急眼了,文物虽是自己收藏的,但它们属于国家,他宁愿承受病痛折磨也不会卖掉一件文物!视文物高于生命,龙振山对文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呀!
   只要生命不息,龙振山追求梦想的脚步就不会停息。他的梦想是什么?让世人保护曹操墓吗?这个梦想近乎实现了呀!让渔洋古村落的文明史昭然天下吗?当一种文化被发现后,学术界就会以发现这种文化的地名命名这种文化;而今,学术界已将渔洋古村六千年不断的文明史命名为“渔洋文化”,龙振山还在追求什么?
   渔洋村博物馆墙上挂着龙振山荣获的部分奖状;龙振山的床头和桌上堆满手写稿。原来,他的追求一直没停下——他正将多年的手写文稿通过电脑手写板输入电脑,借电脑之力加以编辑和校正,用不了多久,一本考证、记述彰德府赵王家族轶事的《彰德赵王府杂谈》便会与读者见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一天,当“渔洋文化”为渔洋村带来第二次青春的时候,龙振山在探索和守望历史文明中所表现出来的孜孜不倦精神,想必定会成为世人传颂的“龙振山精神”……
   (写于2016年冬月。)

共 49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农民考古家的事迹。农民与考古,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龙振山却以超常的毅力,做到了常人所不能的事情,成就了自己的传奇经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七四年,当时28岁的龙振山,刨地时,挖出一块精致陶纹的陶片和一个还没有烧好的陶坯,在平常人眼中,可能不会在意甚至会随手扔掉,但龙振山却专程骑车到市里找博物馆馆长、钱币专家和地方志书法家等辨认,经确认为先商时期的珍贵古物,并得知这对我们了解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后,便成了这方面的有心人,迷恋上了对古物的收集,三十年积累,三千件珍藏,链接着六千年的历史,并以此健立了古物博物馆。不仅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还认真研究当地的文化遗存和可能存在的古遗址。由于他不懈的努力和认真的探寻,参考和阅读大量有关考古和史书,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这方面的论著,给专家学者提供有力的佐证,以致让曹操墓得以发现。龙振山也视古物如珍宝,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当他的重病需要钱救治的时候,有人劝他拿件古物换钱,遭到呵斥。他为考古做出的巨大贡献,令人赞叹,他的精神感动安阳。龙振山如今已七十有余,但仍孜孜不倦的追求着。作者得这篇人物传记写出了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读出了他的人生价值和时代风貌,令人感动。荐读分享。【编辑:山中木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7-05-11 11:31:17
  秀水妹妹还真是大手笔呀!人物传记写得如此精彩,令人叹服。欣赏学习了。问好妹妹,期待着你的更多精彩!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47:15
  谢谢姐姐美赞过誉!全国各大媒体记者都为这么老人写过报告文学,我这业余记者写得不怎样,但全部是采访时实录的。但愿为老人的奋发精神做点宣传。
回复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55:26
  感谢姐姐辛苦编辑审核!遥祝快乐!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5-11 12:51:24
  小小的博物馆直通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长河。他收藏的文物证明渔洋村6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渔洋村可以看作是一个中国普通村落6000年演变的标本。作家深入基层很好。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53:22
  感谢师父一直以来的文学教导!本文属于新体裁,秀水写的不足之处还很多,敬请您多多赐教!
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5-11 18:12:33
  一篇精准恢弘的人物报告文学,确实笔力非凡,赞佩秀秀文风,欣赏学习了,加油!
馨语馨愿
回复3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54:28
  谢谢馨儿美按!那个配图真好,就是老人他本人!你辛苦了,么么哒!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12 09:39:45
  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品读学习:在龙振山心里,谁也阻挡不住他考古的决心,因为,他执信有那么一天,脚下这片曾承载过历史繁华的土地,会迎来新的繁华美景……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57:16
  谢谢您留评支持!老人是当地名人,年岁虽高仍在为文学及考古追求不息,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楼        文友:丙凡        2017-05-13 11:21:03
  拜读秀水佳作,问好。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5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17:57:53
  谢谢美丽姐姐百忙中留评支持!遥祝姐姐快乐!
6 楼        文友:袁梦雪        2017-05-13 21:38:16
  哇,秀秀姐真厉害,佳作不断,才如泉涌,令人羡慕呀。问好!祝福!!
回复6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7-05-13 22:02:31
  妹妹过奖了!去年写的,如今拿来充数的。遥祝周休快乐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